资源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第15周周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八上·高州月考)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数据中估测最合理的是( )A.一张试卷的厚度约1cmB.普通中学课桌高度约为75cm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解答】A、10张试卷的厚度约1mm,一张试卷的厚度约0.1mm=0.01cm,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高度约160cm,课桌高度约为身高的一半,约75cm,B符合题意;C、成年人正常步行1min通过的路程约60m,速度约1m/s,C不符合题意;D、人们洗澡水的温度略高于人的体温,热水温度约40℃,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速度和温度,结合数解答。2.(2024八上·高州月考)在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实验中,某自主学习小组记录了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9.34cm,19.36cm,19.34cm,19.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没有错误B.第二个数据“19.36cm”的估读值是0.36cm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D.本次实验测得木块的长度是19.35cm【答案】D【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解析】【解答】A.根据实验数据,其中19.46cm与其它三个数值相差较多,是错误的,故A错误;B.测量长度时,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数据“19.36cm”中的估读值是0.06cm,故B错误;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使数值更接近准确值,可以减小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D.计算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减小误差,木块的长度为:,故D正确。故选D。【分析】测量长度时,差距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读数时,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测量中必然存在误差,不可避免;根据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3.(2024八上·高州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B.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和人眼的视物原理一致C.体温计可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D.B超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答案】B【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能量【解析】【解答】A.超声波加湿器工作时,超声波将水珠震碎,产生水雾,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人眼的眼球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二者成像原理相同,故B正确;C.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而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故C错误;D.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B。【分析】利用声音做某事,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人眼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温度计不能测量超过其量程的温度。4.(2024八上·高州月考)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图丙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D.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答案】D【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5.(2024八上·高州月考)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从物理学角度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水看起来浅是因为光发生了直线传播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是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彩云”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解析】【解答】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故A错误;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水看起来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故B错误;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是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故C错误;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彩云”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描述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6.(2024八上·高州月考)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 )A.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B.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C.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D.静止,像的大小变大【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灯在玻璃中的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物与像大小相等,平行移动窗户时,像的大小不变;像与灯关于平面镜对称,镜面所在的平面没有变化,只改变镜面的位置,灯的像的位置不会变化,因此看到的像是静止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7.(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凯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原因,用固定位置的激光笔照射平面镜,此时小凯观察到墙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敲击鼓面使鼓发声时,可以看到墙上的光斑在跳动,说明固体可以传声B.该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C.轻压图中平面镜左侧的鼓面,墙壁上光斑位置向下移动D.快速敲击鼓面,墙上的光斑振动的越快,说明鼓面的音调变高了【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物理学方法【解析】【解答】A.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声时,鼓面振动带动镜子也振动,镜子反射的小光斑的位置会上下移动,可知发声体在振动,故A错误;B.实验中,用墙上跳到的光斑晃动,反映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采用了转换法,故B正确;C.轻压平面镜左侧的鼓面,平面镜逆时针转动,入射角会变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变小,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反射光线逆时针移动,会向上移动,故C错误;D.鼓面的音调由鼓面的大小、紧张程度、干湿度、厚薄和弹性等决定。而敲击快慢对这些固有频率没有直接影响 。即使快速敲击鼓面,虽然墙上的光斑振动的越快,但是鼓面的音调不变,故D错误。故选B。【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利用镜面反射光线反应振动,利用了转换法;根据光的反射特点,镜面逆时针转动,反射光线也逆时针移动;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受发声体的特点决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8.(2024八上·高州月考)飞行员在驾驶飞机时都要佩戴一种耳机,耳机兼有与地面塔台通信和降噪的功能。从声学角度讲,耳机降噪属于在 处减弱了噪声;飞机发动机声浪巨大,如果不佩戴耳机,人的耳膜很有可能被击穿,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环保监测牌显示的噪声60dB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人耳;能量;响度【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戴耳机降噪,阻止噪声进入人耳,属于在人耳处减弱了噪声。飞机发动机声浪巨大,容易将人的耳膜击穿,可知,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监测牌显示的噪声60dB,反映的是声音的响度。故第1空填:人耳;第2空填:能量;第3空填:响度。【分析】阻止声音进入人耳,在人耳处控制噪声;声音能做某事,是声音具有能量;声音的大小指响度。9.(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宁同学坐在学校的荷花池边,荷花池边有一棵大树,池里面有很多鱼游来游去。她望向荷花池,看到“树叶在水中晃动,鱼在树叶间游来游去”。已知池塘深2m,岸上的树叶距离水面3.5m,树叶的像与树叶间的距离为 m,看到的鱼距离水面 (选填“大于2m”、“小于2m”、“等于2m”)。看到的鱼和水中的树叶,是鱼和树叶所成的像,关于这两个像 (选填字母)。A.鱼是实像,云是虚像B.都是实像C.都是虚像【答案】7;小于2m;C【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树叶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岸上的树叶距离水面3.5m,则树叶的像距离水面是3.5m,树叶的像与树叶间的距离为7m。看到水中的“鱼”是折射形成的虚像,“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升高了,水深2m,看到的鱼距离水面小于2m。看到的水中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树叶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两个像都是虚像,C符合题意。故选C。故第1空填:7;第2空填:小于2m;第3空填:C。【分析】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是折射形成的虚像,像比实际位置变浅。10.(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甲,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示波器屏幕上的图象。小明发现,刚开始的时候,图象如图乙,过了几秒钟,图象变成如图丙。由图象可知,这段时间内,声音的 改变了(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该音叉1min内振动了15000次,则音叉发出的声音频率为 Hz。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如果在太空中做这个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水被弹开。【答案】响度;250;能【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由图乙丙可知,相同的时间内,波的密集程度不变,即振动频率不变,则声音的音调不变;声波的波形没有发生改变,发声的材料不变,所以声音的音色不变;波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即振幅发生了变化,所以声音的响度改变了;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音叉发出的声音频率为:;在太空中,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因此能看到水被弹开;【分析】1.波形图的疏密程度表示振动的频率,波形图越密集,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波形图的纵向高度表示振动的幅度,高度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波形的的形状不同,表示声音的音色不同;2.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3.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1.(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简易针孔照相机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正方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答案】实;变大;不变【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小孔成成像根据光沿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且像的形状与物体一致,与小孔的形状无关。若将小圆孔改为正方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物距变小,像会变大。故第1空填:实;第2空填:变大;第3空填:不变。【分析】小孔成像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物距变小,像距变大。12.(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的光在空气和水之间传播,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中,已知,,请计算:反射角等于 度,折射角等于 度;界面的 方为空气(选填“上”或“下”)。【答案】60;30;上【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OB和AO关于NN'对称,NN'是法线,界面是MM';在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入射光线是AO,反射光线是OB,折射光线是OC,已知∠AOM=30°,入射角:∠AON=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60°,折射角:∠N'OC=90°-∠M'OC=90°-60°=30°。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光线AO是由空气进入水,界面的上方为空气。故第1空填:60;第2空填:30;第3空填:上。【分析】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置法线两侧;根据光线和法线的夹角,计算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13.(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廖正在乘坐小汽车去将军山观景台俯瞰肇庆端州城区的美景。如图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 规律,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 面镜(选填“平”、“凸”或“凹”),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小廖发现在城市中许多高楼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照射下会亮的刺眼,这一现象与图中 (选填“甲”或“乙”)的反射类型相同。【答案】反射;凸;甲【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凸面镜和凹面镜【解析】【解答】凸面镜可反射光线,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在公路急拐弯B处安装凸面镜,通过凸面镜上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司机眼睛中,扩大了司机视野,避免事故发生。反射面光滑,平行入射的光线射到这个反射面时,会平行地向一个方向反射出来。高楼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照射下,会亮的刺眼,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光线很强,所以觉得刺眼。与图甲的反射相同。故第1空填:反射;第2空填:凸;第3空填:甲。【分析】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利用光的反射可以扩大视野;光滑物体的表面,发生镜面反射,光线集中到同一方向,有刺眼的感受。14.(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许多超市为方便顾客结账,安装了“刷脸机”,它的摄像头实际上是凸透镜,该类透镜制作成眼镜可以用来矫正 视眼;人要站在“刷脸机”的二倍焦距以外,就能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人远离“刷脸机”时,这个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远;缩小;变小【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解答】“刷脸机”的摄像头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该类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人要站在“刷脸机”的二倍焦距以外,此时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当成实像时,物进像远像变大,所以当人远离“刷脸机”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这个像将变小。【分析】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进像远像变大。三、作图题:本题7分。15.(2024八上·高州月考)(1)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2)完成图中的光路图(画出每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3)如图所示,水池边有一路灯S,路灯上方有一平面镜MN,PQ为路面,S发出的光经MN反射后能射入水中。请通过作图确定光能照亮水池底的最右侧B点。【答案】(1)(2)(3)【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解析】【解答】(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分别作A、B的对称点A'、B',连接A'B'为虚像,如图所示:(2)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主光轴,入射光线和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如图所示:(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光源S经镜面成像为Sˊ,连接SˊP,交镜面于O,与水面交于Oˊ点,SO为入射光线,OOˊ是反射线光,O'点为折射点,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作出OˊB,如图所示:【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像的位置;(2)光线的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折射光线和主光轴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连接像和反射光线经过的点,画出反射光线;发生折射时,水中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平面镜成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分别作A、B的对称点A'、B',像成虚像,用虚线A'B',如图所示:(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行主光轴的光,经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入射光线延长线经过焦点的,经折射后,变成平行主光轴的光,如图所示:(3)光源S经镜面成像为Sˊ,连接SˊP,交镜面于O,与水面交于Oˊ点,SO为入射光线,OOˊ是反射线光,Oˊ点为折射点,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靠近法线偏折,作出OˊB,如图所示: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6分,共19分。16.(2024八上·高州月考)(1)如图甲所示,读数时,正确视线应沿 (选填“A”或“B”)方向,测量的结果为 cm;(2)如图乙所示,机械秒表的读数为 s;(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百白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 (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为 ℃。【答案】(1)A;5.50(2)99.8(3)热胀冷缩;乙;不能;5【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1)图甲中,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正确视线应沿着A方向。图中,刻度尺的1cm之间有10小格,分度值为0.1cm,根据铅笔对应的位置,测量的长度为5.50cm。(2)图乙中,在停表的小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1后偏向2,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分度值为0.1s,指针在39.8s处,则秒表的读数为:t=1min39.8s=99.8s;(3)当温度升高时,温度计测温液体会膨胀,体温计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最高为8℃;甲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乙温度计类似于体温计;乙温度计由于前端有缩口,温度升高后,水银柱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并保持最高温度;乙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外界温度高,温度计示数会升高,验收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分析】(1)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2)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3)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温度计前端有缩口时,使温度计的液柱遇高温升高,遇到低温不下降;根据液柱位置,测量温度。(1)[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偏斜,因此正确视线应沿着A方向。[2]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1cm之间有10小格,1小格为0.1cm,因此分度值为0.1cm,读书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铅笔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5.50cm对齐,因此测量的结果为5.50cm。(2)由图乙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9.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9.8s,即秒表的读数为t=1min39.8s=99.8s。(3)[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当温度升高时,温度计细管内的测温液体会膨胀,体积增大,液体会沿细管上移,以此来读出此时的温度。[2]由题可知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即保存环境温度最高为8℃;甲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乙温度计的构造类似于体温计;乙温度计由于前端有缩口,温度升高后水银柱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最高温度,所以,应在冷藏箱内放置温度计乙。[3]乙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外界温度高,温度计示数会升高,所以,验收人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4]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17.(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是小明“探究声音的产生和特性”的两个实验:(1)如图甲中A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使现象更容易观察,这种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2)如图甲中B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具有 ;(3)如图乙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内径相同,c、d内径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乙所示,小明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1.气柱的长短有关;2.量筒的内径有关;3.水柱的长度有关;①若探究猜想1,应选量筒 (填字母代号);②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 (选填“c高”“d高”或“一样高”);③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使它们发声, (填字母代号)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答案】(1)振动;转换法(2)能量(3)a、b;一样高;d【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析】【解答】(1)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球的振动来反映发声音叉的振动,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2)敲击右边的音叉,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左边音叉的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具有能量。(3) ① 探究猜想1:应控制量筒的内径相同,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应选量筒a、b;② 量筒c和d的空气柱长度和粗细相同,所以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一样高;③ 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量筒和水振动发声,量筒中的水越多,量筒和水振动越慢,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所以d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转换法: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球的振动来反映发声音叉的振动;(2)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音调越低。(1)[1][2]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的振动现象不易观察,通过与之接触的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来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用到了转换法。(2)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敲击右边的音叉,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由于声音具有能量,会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从而把泡沫塑料球弹起。(3)[1]探究猜想1: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气柱的长短有关,需要控制量筒的内径相同,仅改变气柱的长短,故选a、b。[2]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发声的音调与空气柱的长度和粗细有关,由于c、d空气柱长度和粗细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调一样高。[3]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靠量筒和水振动发声,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d音调低。18.(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的玻璃板做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以下所示正确的是图______;A. B.C. D.(3)小华借来了旁边实验小组的玻璃板,放在蜡烛A的后面,他惊奇地发现,蜡烛A成了很多个像,如图乙所示。这些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相等”或“越远越小”);(4)小华同学将一张黑纸放在玻璃板后面挡住玻璃板上半部分,他将观察到______;A.蜡烛A像的下半部分 B.蜡烛A像的上半部分C.蜡烛A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A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5)若图丙中小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______。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答案】(1)2;方便确定像的位置(2)C(3)相等(4)D(5)D【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析】【解答】(1)若玻璃板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会反射成像,形成重影,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应选择2mm的玻璃板做实验;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不仅可以成像,还能确定像的位置;(2)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所以图C是正确的;故选:C。(3)平面镜所成的物与像的大小相等,所以这些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相等的。(4)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看到像的原因是看到了经平面镜反射的光,所以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张黑纸,平面镜依然能成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D。(5)平面镜所成像的形状、大小只与物体有关,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所以左、右两半面镜子都能成完整的像;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为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所以两个像 在不同位置 ,故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1)实验时应用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以便确定像的位置;(2)(3)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行分析;(4)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看到像的原因是看到了经平面镜反射的光;(5)平面镜所成像的形状、大小只与物体有关,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1)[1]在选择玻璃板时,由于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选择厚度为2mm的薄玻璃板做实验。[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既能成像,又能透过玻璃板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从而方便确定像的位置。(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且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因此,图B是正确的,它表示了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的情况。故选C。(3)这些像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且由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因此这些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相等的。(4)当小华同学将一张黑纸放在玻璃板后面挡住玻璃板上半部分时,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因此他仍然能观察到蜡烛A完整的像。由于反射面是玻璃面,与黑纸无关,因此像的亮度不变。故选D。(5)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因为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不同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6分,共12分。19.(2024八上·高州月考)2023年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顺利返回三亚。“奋斗者”号在某次下潜作业时,从接触水面开始以的速度匀速下潜,后悬停,悬停时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后收到回波信号。(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求:(1)“奋斗者”号在内下潜的深度;(2)“奋斗者”号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3)若“奋斗者”号从悬停处以的速度继续匀速下潜,到达海底需要的时间。【答案】解:(1)由可得,“奋斗者”号内下潜的深度(2)由可得,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奋斗者”号悬停处与海底之间的距离(3)由可得,“奋斗者”号从悬停处以的速度继续下潜到海底需要的时间答:(1)“奋斗者”号在内下潜的深度是400m;(2)“奋斗者”号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是4500m;(3)若“奋斗者”号从悬停处以的速度继续匀速下潜,到达海底需要的时间是900s。【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潜艇下行的深度;(2)根据s=vt,结合声速,计算声音传播的距离;利用回声测量深度;(3)根据,计算运行的时间。20.(2024八上·高州月考)科技节作品展示会上,小美制作了一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很均匀,标度(最小标度)却不很准确。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该温度计显示是,据此推算:(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多少?(2)用此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是,则实际的温度是多少?(3)将该温度计放在实际温度为的水中,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多少?【答案】解:(1)根据摄氏温度规定和题意得,刻度不准确的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为(2)对应实际温度为:(3)标准温度对应显示为所以显示示数为:答:(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1.25℃;(2)用此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是37℃,则实际的温度是40℃;(3)将该温度计放在实际温度为60℃的水中,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53℃。【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温度间的刻度的多少,计算分度值;(2)根据温度计上刻度和分度值,计算实际温度;(3)根据实际温度和分度值,计算在温度计上的刻度。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7分,23小题7分,共20分。21.(2024八上·高州月考)青海省德令哈市的10兆瓦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是由中控太阳能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太阳能光热发电站。(1)光热发电以熔盐吸热塔为核心,四周围绕了大规模的定日镜,形似“追光向日葵”,图1利用了光的 原理收集太阳能;(2)图1中,在炙热的阳光下一些定日镜看上去特别明亮,一些则比较暗,但是地面上的砂石看上去明暗基本相同,这是由于砂石表面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图2中,定日镜下方的影子是由于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3)小光想制作一个光热电站的模型,他用激光笔模拟一束太阳光,并将一面平面镜作为定日镜,发现反射光线未能照射到中心塔模型上。于是他将一块纸板垂直于平面镜放置(图3),并让光沿AO方向射向镜面上的O点,此时的入射角为 度,为了让光线照射到中心塔的模型上,应将模型放置在图中 (选填“A”、“B”或“C”)位置上;(4)激光照射到了中心塔模型上,但是位置偏下,以下可行的调整方式有 (双选)。A.将中心塔远离平面镜 B.将中心塔面镜C.增大入射角 D.减小入射角【答案】(1)反射(2)漫反射;同种均匀介质(3)60;B(4)A;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解答】(1)定日镜将照射到镜面的太阳光反射向熔盐吸热塔的核心,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2)砂石表面较粗糙,太阳光照射其表面时,发生漫反射,从哪个方向看上去,都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砂石看上去明暗基本相同。定日镜下方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在后面留下的阴影。(3)图3中,入射光线AO与镜面成30°,则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90°-30°=60°。光在反射现时,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模型放置在图中的B位置上。(4)AB.反射光线的方向向上,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将中心塔远离平面镜,光照射的位置会升高,将中心塔面镜,光照射的位置会下降,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激光照射到了中心塔模型上,但是位置偏下,则需要使反射光线向上偏转,即减小反射角,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减小入射角,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AD。【分析】(1)定日镜将光线反射到吸热塔上,是光的反射现象;(2)粗糙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各个方向;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3)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入射角,根据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计算入射角;图中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4)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判断距离;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分析高度。(1)定日镜将照射到镜面的太阳光反射向熔盐吸热塔的核心,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收集太阳能。(2)[1]砂石表面较粗糙,太阳光照射其表面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从哪个方向看上去,都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砂石看上去明暗基本相同。[2]定日镜下方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在后面留下的阴影。(3)[1]图3中,入射光线AO与镜面成30度角,则入射角为60度。[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应将模型放置在图中的B位置上。(4)AB.反射光线的方向向上,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将中心塔远离平面镜,光照射的位置会升高,将中心塔面镜,光照射的位置会下降,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激光照射到了中心塔模型上,但是位置偏下,则需要使反射光线向上偏转,即减小反射角,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可以减小入射角,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AD。22.(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王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小王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装在光具座上,为使像能够完整呈现在光屏中央,组装并调节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跑”到图乙所示的位置,若要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移(选填“上”或“下”);(3)调节之后,图乙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4)小王在实验过程中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他所观察到如丙图所示①至⑥六种烛焰清晰的像,最先看到的是 号像(填序号);(5)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一只小飞虫正好落在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 (选填“出现”或“不出现”)小飞虫的像。【答案】(1)10.0(2)主光轴上;下(3)缩小;36.0(4)②(5)不出现【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1)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折射后会聚于一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则凸透镜的焦距是:;(2)实验时,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的中心高度,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使像能够完整呈现在光屏中央;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时,物体向下移动,像向上移动,像落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凸透镜向下调整,或将蜡烛向上移动,像就向下移动,回到光屏中央。(3)图中,物距,则,蜡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应用是照相机;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物距和像距互换,根据折射时光路可逆,可以再次成像,图中,像距v=64.0cm-50.0cm=14.0cm,移动凸透镜后,使后来的物距为u'=14.0cm,则凸透镜移动至50.0cm-14.0cm=36.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4)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减小,像距也减小,像变小;则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时,先看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为②。(5)小飞虫落在凸透镜上,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像不变,小飞虫的物距小于焦距,光屏上不会出现小飞虫的像。【分析】(1)光线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折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2)实验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同一高度,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向下,像向上移动;(3)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和像距互换时,可以再次成像;(4)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越远,成像越小;(5)凸透镜上有物体时,由于物距小于焦距,光屏上不能成像。(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2)[1]在调节过程中,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装在光具座上,为使像能够完整呈现在光屏中央,组装并调节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物体向下移动,像向上移动,像落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调整,也可以将蜡烛向上移动,像就向下移动。(3)[1]蜡烛在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根据可知,蜡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2]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34.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4)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距减小,像距也减小,像变小;所以,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时,先看到的像是②。(5)如果小飞虫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即像的位置不变,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但光屏上不会出现小飞虫的像。23.(2024八上·高州月考)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汽车与物理汽车抬头显示(如图1)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是为了提高安全性而研发。它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2),使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成像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的车速、油耗等信息。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在汽车上也有应用,它们也对汽车的安全行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车窗所采用的“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乘积为定值。(1)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说明光路是不可逆的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C.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夜间为了安全行车,应关闭车内的灯(2)如图3所示“禁止鸣笛”的标志牌是在 减弱噪声;(3)当轿车倒车时如图4所示,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倒车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的过程中,会应用到下列物理知识中的哪几项______;①声的反射、②超声波、③声波可以传递信息、④声波可以传递能量A.只有③ B.只有④ C.有①②③ D.有①②④(4)为减弱重影影响,厂方对前挡风玻璃进行了改造,应选用如图5中 所示的玻璃:A.厚度均匀B.上厚下薄C.上薄下厚(5)“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当车外光照度为400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 %;(6)汽车前后保险杠内安装有多个超声波雷达传感器,用于测量汽车与前后左右各个物体间的距离,图7为超声波测量仪器的模拟实验装置图,模拟实验装置的使用说明书附在右侧。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ms=10-3s)。①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②如图7所示,已知:s1=0.36m,s2=1.27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60,则此时声速为 m/s。【答案】(1)D(2)声源处(3)C(4)B(5)15(6)0;350【知识点】声速;声与信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1)A.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故A错误;BC.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C错误;D.夜间行车,若不关闭车内的灯,挡风玻璃上会有车内物品的像,影响司机视线,夜间为了安全行车,应关闭车内的灯,故D正确。故选D。(2)图3中,“禁止鸣笛”,禁止声音产生,阻止声音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倒车雷达工作时,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传递信息,获得车身周围障碍物的情况,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①②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挡风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反射成像,图B中,光线经玻璃两个表面发生反射,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使光线经两个表面成的像重合在一起,则人的眼会看到一个像,效果更好,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图6中,光照度与透明度成反比,根据图中数据,当车外光照度为400Lx时,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6)液晶屏显示的是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声音是同时传递到甲乙,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图7中,已知:s1=0.36m,s2=1.27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60,则,解得声速为:。【分析】(1)光在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虚像,成等大的虚像;夜间行车,要关闭车内灯;(2)阻止声音的产生,从声源处控制噪声;(3)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反射,获得信息;(4)根据光的反射特点,光线在玻璃两个面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成像更清晰;(5)根据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光线,计算调节的透明度的大小;(6)根据声音传播时的时间差,利用,计算声速。(1)A.在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故A错误;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C.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夜间行车,若不关闭车内的灯,车内物品会成明显清晰的像,影响司机视线,因此夜间为了安全行车,应关闭车内的灯,故D正确。故选D。(2)如图3所示“禁止鸣笛”的标志牌是禁止声音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超声波的方向性强,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利用了声音的反射来传递信息,获得车身周围障碍物的情况,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①②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物体经挡风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成像,图B中光线经玻璃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使物体经两个表面成的像重合在一起,即人的眼会看到一个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由图6可知,光照度与透明度成反比,当车外光照度为400Lx时,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6)[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声音是同时传递到甲乙,因此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2]如图7所示,已知:s1=0.36m,s2=1.27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60,则可解得声速为。1 / 1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第15周周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八上·高州月考)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数据中估测最合理的是( )A.一张试卷的厚度约1cmB.普通中学课桌高度约为75cm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2.(2024八上·高州月考)在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实验中,某自主学习小组记录了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9.34cm,19.36cm,19.34cm,19.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没有错误B.第二个数据“19.36cm”的估读值是0.36cm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D.本次实验测得木块的长度是19.35cm3.(2024八上·高州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B.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和人眼的视物原理一致C.体温计可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D.B超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4.(2024八上·高州月考)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图丙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D.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5.(2024八上·高州月考)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从物理学角度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水看起来浅是因为光发生了直线传播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是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彩云”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6.(2024八上·高州月考)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 )A.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B.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C.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D.静止,像的大小变大7.(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凯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原因,用固定位置的激光笔照射平面镜,此时小凯观察到墙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敲击鼓面使鼓发声时,可以看到墙上的光斑在跳动,说明固体可以传声B.该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C.轻压图中平面镜左侧的鼓面,墙壁上光斑位置向下移动D.快速敲击鼓面,墙上的光斑振动的越快,说明鼓面的音调变高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8.(2024八上·高州月考)飞行员在驾驶飞机时都要佩戴一种耳机,耳机兼有与地面塔台通信和降噪的功能。从声学角度讲,耳机降噪属于在 处减弱了噪声;飞机发动机声浪巨大,如果不佩戴耳机,人的耳膜很有可能被击穿,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环保监测牌显示的噪声60dB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9.(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宁同学坐在学校的荷花池边,荷花池边有一棵大树,池里面有很多鱼游来游去。她望向荷花池,看到“树叶在水中晃动,鱼在树叶间游来游去”。已知池塘深2m,岸上的树叶距离水面3.5m,树叶的像与树叶间的距离为 m,看到的鱼距离水面 (选填“大于2m”、“小于2m”、“等于2m”)。看到的鱼和水中的树叶,是鱼和树叶所成的像,关于这两个像 (选填字母)。A.鱼是实像,云是虚像B.都是实像C.都是虚像10.(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甲,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示波器屏幕上的图象。小明发现,刚开始的时候,图象如图乙,过了几秒钟,图象变成如图丙。由图象可知,这段时间内,声音的 改变了(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该音叉1min内振动了15000次,则音叉发出的声音频率为 Hz。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如果在太空中做这个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水被弹开。11.(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简易针孔照相机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正方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12.(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的光在空气和水之间传播,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中,已知,,请计算:反射角等于 度,折射角等于 度;界面的 方为空气(选填“上”或“下”)。13.(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廖正在乘坐小汽车去将军山观景台俯瞰肇庆端州城区的美景。如图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 规律,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 面镜(选填“平”、“凸”或“凹”),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小廖发现在城市中许多高楼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照射下会亮的刺眼,这一现象与图中 (选填“甲”或“乙”)的反射类型相同。14.(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许多超市为方便顾客结账,安装了“刷脸机”,它的摄像头实际上是凸透镜,该类透镜制作成眼镜可以用来矫正 视眼;人要站在“刷脸机”的二倍焦距以外,就能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人远离“刷脸机”时,这个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本题7分。15.(2024八上·高州月考)(1)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2)完成图中的光路图(画出每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3)如图所示,水池边有一路灯S,路灯上方有一平面镜MN,PQ为路面,S发出的光经MN反射后能射入水中。请通过作图确定光能照亮水池底的最右侧B点。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6分,共19分。16.(2024八上·高州月考)(1)如图甲所示,读数时,正确视线应沿 (选填“A”或“B”)方向,测量的结果为 cm;(2)如图乙所示,机械秒表的读数为 s;(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百白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 (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为 ℃。17.(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是小明“探究声音的产生和特性”的两个实验:(1)如图甲中A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使现象更容易观察,这种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2)如图甲中B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具有 ;(3)如图乙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内径相同,c、d内径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乙所示,小明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1.气柱的长短有关;2.量筒的内径有关;3.水柱的长度有关;①若探究猜想1,应选量筒 (填字母代号);②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 (选填“c高”“d高”或“一样高”);③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使它们发声, (填字母代号)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18.(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的玻璃板做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以下所示正确的是图______;A. B.C. D.(3)小华借来了旁边实验小组的玻璃板,放在蜡烛A的后面,他惊奇地发现,蜡烛A成了很多个像,如图乙所示。这些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相等”或“越远越小”);(4)小华同学将一张黑纸放在玻璃板后面挡住玻璃板上半部分,他将观察到______;A.蜡烛A像的下半部分 B.蜡烛A像的上半部分C.蜡烛A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A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5)若图丙中小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______。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6分,共12分。19.(2024八上·高州月考)2023年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顺利返回三亚。“奋斗者”号在某次下潜作业时,从接触水面开始以的速度匀速下潜,后悬停,悬停时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后收到回波信号。(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求:(1)“奋斗者”号在内下潜的深度;(2)“奋斗者”号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3)若“奋斗者”号从悬停处以的速度继续匀速下潜,到达海底需要的时间。20.(2024八上·高州月考)科技节作品展示会上,小美制作了一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很均匀,标度(最小标度)却不很准确。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该温度计显示是,据此推算:(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多少?(2)用此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是,则实际的温度是多少?(3)将该温度计放在实际温度为的水中,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多少?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7分,23小题7分,共20分。21.(2024八上·高州月考)青海省德令哈市的10兆瓦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是由中控太阳能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太阳能光热发电站。(1)光热发电以熔盐吸热塔为核心,四周围绕了大规模的定日镜,形似“追光向日葵”,图1利用了光的 原理收集太阳能;(2)图1中,在炙热的阳光下一些定日镜看上去特别明亮,一些则比较暗,但是地面上的砂石看上去明暗基本相同,这是由于砂石表面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图2中,定日镜下方的影子是由于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3)小光想制作一个光热电站的模型,他用激光笔模拟一束太阳光,并将一面平面镜作为定日镜,发现反射光线未能照射到中心塔模型上。于是他将一块纸板垂直于平面镜放置(图3),并让光沿AO方向射向镜面上的O点,此时的入射角为 度,为了让光线照射到中心塔的模型上,应将模型放置在图中 (选填“A”、“B”或“C”)位置上;(4)激光照射到了中心塔模型上,但是位置偏下,以下可行的调整方式有 (双选)。A.将中心塔远离平面镜 B.将中心塔面镜C.增大入射角 D.减小入射角22.(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王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小王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装在光具座上,为使像能够完整呈现在光屏中央,组装并调节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跑”到图乙所示的位置,若要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移(选填“上”或“下”);(3)调节之后,图乙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4)小王在实验过程中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他所观察到如丙图所示①至⑥六种烛焰清晰的像,最先看到的是 号像(填序号);(5)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一只小飞虫正好落在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 (选填“出现”或“不出现”)小飞虫的像。23.(2024八上·高州月考)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汽车与物理汽车抬头显示(如图1)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是为了提高安全性而研发。它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2),使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成像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的车速、油耗等信息。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在汽车上也有应用,它们也对汽车的安全行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车窗所采用的“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乘积为定值。(1)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说明光路是不可逆的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C.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夜间为了安全行车,应关闭车内的灯(2)如图3所示“禁止鸣笛”的标志牌是在 减弱噪声;(3)当轿车倒车时如图4所示,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倒车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的过程中,会应用到下列物理知识中的哪几项______;①声的反射、②超声波、③声波可以传递信息、④声波可以传递能量A.只有③ B.只有④ C.有①②③ D.有①②④(4)为减弱重影影响,厂方对前挡风玻璃进行了改造,应选用如图5中 所示的玻璃:A.厚度均匀B.上厚下薄C.上薄下厚(5)“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当车外光照度为400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 %;(6)汽车前后保险杠内安装有多个超声波雷达传感器,用于测量汽车与前后左右各个物体间的距离,图7为超声波测量仪器的模拟实验装置图,模拟实验装置的使用说明书附在右侧。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ms=10-3s)。①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②如图7所示,已知:s1=0.36m,s2=1.27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60,则此时声速为 m/s。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解答】A、10张试卷的厚度约1mm,一张试卷的厚度约0.1mm=0.01cm,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高度约160cm,课桌高度约为身高的一半,约75cm,B符合题意;C、成年人正常步行1min通过的路程约60m,速度约1m/s,C不符合题意;D、人们洗澡水的温度略高于人的体温,热水温度约40℃,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速度和温度,结合数解答。2.【答案】D【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解析】【解答】A.根据实验数据,其中19.46cm与其它三个数值相差较多,是错误的,故A错误;B.测量长度时,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数据“19.36cm”中的估读值是0.06cm,故B错误;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使数值更接近准确值,可以减小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D.计算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减小误差,木块的长度为:,故D正确。故选D。【分析】测量长度时,差距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读数时,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测量中必然存在误差,不可避免;根据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3.【答案】B【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能量【解析】【解答】A.超声波加湿器工作时,超声波将水珠震碎,产生水雾,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人眼的眼球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二者成像原理相同,故B正确;C.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而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故C错误;D.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B。【分析】利用声音做某事,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人眼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温度计不能测量超过其量程的温度。4.【答案】D【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5.【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解析】【解答】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故A错误;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水看起来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故B错误;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是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故C错误;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彩云”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描述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6.【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灯在玻璃中的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物与像大小相等,平行移动窗户时,像的大小不变;像与灯关于平面镜对称,镜面所在的平面没有变化,只改变镜面的位置,灯的像的位置不会变化,因此看到的像是静止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7.【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物理学方法【解析】【解答】A.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声时,鼓面振动带动镜子也振动,镜子反射的小光斑的位置会上下移动,可知发声体在振动,故A错误;B.实验中,用墙上跳到的光斑晃动,反映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采用了转换法,故B正确;C.轻压平面镜左侧的鼓面,平面镜逆时针转动,入射角会变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变小,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反射光线逆时针移动,会向上移动,故C错误;D.鼓面的音调由鼓面的大小、紧张程度、干湿度、厚薄和弹性等决定。而敲击快慢对这些固有频率没有直接影响 。即使快速敲击鼓面,虽然墙上的光斑振动的越快,但是鼓面的音调不变,故D错误。故选B。【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利用镜面反射光线反应振动,利用了转换法;根据光的反射特点,镜面逆时针转动,反射光线也逆时针移动;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受发声体的特点决定。8.【答案】人耳;能量;响度【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戴耳机降噪,阻止噪声进入人耳,属于在人耳处减弱了噪声。飞机发动机声浪巨大,容易将人的耳膜击穿,可知,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监测牌显示的噪声60dB,反映的是声音的响度。故第1空填:人耳;第2空填:能量;第3空填:响度。【分析】阻止声音进入人耳,在人耳处控制噪声;声音能做某事,是声音具有能量;声音的大小指响度。9.【答案】7;小于2m;C【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树叶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岸上的树叶距离水面3.5m,则树叶的像距离水面是3.5m,树叶的像与树叶间的距离为7m。看到水中的“鱼”是折射形成的虚像,“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升高了,水深2m,看到的鱼距离水面小于2m。看到的水中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树叶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两个像都是虚像,C符合题意。故选C。故第1空填:7;第2空填:小于2m;第3空填:C。【分析】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是折射形成的虚像,像比实际位置变浅。10.【答案】响度;250;能【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由图乙丙可知,相同的时间内,波的密集程度不变,即振动频率不变,则声音的音调不变;声波的波形没有发生改变,发声的材料不变,所以声音的音色不变;波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即振幅发生了变化,所以声音的响度改变了;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音叉发出的声音频率为:;在太空中,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因此能看到水被弹开;【分析】1.波形图的疏密程度表示振动的频率,波形图越密集,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波形图的纵向高度表示振动的幅度,高度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波形的的形状不同,表示声音的音色不同;2.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3.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1.【答案】实;变大;不变【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小孔成成像根据光沿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且像的形状与物体一致,与小孔的形状无关。若将小圆孔改为正方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物距变小,像会变大。故第1空填:实;第2空填:变大;第3空填:不变。【分析】小孔成像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物距变小,像距变大。12.【答案】60;30;上【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OB和AO关于NN'对称,NN'是法线,界面是MM';在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入射光线是AO,反射光线是OB,折射光线是OC,已知∠AOM=30°,入射角:∠AON=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60°,折射角:∠N'OC=90°-∠M'OC=90°-60°=30°。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光线AO是由空气进入水,界面的上方为空气。故第1空填:60;第2空填:30;第3空填:上。【分析】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置法线两侧;根据光线和法线的夹角,计算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13.【答案】反射;凸;甲【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凸面镜和凹面镜【解析】【解答】凸面镜可反射光线,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在公路急拐弯B处安装凸面镜,通过凸面镜上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司机眼睛中,扩大了司机视野,避免事故发生。反射面光滑,平行入射的光线射到这个反射面时,会平行地向一个方向反射出来。高楼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照射下,会亮的刺眼,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光线很强,所以觉得刺眼。与图甲的反射相同。故第1空填:反射;第2空填:凸;第3空填:甲。【分析】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利用光的反射可以扩大视野;光滑物体的表面,发生镜面反射,光线集中到同一方向,有刺眼的感受。14.【答案】远;缩小;变小【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解答】“刷脸机”的摄像头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该类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人要站在“刷脸机”的二倍焦距以外,此时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当成实像时,物进像远像变大,所以当人远离“刷脸机”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这个像将变小。【分析】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进像远像变大。15.【答案】(1)(2)(3)【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解析】【解答】(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分别作A、B的对称点A'、B',连接A'B'为虚像,如图所示:(2)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主光轴,入射光线和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如图所示:(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光源S经镜面成像为Sˊ,连接SˊP,交镜面于O,与水面交于Oˊ点,SO为入射光线,OOˊ是反射线光,O'点为折射点,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作出OˊB,如图所示:【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像的位置;(2)光线的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折射光线和主光轴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连接像和反射光线经过的点,画出反射光线;发生折射时,水中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平面镜成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分别作A、B的对称点A'、B',像成虚像,用虚线A'B',如图所示:(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行主光轴的光,经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入射光线延长线经过焦点的,经折射后,变成平行主光轴的光,如图所示:(3)光源S经镜面成像为Sˊ,连接SˊP,交镜面于O,与水面交于Oˊ点,SO为入射光线,OOˊ是反射线光,Oˊ点为折射点,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靠近法线偏折,作出OˊB,如图所示:16.【答案】(1)A;5.50(2)99.8(3)热胀冷缩;乙;不能;5【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1)图甲中,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正确视线应沿着A方向。图中,刻度尺的1cm之间有10小格,分度值为0.1cm,根据铅笔对应的位置,测量的长度为5.50cm。(2)图乙中,在停表的小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1后偏向2,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分度值为0.1s,指针在39.8s处,则秒表的读数为:t=1min39.8s=99.8s;(3)当温度升高时,温度计测温液体会膨胀,体温计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最高为8℃;甲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乙温度计类似于体温计;乙温度计由于前端有缩口,温度升高后,水银柱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并保持最高温度;乙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外界温度高,温度计示数会升高,验收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分析】(1)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2)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3)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温度计前端有缩口时,使温度计的液柱遇高温升高,遇到低温不下降;根据液柱位置,测量温度。(1)[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偏斜,因此正确视线应沿着A方向。[2]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1cm之间有10小格,1小格为0.1cm,因此分度值为0.1cm,读书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铅笔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5.50cm对齐,因此测量的结果为5.50cm。(2)由图乙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9.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9.8s,即秒表的读数为t=1min39.8s=99.8s。(3)[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当温度升高时,温度计细管内的测温液体会膨胀,体积增大,液体会沿细管上移,以此来读出此时的温度。[2]由题可知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即保存环境温度最高为8℃;甲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乙温度计的构造类似于体温计;乙温度计由于前端有缩口,温度升高后水银柱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最高温度,所以,应在冷藏箱内放置温度计乙。[3]乙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外界温度高,温度计示数会升高,所以,验收人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4]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17.【答案】(1)振动;转换法(2)能量(3)a、b;一样高;d【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析】【解答】(1)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球的振动来反映发声音叉的振动,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2)敲击右边的音叉,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左边音叉的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具有能量。(3) ① 探究猜想1:应控制量筒的内径相同,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应选量筒a、b;② 量筒c和d的空气柱长度和粗细相同,所以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一样高;③ 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量筒和水振动发声,量筒中的水越多,量筒和水振动越慢,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所以d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转换法: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球的振动来反映发声音叉的振动;(2)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音调越低。(1)[1][2]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的振动现象不易观察,通过与之接触的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来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用到了转换法。(2)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敲击右边的音叉,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由于声音具有能量,会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从而把泡沫塑料球弹起。(3)[1]探究猜想1: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气柱的长短有关,需要控制量筒的内径相同,仅改变气柱的长短,故选a、b。[2]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发声的音调与空气柱的长度和粗细有关,由于c、d空气柱长度和粗细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调一样高。[3]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靠量筒和水振动发声,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d音调低。18.【答案】(1)2;方便确定像的位置(2)C(3)相等(4)D(5)D【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析】【解答】(1)若玻璃板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会反射成像,形成重影,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应选择2mm的玻璃板做实验;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不仅可以成像,还能确定像的位置;(2)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所以图C是正确的;故选:C。(3)平面镜所成的物与像的大小相等,所以这些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相等的。(4)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看到像的原因是看到了经平面镜反射的光,所以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张黑纸,平面镜依然能成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D。(5)平面镜所成像的形状、大小只与物体有关,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所以左、右两半面镜子都能成完整的像;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为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所以两个像 在不同位置 ,故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1)实验时应用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以便确定像的位置;(2)(3)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行分析;(4)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看到像的原因是看到了经平面镜反射的光;(5)平面镜所成像的形状、大小只与物体有关,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1)[1]在选择玻璃板时,由于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选择厚度为2mm的薄玻璃板做实验。[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既能成像,又能透过玻璃板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从而方便确定像的位置。(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且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因此,图B是正确的,它表示了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的情况。故选C。(3)这些像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且由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因此这些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相等的。(4)当小华同学将一张黑纸放在玻璃板后面挡住玻璃板上半部分时,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因此他仍然能观察到蜡烛A完整的像。由于反射面是玻璃面,与黑纸无关,因此像的亮度不变。故选D。(5)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因为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不同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9.【答案】解:(1)由可得,“奋斗者”号内下潜的深度(2)由可得,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奋斗者”号悬停处与海底之间的距离(3)由可得,“奋斗者”号从悬停处以的速度继续下潜到海底需要的时间答:(1)“奋斗者”号在内下潜的深度是400m;(2)“奋斗者”号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是4500m;(3)若“奋斗者”号从悬停处以的速度继续匀速下潜,到达海底需要的时间是900s。【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潜艇下行的深度;(2)根据s=vt,结合声速,计算声音传播的距离;利用回声测量深度;(3)根据,计算运行的时间。20.【答案】解:(1)根据摄氏温度规定和题意得,刻度不准确的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为(2)对应实际温度为:(3)标准温度对应显示为所以显示示数为:答:(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1.25℃;(2)用此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是37℃,则实际的温度是40℃;(3)将该温度计放在实际温度为60℃的水中,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53℃。【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温度间的刻度的多少,计算分度值;(2)根据温度计上刻度和分度值,计算实际温度;(3)根据实际温度和分度值,计算在温度计上的刻度。21.【答案】(1)反射(2)漫反射;同种均匀介质(3)60;B(4)A;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解答】(1)定日镜将照射到镜面的太阳光反射向熔盐吸热塔的核心,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2)砂石表面较粗糙,太阳光照射其表面时,发生漫反射,从哪个方向看上去,都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砂石看上去明暗基本相同。定日镜下方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在后面留下的阴影。(3)图3中,入射光线AO与镜面成30°,则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90°-30°=60°。光在反射现时,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模型放置在图中的B位置上。(4)AB.反射光线的方向向上,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将中心塔远离平面镜,光照射的位置会升高,将中心塔面镜,光照射的位置会下降,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激光照射到了中心塔模型上,但是位置偏下,则需要使反射光线向上偏转,即减小反射角,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减小入射角,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AD。【分析】(1)定日镜将光线反射到吸热塔上,是光的反射现象;(2)粗糙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各个方向;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3)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入射角,根据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计算入射角;图中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4)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判断距离;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分析高度。(1)定日镜将照射到镜面的太阳光反射向熔盐吸热塔的核心,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收集太阳能。(2)[1]砂石表面较粗糙,太阳光照射其表面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从哪个方向看上去,都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砂石看上去明暗基本相同。[2]定日镜下方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在后面留下的阴影。(3)[1]图3中,入射光线AO与镜面成30度角,则入射角为60度。[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应将模型放置在图中的B位置上。(4)AB.反射光线的方向向上,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将中心塔远离平面镜,光照射的位置会升高,将中心塔面镜,光照射的位置会下降,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激光照射到了中心塔模型上,但是位置偏下,则需要使反射光线向上偏转,即减小反射角,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可以减小入射角,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AD。22.【答案】(1)10.0(2)主光轴上;下(3)缩小;36.0(4)②(5)不出现【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1)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折射后会聚于一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则凸透镜的焦距是:;(2)实验时,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的中心高度,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使像能够完整呈现在光屏中央;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时,物体向下移动,像向上移动,像落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凸透镜向下调整,或将蜡烛向上移动,像就向下移动,回到光屏中央。(3)图中,物距,则,蜡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应用是照相机;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物距和像距互换,根据折射时光路可逆,可以再次成像,图中,像距v=64.0cm-50.0cm=14.0cm,移动凸透镜后,使后来的物距为u'=14.0cm,则凸透镜移动至50.0cm-14.0cm=36.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4)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减小,像距也减小,像变小;则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时,先看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为②。(5)小飞虫落在凸透镜上,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像不变,小飞虫的物距小于焦距,光屏上不会出现小飞虫的像。【分析】(1)光线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折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2)实验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同一高度,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向下,像向上移动;(3)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和像距互换时,可以再次成像;(4)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越远,成像越小;(5)凸透镜上有物体时,由于物距小于焦距,光屏上不能成像。(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2)[1]在调节过程中,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装在光具座上,为使像能够完整呈现在光屏中央,组装并调节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物体向下移动,像向上移动,像落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调整,也可以将蜡烛向上移动,像就向下移动。(3)[1]蜡烛在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根据可知,蜡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2]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34.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4)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距减小,像距也减小,像变小;所以,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时,先看到的像是②。(5)如果小飞虫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即像的位置不变,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但光屏上不会出现小飞虫的像。23.【答案】(1)D(2)声源处(3)C(4)B(5)15(6)0;350【知识点】声速;声与信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1)A.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故A错误;BC.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C错误;D.夜间行车,若不关闭车内的灯,挡风玻璃上会有车内物品的像,影响司机视线,夜间为了安全行车,应关闭车内的灯,故D正确。故选D。(2)图3中,“禁止鸣笛”,禁止声音产生,阻止声音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倒车雷达工作时,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传递信息,获得车身周围障碍物的情况,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①②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挡风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反射成像,图B中,光线经玻璃两个表面发生反射,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使光线经两个表面成的像重合在一起,则人的眼会看到一个像,效果更好,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图6中,光照度与透明度成反比,根据图中数据,当车外光照度为400Lx时,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6)液晶屏显示的是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声音是同时传递到甲乙,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图7中,已知:s1=0.36m,s2=1.27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60,则,解得声速为:。【分析】(1)光在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虚像,成等大的虚像;夜间行车,要关闭车内灯;(2)阻止声音的产生,从声源处控制噪声;(3)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反射,获得信息;(4)根据光的反射特点,光线在玻璃两个面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成像更清晰;(5)根据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光线,计算调节的透明度的大小;(6)根据声音传播时的时间差,利用,计算声速。(1)A.在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故A错误;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C.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夜间行车,若不关闭车内的灯,车内物品会成明显清晰的像,影响司机视线,因此夜间为了安全行车,应关闭车内的灯,故D正确。故选D。(2)如图3所示“禁止鸣笛”的标志牌是禁止声音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超声波的方向性强,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利用了声音的反射来传递信息,获得车身周围障碍物的情况,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①②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物体经挡风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成像,图B中光线经玻璃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使物体经两个表面成的像重合在一起,即人的眼会看到一个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由图6可知,光照度与透明度成反比,当车外光照度为400Lx时,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6)[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声音是同时传递到甲乙,因此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2]如图7所示,已知:s1=0.36m,s2=1.27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60,则可解得声速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第15周周考)物理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第15周周考)物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