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对着试管口吹气,可以使其发出声音。增大试管中的水量再吹,声音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音调升高 B.音调降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2.下列情境中,属于在声音接收处减弱噪声的是( )A.在一些路段禁止汽车鸣喇叭B.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C.飞机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D.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特殊材料制成的板墙3.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已广泛利用(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司机可以通过更换语音包选择与自己“交谈人”的声音。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音调B.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是语音包中真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C.更换不同演员的语音包实际上是更换语音的响度D.人们依据声音的音色可以分辨出使用的是哪位熟悉的演员的语音包4.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 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什么特性?(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以上都能表示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用手搓双耳鱼洗盆,盆发声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乙图在抽气过程中,玻璃罩内的音乐声逐渐变小,可以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C.丙图用B超观察胎儿情况,应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D.丁图中人们能够区分骨笛和古筝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6.如图是某声音测试仪在同一位置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声音强弱等级的示数,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仪器用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声源发出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C.甲声音的传播速度较快D.声源发出甲声音时每秒振动次数较多7.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防止噪声产生 B.监测噪声强弱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8.2024年8月我国台湾发生6.1级地震,地震前夕出现了犬类狂吠,鸟类成群乱飞等反常现象,原因是犬和鸟感知到了地震产生的( )A.响度小的声音 B.频率低的次声波C.频率高的超声波 D.频率低的超声波9.小明用示波器软件研究声音的波形,对下列波形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的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C.乙、丙的音调相同 D.丙、丁的音色相同10.如图所示是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埙(xūn)”,它以陶制最为普遍,也有石制和骨制等,形状如鸡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吹奏时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埙体振动产生的B.人们主要依靠音色辨别出埙和其他乐器的声音C.吹埙的力度越大,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D.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埙发出声音的响度二、填空题11.篮球比赛中,当球员扣篮时,现场观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喝彩声通过 到球员耳中,使球员们士气大振,此处喝彩声 (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12.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定的。13.在气温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在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约距离人 m。某校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时,听到地震警报后,同学们立即有序跑出教学楼,这是利用声传递了 (选填“信息”或“能量”)。发生地震时会伴有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产生。14.在汽车发动机周围安装吸音棉是在 减弱噪声;汽车的倒车雷达系统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传递信息来工作的。15.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 归为一类。16.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它将挑战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在发射升空过程中,以 为参照物时,它是静止的。卫星进入太空以后 (填“能”或“不能”)通过超声波与地面传递信息。三、实验题17.(1)如图甲所示所测圆柱体的直径为 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如图乙所示的时间为 s;(2)如图丙,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凯,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往同一气孔用更大的力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 ;音色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闽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观察到鼓面上的碎纸片上下跳动,这说明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主要说明 ;(3)如图丙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相同力度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当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 (“快”或“慢”),音调越来越 (“高”或“低”)。四、计算题19.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5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90km/h,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从鸣笛到司机听见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2)司机鸣笛时离高山的距离。20.如图所示为一款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38m,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1)无人站立在测高台上时,求感应器发射超声波后到达测高台的时间;(2)某同学站在测高台上,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0.005s,求该同学的身高。《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D A C B A B C B1.A【详解】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对着试管口吹气,空气柱振动可以使其发出声音;随着试管中水量的增大,空气柱变短,振动的频率变高,音调变高。故选A。2.C【详解】A.在一些路段禁止汽车鸣喇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飞机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声音接收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特殊材料制成的板墙,是从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详解】A.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而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减小声音音量,实际上是降低了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调。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是语音设备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更换不同演员的语音包实际上是更换语音的音色,故C错误;D.音色是声音的一个特性,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人们依据声音的音色可以分辨出使用的是哪位熟悉的演员的语音包,故D正确。故选D。4.A【详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简谱中数字符号表示声音振动的频率不同,即音调不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C【详解】A.甲图中用手搓双耳鱼洗盆,盆发声时水花四溅,利用了转换法,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罩内传声介质减小,听到罩内的声音变小,可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B超观察胎儿情况,应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C错误,符合题意;D.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人们能够区分骨笛和古筝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B【详解】A.该仪器是测量声音大小的,没有减弱噪声的作用,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声音的响度大,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因此声源发出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故B正确;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甲、乙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因此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D.声源发出甲、乙声音时每秒振动次数相同,因为是同一声源,故D错误;故选B。7.A【详解】设置禁止鸣笛的标志,防止了鸣笛声这一噪声的产生,但不能防止其它噪声进入人耳,也不能监测噪声的强弱或减小噪声的传播速度,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8.B【详解】人耳的听觉有一定的频率范围,低于人耳听觉下限的声音叫次声波,在地震前,会产生次声波,地震前夕出现了犬类狂吠,鸟类成群乱飞等反常现象,原因是犬和鸟感知到了地震产生的频率低的次声波,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C【详解】由图可知甲、丙、丁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乙、丙、丁振动频率相同即音调相同,甲、乙、丙波形相同即音色相同。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B【详解】A.吹奏时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人们主要依靠音色辨别出埙和其他乐器的声音,因为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决定,故B正确;C.吹埙的力度越大,埙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因为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故C错误;D.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埙发出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D错误。故选B。11. 空气 不属于【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观众发出的喝彩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球员耳中的。[2]此处喝彩声使球员们士气大振,不影响球员们打球,故不属于噪声。12. 振动 音色【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所以客船上的人听到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声的。[2]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也叫音品或音质,可以用来分辨声源。所以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其它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别的。13. 680 信息 次声波【详解】[1]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在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那么可以利用速度公式来计算闪电处距离人的距离。[2]其次,某校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时,同学们听到地震警报后立即有序跑出教学楼,这是因为在听到警报声后,同学们获取了地震即将发生的信息,并据此做出了反应。所以,这是利用声传递了信息。[3]地震是地壳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会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所以,发生地震时会伴有次声波产生。14. 传播过程中 超声波【详解】[1]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噪声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吸音棉阻挡,这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2]倒车雷达是通过向汽车后方发射超声波,通过超声波返回所用的时间来判断与障碍物的距离。15. 音调 笛子【详解】[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2]“鸟鸣器”是靠吸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小提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笛子是笛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而鼓是鼓面的振动发声,所以鸟鸣器可以与笛子归为一类。16. 火箭 不能【详解】[1]探测器是被搭载在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上的,因此,当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时,探测器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是静止的。[2]因为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卫星在太空中是无法通过超声波与地面进行通信的。17.(1) 1.65 1mm/0.1cm 247.5(2) 不变 不变 变大【详解】(1)[1][2]图中刻度尺1cm的长度分成10等分,每小格的长度即分度值为图甲所示所测圆柱体的直径为[3]图乙所示停表,小盘分针在4与5之间,时间读为4min。又分针指示在前半格,说明大盘秒针转一圈的时间是30s,且此时秒针不到30s,则秒针指示时间为7.5s。故图乙停表的时间为(2)[1][2][3]往气孔用力吹气时,其振动幅度变大,即响度变大。其振动的铜片的长度不变,振动的快慢是不变的,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气体振动产生声音,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不变,音色不变。18.(1)见解析(2)空气可以传声(3) 快 高【详解】(1)鼓面发声时,鼓面上的碎纸片上下跳动,说明发声的鼓面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发声,说明右边音叉的声音能传到左边,而左、右音叉间传声的物质是空气,这说明空气可以传声。(3)[1][2]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越短,其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19.(1)125m(2)912.5m【解析】【小题1】汽车的行驶速度v车=90km/h=25m/s由得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5m/s×5s=125m【小题2】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5s=1700m司机鸣笛时离高山的距离20.(1)0.007s(2)1.53m【详解】(1)感应器发射超声波后到达测高台的时间为(2)感应器发射超声波后到达人头顶的时间感应器发射超声波后到达人头顶的距离为该同学的身高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