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十三章内能检测卷-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2024)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下成语或诗句中,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原理相关的是( )A.钻木取火,星火燎原 B.釜底抽薪,止沸去源C.炙手可热,抱团取暖 D.磨刀霍霍,削铁如泥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一定为零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C.100℃的水的内能比0℃的水的内能大D.内能小的物体不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3.如图所示是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图中仕女用“熨斗”熨烫布匹,此过程中,改变布匹内能的主要方式是( )A.摩擦 B.挤压 C.热传递 D.做功4.下列对如图所示情境的分析,正确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C.用手抖动塑料细丝,细丝并没有吸附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D.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5.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传统习俗,下列关于粽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煮粽子是通过做功改变粽子的内能B.煮粽子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刚出锅的粽子很烫是因为粽子含有的热量多D.刚出锅的粽子冒的“白气”是由于汽化形成的6.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所举事例中与这一特点无关的是( )A.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B.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C.在城市建造人工湖可减少热岛效应D.炎热的夏天为了降低室温向地面洒水7.春节期间,陕西各地会举办庙会,吸引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加。庙会上有各种传统小吃、手工艺品摊位等多种项目,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闻到香气扑鼻的油泼面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红彤彤的糖葫芦是因为糖葫芦主要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C.粉蒸肉是高温水蒸气通过液化放热的方式烹制的D.用泥块制作栩栩如生的泥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8.油糕是我区比较常见的特色小吃,是用油炸的一种糕点,呈椭圆形状,馅一般是红糖或者白糖,吃起来既甜又软绵,如图所示是炸油糕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刚出锅的油糕很烫,是因为油糕含有的热量多B.油糕刚入油锅时,油将温度传递给油糕C.从油锅里捞出炸好的油糕后一段时间,油糕的内能减小D.烧油时,油锅里的油在沸腾后温度不断上升9.如图,红茶加工包含“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萎凋”时摊开茶叶可加快水分蒸发B.“揉捻”使茶叶卷缩,说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C.“发酵”时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烘干”是通过做功减小茶叶的内能10.刹车装置是通过刹车片和刹车盘之间的激烈摩擦实现车辆减速,某些重载货车装有刹车淋水系统,通过喷洒水降低刹车片温度。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刹车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了刹车盘的内能B.刹车时,刹车盘温度高是由于含有的热量多C.对刹车盘喷水,水会放出大量热量D.对刹车盘喷水,水会液化成水蒸气二、填空题11.东北名菜“拔丝地瓜”深受大众的喜爱,暑假期间,小明和妈妈学习制作拔丝地瓜,做好之后小明闻到了地瓜的香味,这是 现象:小明夹起块拔丝地瓜,发现地瓜拉出了很长的丝, 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12.“孔雀卤鸡”是鹿邑县特有的地方美食,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当刚卤制好的烧鸡端上餐桌时,肉香、卤汤中的中草药香扑鼻而来,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这道菜肴中包含着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所示,其中图乙表示的是物质的 态。13.如图所示,盾构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是基建的核心装备。刀盘旋转击碎石料的过程中,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刀盘的内能。请你任举一例与此改变内能方式相同的实例: 。14.滑滑梯时,臀部感觉发烫,这是由于下滑的过程中,人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成了 能。15.周末,小明用热水为家人热瓶装牛奶,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牛奶的内能。如图所示,他将400g、20℃的牛奶放入的热水中,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降低了,不计热量损失,则牛奶的温度将达到 ℃。为了缩短热牛奶的时间,可以 。16.在完成课外实践性作业中,某同学探究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该盐水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经历 min,盐水凝固过程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三、实验题17.探究液体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1)由图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水的沸点是 ℃。(2)由图乙可知: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3)由图乙可知, 的比热容较大,A和B两点水的内能大小关系是 (选填“A点大”“B点大”或“相等”)。18.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A、B两种液体,并且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如图甲所示。(1)除了图中给的器材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 ;(2)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可知,吸热能力较强的是 (选填“”或“”)。四、计算题19.晚饭后小明和奶奶在客厅看电视,奶奶口渴了,小明就拿出一盒牛奶准备烫热后给奶奶喝,他发现整箱牛奶的参数如图所示,已知,,。(1)这盒牛奶的质量是多少kg?(2)已知牛奶的初温是20℃,小明想用热水将其烫热,要达到40℃,则这个过程中牛奶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0.护城河雾霭升腾,坐上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游船,围炉煮茶,恍若穿越千年时光。茶壶中装入0.5kg初温为20℃的水,用火炉加热至100℃,已知c水=4.2×103J/(kg·℃),求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第十三章内能检测卷-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2024)》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D B D D C D A1.A【详解】A.钻木取火是摩擦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B.釜底抽薪是停止给锅内提供热量,从而减小内能,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炙手可热,抱团取暖,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磨刀霍霍,削铁如泥,是在压力一定,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详解】A.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不一定为零,故A错误;B.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故B正确;C.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物态有关,在不明确水的质量时,100℃的水的内能不一定比0℃的水的内能大,故C错误;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的物体可能温度高,因此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D错误。故选B。3.C【详解】用“熨斗”熨烫布匹过程中,布匹吸收了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布匹内能,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D【详解】A.红墨水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B错误;C.塑料细丝间距离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是否有引力,故C错误;D.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断面距离近,分子间作用力较明显,所以会粘在一起,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D正确。故选D。5.B【详解】A.煮粽子时,粽子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粽子的内能,故A错误;B.煮粽子时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刚出锅的粽子很烫是因为粽子温度高,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的热量”,故C错误;D.刚出锅的粽子冒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6.D【详解】A.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使秧苗的温度不至于变化太大,故A不符合题意;B.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的情况下,温度变化小,故B不符合题意;C.在城市建造人工湖可减少热岛效应,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使周围温度不至于变化太大,故C不符合题意;D.炎热的夏天为了降低室温向地面洒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D。7.D【详解】A.闻到香气扑鼻的油泼面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红彤彤的糖葫芦是因为糖葫芦主要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粉蒸肉是高温水蒸气通过液化放热的方式烹制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用泥块制作栩栩如生的泥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C【详解】A.刚出锅的油糕很烫是因为其温度高,而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明含有热量的多少,故A错误;B.油糕刚入油锅时,油锅的温度比油糕的高,所以热量由油传递给油糕,故B错误;C.从油锅里捞出的油糕,一段时间后,其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C正确;D.烧油时,油锅里的油在沸腾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C。9.D【详解】A.“萎凋”时将茶叶摊开,是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水分蒸发,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揉捻”使茶叶卷缩,则茶叶发生形变,说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发酵”时能闻到茶叶的清香,这是扩散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烘干”过程采用高温烘焙,是通过热传递减小茶叶的内能,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A【详解】A.刹车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了刹车盘的内能,故A正确;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的热量的多少,故B错误;C.对刹车盘喷水,刹车盘的温度大于水的温度,水会吸收大量热量,故C错误;D.对刹车盘喷水,水会吸热由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11. 扩散 引力【详解】[1]小明闻到了地瓜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热运动造成的。[2]小明夹起块拔丝地瓜,发现地瓜拉出了很长的丝, 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从而使地瓜丝的分子相互吸引而不分开。12. 无规则运动 液【详解】[1]肉香、卤汤中的中草药香扑鼻而来,这是扩散现象,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图甲分子间距最小,排列紧密且规则,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无法自由移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固态。图乙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具有流动性,但整体仍保持一定的聚集状态,是液态。图丙分子间距最大,分子可以自由扩散,充满整个容器,具有流动性和压缩性,是气态。13. 做功 钻木取火(冬天搓手取暖、摩擦生热、弯折铁丝变热等,合理即可)【详解】[1]盾构机的刀盘旋转击碎石料过程中,刀盘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了刀盘的内能的。[2]钻木取火、冬天搓手取暖、摩擦生热、弯折铁丝变热等,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都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的。14.内【详解】滑滑梯时,臀部感觉发烫,臀部的温度升高,内能变大,这是由于下滑的过程中,人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15. 热传递 62 提高水的初温【详解】[1]用热水给热瓶装牛奶,瓶装牛奶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2]不计热量损失,水放出的热量和牛奶吸收的热量相等,则牛奶吸收的热量为则牛奶升高的温度为则牛奶的温度将达到[3]实验中为了缩短热牛奶的时间,可以增加水的初温,使水放出的热量更多,即牛奶吸收的热量更多。16. -2 10 减小【详解】[1]由图像可知,盐水在 2℃时开始凝固,凝固点为 2℃。[2]盐水从第10min开始凝固,到第20min凝固结束,凝固过程经历10min。[3]凝固过程中,盐水不断放出热量,内能减小。17.(1) 保持不变 98(2)盐水(3) 水 B点大【详解】(1)[1][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为98℃保持不变,故水的沸点是98℃。(2)分析图乙中图线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盐水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且盐水升温较快,故选用盐水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3)[1]水和盐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水和盐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盐水和水的温度,水升高的温度比盐水小,由可知,盐水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2]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所以B点水的内能大于A点水的内能。18.(1)天平(2)加热时间(3)A【详解】(1)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需要测量液体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液体的温度。 图中已经给出了温度计用于测量液体的温度,还需要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用秒表测量加热时间,所以除了图中给的器材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天平。(2)本实验使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两种液体加热,在相同时间内,加热装置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液体吸收的热量也就相同, 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3)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吸热能力强的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得慢;吸热能力弱的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得快; 由图乙可知,在加热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的情况下,A液体升高的温度比B液体升高的温度低,说明A液体吸热能力较强。19.(1)0.255kg(2)12750J【详解】(1)由图可知,这盒牛奶的容积为250mL,则这盒牛奶的质量(2)牛奶的初温是20℃,要达到40℃,则这个过程中牛奶吸收的热量20.1.68×105J【详解】水吸收的热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