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77练 气体的性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77练 气体的性质(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十五章 第77练 气体的性质
[分值:100分]
1~4题每小题7分,5、6题每小题12分,共52分
1.(2024·江苏南京市开学考)如图,容器P和容器Q通过阀门K连接,P的容积是Q的2倍。P中盛有氧气,气压为4p0,Q中为真空,打开阀门,氧气进入容器Q,设整个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氧气视为理想气体,稳定后,检测容器P的气压表示数为(  )
A.p0 B.p0 C.3p0 D.p0
2.(2023·江苏卷·3)如图所示,密闭容器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该过程中(  )
A.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增大
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单位面积器壁的作用力减小
D.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气体分子数减小
3.(2024·江苏泰州市调研)如图所示,一粗细均匀的导热良好的玻璃管漂浮在液体中,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为h,若环境温度缓慢升高,大气压强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变大
B.玻璃管内气体压强变大
C.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与单位面积管壁碰撞次数增多
D.玻璃管内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变小
4.(2023·辽宁卷·5)“空气充电宝”是一种通过压缩空气实现储能的装置,可在用电低谷时储存能量、用电高峰时释放能量。“空气充电宝”某个工作过程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p-T图像如图所示。该过程对应的p-V图像可能是(  )
5.(12分)(2024·江苏卷·13)某科研实验站有一个密闭容器,容器内有温度为300 K,压强为105 Pa的气体,容器内有一个面积0.06平方米的观测台,现将这个容器移动到月球,容器内的温度变成240 K,整个过程可认为气体的体积不变,月球表面为真空状态。求:
(1)(6分)气体现在的压强;
(2)(6分)观测台对气体的压力。
6.(12分)(2023·江苏南京市二模)如图甲所示,一个导热汽缸水平放置,内部封闭着热力学温度为T0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活塞与汽缸底部距离为L,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活塞与汽缸之间摩擦忽略不计。先保持温度不变,将汽缸缓慢转动90°(如图乙),活塞与汽缸底部距离变为0.9L。再对气体缓慢加热,活塞离汽缸底部距离变为1.2L(如图丙),求:
(1)(8分)活塞的质量m;
(2)(4分)气体加热后的热力学温度T。
7~9题每小题8分,10题14分,共38分
7.(2024·江苏盐城市模拟)小明同学在探究查理定律的实验中,先后用两个试管甲、乙封闭了质量不同、体积不同(V甲>V乙)、但初始温度和压强都相同的同种气体做实验。若将测得气体的压强p与摄氏温度t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p-t图像,得到的图像应是(  )
8.(2024·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模拟)“拔火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手段。操作时,医生用点燃的酒精棉球加热一个小罐内的空气,随后迅速把小罐倒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冷却后小罐便紧贴在皮肤上,如图所示。小罐倒扣在身体上后,在罐中气体逐渐冷却的过程中,罐中气体质量和体积均可视为不变,罐中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设加热后小罐内的空气温度为80 ℃,当时的室温为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却后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均减小
B.冷却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
C.冷却后罐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D.冷却后罐内外压强差约为大气压强的75%
9.(来自教材改编)(2024·海南卷·7)用铝制易拉罐制作温度计,一透明薄吸管里有一段油柱(长度不计)粗细均匀,吸管与罐密封性良好,罐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已知罐体积为330 cm3,薄吸管底面积为0.5 cm2,罐外吸管总长度为20 cm,当温度为27 ℃时,油柱离罐口10 cm,不考虑大气压强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吸管上标注等差温度值,则刻度左密右疏
B.该装置所测温度不高于31.5 ℃
C.该装置所测温度不低于23.5 ℃
D.其他条件不变,缓慢把吸管拉出来一点,则油柱离罐口距离增大
10.(14分)(2025·江苏镇江市开学考)一气象探测气球,充入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27 ℃的氦气时,体积为3 m3。在探测过程中,气球内氦气的压强始终与外界大气压强相同,在上升过程中气球内部启动一持续加热装置而维持其温度不变,探测高度处的压强为0.5个标准大气压,气温为-13 ℃,到达探测高度后,停止加热,保持气球高度不变,求:
(1)(6分)气球在停止加热前的体积;
(2)(8分)气球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的体积。
(10分)
11.(2024·江苏南京市调研)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端封闭的导热玻璃管。玻璃管内部液柱封闭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外界温度保持不变。在斜面上静止释放玻璃管,当液柱在玻璃管中相对稳定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封闭气体的长度将变长
B.封闭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减小
C.封闭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D.单位时间内,玻璃管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次数增加
参考解析
1.B [对容器中的所有氧气,根据玻意耳定律有4p0V=p(V+),解得p=p0,故选B。]
2.B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可得p=T,则从A到B为等容线,即从A到B气体体积不变,则气体分子的数密度不变,选项A错误;从A到B气体的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选项B正确;从A到B气体的压强变大,气体体积不变,则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单位面积器壁的作用力增大,选项C错误;气体分子的数密度不变,从A到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大,则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气体分子数增大,选项D错误。]
3.D [玻璃管内气体压强不变,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不变,环境温度缓慢升高,分子平均运动能增大,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与单位面积管壁碰撞次数减少,故A、B、C错误;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可知,气体体积变大,玻璃管内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变小,故D正确。]
4.B [根据=C,可得p=T,从a到b,气体压强不变,温度升高,则体积变大;从b到c,气体压强减小,温度降低,因c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小于b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c状态的体积大于b状态的体积,故选B。]
5.(1)8×104 Pa (2)4.8×103 N
解析 (1)由题知,整个过程可认为气体的体积不变,由查理定律得
解得p2=8×104 Pa
(2)根据压强的定义,气体对观测台的压力F=p2S=4.8×103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观测台对气体的压力为4.8×103 N。
6.(1) (2)T0
解析 (1)根据题意,由平衡条件可知,汽缸水平放置时,内部气体压强为p1=p0
体积为V1=SL
汽缸竖直时,内部气体压强为
p2=p0+
体积为V2=0.9SL
由玻意耳定律有p1V1=p2V2
解得m=
(2)根据题意可知,气体加热过程经历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有,解得T=T0。
7.C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知,p=T=T,其中T=(t+273) K,可得p=(t+273)=t+273,因为同种气体初始温度和压强相同,则ρ、M相同,所以甲、乙两条直线的斜率k甲=k乙,纵截距b甲=b乙,故选C。]
8.C [冷却后气体分子平均速率减小,但不是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均减小,A错误;冷却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气体不对外做功,B错误;冷却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温度降低,由查理定律可知冷却后罐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C正确;由查理定律得,可知Δp=p0,冷却后罐内外压强差约为大气压强的17%,D错误。]
9.B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其中V1=V0+Sl1=335 cm3,
T1=(273+27) K=300 K,
V2=V0+Sx=330+0.5x(cm3)
代入解得T=x+(K)
根据T=t+273 K
可知t=x+(℃)
故若在吸管上标注等差温度值,则刻度均匀,故A错误;当x=20 cm时,该装置所测的温度最高,代入解得tmax≈31.5 ℃,故该装置所测温度不高于31.5 ℃,当x=0时,该装置所测的温度最低,代入解得tmin≈22.5 ℃,故该装置所测温度不低于22.5 ℃,故B正确,C错误;其他条件不变,缓慢把吸管拉出来一点,由盖—吕萨克定律可知,油柱离罐口距离不变,故D错误。]
10.(1)6 m3 (2)5.2 m3
解析 (1)1个标准大气压为1 atm,在停止加热前气球内的气体做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1V1=p2V2
式子中p1=1 atm,V1=3 m3,p2=0.5 atm,代入上式求得气球在停止加热前的体积V2=6 m3
(2)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气球内的氦气温度逐渐从
T2=(273+27) K=300 K
下降到与外界气体温度相同,
即T3=(273-13) K=260 K
气体发生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气球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的体积为V3=5.2 m3。
11.A [设外界大气压为p0,液柱的质量为m,玻璃管的截面积为S,斜面倾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玻璃管和液柱均处于静止状态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p0+,释放玻璃管稳定后,整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gsin θ,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2,对液柱,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p0S+mgsin θ-p2S=ma,解得p2=p0,所以封闭气体压强减小,根据pV=C,可知体积增大,气柱长度变长,故A正确,C错误;封闭气体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故B错误;外界温度不变,在此过程中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气体压强减小、分子数密度减小,则单位时间内,玻璃管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次数减少,故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