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71练 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实验十五: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71练 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实验十五: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十三章 第71练 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实验十五: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分值:100分]
1~6题每小题7分,7题12分,共54分
1.电流互感器是一种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变压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原线圈匝数较少,串联在电路中,副线圈匝数较多,两端接在电流表上。则电流互感器(  )
A.是一种降压变压器
B.能测量直流电路的电流
C.原、副线圈电流的频率不同
D.副线圈的电流小于原线圈的电流
2.(2024·江苏省模拟)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经常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高压输电线因结冰而造成严重损毁,如图所示。为消除高压输电线上的冰凌,有人设计了这样的融冰思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除冰。在正常供电时,高压线上送电电压为U,电流为I,热耗功率为ΔP;若输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不变,除冰时,需要输电线上热耗功率为9ΔP,则除冰时(  )
A.输电电流为I B.输电电流为9I
C.输电电压为3U D.输电电压为U
3.(2024·海南卷·9改编)电动汽车充电站变压器输入电压为10 kV,输出电压为220 V,每个充电桩输入电流为16 A,设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输入正弦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流电的周期为0.01 s
B.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500
C.输出的最大电压为220 V
D.若10台充电桩同时使用,输入功率为35.2 kW
4.(2023·江苏南通市期末)如图所示为简化的充电原理图。若工作状态下,穿过接收线圈的磁通量约为发射线圈的80%,忽略其他损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收线圈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B.接收线圈的输出功率与发射线圈的输出功率相等
C.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相同
D.穿过发射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与穿过接收线圈的相同
5.(2025·江苏南京市六校联合体期中)如图甲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1∶2,其原线圈两端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式交流电,副线圈通过电流表与负载电阻R相连。若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都是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压器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是40 V
B.t=0.01 s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
C.变压器副线圈输出的交流电的频率为0.5 Hz
D.若电流表的示数为1 A,则负载电阻R的阻值为40 Ω
6.(2025·江苏南京市两校联合体期中)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有效电压恒定的正弦式交流电,副线圈接入最大阻值为2R的滑动变阻器和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在滑动变阻器滑片从a端向b端缓慢移动的过程中(  )
A.电流表A1示数增大
B.电流表A2示数增大
C.定值电阻R消耗的功率减小
D.原线圈输入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7.(12分)(2025·江苏泰州市期初模拟)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关系的实验。他准备了可拆变压器、多用电表、开关和导线若干。
(1)(2分)实验需要以下哪种电源     。
A.低压直流电源      B.高压直流电源
C.低压交流电源      D.高压交流电源
(2)(4分)该同学认真检查电路无误后,先保证原线圈匝数不变,改变副线圈匝数;再保证副线圈匝数不变,改变原线圈匝数。分别测出相应的原、副线圈电压值。由于交变电流电压是变化的,所以,我们实际上测量的是电压的     值(填“有效”或“最大”)。其中一次多用电表读数如图所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     。
(3)(4分)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应与其匝数成     (填“正比”或“反比”),实验中由于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导致原线圈与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一般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线圈与副线圈的匝数之比。
(4)(2分)实验中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与它们的匝数之比有微小差别。原因不可能为  (填字母代号)。
A.原、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发热
B.铁芯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热
C.变压器铁芯漏磁
D.原线圈输入电压发生变化
8~10题每小题8分,11题13分, 共37分
8.(2023·天津卷·6)如图为输电线为用户输电的情景,电路中升压变压器T1和降压变压器T2都认为是理想变压器,中间输电电路电阻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T1输出电压与T2输入电压相等
B.T1输出功率大于T2输入功率
C.若用户接入的用电器增多,则R功率降低
D.若用户接入的用电器增多,则T2输出功率降低
9.(2024·浙江6月选考·7)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通过a或b与频率为f、电压为u的交流电源连接,副线圈接有三个支路,如图所示。当S接a时,三个灯泡均发光,若(  )
A.电容C增大,L1灯泡变亮
B.频率f增大,L2灯泡变亮
C.RG上光照增强,L3灯泡变暗
D.S接到b时,三个灯泡均变暗
10.(2024·江苏南京市三模)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输入端a、b间接入电压有效值恒定的交变电流,R1、R2为定值电阻,灯泡L1、L2的阻值恒定。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从上端滑到下端的过程中,两个灯泡始终发光且工作电压在额定电压以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变亮,L2变亮 B.L1变亮,L2变暗
C.L1变暗,L2变暗 D.L1变暗,L2变亮
11.(13分)(2023·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模拟)如图所示,用一小型交流发电机向远处用户供电,已知发电机线圈abcd匝数N=100匝,面积S=0.03 m2,线圈匀速转动的角速度ω=100π rad/s,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为 T,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R=10 Ω,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3∶n4=10∶1,若用户区标有“220 V 8.8 kW”的电动机M恰能正常工作。发电机线圈电阻r不可忽略。求:
(1)(4分)输电线路上损耗的电功率ΔP;
(2)(3分)升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U2;
(3)(6分)若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8,交流发电机线圈电阻r上消耗的热功率P。
答案 (1)160 W (2)2 240 V (3)640 W
解析 (1)设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流分别为I3、I4,电动机恰能正常工作,则有
I4== A=40 A
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变流比可知=
解得I3=4 A
所以输电线路上损耗的电功率ΔP=R
解得ΔP=160 W
(2)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可知=
解得U3=2 200 V
升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U2=U3+I3R
解得U2=2 240 V
(3)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可知=
可得U1=280 V
升压变压器的原线圈输入功率P1=ΔP+P用
可得P1=8 960 W
根据P1=U1I1
解得I1=32 A
根据正弦式交变电流产生规律可知,最大值为
Em=NBSω
代入数据解得Em=300 V
发电机电源电动势有效值E==300 V
发电机线圈内阻上消耗的热功率P=I1E-P1
可得P=640 W。
(9分)
12.(2022·湖南卷·6)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总匝数相同,滑动触头P1初始位置在副线圈正中间,输入端接入电压有效值恒定的交变电源。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R,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9R,滑片P2初始位置在最右端。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U,理想电流表的示数为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P1位置不变,P2向左缓慢滑动的过程中,I减小,U不变
B.保持P1位置不变,P2向左缓慢滑动的过程中,R1消耗的功率增大
C.保持P2位置不变,P1向下缓慢滑动的过程中,I减小,U增大
D.保持P2位置不变,P1向下缓慢滑动的过程中,R1消耗的功率减小
参考解析
1.D [电流互感器原线圈匝数少,副线圈匝数多,是一种升压变压器,故A错误;变压器的原理是电磁感应,只能够在交流电路中正常工作,故它不能测量直流电路的电流,故B错误;理想变压器不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故C错误;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因此副线圈的电流小于原线圈的电流,故D正确。]
2.D [根据ΔP=I2r,导线上的热损失功率变为原来的9倍,电流应增加为原来的3倍,即为3I;由P=UI知,则输送电压变为U,故选D。]
3.D [交流电的周期为T==0.02 s,故A错误;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可得,原副线圈匝数比为,故B错误;输出的最大电压为U2m=U2=220 V,故C错误;若10台充电桩同时使用,输出功率为P2总=10U2I2=10×220×16 W=35 200 W=35.2 kW,变压器不改变功率,故输入功率为P1总=P2总=35.2 kW,故D正确。]
4.C [工作状态下,穿过接收线圈的磁通量约为发射线圈的80%,若发射线圈功率恒定为P,则有P·0.8=U2I2,可知接收线圈中的电流与电压成反比,故A错误;工作状态下,穿过接收线圈的磁通量约为发射线圈的80%,由于漏磁,所以接收线圈的输出功率小于发射线圈的输出功率,故B错误;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中磁通量变化的频率相同,原、副线圈在电磁感应中是同频率变化,所以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相同,故C正确;穿过接收线圈的磁通量约为发射线圈的80%,由磁通量的变化率为,则穿过发射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与穿过接收线圈的变化率不相同,故D错误。]
5.D [由题图乙可知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220 V,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解得变压器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是U2m=40 V,故A错误;电流表在任意时刻显示的示数均为有效值,t=0.01 s时,电流表的示数不是0,故B错误;变压器不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变压器副线圈输出的交流电的频率为f= Hz=50 Hz,故C错误;变压器副线圈的有效值为U2==40 V,若电流表的示数为1 A,则负载电阻R的阻值为R= Ω=40 Ω,故D正确。]
6.C [分析右端电路可知,R与滑动变阻器右半部分并联后,再与左半部分串联接入电路。当滑片从a往b滑动时,并联部分总电阻减小,滑动变阻器左半部分电阻增大,故电路中总电阻增大。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不变,副线圈输出电压不变,总电阻增大,则副线圈总电流减小,A2示数减小,再由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关系知,A1示数减小,故A、B错误;滑片从a往b滑动时,副线圈干路电流减小,滑动变阻器右半部分和R并联总电阻减小,则并联部分分压减小,定值电阻R消耗电功率减小,故C正确;原线圈输入电压不变,电流减小,故输入功率减小,故D错误。]
7.(1)C (2)有效 7.2 V (3)正比 大于 (4)D
解析 (1)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关系,应选择低压交流电源。故选C。
(2)多用电表测量的交流电压为有效值,不是最大值;多用电表选用的挡位是交流电压的“×10 V”挡位,所以应该在0~10 V挡位读数,所以读数应该是7.2 V。
(3)根据可知,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应与其匝数成正比。实验中由于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变压器的铁芯损失一部分的磁通量,所以导致副线圈的电压的实际值一般略小于理论值,所以导致>。
(4)原、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发热,铁芯在交变电磁场作用下发热,都会使变压器输出功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压比与匝数比有差别;变压器铁芯漏磁,也会导致电压比与匝数比有差别;原线圈输入电压发生变化,不会影响电压比和匝数比,故选D。
8.B [由于输电过程中电阻R要产生热量,会损耗功率,故T1输出功率大于T2输入功率,T1输出电压大于T2输入电压,故A错误,B正确;由于输入电压不变,所以变压器T1的输出电压不变,随着用户接入的用电器增多,导致用户端的等效电阻变小,则用户端电流变大,输电电路电流也相应变大,根据P损=I2R可知R功率增大,故C错误;用户接入的用电器增多,用电器消耗功率增大,即T2输出功率增大,故D错误。]
9.A [电容增大,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减小,则L1灯泡变亮,故A正确;频率f增大,则电感的阻碍作用增大,则L2灯泡变暗,故B错误;光照增强,光敏电阻阻值减小,由于各支路两端电压不变,则通过L3灯泡的电流增大,变亮,故C错误;S接到b时,根据变压比可知,副线圈电压增大,则三个灯泡均变亮,故D错误。]
10.D [令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与电流分别为U1、U2、I1、I2,令副线圈所在电路总电阻为R0,若将变压器与负载等效为一个电阻,则等效电阻的阻值为Rx==()2=()2R0,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从上端滑到下端的过程中,负载总电阻增大,等效电阻增大,令a、b间接入电压有效值U0,根据欧姆定律有I1=可知,通过灯泡L1的电流减小,L1变暗,由于U1=U0-I1RL1可知,原线圈两端电压增大,根据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有,结合上述可知,副线圈两端电压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灯泡L2的电流增大,L2变亮,即L1变暗,L2变亮,故选D。]
11.(1)160 W (2)2 240 V (3)640 W
解析 (1)设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流分别为I3、I4,电动机恰能正常工作,则有I4= A=40 A
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变流比可知
解得I3=4 A
所以输电线路上损耗的电功率
ΔP=R
解得ΔP=160 W
(2)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可知
解得U3=2 200 V
升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
U2=U3+I3R
解得U2=2 240 V
(3)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可知
可得U1=280 V
升压变压器的原线圈输入功率
P1=ΔP+P用
可得P1=8 960 W
根据P1=U1I1
解得I1=32 A
根据正弦式交变电流产生规律可知,最大值为Em=NBSω
代入数据解得Em=300 V
发电机电源电动势有效值
E==300 V
发电机线圈内阻上消耗的热功率
P=I1E-P1
可得P=640 W。
12.B [由题意可知,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则副线圈的电流为2I,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副线圈的电压有效值为U2=2IR1,则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有效值为U1=2U2=4IR1,设输入交变电源的电压有效值为U0,则U0=4IR1+IR2,可得I=。
保持P1位置不变,P2向左缓慢滑动的过程中,I不断变大,根据欧姆定律U1=4IR1
可知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有效值变大,输入端接入的电压有效值不变,则R2两端的电压不断变小,则电压表示数U变小,原线圈的电压、电流都变大,则功率变大,根据原、副线圈的功率相等,可知R1消耗的功率增大,故B正确,A错误;
设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同理可得
U1=n2IR1,则U0=n2IR1+IR2
整理可得I=
保持P2位置不变,P1向下缓慢滑动的过程中,n不断变大,则I变小,对R2由欧姆定律可知U=IR2,可知U不断变小,根据原、副线圈的功率相等可知R1消耗的功率为P1=IU1=
·(U0-)
整理可得P1=
可知n=3时,R1消耗的功率有最大值,可知R1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C、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