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2.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2.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二章 神经调节
浙科版(2019)生物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真实情景
核心问题:
比赛中,运动员看到飞来的排球后跳起扣球,信号是如何产生、如何传导的?
静息电位:膜外_____电位,膜内____电位。
刺激
恢复
动作电位:膜外_____电位,膜内____电位。
(极化状态)
(反极化状态)
去极化
(复极化状态)
恢复
静息电位:膜外_____电位,膜内____电位。
神经冲动的产生
动作电位产生和恢复
(数毫秒)






静息电位产生原因
1.胞内的大分子负离子(蛋白质)_______透过细胞膜到细胞外;
2.钠钾泵每消耗1个ATP,泵____3个钠
离子,泵_____2个钾离子;
3.神经细胞对不同离子通透性不同,
静息时____离子不断外流;
(主动转运)
不能



(易化扩散)
K+
K+
Na+
Na+
K+
K+
K+
K+
Na+
Na+
Na+
Na+
K+
K+
Na+
膜外
膜内
膜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K+
K+
K+
Na+
Na+
Na+
Na+
K+
Na+
Na+
Na+
K+
K+
K+
K+通道
外正内负
K+外流
(易化扩散)
静息电位产生原因
去极化产生原因
Na+
膜外
膜内
膜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K+
K+
K+
Na+
Na+
Na+
Na+
K+
适宜刺激
Na+
Na+
Na+
K+
K+
K+
K+
K+
Na+
Na+
Na+通道
外负内正
Na+内流
(易化扩散)
复极化产生原因
Na+
膜外
膜内
膜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K+
K+
K+
Na+
Na+
Na+
Na+
K+
Na+
Na+
Na+
K+
K+
K+
K+
K+
Na+
Na+
外正内负
K+外流
(易化扩散)
示波器演示动作电位
-
+
神经纤维
1.A点以前:
2.A点-B点:
3.B点-C点:
4.C点-D点:
5.D点:
极化状态;
静息电位。
去极化过程
0以上:反极化状态
复极化过程
极化状态;
静息电位。
某位置点随时间的膜电位变化
超极化,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钠离子泵出,钾离子泵入(主动转运),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动作电位
钠离子内流
钾离子外流
钾离子外流
反极化过程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
降低
降低
升高
升高
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兴奋传导方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局部电流
可双向
(刺激)
当刺激部位处于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时,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仍处于______________的极化状态,两者之间会形成局________________。这又会刺激没有去极化的细胞膜,使之____________,也形成_________电位。这样,不断地以局部电流(电信号)向前传导,将动作电位传播出去,一直传到神经末档。
外正内负
局部电流
去极化
动作
电流方向
膜外:
膜内:
未兴奋处→兴奋处
兴奋处→未兴奋处
兴奋处
动作电位传导图
轴突
K+
Na+
Na+
电波图
刺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传导方向:
恢复→开始
1.双向性:神经冲动从产生处在向两个方向传导
2.无衰减性:信号强度不变
3.绝缘性:两条神经纤维之间的信号不会互相干扰
阈下刺激能发生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去极化、兴奋、局部电流;不会发生动作电位、局部电流传导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轴突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
突触间隙
(组织液)
神经递质
受体
突触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线粒体为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提供能量
*突触的类型
1、轴突—细胞体型
2、轴突—树突型
3、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处也可称为突触
*受体的化学本质:蛋白质
神经递质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神经递质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突触小泡的释放____________到突触间隙
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_______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_______性改变
产生小电位电位,达到一定阈值,在肌膜上引起_______电位,肌膜上的电位由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_.
动作电位作用于肌纤维,肌肉收缩;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传到_____________
胞吐
使得突触后膜抑制
传递过程
神经末梢
神经递质
受体
通透
动作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1.递质供体:
2.运输方式:
3.递质受体:
6.递质作用:
4.递质的化学本质:
突触小泡内
胞吐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小分子
7.去向:
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5.分类:
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
抑制性递质:如5-羟色胺等
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神经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作用后被酶分解,或被重新吸收到突触前膜中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离子的通道蛋白
神经递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间的传递
信 号 形 式
传 导 速 度
传 导 方 向
实质
电 信 号


双向
单向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由于需要信号转换,突触处兴奋传递的速度较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冲动的传导与信号的传递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大麻
鸦片
冰毒
*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
*毒品: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有些化学物质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据图分析,为什么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受体减少?试分析为什么可卡因容易使人上瘾?
两个神经元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突触称为化学突触,仅以电流的形式直接在神经元间传递信号的突触称为电突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突触传递信号慢,电突触传递信号较快
B、化学突触只能单向传递信号,电突触可以双向传递信号
C、化学突触上存在“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电突触只传递电信号
D、化学突触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电突触只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C
河豚虽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鲜美,但其体内的河豚毒素有剧毒。研究表明,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堵塞在Na+通道的入口处,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使人迅速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通道受阻会使神经细胞外的Na+不能内流
B、极微量的河豚毒素有作为局部麻醉剂的可能
C、河豚毒素致人中毒的机理是导致神经冲动持续发生
D、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中毒症状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