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4.2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课件(共1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4.2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课件(共14张PPT)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第四章 免疫调节
浙科版(2019)生物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单元情景
核心问题:
在感染初期,人体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对抗猴痘病毒的?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皮肤的表面有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病原体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
皮肤和黏膜
体表屏障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脂腺分泌油脂
唾液中的溶菌酶
胃液中的胃酸
体表屏障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存在于吸入空气中的微生物会被呼吸道黏膜所分泌的黏液捕获,并通过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摆动,将黏液推向咽部,使潜在的入侵者离开肺部进入消化道。当感染源偶尔进入呼吸道和消化道时,身体会运用一些防御体系,像咳嗽、打喷嚏和呕吐等方式来抵御病原体。
呕吐
打喷嚏
咳嗽
体表屏障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思考问题: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导致第一道防线的破坏?
体表屏障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正常皮肤 炎症皮肤
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炎症反应
皮肤破损
机体释放
某种化学物质
痛觉
肿胀
发热
变红
疼 痛:
发 热:
肿 胀:
发 红:
脓 液:
组织胺作为报警信号引发神经冲动,
产生痛觉
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发红
局部体温升高,增强白细胞的免疫功能
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
黄色粘稠液体
白细胞、坏死组织、死细菌等
表示身体正在克服感染
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思考:为什么医生建议发烧到38.5℃以上才用退烧药?
①反应速度快,不需要长时间的诱导,大多数病原体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就能被机体察觉并清除。
②无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③人人都有,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体表屏障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
身体表面的化学防御
炎症反应
发热的机理
干扰素
课堂小结
D
C
反馈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