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 三 章 物 态 变 化
3.5 跨学科实践
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1
教学目标
2
新课引入
自然界中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存在,
这三种状态之间会相互转化变化。
厨房是我们生活经常出入的地方,只要你留心观
察就会发现小小的厨房里包含了许多物态变化的知识。
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烹饪方式
想想议议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项目提出】
(1)烹饪过程涉及各种物态变化
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中充满
物态变化的“实验室”。烹饪过程涉及各种物态变
化通过对食材进行不同的加热和处理方式,使其发
生各种物态变化,从而达到烹调的目的。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项目提出】
(2)分析现象,了解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我们可以从物理学的视角观察、分析这些现象,
了解食材烹饪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烹饪过程中的各种物态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是
烹饪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也是我们掌握烹饪技巧、
提高烹饪效率、提升食物品质的关键。
炸至金黄酥脆的油条
水煮美味的水饺
爆炒可口的肚片
新鲜出笼的蒸包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项目分析】
我们可以先观察厨房中都有哪些现象与物态变化有关再分析这些现象中的物理问题。
具体任务如下:
1.观察厨房中的物态变化,分析这些物态变化对烹饪的影响。
2.从物理学的视角,对烹饪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或总结认识体会.
3.实施改进建议,描述实施后的情况,并评估其效果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项目实施】
1.观察厨房中的物态变化,描述这些物态变化发生的条件、过程与结果。分析物态变化的 有关规律或相关参数对烹饪的影响。
①将面食放在水里煮,不会发黄,而放在食用油中炸会发黄、变焦甚至会炸糊,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面食放在沸水中水分不会散失,而油的沸点要远高于100℃面食放在油里面,其中的水分很快汽化,面食就会变干、变黄甚至变焦。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项目实施】
1.观察厨房中的物态变化,描述这些物态变化发生的条件、过程与结果。分析物态变化的 有关规律或相关参数对烹饪的影响。
②用砂锅煮粥,快溢出时,可向锅内加些凉水来阻止汤的溢出你能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其中的道理吗 停止加热与此原理相同吗?
答:沸水内加入凉水后,锅内的水的温度降低,低于其沸点,则不再沸腾,可以暂时阻止水的溢出。而停止加热是阻止其吸热不让水沸腾。
思考: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的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
前者是指把热水舀起一部分,然后再倒回去,这部分水下落过程中蒸发加快
温度降低,再次进入锅里时会从锅里的水吸收热量,使锅里的水暂时停止沸腾;后
者则将灶里的燃料拿出,停止热量供给,使锅里的水无法再吸收热量,从而永远
停止沸腾。
想想议议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项目实施】
1.观察厨房中的物态变化,描述这些物态变化发生的条件、过程与结果。分析物态变化的 有关规律或相关参数对烹饪的影响。
③用砂锅煮食物时,砂锅离开炉灶后锅内的汤会继续沸腾,请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呢
答:砂锅与炉火直接接触,其温度会高于水的沸点,当砂锅离开炉火后,锅内的汤能继续吸收热量,从而会继续沸腾
4、为了煮熟饺子,需要持续烧水一段时间,这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在烧水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热,水沸腾后温度稳定在100℃-些水会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汽化)。
5、水沸腾后打开锅盖,会出现大量“白雾这些白雾是如何产生的
水蒸气接触周围的冷空气或低温物品,会液化成小水滴,(液化过程会放热)
6、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了一些在厨房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物态变化请把你的观察结果补充在表格中: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厨房中的现象 涉及的物态变化
1、水沸腾后打开锅盖,会出现大量“白雾“。 在烧水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热,水沸腾后温度稳定在100℃一些水会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汽化)
2、为防止沸腾的粥溢出时可向锅内加些凉水。 沸水内加入凉水后,锅内的水的温度降低,低于其沸点,则不再沸腾,可以暂时阻止水的溢出。
3、取热油浇在凉菜表面上“呲啦”作响。 凉菜表面的水急速
4、 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
5、在刚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上撒一些盐,可以快速解冻 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 ,加快冰的熔化。
6、油炸饺子表面金黄 油的沸点比水的高,饺子里面的水 成水蒸气
视频观看《冰冻大虾使油锅起火》
(1)优化烹任过程:
①煮饺子煮饺子时会观察到水的汽化和液化现象。要煮熟饺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虽然加大火力可以加快水的沸腾但是水沸腾后仍然大火加热并不会使饺子更快煮熟。
科学依据
这是因为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继续使用大火只会加速水的汽化,浪费水和燃料。
改进建议
在水沸腾后,应将大火调为小火。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项目实施】
2.从物理学的视角找出这些现象对烹饪过程的影响,对烹饪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 改进建议。
(1)优化烹任过程:
蒸食物。
蒸食物时,把不容易蒸熟的食物放最上面。蒸食物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食物使其变熟。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食物最先熟。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项目实施】
2.从物理学的视角找出这些现象对烹饪过程的影响,对烹饪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 改进建议。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项目实施】
2.从物理学的视角找出这些现象对烹饪过程的影响,对烹饪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 改进建议。
(2)解决安全隐患问题
①注意水蒸气烫伤
由于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时液化要放出热量,在水煮沸时,若要揭开锅盖须注意避开水蒸气,以免烫伤。由于液化产生大量的热,所以锅中冒出的水蒸气造成的烫伤要比热水烫伤更严重。
在水煮沸时,若要揭开锅盖须
注意避开水蒸气,以免烫伤。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项目实施】
2.从物理学的视角找出这些现象对烹饪过程的影响,对烹饪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 改进建议。
(2)解决安全隐患问题
②保护锅与壶的安全
水的沸点在标准气压下是100℃,铝的熔点约600℃,
用铝锅或壶烧水时,只要水未烧干,锅内壁温度保持在
100℃左右,锅的温度不会超过100℃很多达不到铝的
熔点,是安全的。
普通煤气灶火焰的温度可达800℃左右,若铝锅不装水放在火上烧或锅里的水烧干,则锅的温度上升会很快达到铝的熔点,铝锅就会被烧坏。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项目实施】
3.选择一个改进建议,尝试在厨房中进行实际操作,检验效果。
操作时要记录实施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有关数据包括必要的调整措施和遇到的问题。分 析实施改进建议后的结果,并与改进前的情况进行比较看看改进建议是否有效。
注意事项:在家中实验前,请确保你处于
安全的操作环境中,并能正确使用各种
厨具,家中还应有成年人在场,操作时
须注意避免烫伤!
!
3
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展示交流】
1.整理汇总自己的发现、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提出的改进建议,用幻灯片、海报或视频记录等形式汇报。也可以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烹饪比赛等形式进行交流:
①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②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③学生对各小组的结果进行评价、打分。
组 别 评分(满分100分)
1 组
2 组
3 组
4
知识总结
5
课堂演练
1.下列关于小明在家吃火锅的情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从冰箱拿出的冰镇汽水瓶外壁上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火锅上方冉冉上升的“白气”是水蒸气在空中扩散形成的
C.火锅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水的温度继续升高
D.在吃火锅时,小明的眼镜片上出现的“雾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A
5
课堂演练
2.小李把同样水饺放水中煮和放在油中炸,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水饺,发现在油炸的水饺发黄变焦了,而在水中煮的水饺没有发黄变焦,这说明( )
A.水是无色的,油是黄的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D.油没有沸点,水有沸点
C
5
课堂演练
3.解决问题时,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的水舀起来高高扬起再倒回去,使得水温暂时低于水的沸点而停止沸腾;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材,使得水无法吸热而停止沸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扬汤止沸”说明水沸腾时温度不需要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B.“釜底抽薪”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C.“扬汤止沸”是加快水的蒸发,降低水的温度
D.“釜底抽薪”才是解决根本问题“扬汤止沸”是解决表面问题,
A
4.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的小明在家中发现:
(1)冬天,在温暖的浴室洗澡时,看见连接热水器的两根水管中的一根外面有水滴,另一根却没有,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外面有水滴的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图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选填“甲”或“乙”)


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继续吸热,而温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所以碗中水的温度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吸热。
不变

不能
6.如图所示,小明观察到水烧开时出现大量“白气”,但靠近壶嘴处几乎看不见。这是因为水沸腾时喷出了大量水蒸气,壶嘴附近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仍然保持 (选填“固”、“液”或“气”)态;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由于环境温度 (选填“较高”或“较低”),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 (选填“小冰晶"或“小液滴”),形成“白气”;“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就消失了。

较低
液化
小液滴
汽化
END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