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4.3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4.3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四章 免疫调节
浙科版(2019)生物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单元情景
核心问题:
猴痘病患者康复后二次患病的可能性较小,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猴痘病毒进入体内,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防线一
防线二
是指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
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①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挥免疫作用;
特异性免疫又称为免疫应答,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②有免疫记忆。
病原体表面的蛋白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己"成分,也就是抗原。抗原作为"非己"信息进入机体会被淋巴细胞识别。淋巴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有专门识别抗原分子的受体。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
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
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只能识别抗原分子的一部分肽段,而且这部分肽段往往藏在抗原分子的内部。因此抗原蛋白必须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吞噬细胞将消化处理后的肽段夹持在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上,形成抗原-MHC复合体,T淋巴细胞才能够识别。
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
淋巴细胞能够识别抗原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表面有专门识别抗原分子的受体。不同淋巴细胞表面该结构的不同,导致了淋巴细胞具有多样性。免疫应答具有针对性的结构基础是每一种淋巴细胞的受体对应一种特殊结构的抗原分子。
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
活动:阅读课本P81页“细胞免疫”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细胞免疫的作用对象是什么?
2.细胞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哪类细胞?
3.细胞免疫启动和发挥效应分为哪三个阶段?
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自身癌变细胞、异体细胞
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和细胞毒性T细胞Tc)
感应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
B细胞、T细胞
血液中
成熟后
释放
挤过
毛细血管的细胞间隙
组织液
进入
毛细淋巴管
淋巴循环
返回
血液
淋巴细胞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间巡逻,途径各个淋巴结。
1.感应阶段
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
吞噬细胞______、______抗原,在细胞表面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移行到附近的__________,拦截并将抗原呈递给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处理
抗原-MHC复合体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摄取
淋巴结和脾是截获抗原,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部位
淋巴结
1.感应阶段
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
(1)辅助性T细胞增殖分化的条件: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2
①辅助性T细胞的受体与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MHC复合体结合
②同时受到由吞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的刺激
(2)辅助性T细胞增殖分化后,分泌出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
(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2.增殖分化阶段
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
(3)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的条件:
白细胞介素-2
抗原-MHC复合体受体
①细胞毒性T细胞的受体识别呈递在吞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上的抗原;
②受到白细胞介素-2的刺激。
(4)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形成细胞克隆,接着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群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群
抗原—MHC复合体
抗原—MHC复合体受体
释放穿孔素等,诱导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能杀死宿主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病原体
活化的核酸酶降解病毒DNA,防止病毒的装配和释放
3.效应阶段
存在于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胞质的细胞毒颗粒中的糖蛋白,是人体中的死亡武器和清道夫,能强行闯入被病毒劫持的细胞或者癌细胞中,从而使有毒的酶进来,从内部破坏细胞。
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
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感受信号的刺激后,再次恢复增殖分化能力,清除靶细胞。
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会发生什么变化?

①白细胞介素-1
②白细胞介素-2


感应阶段
增殖、分化
识别、接触、裂解
增殖、分化
病原体
吞噬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细胞毒性T细胞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靶细胞 (加工、处理、呈递)
靶细胞凋亡,病原体暴露出来
抗体可与之结合;或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
增殖、分化
二次免疫
识别
二次免疫
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
(被激活)
增殖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③穿孔素
归纳:细胞免疫
分泌白细胞介素-1
抗体
本质
蛋白质,称为免疫球蛋白。
形状
抗体是"Y"字形分子,其两条臂形成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结合2个抗原分子。
特点
不同的抗体分子之间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
1.体液免疫的作用对象是什么?
2.体液免疫中涉及到哪些免疫细胞?
3.B细胞开始增殖分化需要什么条件?
4.B细胞增殖分化的结果是什么?
5.抗体的形态结构怎样?抗体发挥作用的方式有哪些?
6.当病原体再次入侵时,机体会产生怎样的反应?
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B细胞、辅助性T细胞、吞噬细胞
活动:阅读课本P82-83“体液免疫”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
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
此阶段B淋巴细胞需要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一是其表面的受体特异性地与相应抗原结合后成为致敏的B淋巴细胞,二是再接受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然后开始增殖分化。
1.感应阶段
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
抗原和淋巴因子作为信号刺激B淋巴细胞,使B淋巴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进入细胞周期,开始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群和记忆B细胞群。效应B细胞又称浆细胞,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大量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
2.增殖分化阶段
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
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效应阶段
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
抗体的作用
①抗体与细胞外的病原体或毒素结合,可以防止病原体对体细胞的黏附和侵染;
③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②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
分裂分化
二次免疫
6.当病原体再次入侵时,机体会产生怎样的反应?

①白细胞介素-1
②白细胞介素-2
等淋巴因子
归纳:体液免疫

感应阶段
增殖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增殖、分化
合成 分泌
增殖、分化
体液中
抗原(如流感病毒)
吞噬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细胞外的病原体特异性结合(中和、沉淀)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分化
二次免疫
直接接触
二次免疫
分泌淋巴因子
信号①
信号②
(被激活)
任务: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参与细胞
作用对象
作用方式
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
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
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
侵入内环境的抗原
抗原侵入的靶细胞、自身突变的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器官等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
1.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
2.现有的疫苗有三种类型:
①灭活的微生物
②减毒的微生物
③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
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1)主动免疫-----免疫预防
通过注射或口服疫苗使体内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再次或更多次数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3. 免疫方式: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b作用机理:
疫苗的实质是抗原,进入体内,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真正的抗原进入机体时,发生两次或多次免疫反应,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功能
一般在人体未发病时接种疫苗。
a含义:
c时间:
哪类疫苗
可以口服?
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2)被动免疫---免疫治疗
a、含义: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或抗毒素)使人体直接获得免疫力。如抗破伤风抗体
b、作用机理:
抗体直接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在人体接触病原体或发病时接种
与主动免疫相比,被动免疫发挥免疫作用的速度快,但发挥免疫作用的时间短。
c、时间:
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1.人体的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从而激发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一个病原微生物结合的抗体可能有多种
B.一个B淋巴细胞可能结合多种抗原
C.入侵机体的抗原可以刺激淋巴细胞表面产生相应的受体
D.抗原-MHC复合体是吞噬细胞表面特有的一种结构
A
反馈评价
2.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参与的免疫细胞只有T淋巴细胞
B.细胞免疫的结果是直接清除病原体
C.靶细胞只包括被病毒侵染的体细胞和癌细胞
D.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成熟于胸腺
D
反馈评价
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MHC复合体的形成是在细胞膜上完成的
B.同一病原体可携带多种抗原分子并引发机体产生多种抗体
C.每一个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都带有许多种抗原的受体分子
D.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B
反馈评价
C
4.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和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吞噬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
B.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参与处理抗原分子,并将其降解为肽段
C.乙为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分子,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
D.丙物质中含有白细胞介素-2,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
反馈评价
5.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C
反馈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