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液体的压强课时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下列装置不是连通器的是( )A.牲畜自动饮水器 B.注射器C.茶壶 D.船闸2.图所示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的是( )A.回水管的水封阻隔臭气 B.拦河坝形状上窄下宽C.过路涵洞 D. 船闸3.如图所示,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S,在容器中装入某种液体,液体的重力为G,密度为ρ,深度为h,那么,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为( )A.GS B. C. D.ρghS4.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 )A. 过路涵洞 B. 拦河大坝C. 洗手间下水管 D. 船闸5.如图所示,甲、乙两支试管中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管竖直,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强关系是( )A.甲一定大 B.乙一定大C.一样大 D.无法确定6.如图,A、B两容器中装有同一液体,且液面高度相同,a点的压强小于b点的压强,当A、B间的阀门打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由A流向B B.液体由B流向AC.液体在A、B间来回流动 D.液体静止不动7.如图所示、一未装满橙汁的封闭饮料杯,先正方在桌面上,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两次放置橙汁对底部的压强分别是p1和p2,则( )A.p1>p2 B.p18.一个塑料瓶,在侧壁上用锥子戳了三个洞,向容器中倒入水后,水从小洞中喷出(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9.如图轮船由上游通过船闸驶往下游的情况:首先关闭阀门 (用字母表示),打开阀门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了一个 。当闸室水面与上游水面相平后,打开闸门,船驶入闸室。当闸室水面下降到和下游水面相平时,打开闸门 ,船驶向下游。10.如图所示,容器右端封闭、左端开口,里面盛的是水,此容器 (填“是”或“不是”)连通器;若在A点挖一个小孔,水 (填“会”或“不会”)从小孔向外喷出,理由是 。11.如图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建筑中的精巧设计,对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峡船闸应用了连通器原理B. 新疆地区的坎儿并利用地下渠道引水,减少了水的蒸发C. 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而形成的D.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特别宽大,目的是减小整体对地面的压强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 。1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壶,它的壶身和壶嘴组成了一个 ,在茶壶中装水至虚线处,水面距壶底,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为 Pa,茶壶内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水的重力。若从茶壶中倒出2N重的水,则茶壶对桌面减小的压力 2N,水对壶底减小的压力 (后三个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取)13.位于陕西泾阳的郑国渠,是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如图是郑国渠跨路面两侧的截面示意图,两侧水渠和中间的涵洞可以看作是一个 ;当水不流动时,水对A点的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对B点的压强。14.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水,容器壁AB所受水的压强是 Pa,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是 Pa。换盛另一种液体,此时容器壁AB受到的压强为5.4×103Pa,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三、实验题15.如图,在透明密闭正方体塑料盒的上下左右四个面的中心处,挖出四个大小相同的圆孔,在孔的表面分别蒙上相同的橡皮膜a、c、b、d。抓住手柄将塑料盒竖直浸没到水中后静止。(1)通过观察橡皮膜 (选填字母)的形变可知,液体内部存在向上的压强;(2)观察到橡皮膜 (选填字母)的形变程度相同,可知: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的液体压强相等;(3)通过橡皮膜的形变大小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这运用了 法。16.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通过 方法可以进行调节(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①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③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3)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原因是: 。四、计算题17.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电热水壶,水壶底面积为200cm2(忽略内外底面积的差异),空热水壶质量是0.5kg,当热水壶装1.5kg水时,水深20cm。将它放置于面积为1.2m2的水平桌面上。求:(1)热水壶对桌面的压强;(2)水对热水壶底部的压强;(3)水对热水壶底部的压力。 18.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cm2、质量为0.5kg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为45N,深为40cm的某种液体,已知A处液体的压强为2400Pa。(g取10N/kg)(1)A处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19.如图底面积为S的平底鱼缸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内装有体积为V的水,水深为h。求:(水的密度为ρ)(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2)通过计算说明,水对容器底部压力和水重力的关系。(写出具体推导过程)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详解】A.牲畜自动饮水器,它们的上面开口,底部连通,为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B.注射器吸取药液依靠大气压强的作用,与连通器无关,故B符合题意;C.壶身和壶嘴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是连通器,故C不符合题意;D.船闸的闸室和上游或下游,上面开口,底部连通,相当于连通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详解】A.回水管成U形,水不流动时,U形管里的水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里的气味散发出来,属于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B.拦河大坝是根据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特点修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不属于连通器,故B符合题意;C.涵洞是上面开口,下面连通的,属于连通器,故C不符合题意;D.船闸工作时,阀门A关闭,阀门B打开,上游和闸室下端连通,上游和闸室组成一个大的连通器,上游的液面高,闸室的液面低,水从上游流入闸室,最终闸室和上游的液面相平,水不再流动,在闸室中的船被抬高,该过程利用的是连通器的工作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详解】某种液体的深度为h,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p=ρgh;由可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F=pS=ρghS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B【详解】A.过路涵洞符合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特点,属于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B.拦河大坝是利用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原理,不符合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特点,不是连通器,故B符合题意;C.洗手间下水管符合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特点,属于连通器,故C不符合题意;D.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A【详解】两支试管中液体质量相等,由题意可知,乙试管内液体体积大于甲试管内液体体积,由可知,甲试管液体的密度大于乙试管液体的密度;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故甲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强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详解】A、B上端开口,中间联通,是连通器,由于容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并且液面相平,因此打开阀门后,液面仍然相平,故液体不流动,故D正确。故选D。7.A【详解】同一杯橙汁,其密度是不变的;由于杯子中的橙汁是未装满的,正放和倒放时橙汁的深度不相同,由题意可知根据可知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详解】向容器中倒入水后,水从小洞中喷出,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越靠下部的小孔处水的深度越大,水产生的压强越大,所以水喷射的也越远,由图可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9. B 连通器 D【详解】如图轮船由上游通过船闸驶往下游的情况:首先关闭阀门B,打开阀门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当闸室水面与上游水面相平后,打开闸门,船驶入闸室。当闸室水面下降到和下游水面相平时,打开闸门D,船驶向下游。10. 不是 不会 见解析【详解】容器左端开口,右端封闭,故而此容器不是连通器。当在A点处开一个小孔后,容器的左右两端就构成了连通器,而连通器内装的是同种液体,根据连通器的原理,两边液面总是相平的,则液体会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直到液面保持相平,即水不会从小孔向外喷出。11. ABD 压强处处相等【详解】A.船闸应用了连通器原理,其闸室与上下游均可以构成连通器,故A正确;B.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少水的蒸发;故B正确;C.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由于镜面反射,剧院在水中成一等大的虚像,所以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而不是折射,故C错误;D.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特别宽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整体对地面的压强,故D正确。故选ABD。根据p=ρgh可知,液体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12. 连通器 1000 大于 等于 大于【详解】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上端都开口,底部相连通,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由图可知,茶壶的底部面积大于上端面积,由可得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即茶壶内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茶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壶和茶壶内水的总重力,若从茶壶中倒出2N重的水,由于茶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壶和茶壶内水的总重力,所以茶壶对桌面减小的压力等于2N。由于容器是上小下大的形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水自身的重力,所以倒出2N的水后,水对壶底减小的压力也会大于2N。13. 连通器 小于【详解】 跨路面两侧的水渠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当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因此两侧水渠和中间的涵洞可看作一个连通器。由图可知,A点到液面的深度要小于B点到液面的深度,即hA14. 6×103 9×103 0.9×103【详解】由图可知,容器壁AB的深度为hAB=60cm=0.6m容器壁AB所受水的压强为pAB=ρ水ghAB=1.0×103kg/m3×10N/kg×0.6m=6×103Pa容器底部水的深度为h=60cm+30cm=90cm=0.9m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为p=ρ水gh=1.0×103kg/m3×10N/kg×0.9m=9×103Pa换盛另一种液体,此时容器壁AB受到的压强为5.4×103Pa,由p=ρgh可知,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15. c b、d 转换【详解】(1)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形变来反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当橡皮膜 c向上凸起时,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向上的压强。(2)橡皮膜b、d处于水中相同深度处,若橡皮膜b、d的形变程度相同,说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3)根据橡皮膜的形变程度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这运用了转换法。16. ② 深度 不可靠 没有控制深度相同【详解】(1)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有高度差,说明软管内封闭的气体不受力时,压强与外界气压不相等,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应拆除软管重新安装,故②符合题意。(2)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所以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所以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3)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深度不变。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的密度增大,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也增大,所以不能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17.(1)1000Pa;(2)2000Pa;(3)40N【详解】解:(1)热水壶在水平桌面静止,热水壶对桌面的压力F′=G总=m总g=(1.5kg+0.5kg)×10N/kg=20N热水壶对桌面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3)由可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2000Pa×200×10﹣4m2=40N答:(1)热水壶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2)水对热水器底部的压强2000Pa;(3)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40N。18.(1)0.3m,0.8×103 kg/m3;(2)3.2×103Pa,32N;(3)50 N,5000Pa【详解】解:(1)由图中可知,A处液体的深度hA=40 cm-10 cm=30 cm=0.3 m由题意可知,A处液体的压强为2400Pa,故由p=ρgh可得,液体的密度(2)由图中可知,容器中的液体深度h=40cm=0.4 m故由p=ρgh可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液=ρgh=0.8×103kg/m3×10N/kg×0.4m=3.2×103Pa由F=pS可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p液S底=3.2×103 Pa×100×10-4 m2=32N(3)由受力分析可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容等于容器与液体的重力之和G总,即F容=G总=G容+G液=m容g+G液=0.5kg×10 N/kg+45N=50N由可得,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答:(1)A处液体的深度为0.3m,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3.2×103Pa,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32N;(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50N,压强为5000Pa。19.(1);(2)见解析【详解】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水的质量为水的重力为由图可知,所以。答:(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小于水的重力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