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七律.长征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5《七律·长征》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精读引领课
请输入标题
进入情境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深知革命的艰辛,本周我们班要组织“红色之旅”活动,阅读革命故事,亲近英雄人物,追寻革命精神。今天我们就走进第一站“长征之歌”——红色经典诗歌诵读会,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最佳朗诵者”评选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七律·长征》,感受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
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
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七律知多少?
请输入标题
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背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5年10 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 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省会宁和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任务一:
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把词语读正确、读通顺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由朗读
读出感情
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
读出气势
逶 wēi
迤 yí
磅 páng
礴 bó
崖 yá
岷 mín
渡 dù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识字解词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气势雄伟
高耸入云的山崖
翻着浪花的细流
泥团子,小泥球
任务二:
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说说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说说诗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说说诗意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
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说说诗意
请输入标题
整体感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哪两句诗是毛泽东对长征这一事件的总体概括?
总体概括
任务三:
品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诗中的“难”是指长征经历之苦、牺牲之大——跋涉万水千山。
诗的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的“难”是何含义?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
在下面的诗句中,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体现?
请输入标题
品诗悟诗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阅读提示:
默读本诗,圈出体现长征艰难的词语,说说你想象到的长征画面。
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大渡桥横铁索

金沙水拍云崖
岷山千里雪
想象画面


腾细浪
走泥丸


想象画面
只等闲
五岭其实就是指绵延在湘赣粤桂四省区交界处的五座大山,红军在郴洲的长征路线,很多地方是山高林密,悬崖峭壁,敌人据险布防,修筑雕堡。可以说红军迈出的每一步都要流血牺牲。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周旋于乌蒙山的红军二、六军团大闹湖南、云南,看到红军在黔西落脚,国民党军马上集中了十几万人,由蒋介石嫡系将领顾祝同统一指挥前来围攻。为避开强敌,任弼时、贺龙率部进入纵跨云贵两省的乌蒙山区。这里平均海拔2000米,山高谷深,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由于红二、六军团此前长期在湘西转战擅长爬山,在这里与敌周旋自如,国民党军却疲惫不堪且总追不上。经过乌蒙山中一个月的“转圈”,红二、六军团又以隐蔽奔袭的方式在敌夹缝中跳出包围圈。
巧渡金沙江
一九三五年四月下旬,红军来到金沙江龙街渡渡口,但因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急浪大,敌机可以低飞骚扰,无法过江。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于是红军假装在龙街渡口架桥,使敌人上当,再从绞车渡渡口渡江。经过七天七夜,红军主力全部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为顺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
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长约100米,由十三根铁链组成,两边各两根为桥栏,底部并排九根为桥面,铺有木板。桥东端即四川泸定城西门。1935年5月29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经过一昼夜二百四十华里的急行军,占领了泸定桥西岸桥头。当时桥西有国民党川军把守,桥板已全部被拆除。由该团一营二连二十二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冲向对岸,攻下了桥头堡。后续部队迅速跟进,夺取了泸定城。
1935年9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翻越岷山的时候,毛泽东在山顶上极目四望,第一次看见了雪峰如海的世界,感受着一个神话传说的世界。
喜踏岷山雪
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五岭
细流
乌蒙山
泥丸
比喻
夸张
对偶
表现了红军敢于蔑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充分显示了中国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暖”字和“寒”字分别表现了什么?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暖”字表现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
“寒”字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体会到了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
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由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发现,诗的首联在全篇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与下面六句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全诗总纲,高度概括了长征的行程之远、时日之长和途中所面对的一切艰难困苦,“不怕”、“只等闲”为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后六句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具体形象地展现了红军战士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请输入标题
品诗悟诗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总写
分述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请输入标题
读出气势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毛泽东
五岭 比喻
远 千山 乌蒙山 夸张 无畏 总
征 岷山 对偶 不怕
难 金沙江 (暖) 乐观 分
万水
大渡河(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