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 课件(共6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开国大典 课件(共64张PPT)

资源简介

(共64张PPT)
7《开国大典》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精读引领课
请输入标题
进入情境
作家为用笔为我们记录下了新中国成立大典的宏大壮阔的场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色之旅的第三站“红色盛典之忆”,去感受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盛况,进一步感受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吧!
新知导入
说一说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国庆节是哪一天,我国是哪一年成立的?
1949年10月1日,一个伟大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神圣庄严的宣告、威武雄壮的军队、喜悦欢腾的群众……典礼上的一幕幕是否令你心驰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重温那庄严隆重的开国大典!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把词语读正确、读通顺。
政府 外宾 汇集 预定 爆发 排山倒海 就位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语调 完毕 检阅 制服 坦克 一致 距离 高潮 次序
生字书写
政 宾 盏 栏 汇 爆 宣
帜 阅 制 坦 距 隆 射
左右 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 结构













生字书写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戋字是两横一撇、两横稍向上拉、右上角有一点,皿字要扁、下横最长。

zhǎn
组词:几盏 酒盏
造句:过年时,我家门口挂着八盏大红灯笼。
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火字细窄,暴字中间是两横、撇和捺在两竖下边起笔,下边与水字不同。

bào
组词:爆满 爆炸
造句:小丽表演结束后,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右部稍宽,书写紧凑,
竖钩挺而有力。

shè
组词:射击 射雕
造句:今天体育场有射击比赛。
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阝要窄长,夂要宽扁、下边撇和捺交叉舒展,中间有短横,生字下横要长。

lóng
组词:隆重 隆冬
造句:天空中传来阵阵隆隆声。
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想想开国大典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任务二: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解读课题——开国大典
开国:
建立新的国家。
大典:
隆重的典礼。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内容
2.讨论交流:《开国大典》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 ),满怀( )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 ),聆听( ),观看( ),会后举行了( )。
天安门广场
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
毛主席宣读公告
阅兵式
盛大的群众庆祝游行
3.课文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写了哪几个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个场面写得最详细?
时间顺序
群众入场
典礼开始
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
宣读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整体感知
任务三:品读课文,深入感受内容
阅读提示:
按部分分析课文,品味文章
隆重的、盛大的典礼。
阅读课文之后,说说开国大典的场面的感受?
新中国刚刚成立。
精读课文
隆重的
热烈的
庄严的
你从课题“开国大典”中了解到哪些问题?你如何理解“大典”这个词?
精读课文
1. 阅读课文第1段,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信息?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会场的布置”,回答下列问题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时间
地点
参加的人员及人数
精读课文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具体详细地写参加大典的人员和人数?
从作者对参与大典的人员和人数上突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 说明参加人数很多,参加人员来自各行业各阶层,说明了全国人民对这次大典的期待和重视。
3. 阅读课文第二段,找出作者描写会场的布置的句子,说说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些情况的
精读课文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以“丁字形”为基点,按照先横后竖的顺序,详细介绍了会场的布置情况。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精读课文
4. 思考:天安门城楼的布置显现出一种什么气氛?
城楼上宫灯高挂、红旗招展,显现出一种热烈、隆重、喜庆的气氛。
精读课文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5.说说,划线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红色字说明了什么?
划线句是本段的总起句。从“早上六点钟”这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说明,群众对开国大典的重视,这是他们盼望已久的盛会。
精读课文
6.阅读课文第四段,找出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天
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说说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们,让我们感受到人们急切的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精读课文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安门广场比作海洋,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
7.讨论: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结句。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场合的整体情景。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热烈场面,同时反映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精读课文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示声音很大,气势宏伟。这句话说明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一齐” 表现此时万众一心,期待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一刻来临。这句话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拥护和对领袖的无限崇敬之情。
精读课文
1.阅读课文第5段,说说你对划线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典礼仪式”,回答下列问题 ?
2.默读课文6-10段,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大典中的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精读课文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
奏国歌
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
升国旗,鸣礼炮
宣读公告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场景一:宣布典礼开始
精读课文
3.默读课文6段,说说这段课文描写了大典中哪些场面,作者是如何具体的描写的
场景二:奏国歌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场景三:宣布新中国成立
精读课文
4.结合课文第7段的内容,说说 文中“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表达了全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突出了范围广。 这一段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前一句写实,后一句想象,表现了这庄严的宣告对中华儿女的重大意义。
精读课文
5.说说红色词语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段话使用什么 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精读课文
6.默读课文8段,说说这段课文描写了什么,文中的两个“一齐”表现了什么
这段话主要描写升国旗时的场面。“一齐脱帽肃立” “一齐抬起头”表明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这句话体现了人们对国旗无比尊重,也表达人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而感到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五十四门大炮”代表着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有54个民族(我国现有五十六个民族,当时统计是五十四个);
“二十八响”代表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带领人民奋斗的二十八年。
精读课文
7.说说课文9段主要描写了大典中什么场面?文中为什么要具体描写大炮和炮声的数量?
场景四:升国旗、放礼炮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首脑。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推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30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精读课文
8.朗读第10段,思考:这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场面?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精读课文
1.默读阅兵式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来介绍阅兵式的 展示出了人民军队怎样的风采?
品读课文第三部分“阅兵式”,回答下列问题 ?
用“开头” “接着” 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展示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凛凛、纪律严明。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海军
精读课文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步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炮兵
精读课文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战车师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骑兵师
精读课文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空军
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力量强大,无坚不摧,是新中国强大的安全保障。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威风凛凛、纪律严明、渗透着人民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自豪的感情。
精读课文
2.结合课文第12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的描写阅兵仪式
阅兵式的盛况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国家的飞机飞上蓝天时激动、喜悦的心情。
精读课文
3.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这段话主要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无比喜悦、激动及自豪之情。作者连用两个“不断”,一个“接”字补充,两个“把”字句再加一个“不能够”,把这份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欢乐喜庆的场面如在眼前。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拍手,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精读课文
4. 思考:这段话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精读课文
1. 思考: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这段话表现了什么?
这是对天安门广场傍晚景色的描写,衬托出了人们仍然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无比喜悦和幸福的心情。
五、 品读课文第四部分“群众游行”,回答下列问题 ?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岁!”“毛主席万岁!”
这段语言描写再现了人民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悦、激动的心情以及对领袖爱戴的深厚情感。
精读课文
2.划线部分的语句属于什么描写,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动作、语言描写!
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 的回应,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3.这句属于什么描写,作者这样写什么样有什么好处?
精读课文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句话运用了借喻、双关的修辞方法。作者用“两股红流”借喻擎着灯、舞着火把的两支游行队伍,写出了游行群众之多,也突出了红色,显示出喜庆欢乐吉祥之意。“光明”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既指灯笼火把所带来的光亮,也象征新中国的成立给人民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精读课文
4.“两股红流”指什么 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寓意呢?
“两股红流”这里把游行队伍形象的比喻成红流,说明了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5.反复朗读最后群众游行两段,说说体现了人们什么样的情感?
 这两段的描写生动的再现了人们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悦、激动的心情及对主席的深厚情感。
精读课文
任务四:品读关键语句,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
阅读提示: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并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批注要求:作者用了 (方法或词语),传达出会场
的气氛,让我感受到当时人们 的心情。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思考:作者用了哪些词、传达出场面的什么气氛?感受到当时群众怎样的心情?
交流汇报
作者用了“不断地”“哑”“麻”等,传达出会场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群众热情、激动的心情。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作者用“大红宫灯”“八面红旗”写出会场的环境布置,让人感受到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
交流汇报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人多,突显现场热烈的气氛和当时人们激动的心情。
交流汇报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会场庄严、热烈的气氛,展现了当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交流汇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作者用了反复的写法,传达出会场庄严的气氛,突出了当时人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交流汇报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作者用先用“肃静”一词,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传达会场庄严、热烈的气氛,也让人感到当时人们激动的心情。
交流汇报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作者用了“热烈”一词,传达会场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激动、热爱领袖的心情。
交流汇报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作者用了“高声欢呼”,传达会场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激动、热爱领袖的心情。
交流汇报
默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任务五:阅读文中描写阅兵式的部分,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这个场面写了哪些内容?阅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各方阵进场顺序
检阅部队
各兵种进场
群众欢呼
海军
着装统一
步兵
齐步行进
炮兵
一字形前进
战车师
整齐前进
挺胸站立
骑兵师
六马并行
完全一致
空军
飞机人字形飞过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点面结合
阅兵式中场面中的“面”是( ) ,
场面中的“点”是( )。
受检阅的部队总体描写
各兵种进场的具体描写
点面结合
写每一个兵种时,海军从服装颜色角度写,步兵从方阵进行角度写,炮兵从武器特点角度写,战车师从装备特点和战士们的表现角度写,骑兵师从马的特点角度写。更能突出各个方阵的气势。
每个兵种各有什么特点?
海军
步兵
炮兵
战车师
骑兵师
这种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既有整体感,又能突出个体特点,让人能感受到整个阅兵式庄严、隆重的气氛。
自由读《长安街——狂欢奔腾的河》片段,找出点面结合描写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场面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任务五:拓展阅读《长安街——狂欢奔腾的河》,进一步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所有的车辆几乎都打开了车窗,车里的人各出奇招,表达难以抑制的欢喜。有的将手伸出窗外,手中的国旗迎风飘扬;有的大半个身子探出窗,鼓着腮帮子使劲吹着悦耳的喇叭;有的更加“放肆”,干脆坐到了车顶上,骄傲地辉舞着彩旗、上衣;有的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旗帜,撑开彩色的伞具,反倒别具一格。他们的举动总是招来满街喝彩。车流中,一位身材高挑、穿红色连衣裙的女青年站在汽车天窗中,迎风挥舞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公共汽车里乘客高喊:“胜利女神!胜利女神!”
人们狂欢的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什么是“面”,什么是“点”?怎样具体写“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拓展阅读
人们狂欢的场面是按人物不同表现的顺序来写的。
作者通过人物不同的动作描写把每个奇招写具体。
小结:这种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既有整体感受,又能突出个体特点,让人更能体会到长安街人们欢庆的场面。
对人物的总体描写是场面中的“面”,人物各自出的奇招是场面中的“点”。
这样从不同角度写,更能感受到人们内心的欢喜。
1.读句子,说说你从句中体会到人们的什么心情。请用词语概括。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
(2)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
(3)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
(4)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
急切
兴奋
自豪
激动
课堂练习
2.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
(1)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2)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   )
(3)战士们动作一致,就像有人在指挥似的。(   )
(4)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



×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和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先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写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开国大典
大典前
宣布成立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盛况
游行壮举
人员众多 布置周到 场面红火
充满阳光,自豪激动
大典后
大典中
隆重庄严
声势浩大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