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熔化和凝固 课件(共44张PPT)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熔化和凝固 课件(共44张PPT)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人教版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大自然的美景
一、物态变化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一、物态变化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物态变化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冬天,水结冰
铁在高温下熔化为铁水
水沸腾时变为水蒸气
注意:水蒸气是气体,人眼看不到。
二、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二、熔化和凝固
说一说
湖水结冰
滴水成冰
冰山熔化
岩浆变石头
1、在什么情况下,物质会熔化和凝固呢?
2、不同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相同吗?
二、熔化和凝固
海波
石蜡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二、熔化和凝固
石棉网
试管
烧杯
搅拌器
温度计
铁架台
酒精灯
药品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器材组装顺序
从下到上
拆除顺序:从上到下
测量器材:温度计、秒表
搅拌器的作用:
酒精灯使用注意:
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水浴法
受热均匀且缓慢
使烧杯底受热均匀
使药品受热均匀
药品粉末状:
使药品受热均匀
石棉网的作用:
只用打火机点燃、外焰加热
盖灭 组装时点燃
实验过程中观察什么现象?记录什么?
药品的物态变化
温度变化
注意事项
二、熔化
(1)将海波放入内有温度计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 约1min记录一次海波的状态和温度;直至海波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2)将海波换成石蜡重复上面的实验。
实验过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石蜡温度/℃
演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波的熔化
下一页
石蜡的熔化
二、熔化
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中的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海波(石蜡)实验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40 42 45 48 48 48 48 51 56 56
石蜡温度/℃ 28 34 39 44 46 49 52 56 60 66
二、熔化

48℃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40 42 45 48 48 48 48 51 56 56
石蜡温度/℃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40 42 45 48 48 48 48 51 56 56
石蜡温度/℃ 28 34 39 44 46 49 52 56 60 66
温度(℃)
时间(m)
45
50
55
1
2
3
4
5
6
7
海波的熔化图像
A
B
C
D
分析:AB, BC ,CD段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BC段物质是否吸热,物质温度如何变化?
B点、C点及BC之间各处于什么状态?
固液共存
吸热,温度不变
BC段熔化过程
实验现象
AB段是熔化前;固态;吸热升温;
CD段是熔化后;液态;吸热升温。
温度(℃)
时间(m)
60
70
80
10
15
20
石蜡的熔化图像
石蜡在整个过程中状态如何变化的?
温度怎样变化?是否需要加热?
固态
变软
变稀
液态
边吸热边升温边熔化
二、熔化
海波熔化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是固液共存态。
石蜡熔化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
不同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实验结论
根据固态物质熔化的特点不同,可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定义.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例如:冰、海波、食盐、石英、萘、各种金属等。
1.晶体(crystal)
各种晶体

水晶
明矾
食盐
固体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三、熔点
(2)熔点(melting point):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三、熔点
小资料
几种晶体的熔点 (标准大气压)
由表看出:①不同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②记住冰的熔点是0℃,钨的熔点最高。
三、熔点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
熔点
(3)熔化图象
晶体熔化条件:
达到熔点
持续吸热
分析:A点开始加热,为什么海波不熔化?
在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
D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例:某种晶体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l)该图像是 图像,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
(2)这种晶体叫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__分钟
晶体的熔化
0°C

5
甲乙丙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甲乙丙晶体的熔点一样吗?
甲乙晶体熔点相同说明什么?
甲比乙晶体先到达熔点,为什么?
2.非晶体
(1).定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玻璃
松香
塑料
各种非晶体
沥青
橡胶
三、熔点
(2)熔化图象
三、熔点
(3)非晶体熔化的条件:吸收热量。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2课时 凝固
蜡液变为蜡块
1.定义(melting):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一、凝固
滴水成冰
(1).晶体的凝固图象:
凝固点
液态
固液共存
固态
一、凝固
2.图像分析
分析:D点停止加热,为什么海波不立即凝固?
DE段:物质处于液态,物质放热降温的过程。
EF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晶体溶液的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FG段:物质处于固态,晶体放热降温过程。
一、凝固
3.凝固点(solidifying point)
晶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例如: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冰的熔点也是0℃。
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气温曾经达到
-58℃,这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一、凝固
4.晶体凝固的条件
a.温度达到凝固点;
b.继续放热.
(2)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特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随着放热,温度持续降低,也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状态逐渐变粘、变稠、变硬,变成固态。
二、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1.熔化吸热:
物质(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时必须加热,若停
止加热,熔化也会马上停止,即熔化过程要吸热。
物质在固态时能量低,在液态时能量高,物质熔化时,是从低能量状态到高能量状态,所以要吸收热量。
二、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饮料中加冰块:利用冰块熔化成0℃冰水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更快。
试说明“下雪不冷化雪冷”中的“化雪冷”
想喝冷饮,选择加入0℃冰水还是冰块?
熔化吸热的现象及应用:
“化雪冷”是因为雪熔化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
二、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液体在凝固时放热。
物质在液态时能量高,在固态时能量低,物质凝固时,是从高能量状态到低能量状态,所以要放出热量。
2.凝固放热
二、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凝固放热的应用:
北方的冬天气温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致于太低,菜不致于冻坏。
北方的秋季,夜间气温会比较低,果农夜间会给果树洒水、农民夜间会给秧苗周围灌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使果实秧苗不至于被冻坏。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课堂小结
物态变化
①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海波熔化规律:海波熔化时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熔点),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为固液共存状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固体、液态和气体间可以相互发生转化
③石蜡熔化规律:石蜡在熔化时,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升高,没有固定的温度。
熔化
和凝固
熔点与
凝固点
③晶体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
温度保持不变,为固液共存状态。
④非晶体凝固规律:非晶体在凝固时放热,
温度持续下降,不存在固液共存状态。
熔化
规律
① 晶体与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不变,叫做熔点。
②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
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熔点和凝固点
1、能否用铝做容器来熔化铁呢?
2、我国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在该地区测气温应
该用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呢?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 锡的熔点是 ,凝固点是______。
(2) 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段, 锡处于________状态。
(3) 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 但温度_______。
(4) 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_状态。
230°C
230°C
固液共存
液体
4

不变
固液共存
例1 -5℃的冰投入0℃的水中,假设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足够长时间后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则冰的质量一定是( )
A.增加了 B.减少了
C.不变 D无法确定
A
例2 夏天用0℃的冰或质量相等的0℃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 (   )
  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
  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比冰更容易吸热
  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吸热温度不变
  D.两者效果相同
C
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仲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D
3.上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一个共性是 。
凝固
熔化
温度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