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歌行》《归田园居(其一)》课联读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短歌行》《归田园居(其一)》课联读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目 录
三、赏技巧
二、析内容
一、读诗歌
目录
四、悟诗情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白脸代表坏人),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曹操作者简介
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
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作品集《曹操集》、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指依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为“短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文体简介
陶渊明是谁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田园诗的始祖
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
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
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
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
陶渊明
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先生
隐逸诗人
田园诗人
开创了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后世称他为
“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段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公元405年,他担任彭泽令才八十三天,一日郡遣督邮至县,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他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萧统《陶渊明传》)即日解印,离职回乡。这年他才四十一岁。从此他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六十三岁时贫困而死。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
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一读诗歌,比较诗韵
添加标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添加标题
(一)诵读诗韵
《短歌行》
朗读提示
用“/”划分朗读节奏;用“~” 标出诗的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
要注意到四言诗的整齐与短促,要有节奏与轻重,停顿与延长的变化,要读出曹操的气度,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中的忧思与慷慨。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用“/”划分朗读节奏;用“~” 标出诗的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归园田居》
朗读提示
二读诗歌,比较诗眼
要点提示:
诗眼,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是观照全诗情感的所在。发现诗歌揭示诗的主旨、精炼传神的字,就能找到“诗眼”。
(一)寻找诗眼——发现诗歌的情感基点
你认为《短歌行》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紧扣诗眼“忧”,对诗的四节分组概括,梳理本诗的线索:
(二)忧在何处——梳理诗歌的结构线索
忧思难忘
归心解忧
忧从中来
何以解忧
(三)“归园田居”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 为何而归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既然“归”字是诗眼,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三读诗歌,比较诗歌内容
添加标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一)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一忧人生短暂
将人生比作“朝露”,一会儿就干了,极言人生的短促,感叹时光易逝。
比喻
曹操忧从何来?从哪些诗句可看出?用了什么手法?分小组,结合具体诗句,交流讨论。
添加标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一)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二忧求贤难得
借《诗经·郑风·子衿》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里,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回音?这里用来抒发自己对贤士的思念之情,提醒人才主动投靠自己。
用典
添加标题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一)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二忧求贤难得
语出《诗经》。《鹿鸣》是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贤纳士的热情。如果这些贤才都来投奔我,我将设宴席款待他们,极尽礼仪对待他们。从而更加突出诗人求贤心切。
用典
添加标题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二忧求贤难得
将贤才比作碧空中的皓月,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表现了诗人求贤不得的心情。
比喻、设问
(一)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添加标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二忧求贤难得
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割据一方的雄主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想尽办法招揽人才,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诗人将贤才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抒发自己担忧人才投靠他人愁情。
比喻、设问
(一)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添加标题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忧功业未成
借用周公热切殷勤接待贤才的故事,表明自己招纳贤才的热诚。
用典
(一)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小结:
诗歌紧扣一个“忧”字,微吟低徊,娓娓道来:人生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诗人的人生短暂之叹;人才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能臣的渴求贤才之叹;天下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雄主的渴望建功伟业之叹。
(一)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二)再读诗歌 理解诗意
“归园田居”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 为何而归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既然“归”字是题眼,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1、为何而归?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为什么要“守拙”?
保持本性,远离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这里,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表达了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按照随文学习《短歌行》的方法以及前面的示例,自己继续从“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三个方面,从诗句内涵、表达技巧方面去赏析诗句。
3、归向何处?
归向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诗人的描写角度是否有变化?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近景)
村落、炊烟
(远景)
(色彩)
柳绿、桃红
鸡鸣、狗吠
(声音)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融情于景、以动写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勾勒画面。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四读诗歌,比较诗歌技巧
添加标题
何以写忧——聚焦《短歌行》的写法
提问:诗人是如何表达忧愁和志向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巧用典故
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且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诗词。诗中使用典故叫“用典”,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丰富诗歌的内容,强化诗歌的内涵,耐人寻味。
何以写忧——聚焦《短歌行》的写法
1.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出自《诗经 郑风 子衿》,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 小雅 鹿鸣》,贤才若来投奔自己,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来招待他。
何以写忧——聚焦《短歌行》的写法
1.巧用典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韩诗外传》,作者以周公自比,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 形解》,海纳百川,诚心接纳英才,诗人希望自己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何以写忧——聚焦《短歌行》的写法
2.巧用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得不到贤才,忧思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士们还没有选好归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山高、海深,来比喻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周公来自比,表示自己一定会像周公那样厚遇贤士,让天下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
添加标题
如何写“归”——聚焦《归园田居》的写法
提问:诗人使用了哪些诗歌技巧?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巧用比喻
用“尘网”“樊笼”比喻官场,突出了官场对人的束缚,官场
的黑暗;
用“羁鸟”“池鱼”比喻身在官场的诗人自己,表达了他对自由
的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添加标题
如何写“归”——聚焦《归园田居》的写法
提问:诗人使用了哪些诗歌技巧?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巧用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勾勒
画面。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
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写房宅、草屋、村落、烟、狗吠、鸡鸣都只用极简的笔法勾勒,
语言朴实自然,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为我们写出了一幅恬静、
和谐、柔和、美好的乡村田园图。
添加标题
如何写“归”——聚焦《归园田居》的写法
提问:诗人使用了哪些诗歌技巧?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3.写景角度丰富
融情于景、以动写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五读诗歌,比较诗境
钟嵘《诗品》评价曹操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阅读《短歌行》,找出其中的“悲凉之句”,反复诵读,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感时伤乱、求贤建业的复杂心情的作用。
品诗境
品诗境
农村生活常见之景在诗人笔下共同组成了怎样一种意境?
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意象在诗人情感连缀下共同构成了宁静安逸、纯朴自然,世外桃源般令人神往的意境。
六读诗歌,比较诗情
添加标题
《短歌行》写的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抒发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与感叹,同时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和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诗歌的前面写得沉郁悲凉,后面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体现了“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的传世名篇,对于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那种珍惜时间、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好好学习的!
总结诗歌
添加标题
《归园田居》中,诗人通过写自己回归田园,对恬静、闲适、美好田园生活地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总结诗歌
品评志士之情
请以“忧与游”为话题,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在表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时不同人生态度,说说,你更偏向于哪种人生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