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科素养调研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科素养调研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科素养调研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5七下·萧山竞赛)在我们的学习中,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菜豆种子中与鸟卵的卵黄功能相似的结构是(  )
A.胚 B.子叶 C.胚根 D.种皮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 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种皮的作用是为了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子叶可以贮藏营养物质,而胚芽在经过生长和发育后,就会变成茎和叶。相比单子叶植物来说,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结构多了一片子叶,且大部分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供发芽的营养物质存储在子叶中。
【解答】 鸟卵的卵黄功能使为小鸟的孵化提供营养,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所以为其萌发提供营养的结构是子叶;
故答案为:B
2.(2025七下·萧山竞赛)如图所示,一环形金属丝布满一层肥皂膜,环上系三根松弛的棉线,中间连在一起。用热针刺破甲侧肥皂膜,则乙和丙部分肥皂膜形状将变为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进行判断。
【解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用针刺破甲侧肥皂泡,棉线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的作用下被拉直。
故答案为:C。
3.(2025七下·萧山竞赛)如图甲是一款3D打印笔,笔中装有塑料条,启动加热开关,塑料受热会逐渐变软变稀。挤出的液态塑料冷却后形成固定的形状。整个过程中塑料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据此可知(  )
A.塑料是晶体,先熔化后凝固 B.塑料是晶体,先凝固后熔化
C.塑料是非晶体,先熔化后凝固 D.塑料是非晶体,先凝固后熔化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塑料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塑料是非晶体。
【解答】由题意可知,启动加热开关,塑料受热会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塑料是非晶体;整个过程中塑料先由固态熔化成液态,再由液体凝固成固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5七下·萧山竞赛)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下列试剂瓶的标签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
【解答】A、硫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硫这种物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可知氯化钠的化学式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三氧化二铁的化学式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25七下·萧山竞赛)“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是专门针对儿童的一种药物,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其药物成分有淡豆豉。淡豆豉以黑豆成熟的种子为主要原料,辅以青蒿、桑叶发酵而成,其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煎煮上述原料可以灭除所有细菌
B.青蒿、桑叶和黑豆为微生物提供营养
C.淡豆豉的制作过程必须在无氧环境下
D.发酵菌种的生长繁殖在100℃蒸煮前完成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细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解答】A、高温煎煮可以将上述原料中大部分细菌灭除,但部分耐高温的细菌不会被杀死,故A错误;
B、青蒿、桑叶和黑豆中含有有机物,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故B正确;
C、由“盖上透气盖”可知,制作过程需在有氧环境下,故C错误;
D、“由于100℃蒸40分钟取出稍凉,再将药渣覆盖”可知,发酵菌种的生长繁殖在100℃蒸煮后完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5七下·萧山竞赛)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甲图中可知,ρA>ρB>ρc, 且ρc>ρ水
B.从乙图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质量,且物质的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C.从甲图中可见,120克D物质的体积是200厘米3
D.从甲图中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1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结合图像和密度公式计算各物质的密度进行判断,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A、A的密度为,B的密度为,C的密度为,可知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大于C的密度,C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故A错误;
B、面积,但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质的体积无关,故B错误;
C、D的密度为,质量为120g时,体积为,故C正确;
D、AB的密度之比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2025七下·萧山竞赛)图中最易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瀑布发育于河谷且坡度较陡处.由于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而山谷等高线的特征是由低处弯向高处,故可判断河流的流向。
【解答】瀑布发育于河谷且坡度较陡处。图中乙地位于河谷处,且下游有陡崖地貌,最易形成瀑布景观。
故选B。
8.(2025七下·萧山竞赛)实验室有一架天平,其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0g,一位同学使用这架天平称取23g食盐,但操作过程中错将20g的砝码放在了天平左盘的位置,并将游码调到标尺3g的位置,然而在加食盐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错误,但此时食盐和砝码的位置已不能调换,请给他一个的建议,使他继续实验,并准确量出食盐的质量(  )
A.将游码移到标尺6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B.将游码移到标尺9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C.在左盘中再加一个10g的砝码,并将游码移到标尺6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D.在左盘中再加一个10g的砝码,并将游码移到标尺7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根据天平左盘物体的总质量等于游码加右盘物质的总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左侧砝码的质量为20g,游码示数为3g,则食盐的质量为20g-3g=17g。在不改变砝码和食盐位置的前提下,可以向左盘中再放置一个10g的砝码,此时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30g,再将游码移至7g的位置,再向右盘继续加食盐,至天平平衡,此时食盐的质量为30g-7g=23g。
故答案为:D。
9.(2025七下·萧山竞赛)以下为三种不同原子(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 B原子 C原子
质子数 6个 6个 7个
中子数 6个 8个 7个
A.A和B是同一种元素 B.A和B的核电荷数不同
C.B和C核外电子数相等 D.B和C互为同位素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A与B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可知A与B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A和B的核电荷数相同,故B错误;
C、B和C的质子数不同,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可知B和C的电子数不同,故C错误;
D、BC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5七下·萧山竞赛)与铵根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A.Na+ B.OH- C.H2O D.LiF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阴离子,失去电子转换为阳离子。
【解答】铵根离子的质子数为,铵根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可知电子数比质子数少1,为10。
A、钠是11号元素,质子数为11,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可知电子数为10,故A正确;
B、氢氧根离子的质子数为8+1=9,电子数为10,故C错误;
D、LiF的质子数为3+9=12,电子数为12,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2025七下·萧山竞赛)某同学在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 FeO、Fe2O3、Fe
B.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 CaCO3、CaCl2、Ca(OH)2
C.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 HNO3、NH3、NO
D.化学式为 C10H14N2 的分子中,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C、N
【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分子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各原子下角标之比。
【解答】A、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故A错误;
B、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氯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氢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B错误;
C、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分子中含有14个氢原子,10个碳元素和2个氮原子,可知氢原子数目最多,氮原子数目最少,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5七下·萧山竞赛)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个同样盛适量水的敞口空玻璃瓶沸腾的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1个标准大气条件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
A.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
B.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C.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D.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 液体沸腾是有条件的,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甲瓶中的水与水槽中的水温度相同时没有温度差不能继续吸热,不能沸腾。乙瓶上端封闭,加热时瓶内水蒸气增加,气压变大,沸点增大,不能达到沸点。
【解答】 因为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所以槽中水沸腾时温度是100℃,并保持不变。甲瓶中水从槽内水中吸热,温度升高直到100℃,这样甲瓶中的水温也能达到沸点,不过甲瓶中的水一旦与槽内的水温度相等,甲瓶中的水就无法吸热,不能沸腾;
虽然乙瓶中水温同样可达到100℃,但乙瓶上端封闭,瓶内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因为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所以乙瓶中水的沸点高于100℃.这样乙瓶中水温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故选D。
13.(2025七下·萧山竞赛)花生适合在砂粒比较多且较松的土壤中种植,这是因为花生在地上开花,雌蕊深入地下进行膨大发育,砂粒较多有助于雌蕊向地下伸扎以及膨大形成果实。下列土壤模型中能代表砂粒较多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根据砂粒较多的土壤的特点判断各成分的占比,再选择合适的土壤。
【解答】砂粒较多的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不是很好,但透气性好,空气含量较高,据此分析可知,C中土壤适宜种植花生。
故答案为:C。
14.(2025七下·萧山竞赛)太空电解水的原理是利用电解技术将飞船废水中的水分和氧气分离出来,装置如图,供水膜能保证只有水分子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B.水中添加电解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C.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导管a、b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B.水中自由移动的电荷可以帮助水导电;
C.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根据水的电解实验中的现象判断。
【解答】A .根据题意可知,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只有水分子通过,为纯净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纯水为绝缘体不能导电,而水中添加电解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有利于电解,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那么气体b是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水通电时,导管 a 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导管 b 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2∶1,不是 1∶2,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5七下·萧山竞赛)证据是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下列实验中所获得的事实现象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图甲中,为了证明铁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用磁铁分别去吸铁粉和铁锈
B.图乙中,为了判断海波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观察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变化
C.图丙中,为了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用黄豆和芝麻混合进行模拟实验
D.图丁中,为了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把端面锉平的两块铅柱压在一起悬挂起来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熔化与熔化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黄豆和芝麻混合属于模拟实验,不能推出模拟对象对应的结论。
【解答】A、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铁可以被磁铁吸引,所以可以通磁铁鉴别铁和铁锈,若存在铁锈,说明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原理是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可根据熔化时的温度变化判断海波是否为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黄豆和芝麻没有跑到彼此分子的空隙中,所以不能用于验证分子间存在空隙,故C符合题意;
D、把端面锉平的两块铅柱压在一起悬挂起来,用很大的力也不能将其分离,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
用的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28分)
16.(2025七下·萧山竞赛)杨梅(图甲)的果肉汁多味甜,美中不足的是采摘下来的杨梅浸入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常常可观察到果蝇幼虫从果肉中钻出来。
(1)果蝇的生长时期与家蚕类似,比蝗虫多了   期。
(2)杨梅可以用来制作杨梅酒,杨梅酒是通过酵母菌(图乙)发酵制成的。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上最明显的特征是有   。
(3)为改良树种、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果农常用图丙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为   ,只有A   与B两者的形成层紧贴才可能繁殖成功。一朵杨梅雌花的子房里有   颗胚珠:
(4)如图表示植物体的不同结构层次,其中与人体皮肤具有相同层次的是(  )
A. B. C. D.
【答案】(1)蛹
(2)成形的细胞核
(3)嫁接;接穗;1
(4)C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植物的无性生殖;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安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蛹期。
(2)细菌与其他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3)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实中有一颗种子说明雌花中含有一颗胚珠。
(4)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解答】(1)果蝇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果蝇比蝗虫多了一个蛹期。
(2)酵母菌属于真菌,与细菌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3)图丙中的繁殖方式称为嫁接,属于无性生殖。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贴。
杨梅只有一颗种子,可知一朵杨梅雌花只有一颗胚珠。
(4)皮肤属于器官。
A、属于植物体,故A错误;
B、属于细胞,故B错误;
C、花属于器官,故C正确;
D、属于组织,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7.(2025七下·萧山竞赛)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属于   元素(填元素种类);
(2)由B 元素和D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4)F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1)非金属
(2)MgCl2
(3)Na+
(4)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判断元素种类。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
(3)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原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阴离子,通过失去电子转化为阳离子。
(4)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解答】(1)A中含有14个质子,是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2)B是镁元素,D是氯元素,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组成的化合物为MgCl2。
(3)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可知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由图可知,E的电子数为10,则质子数为11,可知是钠离子,即Na+。
(4)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可知Z的原子序数大于Y的原子序数,故A正确;
B、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Y的核外电子数大于X的核外电子数,故B错误;
C、Y和Z不在同一主族,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错误。
故答案为:A。
18.(2025七下·萧山竞赛)面对流感,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序号);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填序号)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答案】(1)①
(2)②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的颜色、状态、挥发性、气味、溶解性、密度等都属于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也能体现。
(2)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属于汽化,汽化吸热。
【解答】(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可知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易燃。
(2)酒精均有易挥发的性质,挥发属于汽化过程,汽化吸热,可以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19.(2025七下·萧山竞赛)“海水稻”是一种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在我市龙港有一片“海水稻”试验基地,自2018年建立以来连年喜获丰收。袁隆平说:“海水稻”如果扩大到一亿亩,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海水稻”的结构层次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②过程名为   。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 在生物结构层次上属于   。
(3)“海水稻”经过烹饪后,口感与普通水稻相似,并没有咸味,说明“海水稻”能阻止多余盐分进入细胞,这是   (填细胞结构)的功能。
(4)“海水稻”是否合适在海水中种植呢 同学们为探究此问题查询了相关资料:①海水中的盐浓度为3%-5%;②在25℃时,“海水稻”和普通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萌发率有所不同,如图乙。根据上述资料,你认为“海水稻”是否合适在海水中种植 并说明理由。   。
【答案】(1)细胞分化
(2)器官
(3)细胞膜
(4)是,理由:由图乙可知海水稻在盐浓度为3%-5%浓度范围内萌发率为100%,故可以在海水中种植。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结构与层次;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2)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的是生殖器官。
(3)根据图乙和海水的浓度进行分析,可知在海水中海水稻的萌发率仍为100%,所以可以种植在该海水中。
【解答】(1)由图可知,经过过程②,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可知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2)谷粒是种子,属于器官。
(3)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可知能阻止多余盐分进入细胞的是细胞膜。
(4)由图乙可知,海水稻在盐水浓度为3%-5%范围内萌发率为100%,所以海水稻可以种植在海水中。
20.(2025七下·萧山竞赛)现有一瓶未贴标签的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该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热使其完全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由R 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冷却后再称重。获得如表数据。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32.0 40.0
(1)已知R 的化合价为+2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关于科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N2:表示氮气分子的个数为2
B.: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2Al:表示铝原子的个数为2
D.S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答案】(1)64
(2)
(3)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氧化物
【解析】【分析】(1)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2)根据硫和氧的个数关系判断质量比,三种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100%。
(3)表示分子个数的数字要写在分子的化学式前面。
【解答】(1)R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金属的质量为32g,氧化物的质量为40g,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即,解得R=64。
(2)根据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A、表示的是一个氮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数字写在元素的正上方,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表示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原子符合前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表示离子随带电荷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右上角,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2025七下·萧山竞赛)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迅速发展的关键期,中国在航天和运动技能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1)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驻足6个多月,所需的食物也被送入太空。其中有一个“香粽”,在地球上的质量是56g。送入空间站后质量不会变化,这是因为   。
(2)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展开,冰壶是赛场上最“年轻”的项目,比赛前要测量冰壶的高度才能进入场地,若当时的冰壶是由金属材料所做,则测量结果与比赛时相比将   。
(3)为了给宇航员提供充足的氧气,工作人员往氧气罐中不断的充入氧气,下面关于罐内氧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增大
B.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
C.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1)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偏大
(3)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的定义:质量指的是所含物质的多少进行分析。
(2)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分析。
(3)气体会充满容器,所以气体的体积等于容器的体积。
【解答】(1)质量指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所以将物体送入太空,其质量不变。
(2)金属材料受温度影响更大,质量一定时,密度减小,体积变大,可知测量结果将偏大。
(3)氧气不断通入,氧气的质量将增大,氧气的体积等于罐的容积,可知体积不变,由可知,氧气的密度将变大。
故答案为:B。
三、实验探究题(36分)
22.(2025七下·萧山竞赛)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甲).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如图乙).
【猜想与假设】a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偏转.于是,卢瑟福推测: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里“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a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丙).结合图丙,请列举得出“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这一结论的主要证据是   .
(3)卢瑟福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4)【拓展与应用】在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为强化同学们对分子结构模型的理解,老师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实践性活动,并为此次活动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表:
“甲烷分子结构模型制作”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不合理 同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调
指标二 形态规整、能很好体现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形态规整、但不能体现分子的立体结构 形态扭曲与实际不符
小科、小红两位同学均用超轻粘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图丁所示).参照评价量表,组长把小红作品的“指标一”评定为“优秀”,而“指标二”评定为“合格”。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1)原子核
(2)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3)A
(4)将小红作品改成正四面体结构
【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
(2)大部分粒子没有发生偏转,说明没有遇到阻碍,可知原子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根据卢瑟福提出模型可知,属于的是建立模型的过程。
(4)根据表中标准和丁中图像进行分析,可知小红模型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体现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特点。
【解答】(1)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带正电的原子核。
(2)原子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所以大部分粒子经过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3)卢瑟福在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属于的是构建模型的过程。
故答案为:A。
(4)由图可知,小红的模型没有体现甲烷正四面体的结构,所以改进意见为:将小红作品改成正四面体结构。
23.(2025七下·萧山竞赛)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子叶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5粒菜豆种子,平均分成五组(一~五),浸入水中24小时,让其萌发。
②选择其中4组种子,在萌发的不同时间除去子叶。
③两周后,收集所有幼苗,烘干,称量干重(主要是有机物质量),所得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时期 处理方法 平均干重(克/株)
一 全程 不除去子叶 4.3
二 种子萌发期 在萌发期的第4天除去子叶 0.7
三 在萌发期的第7天除去子叶 1.8
四 幼苗生长期 在生长期的第10天除去子叶 4.0
五 在生长期的第13天除去子叶 4.3
(1)菜豆种子浸种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种子会因缺少   而死亡。
(2)各实验组中都只用了1粒种子,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可靠,你认为应如何改进实验    。
(3)通过该小组记录下来的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4)图乙表示在自然状态下,完整的种子从萌发到长出叶子开始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干重和湿重的变化,其中可表示有机物(营养物质)质量变化的是曲线   (填“1”或“2”)。
【答案】(1)空气
(2)用多粒具备萌发能力的种子进行重复实验
(3)除去子叶的时间越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越大
(4)2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图乙是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X是幼苗的茎和叶,这是由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来。图二中曲线1质量增加,曲线2先减少后增加。
【解答】(1)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浸种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种子会因缺少空气而死亡。
(2)各实验组中都只用了一粒种子,偶然性大,容易出现误差,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可靠,应用多粒具备萌发能力的种子进行重复实验。
(3)从题表中的数据分析来看,除去子叶的时间越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越大。
(4)萌发的菜豆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因此其有机物的质量逐渐减少;而在长出茎、叶之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又大量增加,所以有机物的质量变化最符合曲线2。
24.(2025七下·萧山竞赛)小明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醋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左端,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2)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图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
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
(3)由图中数据及计算可得:醋的密度是   kg/m3.
【答案】(1)B
(2)BCA
(3)1.125×103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调平天平时,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反方向调整。
(2)用B减A求得的是量筒内醋的质量。
(3)根据计算醋的密度。
【解答】(1)指针偏右,说明右侧偏重,经将平衡螺母向左调,直至指针指示分度盘中央。
(2)先测量烧杯和醋的总质量(B),接着将部分醋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醋的体积(C),用天平测出剩余醋和烧杯的总质量(A),用B减去A,求出量筒内醋的质量。
故顺序为:BCA。
(3)醋的密度。
25.(2025七下·萧山竞赛)小明在学习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实验:
(一)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
上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
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6 7.6 7.4 7.4
5分钟后 7.1 6.5 7.3 6.7 7.0 6.6
(3)(二)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分组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小红这组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乙中的a所示,若用质量为 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填“b”“c”或“d”);
(4)科学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演示实验。下列“变多、变少”的演示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1)液体表面积
(2)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3)c
(4)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沸腾及沸腾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1)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唯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因素。
(2)天平示数越小,说明蒸发的水的质量越大,即在该条件下,蒸发速度更快。
(3)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进行判断。
(4)物态变化:熔化: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熔化吸热;凝固:由液态转化为固态,凝固放热;凝华:由气态转化为固态,凝华放热;升华:由固态转化为气态,升华吸热;汽化: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汽化吸热;液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液化放热。
【解答】(1)由图可知,甲和丁的变量为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可用于研究液体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由图可知,甲和乙的变量为温度,乙的温度更高,相同时间后电子天平的读数更小,说明水蒸发得更快,故可得: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3)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压强相同时,水的沸点不变。用更大质量的水进行实验,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所以加热时间更长,可知图像为c。
(4)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是因为水蒸气在其表面遇冷液化,液化放热,故①正确;
②烧杯内冰变少,是因为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故②错误;
③压缩后乙醚液化,所以乙醚变多,液化放热,故③正确;
④碘粒变少是因为碘吸热升华,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26.(2025七下·萧山竞赛)相关数据显示,早产(指妊娠28周之前未足月生产)是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大原因。为了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科学家们做了如下模拟实验:选取八只早产的羔羊胎儿,在图一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为期4周的培育,结果所有羊羔均发育良好且顺利“出生”。
(1)图二所示为女性生殖系统。该装置中的聚乙烯薄膜袋模拟的相当于母体的[   ]   。依据图中信息;
(2)受精卵形成的过程是在图二中的[   ]   完成;
(3)胶管A、B的一端都连接着羊羔胎儿,其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图箭头所示。相比B胶管,A胶管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加的物质是   。
【答案】(1)3;子宫
(2)2;输卵管
(3)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1)(2)1是卵巢,2是输卵管,3是子宫,4是阴道。
(3)根据图像进行分析,两根管子相当于脐带,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解答】(1)胚胎的主要发育场所为子宫,可知该装置中的聚乙烯薄膜袋模拟的相当于母体的3子宫。
(2)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即图二中的2。
(3)由图可知,A中物质从小羊羔中流出,是代谢废物,可知增多的是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四、解答题(11分)
27.(2025七下·萧山竞赛)小红想知道体育课上使用的铅球是如何制作成的,去参观了一个体育用品制造厂。一工人师傅将质量为3.16kg的铁水注入一个容积为500的模具中,先制成一个空心铁球,然后再向空心铁球内灌铅,最终制成了外壳是铁质的铅球。(ρ铅=11.3×, ρ铁=7.9×103kg/m3)
(1)请算一下所铸空心铁球的空心部分体积。
(2)如果要求铅球总质量为4.29kg,通过计算说明能否将上面所铸空心铁球的空心部分体积灌满铅
【答案】(1)V实===400 V空=500-400=100
(2)m铁=3.16kg,若满 ,
可知能将空心部分灌满。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和材料的密度计算实心部分的体积,用球的总体积减去实心部分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
(2)利用空心部分的体积与铅的密度计算铅的质量,加上铁的质量,若总质量等于球的质量,则灌满,否则就没有灌满。
28.(2025七下·萧山竞赛)硝酸铵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根据硝酸铵化学式(NH4NO3)回答:
(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
(2)多少克硝酸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和120g尿素[CO(NH2)2]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3)已知所购买的化肥中硝酸铵的含量为90%,则该化肥中氮元素的含量为多少
【答案】(1)-3;+5
(2)m×=120g× 解得:m=160g
(3)氮元素的质量分数:90%×≈31.5%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1)计算带电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时,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
(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3)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与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解答】(1)硝酸铵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铵根离子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铵根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硝酸根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科素养调研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5七下·萧山竞赛)在我们的学习中,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菜豆种子中与鸟卵的卵黄功能相似的结构是(  )
A.胚 B.子叶 C.胚根 D.种皮
2.(2025七下·萧山竞赛)如图所示,一环形金属丝布满一层肥皂膜,环上系三根松弛的棉线,中间连在一起。用热针刺破甲侧肥皂膜,则乙和丙部分肥皂膜形状将变为图中的(  )
A. B. C. D.
3.(2025七下·萧山竞赛)如图甲是一款3D打印笔,笔中装有塑料条,启动加热开关,塑料受热会逐渐变软变稀。挤出的液态塑料冷却后形成固定的形状。整个过程中塑料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据此可知(  )
A.塑料是晶体,先熔化后凝固 B.塑料是晶体,先凝固后熔化
C.塑料是非晶体,先熔化后凝固 D.塑料是非晶体,先凝固后熔化
4.(2025七下·萧山竞赛)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下列试剂瓶的标签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25七下·萧山竞赛)“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是专门针对儿童的一种药物,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其药物成分有淡豆豉。淡豆豉以黑豆成熟的种子为主要原料,辅以青蒿、桑叶发酵而成,其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煎煮上述原料可以灭除所有细菌
B.青蒿、桑叶和黑豆为微生物提供营养
C.淡豆豉的制作过程必须在无氧环境下
D.发酵菌种的生长繁殖在100℃蒸煮前完成
6.(2025七下·萧山竞赛)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甲图中可知,ρA>ρB>ρc, 且ρc>ρ水
B.从乙图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质量,且物质的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C.从甲图中可见,120克D物质的体积是200厘米3
D.从甲图中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1
7.(2025七下·萧山竞赛)图中最易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2025七下·萧山竞赛)实验室有一架天平,其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0g,一位同学使用这架天平称取23g食盐,但操作过程中错将20g的砝码放在了天平左盘的位置,并将游码调到标尺3g的位置,然而在加食盐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错误,但此时食盐和砝码的位置已不能调换,请给他一个的建议,使他继续实验,并准确量出食盐的质量(  )
A.将游码移到标尺6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B.将游码移到标尺9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C.在左盘中再加一个10g的砝码,并将游码移到标尺6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D.在左盘中再加一个10g的砝码,并将游码移到标尺7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9.(2025七下·萧山竞赛)以下为三种不同原子(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 B原子 C原子
质子数 6个 6个 7个
中子数 6个 8个 7个
A.A和B是同一种元素 B.A和B的核电荷数不同
C.B和C核外电子数相等 D.B和C互为同位素
10.(2025七下·萧山竞赛)与铵根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A.Na+ B.OH- C.H2O D.LiF
11.(2025七下·萧山竞赛)某同学在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 FeO、Fe2O3、Fe
B.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 CaCO3、CaCl2、Ca(OH)2
C.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 HNO3、NH3、NO
D.化学式为 C10H14N2 的分子中,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C、N
12.(2025七下·萧山竞赛)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个同样盛适量水的敞口空玻璃瓶沸腾的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1个标准大气条件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
A.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
B.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C.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D.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13.(2025七下·萧山竞赛)花生适合在砂粒比较多且较松的土壤中种植,这是因为花生在地上开花,雌蕊深入地下进行膨大发育,砂粒较多有助于雌蕊向地下伸扎以及膨大形成果实。下列土壤模型中能代表砂粒较多的是(  )
A. B.
C. D.
14.(2025七下·萧山竞赛)太空电解水的原理是利用电解技术将飞船废水中的水分和氧气分离出来,装置如图,供水膜能保证只有水分子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B.水中添加电解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C.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导管a、b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15.(2025七下·萧山竞赛)证据是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下列实验中所获得的事实现象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图甲中,为了证明铁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用磁铁分别去吸铁粉和铁锈
B.图乙中,为了判断海波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观察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变化
C.图丙中,为了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用黄豆和芝麻混合进行模拟实验
D.图丁中,为了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把端面锉平的两块铅柱压在一起悬挂起来
二、填空题(28分)
16.(2025七下·萧山竞赛)杨梅(图甲)的果肉汁多味甜,美中不足的是采摘下来的杨梅浸入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常常可观察到果蝇幼虫从果肉中钻出来。
(1)果蝇的生长时期与家蚕类似,比蝗虫多了   期。
(2)杨梅可以用来制作杨梅酒,杨梅酒是通过酵母菌(图乙)发酵制成的。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上最明显的特征是有   。
(3)为改良树种、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果农常用图丙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为   ,只有A   与B两者的形成层紧贴才可能繁殖成功。一朵杨梅雌花的子房里有   颗胚珠:
(4)如图表示植物体的不同结构层次,其中与人体皮肤具有相同层次的是(  )
A. B. C. D.
17.(2025七下·萧山竞赛)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属于   元素(填元素种类);
(2)由B 元素和D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4)F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的化学性质相似
18.(2025七下·萧山竞赛)面对流感,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序号);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填序号)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19.(2025七下·萧山竞赛)“海水稻”是一种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在我市龙港有一片“海水稻”试验基地,自2018年建立以来连年喜获丰收。袁隆平说:“海水稻”如果扩大到一亿亩,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海水稻”的结构层次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②过程名为   。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 在生物结构层次上属于   。
(3)“海水稻”经过烹饪后,口感与普通水稻相似,并没有咸味,说明“海水稻”能阻止多余盐分进入细胞,这是   (填细胞结构)的功能。
(4)“海水稻”是否合适在海水中种植呢 同学们为探究此问题查询了相关资料:①海水中的盐浓度为3%-5%;②在25℃时,“海水稻”和普通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萌发率有所不同,如图乙。根据上述资料,你认为“海水稻”是否合适在海水中种植 并说明理由。   。
20.(2025七下·萧山竞赛)现有一瓶未贴标签的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该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热使其完全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由R 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冷却后再称重。获得如表数据。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32.0 40.0
(1)已知R 的化合价为+2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关于科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N2:表示氮气分子的个数为2
B.: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2Al:表示铝原子的个数为2
D.S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21.(2025七下·萧山竞赛)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迅速发展的关键期,中国在航天和运动技能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1)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驻足6个多月,所需的食物也被送入太空。其中有一个“香粽”,在地球上的质量是56g。送入空间站后质量不会变化,这是因为   。
(2)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展开,冰壶是赛场上最“年轻”的项目,比赛前要测量冰壶的高度才能进入场地,若当时的冰壶是由金属材料所做,则测量结果与比赛时相比将   。
(3)为了给宇航员提供充足的氧气,工作人员往氧气罐中不断的充入氧气,下面关于罐内氧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增大
B.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
C.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不变
D.无法判断
三、实验探究题(36分)
22.(2025七下·萧山竞赛)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甲).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如图乙).
【猜想与假设】a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偏转.于是,卢瑟福推测: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里“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a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丙).结合图丙,请列举得出“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这一结论的主要证据是   .
(3)卢瑟福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4)【拓展与应用】在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为强化同学们对分子结构模型的理解,老师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实践性活动,并为此次活动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表:
“甲烷分子结构模型制作”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不合理 同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调
指标二 形态规整、能很好体现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形态规整、但不能体现分子的立体结构 形态扭曲与实际不符
小科、小红两位同学均用超轻粘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图丁所示).参照评价量表,组长把小红作品的“指标一”评定为“优秀”,而“指标二”评定为“合格”。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23.(2025七下·萧山竞赛)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子叶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5粒菜豆种子,平均分成五组(一~五),浸入水中24小时,让其萌发。
②选择其中4组种子,在萌发的不同时间除去子叶。
③两周后,收集所有幼苗,烘干,称量干重(主要是有机物质量),所得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时期 处理方法 平均干重(克/株)
一 全程 不除去子叶 4.3
二 种子萌发期 在萌发期的第4天除去子叶 0.7
三 在萌发期的第7天除去子叶 1.8
四 幼苗生长期 在生长期的第10天除去子叶 4.0
五 在生长期的第13天除去子叶 4.3
(1)菜豆种子浸种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种子会因缺少   而死亡。
(2)各实验组中都只用了1粒种子,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可靠,你认为应如何改进实验    。
(3)通过该小组记录下来的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4)图乙表示在自然状态下,完整的种子从萌发到长出叶子开始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干重和湿重的变化,其中可表示有机物(营养物质)质量变化的是曲线   (填“1”或“2”)。
24.(2025七下·萧山竞赛)小明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醋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左端,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2)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图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
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
(3)由图中数据及计算可得:醋的密度是   kg/m3.
25.(2025七下·萧山竞赛)小明在学习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实验:
(一)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
上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
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6 7.6 7.4 7.4
5分钟后 7.1 6.5 7.3 6.7 7.0 6.6
(3)(二)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分组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小红这组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乙中的a所示,若用质量为 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填“b”“c”或“d”);
(4)科学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演示实验。下列“变多、变少”的演示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6.(2025七下·萧山竞赛)相关数据显示,早产(指妊娠28周之前未足月生产)是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大原因。为了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科学家们做了如下模拟实验:选取八只早产的羔羊胎儿,在图一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为期4周的培育,结果所有羊羔均发育良好且顺利“出生”。
(1)图二所示为女性生殖系统。该装置中的聚乙烯薄膜袋模拟的相当于母体的[   ]   。依据图中信息;
(2)受精卵形成的过程是在图二中的[   ]   完成;
(3)胶管A、B的一端都连接着羊羔胎儿,其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图箭头所示。相比B胶管,A胶管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加的物质是   。
四、解答题(11分)
27.(2025七下·萧山竞赛)小红想知道体育课上使用的铅球是如何制作成的,去参观了一个体育用品制造厂。一工人师傅将质量为3.16kg的铁水注入一个容积为500的模具中,先制成一个空心铁球,然后再向空心铁球内灌铅,最终制成了外壳是铁质的铅球。(ρ铅=11.3×, ρ铁=7.9×103kg/m3)
(1)请算一下所铸空心铁球的空心部分体积。
(2)如果要求铅球总质量为4.29kg,通过计算说明能否将上面所铸空心铁球的空心部分体积灌满铅
28.(2025七下·萧山竞赛)硝酸铵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根据硝酸铵化学式(NH4NO3)回答:
(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
(2)多少克硝酸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和120g尿素[CO(NH2)2]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3)已知所购买的化肥中硝酸铵的含量为90%,则该化肥中氮元素的含量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 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种皮的作用是为了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子叶可以贮藏营养物质,而胚芽在经过生长和发育后,就会变成茎和叶。相比单子叶植物来说,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结构多了一片子叶,且大部分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供发芽的营养物质存储在子叶中。
【解答】 鸟卵的卵黄功能使为小鸟的孵化提供营养,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所以为其萌发提供营养的结构是子叶;
故答案为:B
2.【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进行判断。
【解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用针刺破甲侧肥皂泡,棉线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的作用下被拉直。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塑料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塑料是非晶体。
【解答】由题意可知,启动加热开关,塑料受热会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塑料是非晶体;整个过程中塑料先由固态熔化成液态,再由液体凝固成固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
【解答】A、硫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硫这种物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可知氯化钠的化学式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三氧化二铁的化学式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细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解答】A、高温煎煮可以将上述原料中大部分细菌灭除,但部分耐高温的细菌不会被杀死,故A错误;
B、青蒿、桑叶和黑豆中含有有机物,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故B正确;
C、由“盖上透气盖”可知,制作过程需在有氧环境下,故C错误;
D、“由于100℃蒸40分钟取出稍凉,再将药渣覆盖”可知,发酵菌种的生长繁殖在100℃蒸煮后完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结合图像和密度公式计算各物质的密度进行判断,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A、A的密度为,B的密度为,C的密度为,可知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大于C的密度,C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故A错误;
B、面积,但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质的体积无关,故B错误;
C、D的密度为,质量为120g时,体积为,故C正确;
D、AB的密度之比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瀑布发育于河谷且坡度较陡处.由于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而山谷等高线的特征是由低处弯向高处,故可判断河流的流向。
【解答】瀑布发育于河谷且坡度较陡处。图中乙地位于河谷处,且下游有陡崖地貌,最易形成瀑布景观。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根据天平左盘物体的总质量等于游码加右盘物质的总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左侧砝码的质量为20g,游码示数为3g,则食盐的质量为20g-3g=17g。在不改变砝码和食盐位置的前提下,可以向左盘中再放置一个10g的砝码,此时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30g,再将游码移至7g的位置,再向右盘继续加食盐,至天平平衡,此时食盐的质量为30g-7g=23g。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A与B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可知A与B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A和B的核电荷数相同,故B错误;
C、B和C的质子数不同,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可知B和C的电子数不同,故C错误;
D、BC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阴离子,失去电子转换为阳离子。
【解答】铵根离子的质子数为,铵根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可知电子数比质子数少1,为10。
A、钠是11号元素,质子数为11,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可知电子数为10,故A正确;
B、氢氧根离子的质子数为8+1=9,电子数为10,故C错误;
D、LiF的质子数为3+9=12,电子数为12,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分子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各原子下角标之比。
【解答】A、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故A错误;
B、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氯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氢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B错误;
C、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分子中含有14个氢原子,10个碳元素和2个氮原子,可知氢原子数目最多,氮原子数目最少,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 液体沸腾是有条件的,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甲瓶中的水与水槽中的水温度相同时没有温度差不能继续吸热,不能沸腾。乙瓶上端封闭,加热时瓶内水蒸气增加,气压变大,沸点增大,不能达到沸点。
【解答】 因为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所以槽中水沸腾时温度是100℃,并保持不变。甲瓶中水从槽内水中吸热,温度升高直到100℃,这样甲瓶中的水温也能达到沸点,不过甲瓶中的水一旦与槽内的水温度相等,甲瓶中的水就无法吸热,不能沸腾;
虽然乙瓶中水温同样可达到100℃,但乙瓶上端封闭,瓶内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因为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所以乙瓶中水的沸点高于100℃.这样乙瓶中水温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根据砂粒较多的土壤的特点判断各成分的占比,再选择合适的土壤。
【解答】砂粒较多的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不是很好,但透气性好,空气含量较高,据此分析可知,C中土壤适宜种植花生。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B.水中自由移动的电荷可以帮助水导电;
C.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根据水的电解实验中的现象判断。
【解答】A .根据题意可知,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只有水分子通过,为纯净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纯水为绝缘体不能导电,而水中添加电解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有利于电解,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那么气体b是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水通电时,导管 a 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导管 b 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2∶1,不是 1∶2,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熔化与熔化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黄豆和芝麻混合属于模拟实验,不能推出模拟对象对应的结论。
【解答】A、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铁可以被磁铁吸引,所以可以通磁铁鉴别铁和铁锈,若存在铁锈,说明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原理是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可根据熔化时的温度变化判断海波是否为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黄豆和芝麻没有跑到彼此分子的空隙中,所以不能用于验证分子间存在空隙,故C符合题意;
D、把端面锉平的两块铅柱压在一起悬挂起来,用很大的力也不能将其分离,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
用的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1)蛹
(2)成形的细胞核
(3)嫁接;接穗;1
(4)C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植物的无性生殖;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安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蛹期。
(2)细菌与其他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3)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实中有一颗种子说明雌花中含有一颗胚珠。
(4)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解答】(1)果蝇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果蝇比蝗虫多了一个蛹期。
(2)酵母菌属于真菌,与细菌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3)图丙中的繁殖方式称为嫁接,属于无性生殖。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贴。
杨梅只有一颗种子,可知一朵杨梅雌花只有一颗胚珠。
(4)皮肤属于器官。
A、属于植物体,故A错误;
B、属于细胞,故B错误;
C、花属于器官,故C正确;
D、属于组织,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7.【答案】(1)非金属
(2)MgCl2
(3)Na+
(4)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判断元素种类。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
(3)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原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阴离子,通过失去电子转化为阳离子。
(4)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解答】(1)A中含有14个质子,是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2)B是镁元素,D是氯元素,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组成的化合物为MgCl2。
(3)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可知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由图可知,E的电子数为10,则质子数为11,可知是钠离子,即Na+。
(4)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可知Z的原子序数大于Y的原子序数,故A正确;
B、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Y的核外电子数大于X的核外电子数,故B错误;
C、Y和Z不在同一主族,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错误。
故答案为:A。
18.【答案】(1)①
(2)②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的颜色、状态、挥发性、气味、溶解性、密度等都属于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也能体现。
(2)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属于汽化,汽化吸热。
【解答】(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可知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易燃。
(2)酒精均有易挥发的性质,挥发属于汽化过程,汽化吸热,可以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19.【答案】(1)细胞分化
(2)器官
(3)细胞膜
(4)是,理由:由图乙可知海水稻在盐浓度为3%-5%浓度范围内萌发率为100%,故可以在海水中种植。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结构与层次;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2)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的是生殖器官。
(3)根据图乙和海水的浓度进行分析,可知在海水中海水稻的萌发率仍为100%,所以可以种植在该海水中。
【解答】(1)由图可知,经过过程②,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可知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2)谷粒是种子,属于器官。
(3)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可知能阻止多余盐分进入细胞的是细胞膜。
(4)由图乙可知,海水稻在盐水浓度为3%-5%范围内萌发率为100%,所以海水稻可以种植在海水中。
20.【答案】(1)64
(2)
(3)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氧化物
【解析】【分析】(1)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2)根据硫和氧的个数关系判断质量比,三种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100%。
(3)表示分子个数的数字要写在分子的化学式前面。
【解答】(1)R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金属的质量为32g,氧化物的质量为40g,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即,解得R=64。
(2)根据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A、表示的是一个氮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数字写在元素的正上方,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表示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原子符合前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表示离子随带电荷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右上角,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答案】(1)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偏大
(3)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的定义:质量指的是所含物质的多少进行分析。
(2)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分析。
(3)气体会充满容器,所以气体的体积等于容器的体积。
【解答】(1)质量指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所以将物体送入太空,其质量不变。
(2)金属材料受温度影响更大,质量一定时,密度减小,体积变大,可知测量结果将偏大。
(3)氧气不断通入,氧气的质量将增大,氧气的体积等于罐的容积,可知体积不变,由可知,氧气的密度将变大。
故答案为:B。
22.【答案】(1)原子核
(2)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3)A
(4)将小红作品改成正四面体结构
【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
(2)大部分粒子没有发生偏转,说明没有遇到阻碍,可知原子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根据卢瑟福提出模型可知,属于的是建立模型的过程。
(4)根据表中标准和丁中图像进行分析,可知小红模型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体现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特点。
【解答】(1)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带正电的原子核。
(2)原子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所以大部分粒子经过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3)卢瑟福在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属于的是构建模型的过程。
故答案为:A。
(4)由图可知,小红的模型没有体现甲烷正四面体的结构,所以改进意见为:将小红作品改成正四面体结构。
23.【答案】(1)空气
(2)用多粒具备萌发能力的种子进行重复实验
(3)除去子叶的时间越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越大
(4)2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图乙是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X是幼苗的茎和叶,这是由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来。图二中曲线1质量增加,曲线2先减少后增加。
【解答】(1)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浸种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种子会因缺少空气而死亡。
(2)各实验组中都只用了一粒种子,偶然性大,容易出现误差,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可靠,应用多粒具备萌发能力的种子进行重复实验。
(3)从题表中的数据分析来看,除去子叶的时间越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越大。
(4)萌发的菜豆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因此其有机物的质量逐渐减少;而在长出茎、叶之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又大量增加,所以有机物的质量变化最符合曲线2。
24.【答案】(1)B
(2)BCA
(3)1.125×103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调平天平时,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反方向调整。
(2)用B减A求得的是量筒内醋的质量。
(3)根据计算醋的密度。
【解答】(1)指针偏右,说明右侧偏重,经将平衡螺母向左调,直至指针指示分度盘中央。
(2)先测量烧杯和醋的总质量(B),接着将部分醋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醋的体积(C),用天平测出剩余醋和烧杯的总质量(A),用B减去A,求出量筒内醋的质量。
故顺序为:BCA。
(3)醋的密度。
25.【答案】(1)液体表面积
(2)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3)c
(4)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沸腾及沸腾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1)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唯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因素。
(2)天平示数越小,说明蒸发的水的质量越大,即在该条件下,蒸发速度更快。
(3)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进行判断。
(4)物态变化:熔化: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熔化吸热;凝固:由液态转化为固态,凝固放热;凝华:由气态转化为固态,凝华放热;升华:由固态转化为气态,升华吸热;汽化: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汽化吸热;液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液化放热。
【解答】(1)由图可知,甲和丁的变量为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可用于研究液体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由图可知,甲和乙的变量为温度,乙的温度更高,相同时间后电子天平的读数更小,说明水蒸发得更快,故可得: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3)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压强相同时,水的沸点不变。用更大质量的水进行实验,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所以加热时间更长,可知图像为c。
(4)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是因为水蒸气在其表面遇冷液化,液化放热,故①正确;
②烧杯内冰变少,是因为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故②错误;
③压缩后乙醚液化,所以乙醚变多,液化放热,故③正确;
④碘粒变少是因为碘吸热升华,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26.【答案】(1)3;子宫
(2)2;输卵管
(3)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1)(2)1是卵巢,2是输卵管,3是子宫,4是阴道。
(3)根据图像进行分析,两根管子相当于脐带,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解答】(1)胚胎的主要发育场所为子宫,可知该装置中的聚乙烯薄膜袋模拟的相当于母体的3子宫。
(2)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即图二中的2。
(3)由图可知,A中物质从小羊羔中流出,是代谢废物,可知增多的是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27.【答案】(1)V实===400 V空=500-400=100
(2)m铁=3.16kg,若满 ,
可知能将空心部分灌满。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和材料的密度计算实心部分的体积,用球的总体积减去实心部分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
(2)利用空心部分的体积与铅的密度计算铅的质量,加上铁的质量,若总质量等于球的质量,则灌满,否则就没有灌满。
28.【答案】(1)-3;+5
(2)m×=120g× 解得:m=160g
(3)氮元素的质量分数:90%×≈31.5%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1)计算带电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时,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
(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3)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与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解答】(1)硝酸铵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铵根离子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铵根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硝酸根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