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免疫调节第一节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第二节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免疫调节第一节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第二节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INCLUDEPICTURE "生ZKXZXBXY第四章LLL.TIF"
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INCLUDEPICTURE "新知导学LLL.TIF"
1.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1)免疫和免疫系统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和动物对______的侵害形成了特殊的防御机制,这种抵制疾病的机制称为免疫。人体拥有一套十分有效的防御系统——免疫系统。
(2)抗原
INCLUDEPICTURE "ZK9学.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ZK9学.tif" \* MERGEFORMATINET
(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
INCLUDEPICTURE "ZK10学.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ZK10学.tif" \* MERGEFORMATINET
(4)免疫系统的功能
①防卫: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②监控、清除:监控并清除机体内部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或__________细胞。
2.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1)免疫系统的组成
①免疫器官
INCLUDEPICTURE "ZK12学A.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ZK12学A.tif" \* MERGEFORMATINET
②免疫细胞
INCLUDEPICTURE "ZK12学B.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ZK12学B.tif" \* MERGEFORMATINET
③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是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
[提醒] 溶菌酶≠溶酶体。溶菌酶是一种蛋白质;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内含多种水解酶。
(2)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INCLUDEPICTURE "ZK15学.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ZK15学.tif" \* MERGEFORMATINET
[答案自填] 病原体 蛋白质 细胞膜 糖蛋白 衰老、破损 癌变 骨髓和胸腺 淋巴结和脾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胸腺 骨髓 非特异性 特异性
INCLUDEPICTURE "辨正误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辨正误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挥作用的场所。(  )
(2)淋巴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  )
(3)溶菌酶、抗体、细胞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答案:(1)× 免疫细胞发挥作用的场所不是免疫器官。
(2)× 淋巴细胞不包括巨噬细胞。
(3)√
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合作探究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探究] 材料Ⅰ: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细胞(DC)而获得了诺贝尔奖。DC是一种免疫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从而激发免疫应答。
INCLUDEPICTURE "25S2.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S2.TIF" \* MERGEFORMATINET
材料Ⅱ:“NSI第三代免疫缺陷技术”通过基因敲除使小白鼠失去免疫能力,这项技术对人类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Ⅰ说明D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与此功能相似的细胞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Ⅱ中,若敲除免疫基因的目的是让小白鼠不能产生淋巴细胞,则小白鼠体内缺少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若敲除了免疫基因的小白鼠无法产生免疫细胞,那么小白鼠体内还会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巨噬细胞
(2)B淋巴细胞和T淋巴 会,因为除了免疫细胞,其他细胞也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INCLUDEPICTURE "微归纳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微归纳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抗原、抗体、细胞因子的区别
项目 抗原 抗体 细胞因子
概念 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本质 大多数是蛋白质 蛋白质 蛋白质
功能 免疫原性、反应原性 与抗原结合,为清除抗原做准备 增强免疫细胞的免疫效应
特点 大分子性、特异性、多样性 特异性 特异性
举例 天花病毒、癌细胞 抗毒素、凝集素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
INCLUDEPICTURE "对点训练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对点训练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2025·浙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期中)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B.中性粒细胞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成员
C.细胞因子、抗体和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解析:选B。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A正确;中性粒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成员,B错误;溶菌酶、细胞因子和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D正确。
2.下列关于抗原、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入人体后与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天花病毒、花粉都是抗原
B.特定的抗原只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C.抗体对抗原的免疫反应不具有特异性
D.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特定抗原匹配
解析:选C。天花病毒、花粉进入人体后可以与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因此都属于抗原,A正确;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特定抗原匹配,所以抗体能和抗原特异性结合,B、D正确;抗体对抗原的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C错误。
考点二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INCLUDEPICTURE "新知导学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新知导学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体表屏障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INCLUDEPICTURE "SWXJ4学.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SWXJ4学.TIF" \* MERGEFORMATINET
2.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以炎症反应为例)
(1)概念:受损伤的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等现象。
(2)过程
INCLUDEPICTURE "ZK13学.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ZK13学.tif" \* MERGEFORMATINET
(3)吞噬作用: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为吞噬细胞,其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可以识别并结合许多病原体表面共同存在的组分。吞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可将吞噬的微生物消化。
(4)脓液:在对抗感染的过程中死亡的白细胞及一些坏死组织、坏死细胞、死细菌和活的白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黄色黏稠的液体。
3.干扰素
INCLUDEPICTURE "ZK14学.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ZK14学.tif" \* MERGEFORMATINET
[答案自填] 物理 溶菌酶 神经冲动 升高 升高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受体 溶酶体 体细胞
INCLUDEPICTURE "辨正误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辨正误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  )
(2)当感染源进入呼吸道和消化道时,身体会出现打喷嚏和呕吐等反应。(  )
(3)皮肤破损后引起的炎症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
答案:(1)×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
(3)× 皮肤破损后引起的炎症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合作探究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探究1] 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Ⅰ:有人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材料Ⅱ: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黏膜表面的病原体驱赶出体外。
材料Ⅲ:当狗发生意外创伤的时候,会用自己的舌头舔舐伤口。
材料Ⅳ: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如疼痛、发红、肿胀等,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流脓。
材料Ⅴ: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但对其他传染病不起作用。
(1)上述材料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材料Ⅲ、Ⅳ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________;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________。
(2)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泪液、胃液和唾液都具有杀菌作用,它们属于第几道防线?在三道防线中,有巨噬细胞参与的防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材料Ⅰ、Ⅱ、Ⅲ 材料Ⅳ 材料Ⅴ
(2)材料Ⅰ、Ⅱ、Ⅲ、Ⅳ 材料Ⅴ
(3)泪液、胃液和唾液属于化学防御,因此属于第一道防线。有巨噬细胞参与的是第二、三道防线
[探究2] 下图为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25S3.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S3.TIF" \* MERGEFORMATINET
(1)这种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方式及其结构基础分别是什么?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什么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什么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胞吞、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免疫防卫功能
(2)监控、清除功能
INCLUDEPICTURE "微归纳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微归纳LLL.TIF" \* MERGEFORMATINET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概念 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后天性免疫
结构基础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特点 ①先天性;②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③作用弱,范围广 ①后天性;②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③作用强,范围窄
续 表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联系 ①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②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③二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免疫功能
[温馨提示](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
(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INCLUDEPICTURE "对点训练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对点训练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下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 "ASD24.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ASD24.TIF" \* MERGEFORMATINET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非特异性反应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属于第三道防线
答案:B
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基本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防卫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B.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MHC分子以供免疫细胞识别“自己”和“非己”
C.监控、清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D.通过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可以阻挡少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解析:选D。由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组成的非特异性免疫可以防止大多数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D错误。
【知识框架】
INCLUDEPICTURE "CW11.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CW1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随堂效果检测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随堂效果检测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2025·绍兴会稽联盟高二期中)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是由骨髓、脾、胸腺等免疫器官组成的
B.淋巴器官包括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
C.免疫细胞即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解析:选B。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A错误;淋巴器官包括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它们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而溶菌酶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D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器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扁桃体、脾、淋巴结、骨髓等免疫器官组成免疫系统
B.分布最广的免疫器官是淋巴结,淋巴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其体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后降
D.免疫器官由淋巴组织构成,借助于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解析:选C。免疫系统主要由扁桃体、脾、淋巴结、骨髓等免疫器官以及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淋巴结遍布全身,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骨髓是免疫细胞的发生地,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错误;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的体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退化,即胸腺的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后降,C正确;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D错误。
3.下列关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
B.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使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可抑制许多微生物生长
C.第一道防线能阻挡大部分病原体进入人体 
D.当人发生咳嗽、打喷嚏、呕吐时,表明第一道防线已经被突破
解析:选D。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等体表屏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如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使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可抑制许多微生物生长,故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A、B、C正确;咳嗽、打喷嚏、呕吐能够把细菌或病毒带出体外,当人发生咳嗽、打喷嚏、呕吐时,并不能表明第一道防线已经被突破,D错误。
4.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所以我们虽然时刻处于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感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及非特异性反应过程中分泌的化学物质(溶菌酶等)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非特异性反应过程中分泌的化学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在机体接触病原体后才能发挥作用,可针对特定的抗原
D.第三道防线承担起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解析:选C。人体的皮肤、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机体启动的多种非特异性的细胞和分泌的多种化学物质构成第二道防线,A、B错误;第三道防线是机体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C正确;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承担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D错误。
5.(2025·浙江六校联盟高二期中)下列关于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均属于第二道防线
B.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含有的白细胞均为死细胞
C.炎症反应时局部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解析:选C。抗体也是一种血浆蛋白,其对抗病原体的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A错误;脓液中含有活的白细胞,B错误;炎症反应时局部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免疫反应,C正确;机体自身一些癌变的细胞以及一些分解的大分子也有可能成为抗原,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第四章 免疫调节
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考点一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1)免疫和免疫系统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和动物对______的侵害形成了特殊的防御机制,这种抵制疾病的机制称为免疫。人体拥有一套十分有效的防御系统——免疫系统。
病原体
(2)抗原
蛋白质
(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
细胞膜
糖蛋白
(4)免疫系统的功能
①防卫: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②监控、清除:监控并清除机体内部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或__________细胞。
衰老、破损
癌变
2.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1)免疫系统的组成
①免疫器官
骨髓和胸腺
淋巴结和脾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②免疫细胞
胸腺
骨髓
③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是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
[提醒] 溶菌酶≠溶酶体。溶菌酶是一种蛋白质;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内含多种水解酶。
(2)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
特异性
×
(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挥作用的场所。(  )
免疫细胞发挥作用的场所不是免疫器官。
(2)淋巴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  )
淋巴细胞不包括巨噬细胞。
(3)溶菌酶、抗体、细胞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

[探究] 材料Ⅰ: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细胞(DC)而获得了诺贝尔奖。DC是一种免疫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从而激发免疫应答。



材料Ⅱ:“NSI第三代免疫缺陷技术”通过基因敲除使小白鼠失去免疫能力,这项技术对人类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Ⅰ说明D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与此功能相似的细胞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Ⅱ中,若敲除免疫基因的目的是让小白鼠不能产生淋巴细胞,则小白鼠体内缺少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若敲除了免疫基因的小白鼠无法产生免疫细胞,那么小白鼠体内还会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和T淋巴
会,因为除了免疫细胞,其他细胞也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抗原、抗体、细胞因子的区别
项目 抗原 抗体 细胞因子
概念 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本质 大多数是蛋白质 蛋白质 蛋白质
功能 免疫原性、反应原性 与抗原结合,为清除抗原做准备 增强免疫细胞的免疫效应
特点 大分子性、特异性、多样性 特异性 特异性
举例 天花病毒、癌细胞 抗毒素、凝集素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

1.(2025·浙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期中)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B.中性粒细胞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成员
C.细胞因子、抗体和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A正确;中性粒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成员,B错误;溶菌酶、细胞因子和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D正确。

2.下列关于抗原、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入人体后与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天花病毒、花粉都是抗原
B.特定的抗原只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C.抗体对抗原的免疫反应不具有特异性
D.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特定抗原匹配
解析:天花病毒、花粉进入人体后可以与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因此都属于抗原,A正确;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特定抗原匹配,所以抗体能和抗原特异性结合,B、D正确;抗体对抗原的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C错误。
考点二
考点二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1.体表屏障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物理
溶菌酶
2.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以炎症反应为例)
(1)概念:受损伤的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等现象。
(2)过程
神经冲动
升高
升高
(3)吞噬作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吞噬细胞,其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可以识别并结合许多病原体表面共同存在的组分。吞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可将吞噬的微生物消化。
(4)脓液:在对抗感染的过程中死亡的白细胞及一些坏死组织、坏死细胞、死细菌和活的白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黄色黏稠的液体。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受体
溶酶体
3.干扰素
体细胞
×
(1)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  )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当感染源进入呼吸道和消化道时,身体会出现打喷嚏和呕吐等反应。(  )
(3)皮肤破损后引起的炎症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
皮肤破损后引起的炎症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
[探究1] 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Ⅰ:有人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材料Ⅱ: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黏膜表面的病原体驱赶出体外。
材料Ⅲ:当狗发生意外创伤的时候,会用自己的舌头舔舐伤口。
材料Ⅳ: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如疼痛、发红、肿胀等,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流脓。
材料Ⅴ: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但对其他传染病不起作用。
(1)上述材料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材料Ⅲ、Ⅳ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________;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________。
(2)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___。
(3)泪液、胃液和唾液都具有杀菌作用,它们属于第几道防线?在三道防线中,有巨噬细胞参与的防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Ⅰ、Ⅱ、Ⅲ
材料Ⅳ
材料Ⅴ
材料Ⅰ、Ⅱ、Ⅲ、Ⅳ
材料Ⅴ
泪液、胃液和唾液属于化学防御,因此属于第一道防线。有巨噬细胞参与的是第二、三道防线
[探究2] 下图为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方式及其结构基础分别是什么?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什么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胞吞、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免疫防卫功能
(2)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什么功能?
_________________。
监控、清除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概念 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后天性免疫
结构基础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特点 ①先天性;②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③作用弱,范围广 ①后天性;②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③作用强,范围窄
联系 ①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②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③二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免疫功能
[温馨提示](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
(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1.下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非特异性反应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属于第三道防线
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基本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防卫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B.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MHC分子以供免疫细胞识别“自己”和“非己”
C.监控、清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D.通过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可以阻挡少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解析:由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组成的非特异性免疫可以防止大多数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D错误。

【知识框架】
随堂 效果检测

1.(2025·绍兴会稽联盟高二期中)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是由骨髓、脾、胸腺等免疫器官组成的
B.淋巴器官包括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
C.免疫细胞即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解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A错误;淋巴器官包括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它们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而溶菌酶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D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器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扁桃体、脾、淋巴结、骨髓等免疫器官组成免疫系统
B.分布最广的免疫器官是淋巴结,淋巴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其体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后降
D.免疫器官由淋巴组织构成,借助于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解析:免疫系统主要由扁桃体、脾、淋巴结、骨髓等免疫器官以及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淋巴结遍布全身,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骨髓是免疫细胞的发生地,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错误;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的体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退化,即胸腺的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后降,C正确;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D错误。

3.下列关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
B.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使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可抑制许多微生物生长
C.第一道防线能阻挡大部分病原体进入人体 
D.当人发生咳嗽、打喷嚏、呕吐时,表明第一道防线已经被突破
解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等体表屏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如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使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可抑制许多微生物生长,故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A、B、C正确;咳嗽、打喷嚏、呕吐能够把细菌或病毒带出体外,当人发生咳嗽、打喷嚏、呕吐时,并不能表明第一道防线已经被突破,D错误。

4.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所以我们虽然时刻处于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感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及非特异性反应过程中分泌的化学物质(溶菌酶等)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非特异性反应过程中分泌的化学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在机体接触病原体后才能发挥作用,可针对特定的抗原
D.第三道防线承担起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解析:人体的皮肤、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机体启动的多种非特异性的细胞和分泌的多种化学物质构成第二道防线,A、B错误;第三道防线是机体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C正确;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承担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D错误。

5.(2025·浙江六校联盟高二期中)下列关于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均属于第二道防线
B.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含有的白细胞均为死细胞
C.炎症反应时局部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解析:抗体也是一种血浆蛋白,其对抗病原体的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A错误;脓液中含有活的白细胞,B错误;炎症反应时局部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免疫反应,C正确;机体自身一些癌变的细胞以及一些分解的大分子也有可能成为抗原,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