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态变化 全章习题课件(共8份打包)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物态变化 全章习题课件(共8份打包)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二、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
知识点1 汽化现象
1.如图甲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
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的热水中。会看到塑料袋________;
这是因为塑料袋中的酒精发生了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鼓起来
汽化
2. [2024陕西西安期中]夏日的终南山,云雾缭绕,宛若
人间仙境! 随着太阳的升起,一段时间后,云雾就会消散得干干净
净,山下的村庄清晰地呈现出来了。云雾的形成与消散分别是_____
与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
液化
汽化
知识点2 蒸发
3.近年来陕西夏季多地最高气温达 ,让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
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
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凉爽?小林同
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
请你和他一起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
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同一位置,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__________
___的关系。
液体表面积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吹风机
(不加热挡) 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蒸发情况。
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
对其中一滴水吹风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
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对其中一滴水吹风,观
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______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错误
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空气
的流动速度相同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是为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由此,
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因材
料吸水影响实验效果(合理即可)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6)小林同学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
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
同时放入,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是凉风,这是因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4.小明测量一瓶在室内放置了一段时间的酒精的温度,已知室温为
,由于小明读数时将温度计取了出来,则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温
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C
A. B. C. D.
5.“全国射击冠军赛(步枪项目)”在西安成功举办,西安为运动员提
供了营养丰富的食物。下列保存食材的方法中,可以减慢液体蒸发
的是( )
B
A.将洋葱装在留有大网洞的网兜里然后放在库房的架子上
B.将青菜捆成把,用塑料袋装好放入冰箱
C.将大米存放到干燥且通风良好的仓库中
D.将腊肠挂在空中,并使相邻的腊肠保持一定的间距
6.[2025陕西渭南期末]同一件湿衣服按下列四种方式晾晒,最容易
晾干的是( )
B
A. B. C. D.
7.[2025陕西渭南月考]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等
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甲容器中的酒
精消失了,乙容器中剩余较多水。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B
A.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B.酒精和水都会蒸发
C.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D.以上结论都能得出
8.《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
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所示。
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D
A.改变了湿纸中液体的种类
B.增大了湿纸的表面积
C.加快了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D.提高了湿纸中液体的温度
9.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规律。大量的针叶树生长在北方,
针叶树叶子细小可减小______________,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
燥的环境;大量的阔叶树生长在南方,阔叶树叶子宽大,可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蒸发时会______(填“吸热”或“放
热”),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液体的表面积
加快
吸热
10.[2024陕西西安期中]如图是某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其中一支温
度计的玻璃泡长期被湿球包裹,请你根据图示回答:
(1)由图可推理出玻璃泡长期被湿球包裹的温度计是___
(填“”或“ ”);
(2)两支温度计的差值越大,表明空气越______(填“干燥”或“湿
润”)。
干燥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二、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沸腾
知识点 沸腾
1.小明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
固定______(填“铁圈”或“铁杆”)。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
为____ 。
铁圈
92
(3)水沸腾时的实验现象:①水中产生大量的______,且越往上越
大;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
(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说明水
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气泡
不变
错误
(5)由实验数据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
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其他实验小组所测水的沸点均小于 ,
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
当地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6)根据图像,请给实验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水的初温,缩
短加热时间(合理即可)
2.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
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 的水不可能沸腾
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关于沸腾和蒸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B.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C.蒸发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放热的过程
4.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
的水舀起再倒回去,使得水温暂时低于水的______而停止沸腾;“釜底
抽薪”是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使得水无法______而停止沸腾。
沸点
吸热
5.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下列按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D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丙乙甲丁
6.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
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
比较发现( )
D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7.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描绘的是水
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水的沸点是 ,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C.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D.水中出现气泡就说明水沸腾了

8.奶奶的经验:饺子沸水下锅,大火煮沸后,往里面浇三次冷水,既
能防止沸水溢锅,又能避免饺子被沸水长时间冲击而破皮,这种方
法俗称“三点水”。 小明的想法:以前的炉灶无法自由调节火力,只
能通过加冷水止沸,现代人未必采用这一方法,因为家用燃气灶或
电磁炉的火力大小是可控的,使用现代炊具煮饺子,只要把火调小
也能达到“水开”而不剧烈沸腾的目的。请你分析:把火调小也能“水
开”的物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的
想法有何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有利于节约能源(合理即可)
9.如图1所示,实验室有甲、乙两套装置(烧杯和试管中均装有水),
小明和小华选择了其中的一套装置进行了“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
化的特点”的实验。
图1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他们应选择____(填“甲”或“乙”)装置。

图2
(2)小明和小华选择完实验装置后分别进行实验,
当水温接近时,他们每隔 记录一次水
的温度,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水的
温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
①分析图像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 ;
98
②实验中,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
是小华实验时烧杯中的水量比小明____(填“多”或“少”)。

(3)图1乙装置中烧杯上盖纸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减少热量损失
(4)为了进一步探究水沸腾时是否需要吸热,在烧杯中的水持续沸
腾的情况下,小明和小华应当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熄灭酒精灯,观察烧杯
中的水是否会继续沸腾
10.如图所示,甲、乙两试管内分别装有等量的酒精
酒精沸点为 和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
烧杯加热使烧杯内的水沸腾一段时间(标准大气压下),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
B.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温度都达到
C.将甲试管上方密封,则甲试管中的酒精沸点升高
D.将乙试管上方密封,则乙试管中的水会沸腾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二、汽化和液化
第3课时 液化
知识点 液化
1.下面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B
A.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B.山上出现云雾
C.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气泡” D.洗完澡后感觉凉爽
2.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首先气态乙
醚的体积变小,然后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通过压缩体积来使乙
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
一种方法是 __________。
液化
降低温度
3.气象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藏朴素的科学知识,例如“大
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晌”指的是中午),下列关于此谚语的说
法正确的是( )
D
A.水蒸气变成雾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C.中午气温高,水蒸气更容易汽化成雨
D.中午气温高,大量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雨
4.夏天,小明将冰水和热水分别倒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如
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玻璃杯的杯壁上都有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甲玻璃杯的外壁上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高的玻
璃杯液化形成的
B.甲玻璃杯的内壁上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
杯液化形成的
C.乙玻璃杯的外壁上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
杯液化形成的
D.乙玻璃杯的内壁上出现水珠,是热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遇到温度
低的玻璃杯液化形成的

5.如图所示,小李同学做“纸锅烧水”的实验,一会儿水沸
腾了,但纸锅并没有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
变,且水的沸点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纸的着火点,
所以纸锅没有燃烧;小李又认真观察了家里烧开水的过程,
低于
壶嘴位置温度较高,水蒸气几乎不
液化
发现当水沸腾时,壶嘴不断有“白气”出现;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出
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有一小段距离,在壶嘴位置几乎看不见
“白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雪糕冒“白气”,实际上
“白气”是雪糕周围水蒸气 ______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
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 ____。
液化


乙(共14张PPT)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专题3 物态变化的辨别及吸、放热的判断
方法上分
1辨别物态变化一般可以分为三步:
(1)明确变化前物质状态;(2)明确变化后物质状态;(3)根据
定义判断物态变化。
2吸放热的判断:
(1)按照分子间隙大小,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固体间隙最小,液体
次之,气体最大;
(2)物质遵循分子间隙变大要吸热,分子间隙变小要放热的规律;
(3)明确变化前后的物质状态,即可确定吸放热情况。
类型1 物态变化的辨别
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属于凝华的是( )
C
A.立春——冰雪
消融
B.白露——露珠
晶莹
C.霜降——霜挂
枝头
D.冬至——千里
冰封
2.下列语句中属于升华的是( )
D
A.滴滴清露凤凰楼 B.冰消雪融金鼎远
C.寒霜微染海龙堡 D.娄山冰雕随风干
3.《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意思是在有
月亮的晚上拿一个不浸水的盘子,放在露天环境下,盘上会出现露
水(有月亮的晚上温度低)。下列现象中与此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
是( )
C
A.冰箱冷冻室的内壁出现“霜” B.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
C.冬天室外行人嘴里呼出“白气” D.使用吹风机吹头发很快吹干
4.[2025陕西渭南质检]在生活中与热现象有关的例子处处可见,下
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汽化现象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这是液化现象
D.电冰箱冷冻室内侧壁附着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华形成的
5.[2024陕西安康期中]下列选项中,关于“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C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制造“白气”,这是由干冰汽化形成的
B.冬天,人说话时呼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而成的
C.用壶烧开水,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嘴中水汽化后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D.夏天,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
华现象
6. 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关于下列诗词中蕴
含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D
A.“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露是冰熔化形成的
B.“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类型2 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问题
7.水是生命之源,很多自然现象都与水有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B
A.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露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8.如图,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
模具中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关于青铜器铸造过程中的
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先熔化吸热,后凝固放热 B.先熔化放热,后凝固吸热
C.先凝固吸热,后熔化放热 D.先凝固放热,后熔化吸热
9.100摄氏度的水蒸气比100摄氏度的热水烫伤更加严重,这是因为水
蒸气会( )
B
A.凝固放热 B.液化放热 C.熔化吸热 D.凝华放热
类型3 物态变化的流程图问题
10.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
季节的变换给大自然带来很多奇妙的景象。如图,
甲、乙、丙分别代表水的固、液、气三态,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由甲到乙要吸热,例如积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
B.由乙到丙会放热,例如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C.由丙到甲要吸热,例如高山之巅的积雪慢慢变少
D.由甲到丙会放热,例如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小冰晶
11.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
B
A. B. C. D.
12.用图像整理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如图表述的是某物质通过放
热、吸热在固、液、气三种物态之间的转化,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C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固过程,需要吸热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需要放热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凝华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甲需要吸热(共8张PPT)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五、水 循 环
1.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水循环中只有蒸发和降水
2.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
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识正确的是( )
A
A.水循环造就了雪山和湖泊
B.水循环按照固态 液态 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淡水资源丰富
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
3.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
分,如图是大自然中部分“水循环”
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A.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液化成为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在高空遇到寒冷的气流凝固,形成冰雹
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形成降雪
4.下面是“水”的几条“旅行”路线:.水 冰 水蒸气;.冰 水
水蒸气;.水蒸气 水 冰;.水蒸气 冰 水。你认为“水”的这
几条“旅行”路线中( )
D
A.只有可行 B.只有 可行
C.只有和 可行 D.四条路线都可行
5.海水是宝贵的水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
A.海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B.雪是云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积雪液化成水后,汇入溪流流向
大海
D.水蒸气遇冷凝固成小冰晶可能形
成冰雹
6.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
的示意图。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
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______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
遇冷时有的液化成小水珠,有的
汽化
凝华
升华
熔化
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大到一定程度,
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冰山上的积雪直接______变成水蒸气,升
入天空;积雪______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均填物态
变化名称)(共32张PPT)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三、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现象
1. 如图为收藏于西安博物院的西周勾连云雷纹大鼎,它是
中华文化的瑰宝。在铸造青铜器时,先将准备好的固态铜料放入高
温熔炉中得到铜液,再将铜液注入模具,待铜液冷却成型,青铜器
铸造初步完成。这一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______和______。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熔化
凝固
知识点2 探究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2025贵州安顺期中]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
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为______。
(2)安装实验器材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从下到上”或“从上到
下”)。
秒表
从下到上
(3)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
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中的萘__________,还能使萘的温度上升
得较____(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受热均匀

(4)图乙是实验中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
出, 时萘的状态为____________,此时所处过程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中,萘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共用时____ 。
固液共存态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15
知识点3 晶体和非晶体
3.下列物质都是晶体的是( )
B
A.海波、松香、蜡 B.金属、冰、海波
C.松香、玻璃、沥青 D.冰、蜡、玻璃
4.[2024福建福州期中]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有铸造釜
的记载: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勺从嘴受注。下列选项中能反映
“铁化如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A. B. C. D.
5.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固体熔化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D.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表面上“出汗”,是冰熔化的结果
B.古代夏天,人们会放置冰块来降温,这是利用汽化吸热的特点
C.大雪天时,在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
D.把的冰放入 的水中,冰会熔化
7.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8.拉丝棉花糖的制作非常简单,将糖粉放在高温容器里,使糖的温度
升高熔化成糖浆,高速旋转的容器将糖浆从容器的小孔甩出,遇到
冷的空气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丝,此过程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
凝固
放热
9.把盛有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没有接触
烧杯底和烧杯壁),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
所示,在烧杯中的冰块完全熔化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D
A.试管中的冰不能达到熔点,可能熔化
B.试管中的冰可以达到熔点,可以熔化
C.试管中的冰不能达到熔点,所以不能熔化
D.试管中的冰可以达到熔点,但不能熔化
10.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变
化的规律。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最下面铁圈的位置,调节其高度时
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
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
(3)待温度升高到,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
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像,该物质属于______(填“晶体”或“非
晶体”)。
晶体
(4)实验结束后,应______(填“盖灭”或“吹灭”)酒精灯。
盖灭
11.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铁的熔点是,锡的熔点是 ;
炒菜时,炉火的温度可达 。试判断炒菜的铁锅坏了能不能用焊
锡的方法补?并说明理由。
锡的熔点是 ,炒菜时铁锅一般是干烧,其温度和炉火的温度相
同,大约是 ,高于锡的熔点,锡容易熔化,因此炒菜的铁锅坏
了不能用焊锡的方法补。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三、熔化和凝固
第2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及应用
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
C.该物质凝固过程用时
D.第 时这种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
目的是使海波__________。
受热均匀
(2)图乙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
①锡的熔点是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
②已知铝的熔点是 ,那么____(填“能”或“不能”)用铝锅熔化
锡; 的锡处于____态。
③锡的熔化过程用时___分钟,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热,但温度
_______。
④锡从第到第 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状态。
⑤锡凝固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变
固液共存
达到凝固点并持续放热
知识点2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3. 生活情境每年1月份,贵州易受冻雨、大雪影响。大雪严重
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
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 )
C
A.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熔化周围的冰雪
B.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够“地热”而熔化
C.溶入雪水中形成盐水,盐水熔点较低,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D.增加冰雪对光线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4.炎热的夏天,小明吃冰激凌觉得凉爽,这是因为冰激凌熔化时要
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有一种“掰掰热”暖手宝,当用手
掰动暖手宝里面的金属片时,暖手宝内的液体就会变成固体,这种
物态变化过程叫______,会 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吸收
凝固
放出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标准大气压下)(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冰 钢 固态氢
熔点/ 1 064 0 1 515
B
A.在 时,氢是固态
B. 时冰可能没有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 时能够使用
D.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6.如图为某物质的凝固与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
A
A.图像中的 段表示熔化过程
B.该物质的固体为晶体,熔点为
C.该物质在 段吸收热量
D.该物质熔化用时
7.市场上有一种“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
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 且能
较长时间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神奇物质”在 一定处于固态
B.“神奇物质”在 一定处于液态
C.“神奇物质”的熔点为
D. 是“神奇物质”的沸点
8.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
将两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烧杯中加热,可以使冰和石蜡受热均匀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的物质在 内没有吸收热量
D.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9.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
特点,为了解决荔枝保存的问题,冰水袋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其
具体做法为挑选新鲜的荔枝,先把过长的荔枝梗剪掉,然后将荔枝
装进塑料袋内,最后扎紧袋口,把塑料袋泡在冰水里。这是利用了
冰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熔化吸热
10. “铁水打花”又叫打铁花,是米脂县一种独特的民间花
会活动形式,被视为一种古老的烟火。打铁花表演时,在一处空旷
场地搭出花棚,棚上密布新鲜柳枝,上面绑满烟花、鞭炮等,表演
者轮番用花棒将高温的铁汁击打到棚上,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耀
眼的铁花在空气中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铁块(固体),这
个过程要 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凝固
放出
11.小明取少量 的硫代硫酸钠(海波)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开
始加热时试管中物质温度达到 。已知试管中硫代硫酸钠
(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用时,
第 时试管中物质的温度达到。已
知硫代硫酸钠(海波)的熔点为 ,请
在图中画出硫代硫酸钠(海波)从上
升到的过程中温度 随加热时间 变化的大致图像。
如图所示(共15张PPT)
第四章 物态变化
跨学科实践 对冰箱中热现象的探究
冰箱具有食品保鲜等功能,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冰箱一般包
括冷藏室和冷冻室,且它们内部通常被分隔成多层。目前常用的冰
箱利用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现代生活离
不开冰箱的参与,请你对冰箱中的热现象进行探究,研究冰箱的原
理和使用方法。
【任务与要求】
一、了解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及其物态变化
1.电冰箱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如图所示,冰
箱的制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冷冻室
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时,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
中迅速①(物态变化名称),使冷冻室内温度降低,
气态的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制冷
剂②(物态变化的名称),使冰箱外面温度升高。液态的制冷剂通
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
老式电冰箱冷冻室正常工作时的温度一般在 以下,因此使用
一段时间后通常会结霜,结霜过多会增加耗电量;此外,经测定,
冰箱周围的温度每提高,冰箱大概增加 的耗电量。
(1)将文中序号按要求填写:
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____,放热的是____。与“雾”的形
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____。



(2)冰箱中的“制冷剂”的沸点______(填“低于”或“高于”)水的沸点。
低于
(3)冷冻室中霜的形成属于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凝华
(4)冰箱的自动除霜功能实际上就是通过化霜系统加热使霜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除霜所形成的水,由冰箱内经引水管流至
冰箱底部蓄水盒中,自动蒸发。
熔化
(5)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写出一种减少冰箱消耗电能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时除霜(合理即可)
2.小明通过家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1)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制作了
冻豆腐: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
察,豆腐的形状与图中的第____幅图相似。

(2)小明发现,冻豆腐解冻后切开,里面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
腐里面的水经历了先______后______的物态变化过程。
凝固
熔化
(3)小明家在把食物放进冰箱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这
样做冰箱应更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容易
减慢了食物中水分的蒸发,减少了冰箱内水蒸气的含量(合理即可)
3.冰淇淋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美食,其制作过程非常简单。
(1)将蛋奶液放到冰箱中,等待一会儿即可制成。冰箱冷冻层的温
度一般在 左右,蛋奶液放入冰箱后会发生______现象,这个
过程要对外放出热量。
凝固
(2)市场上有种分子冰淇淋,制作无需冰箱,只需在冰淇淋上倒入
液氮,即可制成,且制成的分子冰淇淋周围“烟雾缭绕”。分子冰淇淋
周围“烟雾缭绕”的原因是液氮汽化吸热使得周围空气温度______,导
致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______成了小水滴。
降低
液化
二、探究冰箱中的“热环境”
4.冰箱一般分为冷冻室和冷藏室,蔬菜和水果一般放在冷藏室,冷藏
室自上而下分为若干个格子,每个格子的温度是否一样呢?蔬菜和水
果是否可以随意摆放呢?星星、湾湾、小沈三位同学就此进行了探究。
(1)小沈同学发现家中冰箱冷藏室共有三层(自上而下分别命名为
最上、中、最下),有一些管子铺在冷藏室最下面,这些管子内的
物质会因为汽化而____(填“吸”或“放”)热,所以小沈猜想最下层的
温度最低。

(2)星星同学通过网络查阅到的一些蔬菜的最佳保存温度如下表:
种类 白菜 萝卜 茄子 黄瓜 土豆 西瓜 桃子
最佳保存温度/ 0 0 7 10 5 7 0.5
他用湿布包裹温度计的玻璃泡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室的最上层,
用湿布包裹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在某次测量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
读数为___ 。
取出温度计读数时,
温度不会立即改变
8
(3)星星又测量了其他层的温度,如下表:
位置 温度/ 项目 冷藏室最上层 冷藏室中层 冷藏室最下层
近后壁处 中间 近门处
实验次序 1 6.2 5.2 5.6 7.5 4.0
2 6.0 5.0 5.4 ☆ 4.2
3 6.4 5.5 5.8 7.4 4.0
平均值 6.2 5.2 5.6 — 4.1
注意:☆为温度计的读数
通过上述测量及讨论,星星、湾湾、小沈三位同学对冷藏室温度分
布得出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藏室上层温度高于中层温度,中层温度高于下层温度
(合理即可)
冷藏室中层近后壁处温度最低,近门处温度最高(合理即可)
(4)他们在同一位置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填字母)。
A.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A
(5)西瓜放入冷藏室的最佳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层近门处和中层中间之间
【交流与评价】
1.请你根据研究对冰箱中食物的摆放提出意见。
上层:上层比中层、下层温度高,适合放置直接入口的食物。
中层:近门处适合放置短时间内会食用的蔬菜、水果,避免由于紧
贴冰箱内壁而被冻坏,近后壁处适合放置剩饭菜、剩豆制品、牛奶
等,放置时最好用保鲜盒密封,避免交叉污染。
下层:适合放置需低温保存的即食食品,如袋装成品肉类等。
2.能否用冰箱代替空调制冷(并说明理由)?
不能。对于空调来说,它是把室内的“热”搬运到室外(所以它有
一个空调外机,要放在室外),所以开启空调一段时间,我们感觉
房间里凉快了。对于冰箱来说,则是把冰箱内的“热”搬运到冰箱
外;打开冰箱门制冷,房间里仍会很热。(共17张PPT)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四章 自主测评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C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洗澡时,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为
B.的冰比 的水冷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
D.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
3.[2025陕西西安期中]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C
A.用温度计测水温,取出温度计后立即读数
B.温度计可以测量低于它最低温度值的温度
C.记录测量结果时,在数字后面必须写上单位
D.测长度时必须使用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
4.如图所示,这是《天工开物》中描述的古代劳动人民铸
“釜”时的场景,匠人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固结成型。
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与此相同的是( )
B
A.晨雾弥漫 B.滴水成冰 C.霜打枝头 D.冰雪消融
5.如图是某物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
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这种物质是非晶体
B.在 段物质吸收热量
C.在 段物质温度保持不变
D. 段物质处于液态
C
6.如图,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
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过了一段时间,试管中的
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酒精的沸点为
( )
C
A.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
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酒精
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等于水的沸点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8分)
7.如图是某一环境下的温度计,它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
8.为下列现象填入合适的物态变化。
(1)冬季树上的雾凇,属于______现象;
(2)夏季树叶上的露珠,属于______现象;
(3)冬季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______现象。
凝华
液化
升华
9.疫苗的保存温度一般在 。夏季,运输过程中为了监测疫苗
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甲中的温度计___(填“ ”或“
”)。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
所示,____(填“①”或“②”)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图丙中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和,中装有一些水, 倒扣着放入
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容器中水沸腾后继
续加热的过程中,杯中水不能沸腾的是______(填“”“”或“ 和
”)。

三、综合题(10题12分,11题9分,12题21分,共42分)
10.[2024贵州黔东南州期中]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
一支冰棒,小林发现冰棒包装纸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
冰棒就冒“烟”;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
“汗”。请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并作出回答。
示例:
问题:冰棒包装纸上粘着白花花的“粉”,“粉”是怎样形成的?
回答:“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霜。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剥去包装纸,冰棒就冒“烟”,“烟”是怎样形成的
“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茶杯外壁为什么会出“汗”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茶杯外壁液化成小水珠
11.[2024贵州黔西南州期中]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
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实验室已准备多套两种装置)
(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 ,而乙组同学所测水的
沸点等于 ,则甲组选择的是图B装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装置烧杯加盖,
杯内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超过
(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
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___图线表示所用的水更
少。(填“”或“ ”)
(3)通过分析图C,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继续吸热,温度保
持不变
12.[2025陕西咸阳月考]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
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所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除了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用
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热胀冷缩
秒表
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2)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
时刻处于__________状态, 时间内,该物质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晶体
固液共存
需要
(3)如图丙所示图像是、、 三个物体的熔化图像,其中有两个
属于同一种物质,用同样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由图丙可知______
是同一种物质。
、(共16张PPT)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知识点1 物质的三态
1.水在自然界中以不同形态存在。雨、露、雾、霜、雹、水蒸气都是
水的“化身”,属于固态的有________,属于液态的有____________;
属于气态的有________;固态物质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霜、雹
雨、露、雾
水蒸气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如图所示,玻璃杯中的牛奶具有固定的______,没有固定的______;
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
状态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
体积
形状
物态变化
知识点2 温度
3.[2025陕西西安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出物体的冷热程度
B.的水比 的铁冷
C.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
D.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在 左右
4.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____的
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
与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2025年2月,
西安市某日气温为“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水混合物
沸水
零下二摄氏度(或负二摄氏度)
知识点3 温度计及使用
5.[2025陕西西安月考]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D
A. B. C. D.
6.[2025陕西铜川期中]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乙
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
38.5
7.在进行实践活动展示时,两位同学都带来了自制的温度计,如图所
示。他们所用的玻璃小瓶相同,里面装满同种颜色的水,在小瓶口
的橡胶塞上各插进一根吸管。自制温度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观察这两个自制温度计的结构,你认为____(填“甲”或“乙”)温
度计对温度的反应更灵敏。
液体的热胀冷缩

8.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物态变化( )
C
A.冰化成水 B.铁水铸成铁饼
C.将铜片放在热水中 D.水变成水蒸气
9.如图为伽利略制作的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以
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该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的
B.该温度计液面在处时气体的温度比液面在 处时气体的
温度低
C.为了测量更准确,玻璃管要细一点,球形容器要大一些
D.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上移动
10.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
示数是______ 。一个粗心的护士没有将水银柱甩下就直接用它去测
量体温是 的病人的体温,则该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
37.5
11.[2025陕西榆林月考]小刚同学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自制了
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00个格、101条刻度线,且刻度均匀,
他用该温度计测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温度计内液柱
的液面停在第21条刻度线处,用该温度计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
度时,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停在第71条刻度线处,则该温度计的分
度值为_____;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_______________;若用该温
度计测温水的温度时,液柱停在第44条刻度线处,则该温水的温度
是______。
12.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
①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②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及________,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③让温度计玻璃泡与__________充分接触;
④待示数________,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
测量范围
分度值
被测液体
稳定后
⑤取出温度计。
(1)填写步骤中缺失部分。
(2)该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如图甲所示,指出他操作时
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
(3)图甲中操作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加热过程中测出的温度
值偏____(填“高”或“低”)。

(4)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
_______。
(5)若读数时,该同学将温度计拿出在空气中读数,则此时温度值
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正常”)
偏低(共10张PPT)
第四章 物态变化
四、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1 升华和凝华
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D
A.水烧开时,壶嘴冒“白气”
B.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
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2.填写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我国北方的地面和屋顶上有时会出现霜,属于______现象;
(2)长时间使用的灯泡中的钨丝变细,属于______现象。
凝华
升华
知识点2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3. 传统文化《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
固纯铁柄杓从嘴受注”的记载,下列关于“铁化如水”的物态变化及其
吸放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B
A.熔化放热 B.熔化吸热 C.升华吸热 D.凝固放热
4.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D
A.“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中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雪的形成需要吸热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冰的形成为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露的形成为液化现象,需要
放热
5.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
色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
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在上述实验中,碘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
D
A.升华和凝固 B.汽化和凝固 C.汽化和凝华 D.升华和凝华
6.物质处于物态时,具有固定的形状;处于物态和 物态时,具有
流动性。对处于物态的物质进行降温压缩后,也可以使其转变为
物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物态变为物态是凝华 B.物态可以通过吸热变为物态
C.物态变为物态是放热过程 D.物态 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7.[2025陕西西安月考]如图1所示,当小明将冰箱中的冻梨取出后,
梨表面迅速形成了大量的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冻梨在盘子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
盘子的外侧出现了很多水珠,而且桌子上有一摊水,这里的水的来
源是________________(填“冻梨中的水”或“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空气中的水蒸气
图1
妈妈告诉小明将冻梨放在冷水中可以更快地解冻,于是出现了如图2
所示的情况,冻梨的外部出现了一层晶莹剔透的冰壳,这是盆中的
冷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凝固
图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