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是什么 教案 配套课件(共20张PPT)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声音是什么 教案 配套课件(共20张PPT)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案
课 题 第一章 第1节 声音是什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归纳出声产生的条件,掌握放大振动的方法,能辨别常见的声源。通过实验,推理得出声传播的条件。通过观察,了解声波,知道声的反射现象和声速。通过实验,知道声具有能量。
教学重点 声的产生及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 认识声波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教具学具 多媒体、鲁本斯火焰管、音箱、防水音箱、音叉、铁架台、乒乓球、衣架、试管、泡沫球、水缸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音乐火炬(模拟鲁本斯火焰管):同学们,音乐喷泉大家都见过。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音乐火炬”。(点燃、播放音乐)同学们,火焰的跳动是由什么引起的?声音!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让自然界充满生机和活力,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奇妙的声现象!【演示ppt4】组织学生实验:感受声音的产生。提示音叉的敲击部位!【演示ppt5】信息快递、视频:这种运动形式和公路上的汽车运动一样吗?不一样!就像橡皮筋的这种运动(播放视频):物体经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往复的运动叫做振动。【演示ppt6】音叉的振动不容易发觉。如何放大物体的振动:(1)追问:肉眼能明显观察到音叉的振动吗?(播放音叉振动视频)(2)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显示音叉的振动?实验指导:(1)一敲二移三轻触;(2)侧敲顶入水视频强调、突出实验效果【演示ppt7】扬声器是通过纸盆振动发声的(视频播放细节),同学们有办法放大纸盆的振动吗?【演示ppt8】知识建构:大量实验表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播放视频: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演示ppt9】(过渡语)有了振动的声源,我们是不是就能听到声音了呢?“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1)抽气(分阶段抽气,突出推理)(2)放入空气(表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能传声)板书。【演示ppt10】设计实验:(1)难道只有气体能传声吗?那液体能不能传声呢?你将如何设计实验?同学们发现了吗?液体能不能传声?上述活动说明: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固体、液体、气体统称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也就是说,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表明:固体也能传声!同学们还有新的发现吗?评价:那如果有人因为地震埋在废墟下面,他要求救,是大声喊叫还是敲击身边的铁管?隆隆的雷声是通过哪种介质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演示ppt11】有了声源、有了传声介质,那声音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引起我们的听觉的?模拟声音的传播水波(视频)——发现一种运动形式纹影成像——显示空气中的疏密波(3)波动弹簧——解释疏密波的成因【演示ppt12】引起听觉:声波为什么能引起我们的听觉?耳朵里的鼓膜(展示模型),骨膜振动就能引起听觉!我们通过弹簧来模拟,(将图夹至弹簧另一端)。中间弹簧类比传声介质,随着声源的振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演示ppt13】回忆听到雷声的情况:(播放视频)为什么雷声会隆隆不绝于耳?(纹影实验)打雷时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展示声速表)打雷声震耳欲聋,这又说明了什么?(扬声器晃动烛焰,调节音量)【演示ppt15】展示声速【演示ppt16】声音具有能量(1)音量不变,远处的烛焰晃动幅度小,近处的烛焰晃动幅度大(2)调大音量,发现烛焰晃动幅度增大。至此,震耳欲聋可以解释。【演示ppt17】“音乐火炬”揭秘(播放手触碰橡皮膜的视频)【演示ppt18】课堂总结:“1个字,3个词,1句话”“动”:振动、波动、推动对应产生、传播和声具有能量。总结一句话:声是行走的能量。【演示ppt19】课堂评价“共振现象”敲击甲音叉,靠近乙音叉的乒乓球弹开。乙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弹开,说明了什么 怎么证明?握住甲音叉,发现乙音叉在发声乙两个音叉并未接触,为什么敲击甲音叉,乙音叉会振动呢?说明了什么?(3)这个实验到月球上做,会使什么情况?【演示ppt20】布置实践作业:1、观察身边的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2、寻找生活中运用声学知识实例3、用两个一次性纸杯制作土电话,用3个纸杯,能否实现三人间的通话? 观察,思考: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为什么听到声音的同时还会出现奇妙的现象?感受发生物体的振动:(1)把手指放在喉部,说话时手指有什么感觉?(2)使发声的音叉接触面颊,面颊有什么感觉?发声的物体有没有共同的特征?学生实验:音叉振动弹开乒乓球,音叉溅水:(1)侧“敲”(音叉上部)、平“移”“轻触”乒乓球(2)侧“敲”(音叉上部)、快速将音叉上部浸入水中学生阐述实验现象,充分得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学生上台操作。放入泡沫颗粒,显示纸盆振动敲击音叉发声,音叉是声源,握住音叉,音叉不发声。所以振动的音叉才是声源。水流哗哗声是如何产生的?敲击塑料管,听到声音,谁在振动?吹塑料管发声,又是谁在振动?(试管内泡沫球跳动)(1)抽气机正在抽气,同学们闭眼聆听,你听到声音有变化吗?如何变化的?(抽气暂停)(2)能不能让声音更小?继续抽气!(继续抽气)……同学们的推理很正确!(3)如果再抽气呢?实际上抽气机无法将罩内空气抽干净,但如果将空气全部抽走,也就是玻璃罩内是“真空”!同学们推理:还能听到声音吗?也就是说,我们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1)随着空气的逐渐放入,同学们听到声音有何变化吗?听到声音越来越响!(2)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起到了什么作用?传声的介质!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设计实验:让声源在水中发声,听声音气体、液体都能传声,那么固体能传声吗?将如何设计实验呢?衣架、棉线、铅笔(哪部分作为声源?哪部分作为固体传声介质?怎么排除空气传声的干扰)不同的传声能力还不同。固体传声能力比气体强!学生:敲击铁管;空气(1)(观看视频)将发声的音叉顶部放入水中,发现激起了水波,并向四周传播。(2)看到,超声在空气中形成了(深浅相间)疏密相间的波,并向外传播。(3)观察声源朝弹簧一侧运动时,弹簧受到挤压形成密部,当声源向另一侧运动时,弹簧出现了疏部,声源的不断振动就导致弹簧出现了疏密相间的波,并向外传播。同学们发现,声波推动骨膜振动,引起听觉!所以,我们听见雷声,其实是空气中形成了声波,传播到耳中引起了鼓膜的振动,从而引起了我们的听觉。通过纹影实验看到声波反射。了解雷声隆隆不绝于耳是因为雷声在山川、云层、大地之间产生了反射,让我们听到了回声现象。了解声学建筑中的反射现象。了解了声速,明白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比光速慢。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通过实验发现声具有能量。声音越响,离声源越近,能量越大。雷声能推动鼓膜振动引起听觉正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雷声大引起鼓膜振动幅度大,受不了,感觉震耳欲聋。扬声器发声(纸盆振动)空气传声(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引起橡皮膜振动(声具有能量)回顾知识和方法的收获回答问题(1)乙音叉在振动!也就是说,乙音叉正在发声?握住甲音叉,阻止甲音叉发声。(2)声具有能量!(3)甲音叉振动,但听不见声音。乙音叉不会振动,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导入学习主题,抛出问题发现发声物体在“动”,引出振动概念明确“振动”的概念通过转换法放大物体的振动,初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掌握转换法:进一步证实声音产生的原因最终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声源的概念再次使用转换法,显示管内空气振动发声(1)真空罩内放入烟雾,通过烟雾被抽走,体现抽气的过程(2)突出推理的过程,抽气过程中要暂停,推理,再抽气,再推理。明确声传播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传声介质,然后探究传声介质有哪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1)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渗透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方法。(2)先显示,做必要的指导,学生再做实验。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先看到空气中的声波再去探究声波形成的原因,容易接受。(1)波是一种运动的形式!那声是不是也是按类似的方式传播的呢?(2)(介绍)纹影成像可以显示空气的运动和疏密的变化(打火机演示)。超声发声器发出的声人耳听不见,有些动物能听见,有些设备能捕捉到。(3)卡片比作声源,弹簧比作传声介质。将弹簧另一端的卡片比作鼓膜了解回声现象的原因和古人的运用声反射的智慧。了解声速。声具有能量对课堂知识的实践总结构建知识结构和方法实践评价
板书设计(共20张PPT)
第一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是什么
物理苏科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归纳出产生的条件,掌握放大振动的方法,能辨别常见的声源。
2.通过实验,推理得出声传播的条件
重难点
3.通过观察,了解声波,知道声的反射现象和声速。
4.通过实验,知道声具有能量。
重难点
新课引入
火焰的跳动是由什么引起的?
实验探究
声音的产生
(1)把手指放在喉部,说话时手指有什么感觉?
(2)使发声的音叉接触面颊,面颊有什么感觉?发声的物体有没有共同的特征?
知识建构
信息快递
物体经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往复的运动叫做振动(vibration)
声音的产生
视频
这种运动形式和公路上的汽车运动一样吗?
实验探究
声音的产生
如何放大物体的振动
如何放大音箱纸盆的运动
迁移应用
实验探究
声音的产生
知识建构
大量实验表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声音的产生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气体能传声
实验探究
声音的传播
实验探究
液体能传声
固体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
知识建构
“波”是一种运动形式
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声音的传播
人耳听声
迁移应用
中间弹簧类比传声介质,随着声源的振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知识建构
回声与声速
为什么雷声会隆隆不绝于耳?
打雷时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
打雷声震耳欲聋,这又说明了什么?
实验探究
声波的反射
拓展延伸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单位:m/s)
实验探究
声音具有能量
火焰管的奥秘
迁移应用
课堂小结
“动”
振动
“波”动
“推动”
声源振动
在介质中形成声波
具有/传递能量
产生
传播
声能
声音是一种“行走”的能量
课堂练习
01观察身边的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
02寻找生活中运用声学知识实例
03用两个一次性纸杯制作土电话,用3个
纸杯,能否实现三人间的通话?
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