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孟德尔通过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下列不属于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生物体产生雌雄配子的数量是相等的
2.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碱基和脱氧核苷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B.DNA分子上基因的碱基数之和等于DNA分子碱基数之和
C.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在人的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
D.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DNA分子,DNA携带着大量遗传信息
3.Ba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某雌性果蝇的同源染色体配对过程中发生了X染色体之间的不等交换,导致其中一条X染色体上的Bar基因重复,从而引起眼睛缩小。该变异类型属于(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 D.表观遗传
4.科学家将大肠杆菌(只有一个复制原点,完成一次复制约40 min)置于低剂量的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培养基中培养几分钟后,将其转移至高剂量的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在DNA完成一轮复制前,检测发现合成的DNA两端的片段具有高放射性,中间片段具有低放射性。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B.DNA的复制和解旋同时发生
C.DNA可从起点向两边双向复制
D.DNA可以在多起点进行复制
5.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5S标记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组实验中上清液的放射性显著高于沉淀物
B.若搅拌不充分,会导致沉淀物的放射性增强
C.沉淀物中检测到的放射性部分来自子代的T2噬菌体
D.该组实验证明侵染过程中噬菌体外壳未进入细菌内
6.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丙肝的病原体,属于单股正链RNA(+RNA)病毒,如图表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参与①、②过程的酶和原料都不相同
B.①、②、③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C.②过程消耗的嘌呤数和③过程消耗的嘧啶数不同
D.病毒进入细胞先进行①过程,再进行②、③过程
7.某β地中海贫血症患者DNA上的β-珠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导致该处对应的mRNA中某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基因未突变时该处对应的碱基序列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TGG - - - ①
-- - ACC - - - ②
(UAA、UAG、UGA表示终止密码子)
A.该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①号链
B.该基因中G-C碱基对被A-T替换
C.该变异会导致翻译出的肽链缩短
D.终止密码子通常不编码氨基酸
8.如图表示发生在真核细胞中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变异都只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B.两种变异都能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C.两种变异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D.两种变异都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9.研究人员利用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的原理,将二倍体鱼培育成多倍体鱼,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低温处理应安排在减数分裂Ⅱ后期进行
B.该多倍体鱼的体细胞中含3个或6个染色体组
C.该多倍体鱼具有个体大、繁殖能力强的特点
D.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不同
10.2025年3月,我国科学家在河南大别山区成功发现鱼类新物种一大别山光唇鱼,这刷新了光唇鱼属已知物种分布的最北端记录,确定其属于新物种的依据是与现有光唇鱼属的其他鱼存在(  )
A.形态结构差异 B.生殖隔离
C.地理隔离 D.基因库差异
11.大白菜(两性花植物)核基因雄性不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育性恢复基因Ms'、雄性不育基因Ms和雄性可育基因ms,三者之间的显隐关系为Msf>Ms>ms,当含有Ms基因且不含Msf基因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余均表现为雄性可育。两株雄性可育植株杂交,后代出现了雄性不育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sf、Ms和ms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两个雄性可育亲本中至少有一方的基因型为MsfMs
C.若后代雄性不育植株为纯合子,则其所占比例为1/4
D.若后代雄性不育植株为杂合子,则其所占比例为1/2
12.矮化育种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籼稻的高秆、半矮秆和矮秆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让两株纯合的半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F1自交后代F2中高秆:半矮秆:矮秆=9:6: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a和B/b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能自由组合
B.亲本半矮秆植株基因型为AAbb和aaBB
C.F2中半矮秆植株自交后代矮秆占比1/6
D.通过自交可检测F2中高秆植株的基因型
13.如图表示果蝇部分隐性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可根据眼色判断白眼雌性和红眼雄性XWY杂交子代的性别
C.基因w和基因pr控制相对性状,两者互为等位基因
D.可选择基因dp和基因ru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4.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生殖器官中某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染色体异常分离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B.A和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C.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基因型互不相同
D.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b或aBb
15.DNMT3蛋白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分子发生甲基化修饰。研究发现肺细胞的癌变是由ASPP基因(一种抑癌基因)甲基化引起的,与正常细胞相比,该癌细胞中DNMT3基因转录的mRNA和ASPP基因转录的mRNA含量分别会(  )
A.增加、增加 B.增加、减少
C.减少、增加 D.减少、减少
16.猕猴桃为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猕猴桃果实黄心和红心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A/a控制,叶片有毛和无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红心有毛雌性植株和黄心无毛雄性植株杂交,F1雌雄株均为黄心有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两对相对性状中黄心和有毛是显性性状
B.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B/b基因在X染色体上
C.F1雌雄植株杂交后代中黄心无毛雄性植株占3/16
D.F1雌雄植株杂交后代的雌性个体中黄心有毛植株占3/8
二、解答题
17.tRNA是蛋白质合成的关键分子,其结构如图1所示。最新研究表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tRNA被RNA内切酶特异性剪切产生小片段RNA(tRF),tRF是具有调节功能的分子,能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t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在基因表达过程中tRNA的作用是 ,图1所示tRNA上的氨基酸为 (部分密码子表:AGC丝氨酸;UCG一丝氨酸;GCU一丙氨酸;CGA一精氨酸)。
(2)据图2分析,经RNA内切酶剪切后,tRNA中的 键被破坏,从而产生tRF。RSIC是由AGO蛋白和tRF组成的复合物,在过程①中发挥催化作用而使mRNA降解的部分是RSIC中的 。
(3)在图2的过程②中tRF和mRNA结合后,能抑制 (填一种细胞器)与mRNA的 (填“5’”或“3’”)端结合,从而直接抑制基因表达的 过程。
18.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灰尺蛾和黑尺蛾,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灰色对黑色为显性。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工业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所占比例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期 灰尺蛾 黑尺蛾
森林时期 99% 1%
建成工业区后50年 1% 99%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森林时期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杂合的灰尺蛾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为 。建成工业区50年后,该地区的尺蛾种群发生了进化,判断依据是 。
(3)该实例说明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 (填“表型”或“基因型”)。若工业区治理环境,重新绿化,则该区域灰尺蛾和黑尺蛾的数量可能发生的变化为 。由此可见,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的过程。
19.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是肌养蛋白编码基因(A/a)突变所致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是一种破坏性的进行性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多数为男性,在儿童早期出现近端肌无力。随机调查发现人群中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和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相等,且均为p。如图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DMD的遗传方式为 ,试结合题干说出两点判断的理由① ;② 。
(2)Ⅱ-1个体的基因型为 ,该家系中Ⅲ-1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Ⅰ代的 号。若某女性DMD患者与某男性婚配,生育正常女儿的概率为 (用字母p的代数式表示)。
(3)若Ⅲ-2是染色体组成为XXY的DMD患者,则该患者的基因型是 ,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该患者性染色数目异常的原因是 。
三、实验题
20.果蝇是遗传学常见的研究材料,其野生型正常眼和突变型小糙眼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科研人员对野生型果蝇进行人工处理,经筛选获得一条X染色体正常且有小糙眼基因、另外一条X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的5种雌性果蝇,其X染色体上的缺失片段及其相应的眼型性状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果蝇X染色体 缺失片段 眼型
③和④ 小糙眼
①和④ 正常眼
①和② 正常眼
②和③ 糙眼
② 正常眼
(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答出2点)。
(2)根据表格结果可判断,控制果蝇小糙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 片段,理由是 。
(3)现有一批杂合正常眼雌性果蝇,经人工处理后,获得了某小糙眼雌性果蝇。该小糙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由于X染色体上发生了片段缺失。已知同时不含B或b基因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该小糙眼雌性果蝇出现的原因。
实验思路: ,统计子代果蝇的性别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子代 ,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若子代 ,则是由于X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的缺失导致。
21.家蚕(2n=56)是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寡食性昆虫,以桑叶为食,而广食性蚕能以甘蓝叶制成的低成本人工饲料为食,广食性家蚕品种的育成可彻底改变蚕业生产结构,实现养蚕业的低成本化饲养。家蚕取食甘蓝和不取食甘蓝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外一对等位基因B/b会影响取食甘蓝基因的表达,当B基因存在时取食甘蓝基因无法表达,研究人员饲养了GS01和12-010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家蚕,对5龄饥饿家蚕用新鲜甘蓝叶饲喂,其食性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饲喂对象 取食率/% 平均值 表型
1 2 3 4 5 6
GS01 88.8 97.9 91.1 92.7 68.0 87.5 87.65 取食甘蓝
12-010 0 0 0 0 0 0 0 不取食甘蓝
♀GS01×♂12-010产生的子代 70.0 66.2 82.4 62.9 84.5 73.6 73.27 取食甘蓝
♂GS01×♀12-010产生的子代 71.2 74.2 61.2 6.9 82.1 84.7 75.05 取食甘蓝
(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家蚕的取食甘蓝和不取食甘蓝这对相对性状中 为显性性状,A和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填“常”或“Z”)染色体上,试结合调查结果说明判断理由: 。
(2)08-310家蚕是不取食甘蓝的另一基因型纯合家蚕,实验小组让该家蚕与GS01家蚕进行杂交、杂交过程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08-310雄性纯合家蚕的基因型为 ,F 的雄性不取食甘蓝家蚕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3)现有某取食甘蓝的雌性家蚕X,若要检测该家蚕X的基因型,可以选择该雌性家蚕X与 (填“GS01”、“12-010”或“08-310”)的纯合雄性家蚕杂交,写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相应实验结论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C C A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C B B D
17.(1) 核糖核苷酸 识别并转运特定的氨基酸到核糖体上,同时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丝氨酸
(2) 磷酸二酯键 AGO蛋白
(3) 核糖体 5’ 翻译
18.(1) 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2) 10% 下降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 表型 黑尺蛾数量减少,灰尺蛾数量增加 协同进化
19.(1)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该病患者多数为男性 人群中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和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相等
(2) XAXa 2 1/2-1/2p XaXaY 母亲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因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移向细胞同一极,导致一个基因型为XaXa的异常卵细胞形成,该卵细胞和含有Y染色体的正常精子结合导致该患者的形成
20.(1)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量多、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任答 2 点 )
(2) ③ 只有缺失片段③时表现为小糙眼(或与小糙眼表现型相关的片段只有③)
(3) 让该小糙眼雌性果蝇与正常眼雄性果蝇杂交; 雌:雄 = 1:1; 雌:雄 = 2:1
21.(1) 取食甘蓝 常 若A/a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GS01(取食甘蓝)与12-010(不取食甘蓝)杂交,正交(GS01♀×♂12-010)和反交(GS01♂×♀12-010)的子代性状表现会因性别不同而不同。但实际杂交结果中,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均取食甘蓝,且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所以A和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 aaZBZB 1/4
(3) 08-310 若子代均表现为不取食甘蓝,则该雌性家蚕的基因型为AAZbW;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雄性取食甘蓝:雄性不取食甘蓝:雌性取食甘蓝:雌性不取食甘蓝=1:1:1:1,则该雌性家蚕的基因型为AaZbW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