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锦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锦州市 2024—2025 学年度七年级(下)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学科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本题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下列每题备选答案中,
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A B B D C C C B B C D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 4小题,16 题 9 分,17 题 10 分,18 题 10 分,19 题 11 分,
共 40 分)
16.(9 分)
(1)孔子(1 分);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意思相近即可)(2分)
(2)A 宋太祖(或赵匡胤) B 明太祖(或朱元璋) C 雍正(各 1分,共 3分);
加强了君主的权利(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意思相近即可)(1 分)
(3)得民心者得天下,不爱惜民力会使王朝衰败;(意思相近,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
分)
17.(10 分)
(1)成就: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三种作物写全得 2 分,写出一种作物得 1 分);
居民:河姆渡居民。(1 分)
(2)A:牛耕和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推广(或牛耕和铁制农具)(各 1 分,共 2 分);
B:唐朝(1 分)
(3)文帝和景帝进一步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有的年份朝廷还下令免去田租(或答休养生
息政策也可)(1 分);唐太宗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负担。(1 分)
(4)①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技术的起步;
②统治者(政府)政策的支持;
③劳动力的补充;
④自然条件优越;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
⑥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⑦社会比较安定等。(任意两点,一点 1 分,共 2 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1
18. (10 分)
(1)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
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
(2)现象: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往,民族交融的现象。(意思相近即
可)(2分)
史实:①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文成公主人藏);②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③
立“唐蕃会盟碑”(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
(3)①驻藏办事大臣 ②伊犁将军(各 1 分,共 2 分);
方式多种多样或恩威并施、刚柔并济(2 分)(意思相近即可)。
19.(11 分)
(1)①夏商周文明(1 分);⑩明清文明(1 分)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史学家司马迁。(1 分)《史记》记述了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1 分)《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
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1 分)
(3)
示例:
观点:我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论述:我选择展品 5代表的火药和展品 9 代表的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
指南针。后来,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
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
重要条件。我国的火药在 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我国
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其它:展品 2代表的造纸术:中国的造纸术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
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展品 4代表的印刷术:宋代,活字印刷术问世。13 世纪时,活
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过蒙古西
征等途径传人 欧洲。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
评分标准:本题最终得分由"材料运用与论述"和"答题规范"两部分构成。
水平
材料运用与论述 得分
等级
3 选择史实正确,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结构完整。 6
选择史实正确,论证均不充分或不够典型,逻辑不够清晰。
2 5-3
或仅选择一个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基本清晰。
仅选择一个史实,论证不充分、不够典型。
1 或未选择史实(选择史实错误),论证不充分、不典型,或论证 2-0
与观点无关,或只写出史实而未作论证。
答题规范: 作答需要有观点、论述和总结三部分。缺少观点或总结扣 1分,观点和总结两
项都缺少也只扣 1 分
3量数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道小题,共40分)行
16。某班同学开展了主题为“治国方略”的中国古代史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9分)
儒家学派创始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战
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孟子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板块一:

君为轻”的思想;唐太宗也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
治国理念
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
而身毙。”
改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A采取杯酒释
在中央,B废
C年间,朝廷临
板块二:
兵权的方法,解除禁军
除丞相,提升吏、户、
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
治国措施
高级将领的兵权。
礼、兵、刑、工六部职
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
权,使其直接向皇帝负
处,成为常设机构,由
责。
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
成。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
隋朝末年,许多老百姓为逃避徭役和兵
:
初期,人口和垦田的数目有所
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
恢复,出现了“天下安平,人
福足”。因严重饥荒又得不到赈济,有的地
无徭役,岁比登稔(rě),百
区百姓连草根树皮也找不到,只好“煮上而
板块三:
姓般富,粟斛hú)三十,牛羊
食”。起义军在发布的檄(x1)文中,痛斥
朝代兴衰
被野”的情景。
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
波,流恶难尽。”
部)
书·中国历史》(化年级上册)
一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1)板块一中的人物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谁?(1分)唐太宗对大臣所言彰显了他怎样
线
的治国思想?(2分)
(2)请结合板块二的具体内容,写出A、B、C三处君主的名字。(3分)并回答这些措施起到
的共同作用是什么?(1分)
(3)阅读板块三中两段文字,结合所学谈一谈朝代的兴衰给你哪些启示?(要求:从兴衰两个
方面来回答,答出两点即可)(2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4页(共8页)
17.在中国古代,农业是“民之本业”,农业的发展极大反映了社会经济的情况。请你参与某
班同学针对中国古代农业问题开展的任务性学习活动。(10分)
【任务一:农业的起源】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在长期
的食物采集活动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

识逐渐加深。距今约2万年,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

植物进行管理。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北京门头沟东湖淋数址出土的

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
出土的炭化稻粒
炭化粟粒和季粒
栗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水稻、栗和黍的人工栽培,是
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线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原始农业的成就。(2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远古时期栽培水
稻的代表性原始居民。(1分)

:
【任务二:生产工具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磨制石器

打制石器、骨韬,角
膏铜
曲辅犁
木器
器、骨器
农具

筒车


旧石器
新石器
商周
春秋战
汉朝
B
宋朝
材料
时代
时代
时期
国时期
(2
(2)请写出A、B两处相应的内容。(3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5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