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的规定位置。
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3.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立德学校七年级(1)班同学前往草原非遗传承基地,开展“寻访草原非遗瑰宝”实践活
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吧。
非遗档案整理
档案组在基地资料室整理资料卡,下面是资料卡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们完成任务。
内蒙古这片丰 ráo 的土地,不仅滋养着草原上的万千生灵,更孕育了无数文化瑰宝。作为传统文化的
重要印记,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散落草原的珍珠,每一颗都闪烁着文明的光辉。蒙古族长调旋律悠
扬,即兴而歌的韵律里,藏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智慧;毡绣艺人将草原祥云纹样化作指尖(A.巧夺天工/B.
蔚为壮观)的针法,让传统纹饰在织物中绽.放生机……走近非遗,让我们感受文化根系的生机,触摸匠心
传承的脉搏。
1. 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 从语段括号内选择适合语境的词语。
3. 用正楷准确、规范抄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 下列短语与“重要印记”短语类型不一致的是( )
A. 万千生灵 B. 文化瑰宝 C. 生活智慧 D. 走近非遗
非遗活动体验
5. 在“寻访草原非遗瑰宝”实践活动中传习组在基地剪纸工坊观赏了两幅草原特色剪纸作品,你更欣赏哪
一幅?说说理由。
6. 在“寻访草原非遗瑰宝”实践活动体验环节,同学们既体验了传统剪纸技艺,又运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
第 1 页/共 11 页
了剪纸作品。小语认为随着科技发展,传统手工剪纸技艺可以被现代手段取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
法。
材料一:剪纸艺人们利用自身高超的技艺,采用不同的运剪方式,或裁、或剪、或锥、或挤、挫、
压,一剪多用,展现了剪纸特有的艺术魅力。艺人们将自身思想情感寄托在剪纸中,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
对生活的热爱。
材料二:3D 打印剪纸更加高效、精准,可以制作出更加复杂精美的图案,但也有人认为它缺乏传统
手工制作的温度和灵魂。
非遗文化宣传
7. 文学组策划了本次活动的专题报道,下面这段文字是“草原瑰宝·马文化”的介绍词,请根据语境,用
正楷填写语段中空缺的古诗句。
内蒙古与马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丰富,马的身影,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①_______,
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马是战场上忠诚的伙伴。也是生活的依靠;
“②_______,③_______”(《逢入京使》岑参),马背上匆匆相逢的瞬间,承载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④_______,⑤_______”(《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诗人将离京的愁绪和南归的喜悦交织,在马背
上扬鞭而去,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二、阅读(35 分)
(一)(11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①弓匠哈萨尔,性朴讷,尝于风雪中斫①桦木为弓。弦以牛筋,力贯千钧,射.必中的。其技精绝,人
莫能及。太祖闻其名,召至帐下,命制良弓。哈萨尔乃取百年桦木,削以为弓,复以牛筋为弦,献于太
祖。太祖试之,赞曰:“此弓之力,可穿金石,真神物也!”遂赐哈萨尔金帛,命为御用弓匠。
②哈萨尔虽居高位,然不改其朴,日以制弓为乐。每制一弓,必焚香沐浴,静心凝神,务求尽善,其
弓既成,必试之以射,弦响如雷,箭去如电,观者无不叹服。哈萨尔尝言:“制弓之道,贵在用心。心正
则弓正,心邪则弓邪。”其言简意赅②,闻者皆以为至理。
(节选自《蒙古秘史·弓匠列传》)
【乙】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
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
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
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
第 2 页/共 11 页
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
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
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注释】①斫:击,砍。②言简意赅: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
(节选自《活板》)
8. 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语。
提示 解释词语
“射必中的”的“射”与“尝射于
(1)射.必中的_________
家圃”的“射”意思相同。
“就”在古代汉语中的部分义项 (2)“持就火炀之”的“就”应选择第
是:①接近,靠近;②赴,前往; __________个义项;“瞬息可就”的
③成,成功;④就职、赴任。 “就”应选择第________个义项。
9. 翻译下列句子。
①弦响如雷,箭去如电。
②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10. 毕昇和哈萨尔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工匠,请结合文本分析他们对待技艺的态度。
(二)(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搭车的青年
毕淑敏
①那一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
来里的戈壁。正是初春,道路泥泞。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②“找死吗?你!”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棕绳
的袋子。“我想搭车,我要回家。”“不搭!车上已经有人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没
想坐车里,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
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③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
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④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
第 3 页/共 11 页
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原来是有个青年化装成可怜人,拦了他的车,上车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上,自
己把车开跑了。”
⑤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
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司机很冷静
地说:“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然后会怎么样?”我带着哭音说。“你也别难过,我有个法子。”
只见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
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我把所见跟司机讲,他笑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了,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
动。”
⑥路面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
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
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往轮胎缝里爬,他把我
的提包紧紧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
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⑦“师傅,他……他还在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是吗?”师傅这次反倒不
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到了。”司机突然说。我们到一个兵站了,也是离那个青年住的村
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 10 公里……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
说:“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
⑧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
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学学啦……学
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
路……”他抹了一把下领,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看着他
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⑨“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青年迷惑地面对我
们,脖子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看到了我的提包,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
黝黑的轮胎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⑩突然触到棕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棕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
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选自《毕淑敏作品精选集》,有删改)
11. 文中的司机为了防止搭车青年“偷”东西,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 4 页/共 11 页
12. 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精妙之处。
13.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青年的形象,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加以分析。
14. 文章结尾写道:“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的内心感
受。(80 字左右)
(三)(10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学校举办“致敬英雄”主题展览,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
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
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
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
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
又睡着了。
(节选自《老山界》)
【材料二】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
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
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
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
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节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
【材料三】①驻村满一年,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 25000 公里。黄文秀发了一条朋友圈:“我
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②这长征没有风雪载途的夹金山,没有不见人烟的大草地,有的只是百坭村的一条条山路。25000 公
里啊!黄文秀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崎岖的山路既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致富道路,也是她攻坚克难的奋斗之
路。在这没有硝烟的长征路上,她铆足了劲儿与时间争分夺秒地赛跑,一刻不曾停息。
③2018 年底,通屯路、硬化路连接起了四个屯的家家户户,两个屯的夜色第一次被 47 盏路灯照亮,
四座蓄水池建起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全村有 88 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文秀刚刚上任时的
22.88%下降到了 2.71%。
(节选自《青春之光》)
15. 【英雄名片区】请分别概括英雄人物在材料中的感人事例。
16. 【精彩画面区】请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触动你的场景,给它取个名称,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第 5 页/共 11 页
17. 【观众留言区】即将走出展区,你的内心深受触动,请在留言板上写下你的感受。
三、名著阅读(5 分)
18. 学校举办“名著中的青春故事”系列阅读活动,同学们为本期阅读的作品《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设计海报。请从中任选一部作品,为其选择海报的底色,并结合作品内容阐明理由。
四、写作(40 分)
1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69 岁时,凭借假肢成功登顶珠峰的夏伯渝说:“山再高,只要攀,终能登顶。”
(2)鲁迅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结合自身的生活或学习经历,以“敢于__________”为题
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 5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④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第 6 页/共 11 页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的规定位置。
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3.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立德学校七年级(1)班同学前往草原非遗传承基地,开展“寻访草原非遗瑰宝”实践活
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吧。
非遗档案整理
【1~4 题答案】
【答案】1. 饶 zhàn
2. A.巧夺天工 3. 感受文化根系的生机,触摸匠心传承的脉搏。 4. D
非遗活动体验
【5 题答案】
【答案】示例 1:我喜欢甲《小摔跤手》。作品展现了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在鲜花点缀
的草原上摔跤的场景。作品很好地表现了蒙古族的民风民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示例 2:我喜欢乙《驰骋草原》。作品展现了蒙古族少年在草原上策马奔腾的场景,背景是草原和祥云。作
品体现了草原人民一往无前、豪迈自由的精神。作品构思精巧、技艺精湛、栩栩如生。
【6 题答案】
【答案】示例 1:传统手工剪纸不可被取代。因为传统手工剪纸技艺独特,运剪方式多样,展现了剪纸特有
的艺术魅力。作品融入了个人情感,体现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3D 打印虽然更高效精准,但缺乏传统手
工制作的温度与灵魂。
示例 2:3D 打印可部分替代传统手工剪纸,但传统技艺仍需传承与保护,二者共同发展。3D 打印高效、精
准,可制作复杂图案,适合批量生产。然而传统手工剪纸不仅是技艺,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文化。现代
技术是不可取代的。
非遗文化宣传
【7 题答案】
【答案】 ①. 东市买骏马 ②.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③.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 浩荡离愁白日斜
⑤. 吟鞭东指即天涯
第 7 页/共 11 页
二、阅读(35 分)
(一)(11 分)
【8~10 题答案】
【答案】8. ①. 射箭 ②. ① ③. ③
9. ①示例:弓弦的响声如同雷鸣,箭飞出去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快。
②示例: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就非常迅速了。
10. 示例 1:哈萨尔对待技艺精益求精,“每制一弓,必焚香沐浴,静心凝神,务求尽善”,体现严谨专注
的匠人精神。毕昇则创新求变,发明活字印刷术,通过“胶泥刻字”“更互用之”等方法突破传统雕版局
限。
示例 2:哈萨尔“以心传艺”,他曾说:“制弓之道,贵在用心。心正则弓正,心邪则弓邪”,强调技艺与
品德的统一。毕昇则科学务实,他对比木字与泥字优劣,“木理有疏密”“不若燔土”,体现理性探索精
神。
示例 3:哈萨尔和毕昇对待技艺都是严谨、细致、认真的。哈萨尔“每制一弓,必焚香沐浴,静心凝神,务
求尽善”;毕昇对不用的字印“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二)(14 分)
【11~14 题答案】
【答案】11. 示例:①加快车速;②加大车身摇晃频率;③把车停在兵站,打开车灯。
12. 示例 1:动作描写生动传神,通过描写青年下车时“爬、踩、跌、跪坐”等一系列动作,形象地表现了
青年下车的艰难和笨拙,突出他在寒冷和颠簸中的狼狈不堪;为后文揭示真相做铺垫。
示例 2:外貌描写细致入微,通过对青年“平添了青光”的脸色变化和“额上有蜿蜒的血迹”的细节描
写,暗示青年在车厢里遭受的折磨,更能体现出青年保护“我”的提包的善良。
示例 3:比喻运用贴切形象,将青年比作“木偶”,既形象地表现了他动作的僵硬不协调,又暗示了他在车
厢里遭受的折磨。为后文“我”了解真相感到愧疚做铺垫,突出青年的善良。
13. 示例 1:将搭车青年的善良与“我”和司机的“小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强调了青年的淳朴、善良、老
实、懂得感恩的精神品质。
示例 2:面对青年的“偷窃行为”时,将“我”的惊恐和司机的淡定作对比,突出强调了司机的经验老道
和“我”的慌张。
示例 3:将下车后“我”和司机的高高在上与青年的狼狈作对比,突出强调了“我”和司机的“小人之
心”和无礼。
示例 4:将“我”之前对青年的恶意揣测与发现真相后心儿皱缩作对比,突出强调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愧
疚。
第 8 页/共 11 页
14. 示例 1:天啊!我竟然错怪了他!那根棕绳原来是为了固定我的行李!他一直在寒风中用身体保护着我
的提包,而我却用最大的恶意揣测他,甚至要当众检查行李。现在这份愧疚比戈壁的寒风更刺骨。
示例 2:我浑身发抖,不只是因为寒冷。那个可疑的青年非但没有偷东西,反而在剧烈颠簸中死死固定着我
的提包。他是多么善良啊……滚烫的羞耻感从脚底蹿到头顶,冻僵的心脏仿佛被烙铁烫出个窟窿。
(三)(10 分)
【15~17 题答案】
【答案】15. 示例:①解放军战士夜宿老山界;②志愿军战士防空洞接受采访;③黄文秀百坭村扶贫取得成
效。
16. 示例 1:
名称:星火守夜人
描述:凛冽的寒夜中,红军战士紧裹单薄的毯子,蜷缩在跳动的篝火旁。橘红的火苗在他们疲惫却坚毅的
面庞上投下温暖的光晕,头顶的银河近得仿佛伸手可触,黑峻峻的山峰如沉默的巨人环抱着这群守夜人。
沙沙的风声里,隐约传来战士们低声交谈的细语,与远处山泉的呜咽交织成独特的夜曲。
示例 2:
名称:防空洞中的誓言
描述:昏暗的防空洞里,年轻的战士蹲在潮湿的泥地上。他粗糙的手指捏着一勺晶莹的雪,就着冻硬的炒
面缓缓送入口中。面对我的问题,他抬头一笑,呵出的白雾中,明亮的眼眸映着洞口的微光:“我在这里
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示例 3:
名称:山路载梦行
描述:暮色中的百坭村,黄文秀的越野车在九曲回肠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车灯划破浓稠的夜色,照见路边
新立的路灯像一串发光的珍珠。她摇下车窗,山风拂乱头发,后视镜里映出远处村民家陆续亮起的温暖灯
火。仪表盘跳动的里程数字,记录着这条用脚印丈量过的“长征路”。
17. 示例 1:从老山界的篝火,到朝鲜战场的雪,再到百坭村的山路,我触摸到了中华民族精神最滚烫的脉
搏。不同时代的奋斗者,用同样的坚守告诉我们: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示例 2:当教室中的我们抱怨学习辛苦时,长征路上的篝火正在对抗零下的严寒;当我们挑剔外卖口味
时,志愿军战士的炒面拌雪还在喉间哽咽;当打卡网红美丽乡村时,黄文秀的车辙已永远定格在扶贫路
上。这些跨越时空的镜像,让我真正读懂了“艰苦奋斗”的深刻含义。
示例 3:看着篝火旁那些年轻的面庞,我突然明白:原来星辰可以这样触手可及。当我们裹着羽绒服抱怨
寒冬时,有人曾用单薄的身躯为我们点燃了整个时代的火种。
示例 4:防空洞里那一勺雪,重重落在我心上。教科书上的“最可爱的人”突然有了温度。他们咽下苦难
第 9 页/共 11 页
时,是否也梦见故乡的茶香?这跨越时空的守护,让我红了眼眶。
示例 5:47 盏路灯不仅照亮山村,更点亮了“扶贫”这个词语背后的千万个不眠之夜。新时代的长征路
上,我们也要做一颗小小的铺路石,努力奋斗,实现青春价值。
三、名著阅读(5 分)
【18 题答案】
【答案】示例 1:《骆驼祥子》。我选择土黄色作为海报底色。这种浑浊的黄色正是老北京城尘土飞扬的色调,
祥子每天拉着车穿过的大街小巷都笼罩在这样的颜色里。它让人想起烈日下祥子汗流浃背地奔跑,汗水混
着尘土在脸上留下道道泥痕的场景;也让人联想到暴雨中他湿透的衣衫被泥水染成土黄色的狼狈。随着故
事发展,这种颜色渐渐变成祥子梦想破灭的象征——就像他辛苦攒钱买的第一辆新车被军阀抢走时,车身
上的尘土;也像虎妞难产死去时,屋里那盏沾满油污的煤油灯透出的昏黄光晕。
示例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选择深蓝色作为海报底色。这种颜色既像保尔在铁路工厂工作时,被火
花映亮的深色工装;又像他在冰天雪地中修筑铁路时,冻得发青的嘴唇和坚毅的眼神。当保尔在战场上负
伤,躺在战地医院时,病房的窗户就映着这样的蓝色;在他双目失明后坚持写作时,稿纸也在这样的色调
中显得格外沉重。这种蓝色最终凝聚成保尔生命中最重要的颜色——就像他在烈士墓前思考生命意义时,
头顶那片深邃的天空。
示例 3:《骆驼祥子》。我选择暗红渐变灰黑的底色设计。暗红色代表着祥子初到北平时的满腔热血与希
望,就像他省吃俭用、拼命拉车,渴望攒钱买车的愿望。随着故事发展,这抹红色逐渐被灰黑色侵蚀,在
兵痞抢车、孙侦探敲诈、虎妞难产等一系列打击下,祥子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一点点吞噬。最后的灰黑色
正是祥子彻底堕落时的写照。这种渐变效果完整呈现了一个勤劳朴实的青年如何在吃人的旧社会中,从满
怀理想到彻底沉沦的悲剧人生。
示例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采用铁锈红与雪青渐变的底色方案。铁锈红取自炼钢时炽热的铁水颜色,
象征着保尔在革命熔炉中经受的千锤百炼——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英勇,在铁路工地上带病劳动的坚韧,
在双目失明后仍坚持写作的顽强。而雪青色则让人联想到西伯利亚刺骨的严寒,联想到奋斗的艰辛。两种
色彩的交融渐变,生动诠释了小说“在烈火与寒冰中淬炼青春”的主题。
四、写作(40 分)
【19 题答案】
【答案】例文:
敢于攀登心中的珠峰
夏伯渝用假肢丈量珠峰的每一步,鲁迅用文字开辟荆棘中的新路,他们都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
在于脚下的路有多平坦,而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向高处攀登。敢于攀登心中的珠峰,这是每个追梦者应有
的姿态。
第 10 页/共 11 页
攀登需要超越自我的勇气。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当亚历山大大帝问他需要什么
时,他只说:“请你让开些,别挡住我的阳光。”这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高度,正是攀登者最珍贵的品
质。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时,站在台上双腿发抖,但我告诉自己:害怕不可耻,可耻的是因为害怕
而放弃。当我终于完整地完成演讲时,那种战胜自我的喜悦,比任何奖杯都珍贵。
攀登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达·芬奇画了上千个鸡蛋才练就精湛画技,爱迪生尝试了上千种材料才发
明电灯。去年我学习游泳,连续三周每天泡在泳池里,喝了不少水,皮肤都泡皱了。但当我终于能在水中
自如游动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会心的微笑。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次次跌倒又爬起中磨砺出
来的。
攀登更需要突破常规的智慧。哥白尼敢于质疑“地心说”,用望远镜证实了地球绕日运行;爱因斯坦
突破牛顿力学,开创了相对论的新纪元。在学习中,当我遇到难题时,不再满足于老师教的解法,而是尝
试寻找新的思路。虽然常常碰壁,但偶尔灵光一现的突破,总能让我体会到思考的快乐。
珠峰不会因为攀登者的残疾而降低高度,真理不会因为质疑者的身份而改变本质。在这个充满可能的
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人生的攀登者。不必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要永远保持向上的姿态。
因为生命最美的风景,永远在攀登的路上。
第 11 页/共 1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