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依次填入语段划线处的文字,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习总书记曾反复向世界阐释中华“和”文化,郑重表达中国的“和平”“和谐”“合作”的外交准则。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 的宇宙观、 的国际观、 的社会观、 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 , 。”①天人合一 ②和而不同 ⑤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③人心和善④协和万邦⑥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
A.①④③②⑤⑥ B.①④③②⑥⑤
C.②④①③⑤⑥ D.①④②③⑥⑤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的作者是老子,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闻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
D.写演讲稿时,要注意用提示性的词语、关联词语和过渡性语句来提示自己的思路,将其更直接、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不要过多地让听众去揣摩、分析。
二、基础知识综合
3.阅读班级几位同学的对话,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小江: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高适和李白,一个是性格沉稳的坚毅将士,一个是放荡不羁的天才诗人,他们性格( ),却建立了一生的深厚友谊。
小南:是的,他们的友情让我感动。我觉得朋友之间有两样东西不能吝啬:真诚和关爱。
小文:朋友之间产生分qí( )不要紧,偶尔有些争执也正常,重要的是坦诚相对。
小语:朋友就像黑夜中那带着黄晕的灯光,让人安心,有了朋友,我们的成长定会一路花团锦cù( ),美不胜收。
(1)根据拼音写汉字:分qí( ) 花团锦cù( )
(2)给加点字注音:黄晕(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 )中。
A.咄咄逼人 B.截然不同 C.各得其所
三、名句名篇默写
4.古诗文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3)中华文化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 , 。
(4)《马说》中,“ , ”形象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境遇,引人深思。
四、诗歌鉴赏
阅读《石壕吏》,完成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用诗中一句话概括本诗的事件,这句话是“ ”;能够暗示“妇”最后被带走的一个字是“ ”。
6.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B.这是一首叙事诗,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抒情句,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C.在艺术表现上,本诗最突出的一点是精炼,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成强烈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②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鲁君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坚其侍御。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③,历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卷三》,有删减)
[注]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苌弘:周敬王大夫。④郊社:祭天地。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虽有至道( ) ②教学相长( )
③自周反鲁( ) ④道弥尊矣( )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善也 其此之谓乎 B.远方弟子之进 其翼若垂天之云
C.问礼于老聃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于是喟然曰 闻之,欣然规往
9.【乙】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加标点,请用“/”划出。
鲁 君 与 孔 子 车 一 乘 马 二 匹 坚 其 侍 御。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11.【甲】【乙】两文都谈论了学习,请结合内容谈谈你从两文中获得的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资料,完成小题
资料一:
亲自读书的重要性(节选)
①所谓“读书”,不外借助文字、图像及声音,在知识的海洋里上下求索。这一寻寻觅觅的过程在挑战你的智力、锤炼你的意志、酝酿你的情绪、完善你的思考,等到你理清思路落笔为文时,其实已经是“水到渠成”了。即便不做学问、不写文章,这个紧张寻觅的过程,同样决定了你阅读的质量与乐趣。在这个意义上,“过程”的重要性,一点不比“效果”逊色。
②饭要亲口尝,书要亲自读。为什么?因为吃饭以及阅读本身就充满了乐趣,如果有一天,人类不需要咀嚼,按一下按钮,肚子就饱了,营养也足够,那并非福音。会读书的人,求知之外,很享受这阅读的过程。这就好像球迷半夜起来观看世界杯足球赛,就是为了享受那紧张而刺激的场面;你要是劝人家别看,明早起来告诉你谁输谁赢,那球迷是绝不答应的。
③对于今人来说,如果真想读书,“金钱”及“时间”的障碍不是特别严重;反而是另外两个因素,限制了我们的阅读,一是电脑强大的检索功能,二是铺天盖地的名著缩写及论文提要。现在的读书人,不再欣赏“博闻强记”,这我能理解,因为电脑的检索功能实在太强大了;但省略了寻寻觅觅的阅读过程,则实在有点可惜。
(引自《阅读时代》2025年第1期)
资料二:
(引自中国新闻网2025年4月23日)
资料三:
(引自“科学+”公众号2025年4月23日)
12.小冀同学认为自己看过《骆驼祥子》的短视频解说,就不用读原著了。请从资料一中提炼观点,结合你阅读《骆驼祥子》的体验,引导大家阅读原著。
13.小来同学阅读《经典常谈》时困难重重,决定不读了。请参考资料二、三,给小来提供2条运用AI辅助《经典常谈》阅读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附:《经典常谈》目录《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札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14.请结合材料,以“AI时代,如何做一个理想读者?”为话题,撰写一则心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在故乡春风里
①回到故乡闽中,正是春天。乡音与乡情,像两只看不见的手,一早就招引我出门,让我伴着归来的燕子,在乡间欢快地穿行。
②迎面吹来清晨的风,抚摸着我的脸颊,几丝温润,几丝凉爽。“回来了”“回来了”“早呀”“早啊”让我高兴的是,一些老人还认得我,他们那熟悉的口音,让我听起来感到分外亲切。行走中我发现,村里的鸡鸭似乎比以前更多了。村头不知谁家的两头花斑奶牛,一前一后,正欢欣地朝着翠草芊芊的山坡走去。花圃、果棚、菜地,常常可见摩拳擦掌的人们,那闪动着的一顶顶斗笠,鲜亮得像一朵朵彩云。细看,村里村外、墙隅石缝,绿意盎然的枝条正在春风中摇曳。
③于是,我放慢了脚步,走着,看着,感受着春来时乡间的生命律动。身旁,掠过的是忽闪的阳光,照亮了熟稔的灰墙黛瓦、阁楼扇门,以及矗立着的崭新楼房。许多人家的窗户都敞开着。踮踮脚尖,还可以看到花草葳蕤的院墙内,散布着一些农具:几把搁在墙洞的镰刀,一架躺在屋外的犁铧,一溜堆在廊沿的畚箕……朴实的乡亲们,历来对那些不起眼的农具抱有朴素的感情。即便如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作,他们仍然爱惜这些“老伙计”。
④出了小巷,眼前是村里的一条“新街”。其实,老人们都知道,它原是一段官道,由石块、石条铺成。一般来说,官道都是从村落外边擦过,而故乡的先辈们,却不管不顾地把这条约一公里长的官道“揽入怀中”。据说,当年他们考虑,只要把家族的根扎在这段官道两边,就算是共同拥有了一条抬脚可至的“主干道”。官道伸向村外的道口,则建起一座土木结构的凉亭。天气炎热时,每天轮流由一户农人在亭中施茶,供过路的客人、挑夫饮用。渐渐的,故乡成为官道上一个显眼的“节点”。于是,有人开起小客栈、小酒店;随后,杂货店、豆腐店、农具店也逐渐多了起来,展现了乡亲们亦农亦商的辛劳与智慧。如今,官道早已拓宽,两旁楼房高低错落。铳楼旁建起的农贸市场里,人声喧闹,商贩摩肩。,蔬果充盈,鸡鸭满笼,织成一幅富有烟火气息的生活画卷。
⑤走出农贸市场,踏上杨柳依依的河岸,脚下就是麦苗吐穗、油菜结籽的田野了。这些年来,为了治理这条河流的污染,乡亲们曾挑灯夜战,数次疏浚河道,可惜效果并不明显。直到上下游全面整治,又实行了河长制,清凌凌的河水才重回人们身边。有趣的是,昨夜与一位童年时的伙伴喝茶闲聊,获悉村里推选他协助河长负责河沟的监测,有人称他为“沟长”。向来乐于助人的他笑着说:“别看我官小,但责任不小,因为沟长不但管水,也管岸,甚至管岸边的花草、桥边的古塔哩。”如今,漫步河堤,水清岸绿的美好画面一一在眼前掠过,想起这条河的过往,真让人有一种时空转换之感。
⑥当然,入眼舒朗的还有渠水淙淙的田野,它让我想起青少年时期在田间学农事的日子。是的,我至今还记得那些熟悉的乡亲们,记得他们有过愁苦也有过欢乐的脸庞。
⑦这些年,故乡的变化快了起来。有人创办企业,有人建蔬菜大棚,有人买汽车跑运输,有人在网上做电商……乡亲们都过上了富裕、美好的生活。田野间,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面对这明媚的春色,我真想把自己变成一枚书签,夹进故乡生机勃勃的书页里……
(选自2024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请分析文章标题《走在故乡春风里》的作用。
1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①段加横线的句子。
17.请梳理作者第③至第⑦段在故乡的行踪。
18.有同学认为文章第④段中对过去官道的介绍可删去,直接写现在的“新街”即可,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19.文章结尾段说“乡亲们都过上了富裕、美好的生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故乡变化的原因。
七、名著阅读
阿尔焦姆推开空茶杯,对保尔说:“好吧,弟弟。过去的事就算了,往后你可得小心,干活别耍花招,该干的都干好;要是再从那儿给撵出来,我就要你的好看,叫你脱一层皮。这点你要记住。妈已经够操心的了。你这个鬼东西,到哪儿都惹事,到哪儿都闯点祸。现在该闹够了吧。等你干满一年,我再求人让你到机车库去当学徒。你老是给人倒脏水,能有什么出息?还是得学一门手艺。现在你年纪还小,再过一年,我求求人,机车库也许能收你。我已经转到这儿来了,往后就在这儿干活。妈再也不去伺候人了,她见到什么样的混蛋都弯腰,也弯够了。可是保尔,你自己得争气,要好好做人。”
20.文段中,阿尔焦姆提到保尔“到哪儿都得闯点祸”。此前,保尔在学校闯过的两次祸分别是:① ;② 。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很多人物对保尔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请从朱赫来和丽达中任选一位人物,参照下面的示例,仿写句子。
示例:阿尔焦姆虽是一名司机和钳工,但具有爱国精神和反抗精神,敢于和敌人进行不懈的斗争。他是保尔受益终身的榜样。
八、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孝”“信”“和”,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就是体谅父母,尊重长辈;“信”,就是诚实做人,讲求信用;“和”,就是温和待人,和睦相处。这些美德,就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请从“孝”“信”“和”中任选一词填到题目的横线上,写一篇作文。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就在这里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3)规范书写,字数不少于600。(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D
2.A
3.(1) 歧 簇
(2)yùn
(3)B
4.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皆若空游无所依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5. 有吏夜捉人 独 6.D
7. 最好的道理。 互相促进。 同“返”,返回。 更加。 8.D 9.鲁君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坚其侍御。 10.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国称王天下的原因。 11.示例:教与学应该结合起来,而且学习与实践也应结合起来。
12.示例:小冀同学,亲自读书可以让你享受阅读过程,完善思考。我读《骆驼祥子》时,在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中,在老舍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中,感受祥子的挣扎与无奈,也思考他走向堕落的多种原因。而短视频解说可能只是简单的情节概括,会取代我们真实的体验过程。所以,亲自去读原著吧,你一定能享受到独属于你的阅读乐趣! 13.①借助AI提炼文本核心要点,理解文章梗概。比如阅读“《说文解字》第一”,可以利用AI迅速提炼汉字演变史和六书造字原则,辅助阅读。②借助AI的互动提问功能,解开阅读疑惑。如阅读《周易》,可以向AI询问“阴阳学说”的内涵,以便理解难点内容。 14.示例:AI时代做一个理想的读者,要善用AI但不盲从。我们可以借助AI的各种优势,如个性阅读推荐、提炼概括、辅助解析艰深疑难等,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还可以主动与AI互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促使AI进一步拓展内容,实现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要保持批判性思考习惯,亲自深入文本细处,感受阅读过程的乐趣。在AI时代,我们既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更要坚守阅读的本质,在知识的海洋中主动探索,让阅读成为一场充满思考与感悟的旅程。
15.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是本文的主要写作内容;富有诗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6.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音与乡情比作两只看不见的手招引“我”出门,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回到故乡的亲切、兴奋、激动、欢快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17.作者从村里小巷走到“新街”(官道),然后进入农贸市场,从农贸市场出来后又到了河岸、田野。(意思对即可) 18.不可删去。对过去官道的介绍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官道的历史,起补充作用;同时,对过去官道的介绍也反映了乡亲们勤劳智慧、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与现在官道的繁荣形成呼应。 19.故乡的经济有了显著发展,有人创办企业,有人从事现代农业,有人利用网络进行电商活动,这些都为乡亲们带来了经济收益;故乡的环境得到了改善,如河流污染的治理,使得生活环境更为宜居;乡亲们积极向上、勤劳智慧,是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结果。
20. 圣经课上,保尔向神甫提问 在神甫家里,保尔将烟末撒入神甫的发面中 21.示例一:朱赫来是一名老布尔什维克,他给保尔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和革命道理。他是保尔革命路上的引领人。
示例二:丽达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帮助保尔提高认识、搞好工作,让保尔再次燃起自信。她是保尔志同道合的战友。
22.例文1:
孝,就在这里
奶奶的藤椅又在阳台发出“咯吱”声时,我正对着数学题皱眉。阳光穿过纱窗,在她银白的发丝上镀了层暖光,她手里攥着那张泛黄的体检报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上周医生说她膝盖积液,以后要少爬楼梯。
“丫头,帮奶奶把药箱递过来呗?”她的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迟缓,像被风吹散的棉絮。我应着起身,目光扫过客厅墙上的日历,红笔圈着的“母亲节”已经过去三天。想起上周随口答应陪她去公园散步,却被同学的生日会绊住脚,心里忽然像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
药箱在电视柜最上层,我踮脚够到时,听见藤椅又响了一声。回头时,正看见奶奶试图自己站起来,身体晃了晃又坐下,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我走过去,把贴好标签的药膏递到她手里——那是昨天特意去药店问的,专治关节疼痛的。“这个比之前的好用,我查过说明,每天涂两次就行。”她接过药膏的手顿了顿,抬头看我时,眼里的光像落满了星星。
傍晚帮她泡脚时,才发现她的脚踝肿得像发面馒头。我蹲在小板凳上,用温水慢慢浇过她的脚背,指尖触到皮肤的褶皱,像摸到老树皮的纹理。“以前你总爱踩我脚背上玩,说像踩棉花。”奶奶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笑意,“那时候你才这么高,扎着两个小辫儿……”我没说话,拿过毛巾替她擦脚时,看见她裤脚卷边处露出的淤青——定是昨天又偷偷爬楼梯了。
夜里写作业时,听见奶奶在客厅跟老姐妹打电话:“我家丫头啊,今天给我泡脚呢,还买了新药……”声音里的骄傲,隔着门板都能听见。我忽然明白,孝从来不是母亲节的一束康乃馨,也不是生日时的一句祝福。
孝,它就藏在递药时多等的那一秒里,藏在蹲下身子的那个弧度里,藏在看穿她逞强时,那句“我想陪你”里。原来最珍贵的心意,从不需要刻意准备,就藏在这些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像奶奶泡的茶,初尝时微苦,回味却满是甘甜。例文2:
信,就在这里
美术课结束的铃声像块投入湖面的石头,瞬间搅乱了教室里的平静。我抱着画夹匆匆起身时,胳膊肘突然撞翻了邻桌的画具盒,十二支排列整齐的水彩笔“哗啦”散了一地,其中一支笔帽脱落,笔尖在水泥地上划出道刺眼的蓝痕。“完了。”我蹲下去捡笔时,指尖触到那道歪歪扭扭的划痕,心猛地往下沉。这是小宇的画笔,上周他还宝贝似的跟我说,这是他爸爸出差带回来的进口水彩笔。此刻他正背着书包往门口走,米色的外套被风吹得轻轻扬起。
我捏着那支笔站在原地,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少。夕阳透过窗户斜切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那道蓝色划痕就躺在光斑里,像只瞪着我的眼睛。如果偷偷把笔放回去呢?小宇说不定不会发现,就算发现了,也未必知道是我弄的。
“喂,看到我的画笔了吗?”小宇的声音突然在门口响起。我吓得手一抖,笔差点掉在地上。他逆着光站着,我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觉得喉咙发紧,像塞了团棉花。
“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窗外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不知在议论什么。我想起上周班会课,班主任讲“信”字的含义时,特意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诚实”二字。那时候我还在心里暗暗想,做到诚实有什么难的。
“是不是被谁碰掉了?”小宇走过来,目光落在我手里的笔上。他的视线顺着笔杆滑到笔尖,当看到那道蓝色划痕时,眉头轻轻皱了一下。
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突然想起妈妈常说的话:“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我深吸一口气,攥着笔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撞掉的,这笔……我赔给你吧。”
说完这句话,我反而觉得心里轻松了不少。夕阳的金辉落在小宇脸上,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个温和的笑容:“没事,一支笔而已,下次小心点就好。”“可是……”“真的没关系。”他接过笔,从口袋里掏出纸巾擦了擦笔尖,“你能告诉我,我已经很开心了。”
我看着他把画笔小心地放进盒子里,突然明白,原来“信”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大道理。它就藏在不小心犯错后的那句“对不起”里,藏在坦然承认错误的勇气里,藏在这间洒满夕阳的教室里,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走出教室时,晚风带着青草的香气拂过脸颊,我抬头看见天边的晚霞像打翻了的调色盘,绚烂得让人移不开眼。原来诚实面对自己,比任何漂亮的画都要美好。
例文3:
和,就在这里
美术课的争吵声像打翻的颜料盘,在画室里炸开。我捏着那支断了尖的狼毫笔,盯着小美沾了墨汁的白衬衫,喉咙里像堵着团浸了水的棉花——刚才抢画具时,是我先推了她的胳膊。
画架上摊着未完成的《校园春景》,我的紫藤花刚勾出藤蔓,她的樱花树已经点染了大半。原本说好合作完成这幅画,却因为“该用藤黄还是钛白调花蕊”吵了起来。“你根本不懂色彩搭配!”小美扯着被墨渍弄脏的袖口,眼眶红得像她画里的花骨朵。我攥紧笔杆,断尖的地方硌得手心发疼,却嘴硬道:“明明是你非要把樱花画得那么艳!”
老师进来时,我俩正背对着背站着,像两株闹别扭的芦苇。“听说你们要画紫藤和樱花同框?”她指着窗外,“你们看楼下那棵老紫藤,是不是绕着樱花树长的?”我们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粉白的樱花缀在枝头,深紫的紫藤花穗垂下来,刚好落在樱花花瓣上,风一吹,花瓣与花穗缠在一起,像在低声说话。
“紫藤的冷紫,得有樱花的暖粉衬着才好看。”老师轻轻转动我的画架,让两幅未完成的画靠在一起,“就像你们俩,一个擅长勾线,一个擅长晕染,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春天啊。”我瞥见小美偷偷用橡皮蹭衬衫上的墨渍,动作轻得像怕碰疼了那片白。
下课铃响时,我从笔袋里掏出块新橡皮递过去:“这个擦墨渍好用。”她愣了愣,接过橡皮时,指尖碰到我的手,像春天的溪水漫过鹅卵石。“其实……”她低头盯着画纸,“紫藤花蕊用藤黄调点白,确实更柔和。”我拿起她的调色盘,蘸了点钛白混进她的樱花颜料里:“你看,加一点白,花瓣就有透光的感觉了。”
我们重新支起画架,她握着我的笔补全紫藤的卷须,我蘸着她的颜料给樱花添上阴影。阳光透过画室的玻璃窗,在画纸上投下两道交叠的影子,像紫藤缠着樱花的枝丫。笔尖碰撞时,她忽然笑起来:“你看,这样画出来的春天,比单打独斗热闹多了。”
后来这幅画挂在了教学楼的走廊里,路过的同学总说:“紫藤和樱花怎么能长得这么好?”我和小美站在画前,看着那些缠绕的花枝,忽然明白“和”不是刻意迁就,也不是勉强附和。它就藏在递出橡皮时的犹豫里,藏在调色盘里交融的色彩里,藏在承认“你说得对”时的坦诚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