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和鼎湖区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积累运用(21分)(2025八下·鼎湖期末) 默写古诗文。1.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3. ? 身上衣裳口中食。 (白居易《卖炭翁》)4.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 (陶渊明《桃花源记》)5. 小语发现身边处处蕴藏着古诗文:她家附近的一间商店名叫“若比邻”,是出自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有一间影楼名为“孤鸿影”,出 自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谁见幽人独往来, ”;一间茶庄名为 “士欢颜”,是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欭》“ , ”。【答案】1.白露未晞;在水一方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卖炭得钱何所营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缥缈孤鸿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1.“蒹葭萋萋” 描绘芦苇茂盛的景象,下句需对应描写白露的状态;“所谓伊人” 后接伊人的位置,需结合诗歌中追寻伊人的意境记忆。故答案为:白露未晞,在水一方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以鸟鸣起兴,引出对君子与淑女的咏叹。“窈窕” 形容女子美好,“逑” 指配偶。故答案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诗句以设问引出卖炭翁的生计目的,承接后文 “身上衣裳口中食”,揭示其劳作的根本原因。故答案为:卖炭得钱何所营4.前文写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后文应描写老人与小孩的状态,体现桃花源的祥和。“黄发” 指老人,“垂髫” 指小孩,“怡然自乐” 描绘其安乐神态故答案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①②商店名 “若比邻” 中,“比邻” 意为近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句,突破了传统送别诗的伤感,强调真正的友谊不受空间阻隔,即使远在天涯也如近邻一般。“若比邻” 直接化用诗句中的词语,体现了对友情的美好寓意。③影楼名 “孤鸿影” 中,“孤鸿” 指孤独的鸿雁。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以 “孤鸿” 自比,刻画了幽人(诗人自己)孤独而高洁的形象。“孤鸿影” 直接取自词中,呼应了词句的意境。④⑤茶庄名 “士欢颜” 中,“欢颜” 指喜悦的神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希望天下贫寒士人都能安居乐业、展露笑颜的博大胸怀。“士欢颜” 化用 “寒士俱欢颜”,寄托了对他人的美好祝愿。故答案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缥缈孤鸿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025八下·鼎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古祠堂牵系着岭南文化的“根”和“魂”,聚族而居,族必有祠。在宗族观念备受____的 岭南地区,祠堂建筑被视为____族人的重要纽带,除祭祀miǎn huái祖先外,祠堂还是人 们处理宗族内部事务的场所。古祠堂在兴起之初就解决了人们zhuī sù本源的问题,每逢祭日, 总有游子chóng tú bó shè回到祠堂。广东古祠堂群____,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可以说 它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载体和场所。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miǎn huái ②zhuī sù ③cháng tú bá shè 7.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崇 凝聚 星罗棋布 B.推崇 汇聚 络绎不绝C.推重汇聚 络绎不绝 D.推重 凝聚 星罗棋布8.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说它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场所。B.不可以说它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载体和场所。C.可以说它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场所。D.可以说它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载体和场所。【答案】6.缅怀;追溯;长途跋涉7.A8.C【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关联词使用不当【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6.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miǎn huái ”应为“ 缅怀 ”;“ zhuī sù ”应为“ 追溯 ”;“ cháng tú bá shè ”应为“ 长途跋涉 ”。故答案为:缅怀;追溯;长途跋涉7.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能力。①“推崇” 侧重对事物高度认可、尊崇;“推重” 侧重对人或事物的重视、敬重。结合语境 “宗族观念备受____”,强调对观念的认可程度,“推崇” 更贴合。②“凝聚” 指聚集、积聚,强调向心力(如凝聚力量、情感);“汇聚” 指从各方聚集,侧重空间上的集中。修饰 “族人” 与 “纽带” 的关系,体现宗族的向心力,“凝聚” 更恰当。③“星罗棋布” 形容数量多、分布广;“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等连续不断。描述 “广东古祠堂群” 的分布状态,“星罗棋布” 符合语境。通过分析词语的内涵与语境的匹配度,可做出选择。故答案为:A8.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横线句子存在两处问题:一是关联词 “不仅…… 还……” 使用不当,“物质文化遗产” 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并非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既…… 也……” 更合适;二是 “传承、保护” 语序不当,逻辑上应先 “保护” 再 “传承”,需调整顺序。故答案为:C(2025八下·鼎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学校开展“传承汉字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参与两项任务。9.【任务一:文字比较】文字 出现时期 数量 字体 状态中国汉字 公元前3000年 约4500个(甲骨文)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 全世界至今有16亿人使用巴比伦楔形文字 公元前3200年 640个基本字 刘符、岩画、文字画、图画字 消失了2100年埃及圣书字 公元前3000年 2000多个符号 碑铭体、僧侣体、大众体 消失了500多年古印度哈拉巴文字 公元前2300年 500个符号 印章文字 消失了3800年请根据表格材料,写出表格反映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字)10.【任务二:汉字传承】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完成续写,使之语意连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汉字的书写和使用现状令人担忧,但正如中国社会科学 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专家所说:电子输入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汉字手写。汉字传承着 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蕴含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当见 到苍劲有力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 , 。【答案】9.中国汉字出现早、数量多、字体演变丰富,是唯一至今广泛 使用的古文字。10.当见到圆润流畅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温和的气质;当见到娟秀工整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细腻的心思【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图表信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2) 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9.本题考查对表格信息的提取、对比与概括能力。首先看 “出现时期”,中国汉字与巴比伦楔形文字、埃及圣书字均起源于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古印度哈拉巴文字稍晚,可见汉字出现时间较早;再看 “数量”,甲骨文约 4500 个,远超其他文字的基本字或符号数量,体现出汉字数量的丰富;“字体” 方面,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等多种演变形式,而其他文字字体相对单一;“状态” 上,汉字至今有 16 亿人使用,是唯一未消失且仍广泛使用的古文字,其他三种均已消失多年。通过整合这些对比信息,可归纳出表格反映的核心内容。故答案为:中国汉字出现早、数量多、字体演变丰富,是唯一至今广泛 使用的古文字。10.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画线句 “当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 的结构为 “当见到 +(形容词 + 形容词)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 +(与字迹特点相符的)性格 / 气质”。其中,“苍劲有力” 是对字迹的描述,“刚毅” 是与该字迹特点对应的书写者性格,二者存在内在关联 —— 字迹的形态特征映射出人的精神特质。续写时,需先选取能体现字迹特点的并列形容词(如 “圆润流畅”“娟秀工整” 等),再搭配与之匹配的性格或气质(如 “温和的气质”“细腻的心思” 等),确保前后逻辑一致,句式统一,且整体围绕 “汉字书写与书写者性格的关联” 展开,与前文 “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蕴含着书写的审美” 的语境相契合。故答案为:当见到圆润流畅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温和的气质;当见到娟秀工整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细腻的心思二、阅读(41分)(2025八下·鼎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铌。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鸱。鸥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 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鸥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北冥有鱼》)【乙】南华老仙①,集志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鸥质凝胚 浑。脱髻就②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六月一息,至于海湄。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③之野,入乎汪湟④之池。猛势所射, 余风所吹。溟涨⑤沸渭,岩峦纷拔。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选自李白《大鹏赋》,有删节)【注释】①南华老仙:庄子。②醫嚴(qí liè):鱼的脊鳍。③泱漭:广大的样子。④汪湟: 深广。⑤溟涨:溟海与涨海,此处泛指大海。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志怪者也/寻向所志B.其翼若垂天之云/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去以六月息者也/六月一息D.百川为之崩奔/虽乘奔御风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②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1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吾 不 知 其 几 千 里 其 名 曰 鲲 化 成 大 鹏 质 凝 胚 浑14.结合《北冥有鱼》和八年级上册学过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关于“鹏”的形象, 简要概述古人希望通过大鹏传达怎样的情感。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5.鲲鹏的形象,在庄子的文中诞生,在李白的赋中丰满。学习两文后,小粤想写一篇《鲲 鹏赋》,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帮他提炼鲲鹏的形象特点。【答案】11.B12.①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②我也无法揣测它如此神怪,大概是大自然的造化所为。13.吾不知其几千里 /其名曰鲲 /化成大鹏 /质凝胚浑14.古人借大鹏传达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如庄子的超然),以 及身处困境时的抗争精神(如李清照借鹏抒怀)。15.体型巨大(不知几千里)、力量强大(水击三千里)、志向高 远(徙于南冥)、神怪非凡(造化所为)。【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参考译文】【甲】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鸟,随着海上的波涛迁徙到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互吹拂的结果。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空一样罢了。【乙】南华老仙(庄子),在《齐谐》中汇集怪异之事,谈论北海有鱼。我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它的名字叫鲲,变化成巨大的鹏鸟,形体凝聚着混沌的初始状态。它在海岛上脱去鱼的形态,在天宫舒展羽毛。一振翅一飞舞,烟雾朦胧,沙滩昏暗。五岳因此震动,百川因此奔涌崩塌。凭借六月的大风,飞到海边。逆着高空向下垂落,栖息在广阔的原野,进入深广的大池。它凶猛的气势所及,残余的风所吹之处,大海翻腾,山峦纷然拔起。我也无法推测它的神异奇特竟到这种地步,大概是大自然的造化啊。11.A.第一句:“志怪者也” 译为 “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第二句:“寻向所志” 译为 “寻找先前做的记号”。两句中 “志” 的含义不同;B.第一句:“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为 “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第二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译为 “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两句中 “之” 均为结构助词 “的”;C.第一句:“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为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第二句:“六月一息” 译为 “凭借六月的大风(飞行)”。两句中 “息” 的具体语境含义需结合上下文辨析;D.第一句:“百川为之崩奔” 译为 “百川因此奔涌崩塌”;第二句:“虽乘奔御风” 译为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两句中 “奔” 的词性(动词 / 名词)不同。故答案为:B1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① 句中重点字词:“其” 代指大鹏;“视下” 指 “往下看”;“是” 意为 “这样”;“已矣” 可译为 “罢了”。② 句中重点字词:“测” 意为 “揣测、推测”;“其” 代指大鹏;“若此” 指 “像这样”;“盖” 表推测,可译为 “大概”;“造化” 指 “大自然”。故答案为:①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②我也无法揣测它如此神怪,大概是大自然的造化所为。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我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它的名字叫鲲,变化成大鹏,形体凝聚着混沌的初始状态。依据:句子可分为四个语义单元。“吾不知其几千里” 表述对鲲鹏体型的惊叹,语意完整;“其名曰鲲” 点明名称,是独立判断句;“化成大鹏” 描述变化过程;“质凝胚浑” 形容变化后的形态。依据语义的自然停顿和主谓、动宾结构,可进行断句。故答案为:吾不知其几千里 /其名曰鲲 /化成大鹏 /质凝胚浑14.本题考查对不同文本中同一形象的比较阅读能力。解析时需分别梳理《北冥有鱼》和《渔家傲》中 “鹏” 的形象特点:《北冥有鱼》中的鹏体型巨大、高飞远徙,体现出对自由境界和广阔天地的向往;李清照《渔家傲》中 “九万里风鹏正举” 的鹏,在 “路长嗟日暮” 的困境中展现出昂扬的气势。结合两者的共同特征,可归纳出古人借鹏传达的情感 —— 对超越现实束缚、追求理想与自由的渴望,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抗争精神。故答案为: 古人借大鹏传达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如庄子的超然),以 及身处困境时的抗争精神(如李清照借鹏抒怀)。15.本题考查对文本中形象特征的提取与概括能力。从【甲】文 “不知其几千里”“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徙于南冥” 等句,可提炼出体型、力量、志向等特点;【乙】文 “不知其几千里”“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等句,进一步补充了其力量和神异特质。综合两文描写,可概括出鲲鹏的核心形象特点。故答案为:体型巨大(不知几千里)、力量强大(水击三千里)、志向高 远(徙于南冥)、神怪非凡(造化所为)。(2025八下·鼎湖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欢迎来到中国馆!”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正在进行中,中国馆首个具身智能“导览 大使”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C在熟练“营业”。它使用定制化数据库解答观众问题时丝 滑无比,引来游客连连点赞: “太厉害了,这简直就是‘未来生活’的科技展示!”身高163厘米、体重43公斤的WalkerC,搭载了优必选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交互大模型, 能熟练使用中英日三语进行导览。它还能以6公里的时速稳定奔跑,可敏捷避障、上下坡、抗冲击等,随时应对多地形的复杂环境,被游客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机器人,既能24小时不间断“机器人造机器人”, 又能行云流水般冲咖啡、调鸡尾酒;出口到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越艟机器人,琴棋书画样 样精通;攻克行业“卡脖子”难题的华数机器人,下棋落子掷地有声;轮胎模具界“巨无霸” 巨轮智能,自主研发的RV减速器,安装在机械臂上还能丝滑舞鄝;高端智能装备“多面手” 拓斯达,产线高效生产玩具,拼出一批批童年记忆……【材料二】更多“广东造”机器人,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 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夸父”,近日勇闯2025年深圳(龙华)·米兰双城时尚周,穿上 苗族非遗服饰“走秀”,还能迎宾、导览、讲解。 “团队创新性地将model-based control (基于模型的控制)与RL算法深度敃合,以实现高一致性、高毬定性的步态调整与动态避障, 为‘夸父’完成走秀、主持、导览等任务提供稳定支撑。”乐聚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说,人形 机器人正为各行业带来生产力的变革。【材料三】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一场奇妙的舞台剧吸引了众多读者:这部舞台剧的主演是来自五个 国家的8位小朋友和一位名为夏润的人形机器人。现场读者随着节奏与演员们一起拍手,发 出阵阵欢呼。夏澜面部逼真、表情生动,甚至还有和央视主持人康辉同台主持的经验。这款 由数字华夏自研的机器人,实现了动作交互、语言交互以及表情交互的有机统一。“我们希 望做出‘有温度的人形机器人’。”数字华夏创始人兼CEO沈健说。在沈健看来,真正有价值的机器人产品必须回归服务本质。该公司目前就在重点布局银 行营业大厅这一细分领域。“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在C端大规模商业化尚不现实,在B端市场, 特别是金融、运营商、电网等大型行业客户,对服务型机器人则有着明确需求。” “就像人有三百六十行一样,机器人最终一定能胜任各种各样的工种。在这些工种中,康养领域和工 业领域可能率先实现大规模应用。”帕西尼感知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聂相如认为,这些领 域具有劳动力短缺、工作环境危险或不适合长时间劳动等特点,更适合使用机器人进行服务。【材料四】“预计未来3-5年内,人形机器人将在家庭场景进行落地,如康养、照顾小孩、家务整 理等。”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姚艾文认为,未来机器人不仅能够根据用户个人喜好进行定 制化配置,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用户存好,还能够在不同场景下扮演不同角色,提供情 堵价值和精细化服务。随着技术持续突破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这场人机共舞才刚刚开始。 每一位“舞者”都剑指同一个终极目标——去人能去的地方,做人能做的事情,让每个人的 生活因机器人技术变得更美好。(摘录于2025年5月17日的《南方网》)16.根据材料内容,不属于“广东造”机器人的特点或应用场景的一项( )。A.能穿着非遗服饰进行走秀表演。B.能够与主持人同台主持节目。C.可胜任危险环境下的工业劳动。D.可实现“机器人造机器人”的全自动生产。17. 根据【材料三】夏澜人形机器人在交互功能上有哪些突破?请简要概括。18.【材料四】中姚艾文认为“未来3-5年内,人形机器人将在家庭场景落地”,而聂相如则 认为康养和工业领域会率先实现大规模应用。你更支持哪种观点?请结合材料内容说明理由。【答案】16.D17.实现动作、语言、表情交互的统一,能与人类同台主持,表情逼真生动。18.示例1:支持聂相如。工业和康养领域劳动力缺、环境危险,机器人可高效作业,如材料中库卡机器人 24 小时生产,更 符合现实需求。(示例 2:支持艾文。家庭场景中机器人可定制服务(如照顾 小孩),技术突破后更贴近生活,如“夸父”机器人已具备 家庭服务潜力。)【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16.ABC.正确;D.对于 “机器人造机器人” 的全自动生产,材料虽提及库卡机器人能 24 小时不间断 “机器人造机器人”,但未表明库卡机器人是 “广东造”,实际上库卡是德国品牌,因此 D 选项不属于 “广东造” 机器人的特点或应用场景。故答案为:D17.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材料三指出 “夏澜面部逼真、表情生动,甚至还有和央视主持人康辉同台主持的经验。这款由数字华夏自研的机器人,实现了动作交互、语言交互以及表情交互的有机统一”,从中可以直接提炼出答案,即夏澜人形机器人实现了动作、语言、表情交互的统一,能与人类同台主持且表情逼真生动,这些都是其在交互功能方面的突出突破。故答案为:实现动作、语言、表情交互的统一,能与人类同台主持,表情逼真生动。18.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两种观点中选择一种并结合材料内容说明理由。支持聂相如的观点,可依据材料三中 “这些领域具有劳动力短缺、工作环境危险或不适合长时间劳动等特点,更适合使用机器人进行服务” 以及材料一中库卡机器人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等内容,说明工业和康养领域的需求与机器人优势相契合,更利于机器人大规模应用。支持姚艾文的观点,则可根据材料四中 “未来机器人不仅能够根据用户个人喜好进行定制化配置…… 提供情绪价值和精细化服务”,并结合材料二中 “夸父” 机器人能迎宾、导览、讲解等,说明机器人技术发展使其具备在家庭场景服务的能力,且家庭场景对定制化服务有需求,机器人在家庭场景落地具有可行性和潜力。故答案为:示例1:支持聂相如。工业和康养领域劳动力缺、环境危险,机器人可高效作业,如材料中库卡机器人 24 小时生产,更 符合现实需求。(示例 2:支持艾文。家庭场景中机器人可定制服务(如照顾 小孩),技术突破后更贴近生活,如“夸父”机器人已具备 家庭服务潜力。)(2025八下·鼎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社戏(节选)鲁迅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先前的戏,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④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马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站是不怕。他如果马,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柏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⑤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栗的!”双喜在船头上对着我的母亲大声的说。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各自回去了。⑥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梓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⑦不料六一公公竞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⑧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烾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 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⑨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19.学校戏剧社计划将选文改编为舞台剧,请你用四字短语写出选文的事件。赵庄看戏→ → → 20.戏剧社的小语非常喜欢“双喜”这个角色,并请求老师让他扮演“双喜”。请你结合选文说说小语喜欢的原因。21.在对“偷豆”这一情节进行讨论时,小语和小文发生了分歧,请你结合选文,补充小文的回答。小语:“偷”,一般是遭人唾弃的行为,选文在写“偷豆”这一情节时,也暗含了作者对这一不文明行为的批判。小文:我不这样认为。从课文采用“儿童视角”写作的特点来看, 22.戏剧社的小语对文章结尾不理解: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你作为社长,请你帮忙解答。【答案】19.归航偷豆;煮豆品豆;六一送豆20.双喜聪明机灵(提议偷豆)、有责任感(担心阿发家)、能言 善辩(回应六一公公),体现少年的果敢与智慧。21.从儿童视角看,“偷豆”是童心的率真表达,阿发主动让偷、双喜顾虑后果,展现的是淳朴情谊,而非批判不文明。22.“好豆”“好戏”并非指物质或表演本身,而是童年自由、伙伴情谊、乡村温情带来的美好体验,是对纯真岁月的怀念。【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19.本题考查对记叙文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能力。选文围绕 “社戏” 后的经历展开,需按时间顺序提炼关键情节:从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 偷我们的罢” 可概括为 “归航偷豆”;从 “不久豆熟了…… 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可概括为 “煮豆品豆”;从 “第二天…… 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 可概括为 “六一送豆”。故答案为:归航偷豆;煮豆品豆;六一送豆20.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 “双喜” 的形象需紧扣选文中的言行:提议 “偷罗汉豆煮吃”,体现其机灵聪慧,能快速想出办法;担心 “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便转向六一公公的田里偷,可见其有分寸、考虑周全;面对六一公公的质问,以 “我们请客”“你把我的虾吓跑了” 回应,展现其能言善辩、不卑不亢;向母亲报平安时说 “我原说过写包票的”,体现其有担当。故答案为:双喜聪明机灵(提议偷豆)、有责任感(担心阿发家)、能言 善辩(回应六一公公),体现少年的果敢与智慧。21.本题考查对小说叙事视角的理解。“偷豆” 情节从儿童视角出发,需结合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分析:孩子们的 “偷” 并非成人世界的恶意窃取,而是出于 “请客” 的单纯目的,带有天真烂漫的童趣;阿发 “摸了一回” 后主动提议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体现的是乡村孩子的淳朴与大方;双喜考虑 “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展现出儿童式的谨慎,而非道德层面的恶意。故答案为:从儿童视角看,“偷豆”是童心的率真表达,阿发主动让偷、双喜顾虑后果,展现的是淳朴情谊,而非批判不文明。2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与情感的把握。结尾的 “好豆”“好戏” 并非指实际的豆或戏本身:从情节看,戏 “我” 看得 “昏昏欲睡”,豆也是普通的罗汉豆,但那夜的经历包含了自由的欢乐(无拘无束的看戏、偷豆)、纯真的伙伴情谊(双喜的机灵、阿发的大方)、乡村的温情(六一公公的宽容与热情);这些体验是 “我” 在城市生活中难以再得的,因此 “好豆”“好戏” 实际上是对童年纯真岁月、淳朴人情的怀念与珍视,是情感层面的 “美好”,而非物质或表演本身的优劣。故答案为:“好豆”“好戏”并非指物质或表演本身,而是童年自由、伙伴情谊、乡村温情带来的美好体验,是对纯真岁月的怀念。(2025八下·鼎湖期末)按要求完成小题。23.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著《经典常谈》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把它作为阅读经典的指南。B.《经典常谈》中, 《说文解字》一篇系统解析了汉字的“六书”造字法,如“日”“月” 为象形, “武”“信”为会意,体现了汉字的文化内涵。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是在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曾在土匪骚扰、疾病、饥饿、寒冷的围困中,忘我地工作,最终修好了铁路。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历经六个月的艰苦创作,用生命写成的小说《牛虻》在寄 给战友征求意见时,书稿被邮局弄丢了。24. 圈点和批注是传统的读书方法。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每一次圈点和批注都会让你有不 同的收获。请阅读下面作品的摘录文字,根据提示,给其批注。名著 摘录文字 批注《经典常谈》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人回肠荡气。 请从语言风格角度进行批注。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他的心又忏忏地跳起未了。他那朝思暮想的愿望实现了!铁环已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请对加点词语批注。② 【答案】23.D24.语言通俗直白,如“不够劲儿”“回肠荡气”,娓娓道来, 贴近读者。;“铁环”喻困境,“新的武器”指写作,体现保尔在挫折 中重获新生的坚韧。【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常谈》【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23.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引导读者了解传统文化经典而作,其目的符合表述;B.《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一篇确实解析了 “六书”,“日”“月” 为象形字、“武”“信” 为会意字的举例符合汉字造字法,表述正确;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参与修建铁路,经历土匪骚扰、疾病等困境,最终完成任务,情节与表述一致;D.保尔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是《暴风雨所诞生的》,而非《牛虻》,《牛虻》是影响保尔的作品,此处存在细节混淆。故答案为:D24.本题考查对名著语言风格及关键词语的理解与赏析能力。① 《经典常谈》摘录批注:需从 “语言风格” 角度分析。文段中 “不够劲儿”“一唱三叹”“回肠荡气” 等词语,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没有晦涩的学术用语,如同与人闲谈般自然,体现出朱自清先生为普及经典而采用的通俗化表达风格,使读者易于理解。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录批注:需解析加点词语的比喻义及情感。“铁环” 在文中象征保尔遭遇的种种困境(如身体的残疾、生活的磨难);“新的武器” 结合语境可知指写作,这是保尔在身体无法参与体力战斗后,重新找到的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方式。两个词语生动展现了保尔在挫折中不屈服,以新的方式继续战斗的坚韧精神,传递出顽强的生命力。故答案为:①语言通俗直白,如“不够劲儿”“回肠荡气”,娓娓道来, 贴近读者。②“铁环”喻困境,“新的武器”指写作,体现保尔在挫折 中重获新生的坚韧。三、作文(50分)25.(2025八下·鼎湖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青春是一场艰辛的跋涉,是一次看准方向的旅行,是为梦想奋不顾身。不经磨砺,何以 成长?人生苦短,青春更甚。让我们把握好珍贵的青春时光,闯过那磨砺的关卡;让青春绽 放!请以“青春因磨砺而绽放”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演讲稿。要求:⑴按照演讲稿的格式写: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⑶不少于500字。【答案】略【知识点】应用文;全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材料围绕 “青春” 展开,强调青春是 “艰辛的跋涉”“看准方向的旅行”“为梦想奋不顾身”,核心观点是 “不经磨砺,何以成长”,最终指向 “让青春绽放”,关键词为 “青春”“磨砺”“绽放”,三者构成 “磨砺成就青春绽放” 的逻辑关系。【题干分析】① 材料关键词解析:“磨砺” 指艰难困苦的考验,如学习中的挫折、成长中的挑战等;“绽放” 指青春展现出的光彩、价值,如实现目标、突破自我等。材料通过 “跋涉”“旅行” 等比喻,说明青春需在磨砺中前行,才能实现成长与价值。② 写作思路:作为演讲稿,需结合 “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以第一人称叙述,语言要口语化、有感染力,符合演讲的交流感。核心应阐述 “磨砺如何让青春绽放”,可从 “是什么”(具体的磨砺事件,如考试失利、技能学习中的困难)、“为什么”(磨砺带来的成长,如意志的坚韧、能力的提升)、“怎么做”(面对磨砺的态度,如坚持、反思)展开。开头可以称呼引入(如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青春里的那些‘坎’……”);事例素材可选取学习中攻克难题、参加比赛遭遇失败后重新振作等个人经历,突出 “磨砺” 的过程与 “绽放” 的收获;结尾可呼吁共鸣(如 “让我们在磨砺中拥抱青春,让它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谢谢大家!”)。【立意提取】1.青春因磨砺而绽放 —— 记我的第一次长跑比赛:通过叙述长跑训练中肌肉拉伤、比赛失利后坚持训练,最终取得进步的经历,阐述磨砺让青春更坚韧。2.在错题堆里绽放的青春:以数学学习中面对频繁错题的挫败感,到主动整理错题、请教老师,最终成绩提升的过程,展现磨砺如何让青春收获成长。【范文】青春因磨砺而绽放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因磨砺而绽放》。青春是什么?有人说它是清晨的朝阳,蓬勃热烈;有人说它是未开的花苞,蓄势待发。而我觉得,青春更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只有经过磨砺的刻刀细细打磨,才能绽放出最温润的光泽。记得初一时,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长跑队。第一次训练就让我吃尽了苦头:八百米的跑道,才跑完两圈,我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喉咙里像塞着一团火,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刺痛。当我气喘吁吁地瘫坐在地上时,教练走过来对我说:"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疲惫,而是在疲惫中依然选择坚持。"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了与自己的较量。寒冬腊月,当同学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时,我已经站在了寒风凛冽的操场;盛夏酷暑,汗水浸透了运动服,在背上晕开大片盐渍,我依然咬着牙向前冲。有好几次,我累得在跑道边哭,想过放弃,但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最初报名时,自己在报名表上写下名字时的坚定眼神。三个月后的校运会上,当我越过终点线,听到广播里传来 "第一名" 的消息时,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只是这一次,眼泪里不再有委屈和退缩,而是满满的喜悦与自豪。我终于明白,那些曾经让我痛苦的磨砺,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更强大的自己。同学们,青春的路上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也许你会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也许你会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困惑,也许你会在追逐梦想时遭遇挫折。但请相信,每一次磨砺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跌倒都是起飞的前奏。就像破土而出的新芽,只有顶开沉重的泥土,才能迎来阳光的照耀;就像搏击长空的雏鹰,只有经历无数次坠落,才能练就翱翔的翅膀。让我们把磨砺当作青春的勋章,把挑战视为成长的阶梯。在披荆斩棘中学会坚强,在风雨兼程中懂得担当。终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让我们更强大;那些流过的汗、吃过的苦,终将化作青春最绚丽的绽放!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点评】这篇演讲稿紧扣主题,以自身长跑经历为核心,用寒冬酷暑的训练细节展现磨砺过程,情感真挚。结构完整,从比喻入题到感悟收束,衔接自然,语言生动且富有感染力,既符合演讲稿格式,又凸显了 “青春因磨砺而绽放” 的主旨,是一篇贴合要求的佳作。1 / 1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和鼎湖区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积累运用(21分)(2025八下·鼎湖期末) 默写古诗文。1.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3. ? 身上衣裳口中食。 (白居易《卖炭翁》)4.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 (陶渊明《桃花源记》)5. 小语发现身边处处蕴藏着古诗文:她家附近的一间商店名叫“若比邻”,是出自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有一间影楼名为“孤鸿影”,出 自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谁见幽人独往来, ”;一间茶庄名为 “士欢颜”,是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欭》“ , ”。(2025八下·鼎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古祠堂牵系着岭南文化的“根”和“魂”,聚族而居,族必有祠。在宗族观念备受____的 岭南地区,祠堂建筑被视为____族人的重要纽带,除祭祀miǎn huái祖先外,祠堂还是人 们处理宗族内部事务的场所。古祠堂在兴起之初就解决了人们zhuī sù本源的问题,每逢祭日, 总有游子chóng tú bó shè回到祠堂。广东古祠堂群____,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可以说 它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载体和场所。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miǎn huái ②zhuī sù ③cháng tú bá shè 7.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崇 凝聚 星罗棋布 B.推崇 汇聚 络绎不绝C.推重汇聚 络绎不绝 D.推重 凝聚 星罗棋布8.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说它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场所。B.不可以说它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载体和场所。C.可以说它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场所。D.可以说它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载体和场所。(2025八下·鼎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学校开展“传承汉字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参与两项任务。9.【任务一:文字比较】文字 出现时期 数量 字体 状态中国汉字 公元前3000年 约4500个(甲骨文)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 全世界至今有16亿人使用巴比伦楔形文字 公元前3200年 640个基本字 刘符、岩画、文字画、图画字 消失了2100年埃及圣书字 公元前3000年 2000多个符号 碑铭体、僧侣体、大众体 消失了500多年古印度哈拉巴文字 公元前2300年 500个符号 印章文字 消失了3800年请根据表格材料,写出表格反映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字)10.【任务二:汉字传承】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完成续写,使之语意连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汉字的书写和使用现状令人担忧,但正如中国社会科学 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专家所说:电子输入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汉字手写。汉字传承着 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蕴含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当见 到苍劲有力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 , 。二、阅读(41分)(2025八下·鼎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铌。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鸱。鸥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 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鸥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北冥有鱼》)【乙】南华老仙①,集志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鸥质凝胚 浑。脱髻就②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六月一息,至于海湄。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③之野,入乎汪湟④之池。猛势所射, 余风所吹。溟涨⑤沸渭,岩峦纷拔。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选自李白《大鹏赋》,有删节)【注释】①南华老仙:庄子。②醫嚴(qí liè):鱼的脊鳍。③泱漭:广大的样子。④汪湟: 深广。⑤溟涨:溟海与涨海,此处泛指大海。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志怪者也/寻向所志B.其翼若垂天之云/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去以六月息者也/六月一息D.百川为之崩奔/虽乘奔御风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②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1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吾 不 知 其 几 千 里 其 名 曰 鲲 化 成 大 鹏 质 凝 胚 浑14.结合《北冥有鱼》和八年级上册学过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关于“鹏”的形象, 简要概述古人希望通过大鹏传达怎样的情感。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5.鲲鹏的形象,在庄子的文中诞生,在李白的赋中丰满。学习两文后,小粤想写一篇《鲲 鹏赋》,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帮他提炼鲲鹏的形象特点。(2025八下·鼎湖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欢迎来到中国馆!”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正在进行中,中国馆首个具身智能“导览 大使”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C在熟练“营业”。它使用定制化数据库解答观众问题时丝 滑无比,引来游客连连点赞: “太厉害了,这简直就是‘未来生活’的科技展示!”身高163厘米、体重43公斤的WalkerC,搭载了优必选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交互大模型, 能熟练使用中英日三语进行导览。它还能以6公里的时速稳定奔跑,可敏捷避障、上下坡、抗冲击等,随时应对多地形的复杂环境,被游客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机器人,既能24小时不间断“机器人造机器人”, 又能行云流水般冲咖啡、调鸡尾酒;出口到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越艟机器人,琴棋书画样 样精通;攻克行业“卡脖子”难题的华数机器人,下棋落子掷地有声;轮胎模具界“巨无霸” 巨轮智能,自主研发的RV减速器,安装在机械臂上还能丝滑舞鄝;高端智能装备“多面手” 拓斯达,产线高效生产玩具,拼出一批批童年记忆……【材料二】更多“广东造”机器人,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 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夸父”,近日勇闯2025年深圳(龙华)·米兰双城时尚周,穿上 苗族非遗服饰“走秀”,还能迎宾、导览、讲解。 “团队创新性地将model-based control (基于模型的控制)与RL算法深度敃合,以实现高一致性、高毬定性的步态调整与动态避障, 为‘夸父’完成走秀、主持、导览等任务提供稳定支撑。”乐聚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说,人形 机器人正为各行业带来生产力的变革。【材料三】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一场奇妙的舞台剧吸引了众多读者:这部舞台剧的主演是来自五个 国家的8位小朋友和一位名为夏润的人形机器人。现场读者随着节奏与演员们一起拍手,发 出阵阵欢呼。夏澜面部逼真、表情生动,甚至还有和央视主持人康辉同台主持的经验。这款 由数字华夏自研的机器人,实现了动作交互、语言交互以及表情交互的有机统一。“我们希 望做出‘有温度的人形机器人’。”数字华夏创始人兼CEO沈健说。在沈健看来,真正有价值的机器人产品必须回归服务本质。该公司目前就在重点布局银 行营业大厅这一细分领域。“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在C端大规模商业化尚不现实,在B端市场, 特别是金融、运营商、电网等大型行业客户,对服务型机器人则有着明确需求。” “就像人有三百六十行一样,机器人最终一定能胜任各种各样的工种。在这些工种中,康养领域和工 业领域可能率先实现大规模应用。”帕西尼感知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聂相如认为,这些领 域具有劳动力短缺、工作环境危险或不适合长时间劳动等特点,更适合使用机器人进行服务。【材料四】“预计未来3-5年内,人形机器人将在家庭场景进行落地,如康养、照顾小孩、家务整 理等。”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姚艾文认为,未来机器人不仅能够根据用户个人喜好进行定 制化配置,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用户存好,还能够在不同场景下扮演不同角色,提供情 堵价值和精细化服务。随着技术持续突破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这场人机共舞才刚刚开始。 每一位“舞者”都剑指同一个终极目标——去人能去的地方,做人能做的事情,让每个人的 生活因机器人技术变得更美好。(摘录于2025年5月17日的《南方网》)16.根据材料内容,不属于“广东造”机器人的特点或应用场景的一项( )。A.能穿着非遗服饰进行走秀表演。B.能够与主持人同台主持节目。C.可胜任危险环境下的工业劳动。D.可实现“机器人造机器人”的全自动生产。17. 根据【材料三】夏澜人形机器人在交互功能上有哪些突破?请简要概括。18.【材料四】中姚艾文认为“未来3-5年内,人形机器人将在家庭场景落地”,而聂相如则 认为康养和工业领域会率先实现大规模应用。你更支持哪种观点?请结合材料内容说明理由。(2025八下·鼎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社戏(节选)鲁迅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先前的戏,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④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马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站是不怕。他如果马,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柏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⑤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栗的!”双喜在船头上对着我的母亲大声的说。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各自回去了。⑥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梓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⑦不料六一公公竞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⑧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烾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 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⑨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19.学校戏剧社计划将选文改编为舞台剧,请你用四字短语写出选文的事件。赵庄看戏→ → → 20.戏剧社的小语非常喜欢“双喜”这个角色,并请求老师让他扮演“双喜”。请你结合选文说说小语喜欢的原因。21.在对“偷豆”这一情节进行讨论时,小语和小文发生了分歧,请你结合选文,补充小文的回答。小语:“偷”,一般是遭人唾弃的行为,选文在写“偷豆”这一情节时,也暗含了作者对这一不文明行为的批判。小文:我不这样认为。从课文采用“儿童视角”写作的特点来看, 22.戏剧社的小语对文章结尾不理解: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你作为社长,请你帮忙解答。(2025八下·鼎湖期末)按要求完成小题。23.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著《经典常谈》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把它作为阅读经典的指南。B.《经典常谈》中, 《说文解字》一篇系统解析了汉字的“六书”造字法,如“日”“月” 为象形, “武”“信”为会意,体现了汉字的文化内涵。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是在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曾在土匪骚扰、疾病、饥饿、寒冷的围困中,忘我地工作,最终修好了铁路。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历经六个月的艰苦创作,用生命写成的小说《牛虻》在寄 给战友征求意见时,书稿被邮局弄丢了。24. 圈点和批注是传统的读书方法。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每一次圈点和批注都会让你有不 同的收获。请阅读下面作品的摘录文字,根据提示,给其批注。名著 摘录文字 批注《经典常谈》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人回肠荡气。 请从语言风格角度进行批注。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他的心又忏忏地跳起未了。他那朝思暮想的愿望实现了!铁环已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请对加点词语批注。② 三、作文(50分)25.(2025八下·鼎湖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青春是一场艰辛的跋涉,是一次看准方向的旅行,是为梦想奋不顾身。不经磨砺,何以 成长?人生苦短,青春更甚。让我们把握好珍贵的青春时光,闯过那磨砺的关卡;让青春绽 放!请以“青春因磨砺而绽放”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演讲稿。要求:⑴按照演讲稿的格式写: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⑶不少于500字。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白露未晞;在水一方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卖炭得钱何所营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缥缈孤鸿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1.“蒹葭萋萋” 描绘芦苇茂盛的景象,下句需对应描写白露的状态;“所谓伊人” 后接伊人的位置,需结合诗歌中追寻伊人的意境记忆。故答案为:白露未晞,在水一方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以鸟鸣起兴,引出对君子与淑女的咏叹。“窈窕” 形容女子美好,“逑” 指配偶。故答案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诗句以设问引出卖炭翁的生计目的,承接后文 “身上衣裳口中食”,揭示其劳作的根本原因。故答案为:卖炭得钱何所营4.前文写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后文应描写老人与小孩的状态,体现桃花源的祥和。“黄发” 指老人,“垂髫” 指小孩,“怡然自乐” 描绘其安乐神态故答案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①②商店名 “若比邻” 中,“比邻” 意为近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句,突破了传统送别诗的伤感,强调真正的友谊不受空间阻隔,即使远在天涯也如近邻一般。“若比邻” 直接化用诗句中的词语,体现了对友情的美好寓意。③影楼名 “孤鸿影” 中,“孤鸿” 指孤独的鸿雁。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以 “孤鸿” 自比,刻画了幽人(诗人自己)孤独而高洁的形象。“孤鸿影” 直接取自词中,呼应了词句的意境。④⑤茶庄名 “士欢颜” 中,“欢颜” 指喜悦的神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希望天下贫寒士人都能安居乐业、展露笑颜的博大胸怀。“士欢颜” 化用 “寒士俱欢颜”,寄托了对他人的美好祝愿。故答案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缥缈孤鸿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案】6.缅怀;追溯;长途跋涉7.A8.C【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关联词使用不当【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6.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miǎn huái ”应为“ 缅怀 ”;“ zhuī sù ”应为“ 追溯 ”;“ cháng tú bá shè ”应为“ 长途跋涉 ”。故答案为:缅怀;追溯;长途跋涉7.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能力。①“推崇” 侧重对事物高度认可、尊崇;“推重” 侧重对人或事物的重视、敬重。结合语境 “宗族观念备受____”,强调对观念的认可程度,“推崇” 更贴合。②“凝聚” 指聚集、积聚,强调向心力(如凝聚力量、情感);“汇聚” 指从各方聚集,侧重空间上的集中。修饰 “族人” 与 “纽带” 的关系,体现宗族的向心力,“凝聚” 更恰当。③“星罗棋布” 形容数量多、分布广;“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等连续不断。描述 “广东古祠堂群” 的分布状态,“星罗棋布” 符合语境。通过分析词语的内涵与语境的匹配度,可做出选择。故答案为:A8.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横线句子存在两处问题:一是关联词 “不仅…… 还……” 使用不当,“物质文化遗产” 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并非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既…… 也……” 更合适;二是 “传承、保护” 语序不当,逻辑上应先 “保护” 再 “传承”,需调整顺序。故答案为:C【答案】9.中国汉字出现早、数量多、字体演变丰富,是唯一至今广泛 使用的古文字。10.当见到圆润流畅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温和的气质;当见到娟秀工整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细腻的心思【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图表信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2) 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9.本题考查对表格信息的提取、对比与概括能力。首先看 “出现时期”,中国汉字与巴比伦楔形文字、埃及圣书字均起源于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古印度哈拉巴文字稍晚,可见汉字出现时间较早;再看 “数量”,甲骨文约 4500 个,远超其他文字的基本字或符号数量,体现出汉字数量的丰富;“字体” 方面,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等多种演变形式,而其他文字字体相对单一;“状态” 上,汉字至今有 16 亿人使用,是唯一未消失且仍广泛使用的古文字,其他三种均已消失多年。通过整合这些对比信息,可归纳出表格反映的核心内容。故答案为:中国汉字出现早、数量多、字体演变丰富,是唯一至今广泛 使用的古文字。10.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画线句 “当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 的结构为 “当见到 +(形容词 + 形容词)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 +(与字迹特点相符的)性格 / 气质”。其中,“苍劲有力” 是对字迹的描述,“刚毅” 是与该字迹特点对应的书写者性格,二者存在内在关联 —— 字迹的形态特征映射出人的精神特质。续写时,需先选取能体现字迹特点的并列形容词(如 “圆润流畅”“娟秀工整” 等),再搭配与之匹配的性格或气质(如 “温和的气质”“细腻的心思” 等),确保前后逻辑一致,句式统一,且整体围绕 “汉字书写与书写者性格的关联” 展开,与前文 “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蕴含着书写的审美” 的语境相契合。故答案为:当见到圆润流畅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温和的气质;当见到娟秀工整的字迹时,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细腻的心思【答案】11.B12.①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②我也无法揣测它如此神怪,大概是大自然的造化所为。13.吾不知其几千里 /其名曰鲲 /化成大鹏 /质凝胚浑14.古人借大鹏传达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如庄子的超然),以 及身处困境时的抗争精神(如李清照借鹏抒怀)。15.体型巨大(不知几千里)、力量强大(水击三千里)、志向高 远(徙于南冥)、神怪非凡(造化所为)。【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参考译文】【甲】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鸟,随着海上的波涛迁徙到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互吹拂的结果。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空一样罢了。【乙】南华老仙(庄子),在《齐谐》中汇集怪异之事,谈论北海有鱼。我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它的名字叫鲲,变化成巨大的鹏鸟,形体凝聚着混沌的初始状态。它在海岛上脱去鱼的形态,在天宫舒展羽毛。一振翅一飞舞,烟雾朦胧,沙滩昏暗。五岳因此震动,百川因此奔涌崩塌。凭借六月的大风,飞到海边。逆着高空向下垂落,栖息在广阔的原野,进入深广的大池。它凶猛的气势所及,残余的风所吹之处,大海翻腾,山峦纷然拔起。我也无法推测它的神异奇特竟到这种地步,大概是大自然的造化啊。11.A.第一句:“志怪者也” 译为 “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第二句:“寻向所志” 译为 “寻找先前做的记号”。两句中 “志” 的含义不同;B.第一句:“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为 “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第二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译为 “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两句中 “之” 均为结构助词 “的”;C.第一句:“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为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第二句:“六月一息” 译为 “凭借六月的大风(飞行)”。两句中 “息” 的具体语境含义需结合上下文辨析;D.第一句:“百川为之崩奔” 译为 “百川因此奔涌崩塌”;第二句:“虽乘奔御风” 译为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两句中 “奔” 的词性(动词 / 名词)不同。故答案为:B1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① 句中重点字词:“其” 代指大鹏;“视下” 指 “往下看”;“是” 意为 “这样”;“已矣” 可译为 “罢了”。② 句中重点字词:“测” 意为 “揣测、推测”;“其” 代指大鹏;“若此” 指 “像这样”;“盖” 表推测,可译为 “大概”;“造化” 指 “大自然”。故答案为:①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②我也无法揣测它如此神怪,大概是大自然的造化所为。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我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它的名字叫鲲,变化成大鹏,形体凝聚着混沌的初始状态。依据:句子可分为四个语义单元。“吾不知其几千里” 表述对鲲鹏体型的惊叹,语意完整;“其名曰鲲” 点明名称,是独立判断句;“化成大鹏” 描述变化过程;“质凝胚浑” 形容变化后的形态。依据语义的自然停顿和主谓、动宾结构,可进行断句。故答案为:吾不知其几千里 /其名曰鲲 /化成大鹏 /质凝胚浑14.本题考查对不同文本中同一形象的比较阅读能力。解析时需分别梳理《北冥有鱼》和《渔家傲》中 “鹏” 的形象特点:《北冥有鱼》中的鹏体型巨大、高飞远徙,体现出对自由境界和广阔天地的向往;李清照《渔家傲》中 “九万里风鹏正举” 的鹏,在 “路长嗟日暮” 的困境中展现出昂扬的气势。结合两者的共同特征,可归纳出古人借鹏传达的情感 —— 对超越现实束缚、追求理想与自由的渴望,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抗争精神。故答案为: 古人借大鹏传达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如庄子的超然),以 及身处困境时的抗争精神(如李清照借鹏抒怀)。15.本题考查对文本中形象特征的提取与概括能力。从【甲】文 “不知其几千里”“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徙于南冥” 等句,可提炼出体型、力量、志向等特点;【乙】文 “不知其几千里”“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等句,进一步补充了其力量和神异特质。综合两文描写,可概括出鲲鹏的核心形象特点。故答案为:体型巨大(不知几千里)、力量强大(水击三千里)、志向高 远(徙于南冥)、神怪非凡(造化所为)。【答案】16.D17.实现动作、语言、表情交互的统一,能与人类同台主持,表情逼真生动。18.示例1:支持聂相如。工业和康养领域劳动力缺、环境危险,机器人可高效作业,如材料中库卡机器人 24 小时生产,更 符合现实需求。(示例 2:支持艾文。家庭场景中机器人可定制服务(如照顾 小孩),技术突破后更贴近生活,如“夸父”机器人已具备 家庭服务潜力。)【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16.ABC.正确;D.对于 “机器人造机器人” 的全自动生产,材料虽提及库卡机器人能 24 小时不间断 “机器人造机器人”,但未表明库卡机器人是 “广东造”,实际上库卡是德国品牌,因此 D 选项不属于 “广东造” 机器人的特点或应用场景。故答案为:D17.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材料三指出 “夏澜面部逼真、表情生动,甚至还有和央视主持人康辉同台主持的经验。这款由数字华夏自研的机器人,实现了动作交互、语言交互以及表情交互的有机统一”,从中可以直接提炼出答案,即夏澜人形机器人实现了动作、语言、表情交互的统一,能与人类同台主持且表情逼真生动,这些都是其在交互功能方面的突出突破。故答案为:实现动作、语言、表情交互的统一,能与人类同台主持,表情逼真生动。18.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两种观点中选择一种并结合材料内容说明理由。支持聂相如的观点,可依据材料三中 “这些领域具有劳动力短缺、工作环境危险或不适合长时间劳动等特点,更适合使用机器人进行服务” 以及材料一中库卡机器人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等内容,说明工业和康养领域的需求与机器人优势相契合,更利于机器人大规模应用。支持姚艾文的观点,则可根据材料四中 “未来机器人不仅能够根据用户个人喜好进行定制化配置…… 提供情绪价值和精细化服务”,并结合材料二中 “夸父” 机器人能迎宾、导览、讲解等,说明机器人技术发展使其具备在家庭场景服务的能力,且家庭场景对定制化服务有需求,机器人在家庭场景落地具有可行性和潜力。故答案为:示例1:支持聂相如。工业和康养领域劳动力缺、环境危险,机器人可高效作业,如材料中库卡机器人 24 小时生产,更 符合现实需求。(示例 2:支持艾文。家庭场景中机器人可定制服务(如照顾 小孩),技术突破后更贴近生活,如“夸父”机器人已具备 家庭服务潜力。)【答案】19.归航偷豆;煮豆品豆;六一送豆20.双喜聪明机灵(提议偷豆)、有责任感(担心阿发家)、能言 善辩(回应六一公公),体现少年的果敢与智慧。21.从儿童视角看,“偷豆”是童心的率真表达,阿发主动让偷、双喜顾虑后果,展现的是淳朴情谊,而非批判不文明。22.“好豆”“好戏”并非指物质或表演本身,而是童年自由、伙伴情谊、乡村温情带来的美好体验,是对纯真岁月的怀念。【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19.本题考查对记叙文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能力。选文围绕 “社戏” 后的经历展开,需按时间顺序提炼关键情节:从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 偷我们的罢” 可概括为 “归航偷豆”;从 “不久豆熟了…… 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可概括为 “煮豆品豆”;从 “第二天…… 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 可概括为 “六一送豆”。故答案为:归航偷豆;煮豆品豆;六一送豆20.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 “双喜” 的形象需紧扣选文中的言行:提议 “偷罗汉豆煮吃”,体现其机灵聪慧,能快速想出办法;担心 “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便转向六一公公的田里偷,可见其有分寸、考虑周全;面对六一公公的质问,以 “我们请客”“你把我的虾吓跑了” 回应,展现其能言善辩、不卑不亢;向母亲报平安时说 “我原说过写包票的”,体现其有担当。故答案为:双喜聪明机灵(提议偷豆)、有责任感(担心阿发家)、能言 善辩(回应六一公公),体现少年的果敢与智慧。21.本题考查对小说叙事视角的理解。“偷豆” 情节从儿童视角出发,需结合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分析:孩子们的 “偷” 并非成人世界的恶意窃取,而是出于 “请客” 的单纯目的,带有天真烂漫的童趣;阿发 “摸了一回” 后主动提议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体现的是乡村孩子的淳朴与大方;双喜考虑 “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展现出儿童式的谨慎,而非道德层面的恶意。故答案为:从儿童视角看,“偷豆”是童心的率真表达,阿发主动让偷、双喜顾虑后果,展现的是淳朴情谊,而非批判不文明。2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与情感的把握。结尾的 “好豆”“好戏” 并非指实际的豆或戏本身:从情节看,戏 “我” 看得 “昏昏欲睡”,豆也是普通的罗汉豆,但那夜的经历包含了自由的欢乐(无拘无束的看戏、偷豆)、纯真的伙伴情谊(双喜的机灵、阿发的大方)、乡村的温情(六一公公的宽容与热情);这些体验是 “我” 在城市生活中难以再得的,因此 “好豆”“好戏” 实际上是对童年纯真岁月、淳朴人情的怀念与珍视,是情感层面的 “美好”,而非物质或表演本身的优劣。故答案为:“好豆”“好戏”并非指物质或表演本身,而是童年自由、伙伴情谊、乡村温情带来的美好体验,是对纯真岁月的怀念。【答案】23.D24.语言通俗直白,如“不够劲儿”“回肠荡气”,娓娓道来, 贴近读者。;“铁环”喻困境,“新的武器”指写作,体现保尔在挫折 中重获新生的坚韧。【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常谈》【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23.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引导读者了解传统文化经典而作,其目的符合表述;B.《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一篇确实解析了 “六书”,“日”“月” 为象形字、“武”“信” 为会意字的举例符合汉字造字法,表述正确;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参与修建铁路,经历土匪骚扰、疾病等困境,最终完成任务,情节与表述一致;D.保尔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是《暴风雨所诞生的》,而非《牛虻》,《牛虻》是影响保尔的作品,此处存在细节混淆。故答案为:D24.本题考查对名著语言风格及关键词语的理解与赏析能力。① 《经典常谈》摘录批注:需从 “语言风格” 角度分析。文段中 “不够劲儿”“一唱三叹”“回肠荡气” 等词语,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没有晦涩的学术用语,如同与人闲谈般自然,体现出朱自清先生为普及经典而采用的通俗化表达风格,使读者易于理解。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录批注:需解析加点词语的比喻义及情感。“铁环” 在文中象征保尔遭遇的种种困境(如身体的残疾、生活的磨难);“新的武器” 结合语境可知指写作,这是保尔在身体无法参与体力战斗后,重新找到的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方式。两个词语生动展现了保尔在挫折中不屈服,以新的方式继续战斗的坚韧精神,传递出顽强的生命力。故答案为:①语言通俗直白,如“不够劲儿”“回肠荡气”,娓娓道来, 贴近读者。②“铁环”喻困境,“新的武器”指写作,体现保尔在挫折 中重获新生的坚韧。25.【答案】略【知识点】应用文;全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材料围绕 “青春” 展开,强调青春是 “艰辛的跋涉”“看准方向的旅行”“为梦想奋不顾身”,核心观点是 “不经磨砺,何以成长”,最终指向 “让青春绽放”,关键词为 “青春”“磨砺”“绽放”,三者构成 “磨砺成就青春绽放” 的逻辑关系。【题干分析】① 材料关键词解析:“磨砺” 指艰难困苦的考验,如学习中的挫折、成长中的挑战等;“绽放” 指青春展现出的光彩、价值,如实现目标、突破自我等。材料通过 “跋涉”“旅行” 等比喻,说明青春需在磨砺中前行,才能实现成长与价值。② 写作思路:作为演讲稿,需结合 “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以第一人称叙述,语言要口语化、有感染力,符合演讲的交流感。核心应阐述 “磨砺如何让青春绽放”,可从 “是什么”(具体的磨砺事件,如考试失利、技能学习中的困难)、“为什么”(磨砺带来的成长,如意志的坚韧、能力的提升)、“怎么做”(面对磨砺的态度,如坚持、反思)展开。开头可以称呼引入(如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青春里的那些‘坎’……”);事例素材可选取学习中攻克难题、参加比赛遭遇失败后重新振作等个人经历,突出 “磨砺” 的过程与 “绽放” 的收获;结尾可呼吁共鸣(如 “让我们在磨砺中拥抱青春,让它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谢谢大家!”)。【立意提取】1.青春因磨砺而绽放 —— 记我的第一次长跑比赛:通过叙述长跑训练中肌肉拉伤、比赛失利后坚持训练,最终取得进步的经历,阐述磨砺让青春更坚韧。2.在错题堆里绽放的青春:以数学学习中面对频繁错题的挫败感,到主动整理错题、请教老师,最终成绩提升的过程,展现磨砺如何让青春收获成长。【范文】青春因磨砺而绽放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因磨砺而绽放》。青春是什么?有人说它是清晨的朝阳,蓬勃热烈;有人说它是未开的花苞,蓄势待发。而我觉得,青春更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只有经过磨砺的刻刀细细打磨,才能绽放出最温润的光泽。记得初一时,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长跑队。第一次训练就让我吃尽了苦头:八百米的跑道,才跑完两圈,我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喉咙里像塞着一团火,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刺痛。当我气喘吁吁地瘫坐在地上时,教练走过来对我说:"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疲惫,而是在疲惫中依然选择坚持。"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了与自己的较量。寒冬腊月,当同学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时,我已经站在了寒风凛冽的操场;盛夏酷暑,汗水浸透了运动服,在背上晕开大片盐渍,我依然咬着牙向前冲。有好几次,我累得在跑道边哭,想过放弃,但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最初报名时,自己在报名表上写下名字时的坚定眼神。三个月后的校运会上,当我越过终点线,听到广播里传来 "第一名" 的消息时,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只是这一次,眼泪里不再有委屈和退缩,而是满满的喜悦与自豪。我终于明白,那些曾经让我痛苦的磨砺,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更强大的自己。同学们,青春的路上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也许你会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也许你会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困惑,也许你会在追逐梦想时遭遇挫折。但请相信,每一次磨砺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跌倒都是起飞的前奏。就像破土而出的新芽,只有顶开沉重的泥土,才能迎来阳光的照耀;就像搏击长空的雏鹰,只有经历无数次坠落,才能练就翱翔的翅膀。让我们把磨砺当作青春的勋章,把挑战视为成长的阶梯。在披荆斩棘中学会坚强,在风雨兼程中懂得担当。终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让我们更强大;那些流过的汗、吃过的苦,终将化作青春最绚丽的绽放!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点评】这篇演讲稿紧扣主题,以自身长跑经历为核心,用寒冬酷暑的训练细节展现磨砺过程,情感真挚。结构完整,从比喻入题到感悟收束,衔接自然,语言生动且富有感染力,既符合演讲稿格式,又凸显了 “青春因磨砺而绽放” 的主旨,是一篇贴合要求的佳作。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和鼎湖区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和鼎湖区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