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素养目标
1.通过研读文本,能够赏析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体会其对展现南仁东形象与精神的作用,提升语言鉴赏与表达能力。(语言运用)
2.通过对南仁东建设“中国天眼”过程中诸多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复杂信息中提炼关键要点,理解南仁东坚持、创新等精神品质形成的内在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文中对南仁东事迹描述所蕴含的情感美与精神美,感受南仁东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提升对人物形象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精神的崇尚之情。(审美创造)
4.了解南仁东为中国天文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传承科学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坚韧不拔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梳理南仁东建设“中国天眼”的主要事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理解南仁东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坚持追求梦想的动力源泉,体会其精神对当代社会的深远意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播放“中国天眼”FAST的图片和视频。(参见课件PPT) 【导入】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一颗星星都有它独特的故事。你们知道吗?有一颗星星是以一位伟大的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他就是南仁东。今天,我们开启“追星之旅”,走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分享】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结合课前预习,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中国天眼”及南仁东的初步了解,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汇报。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初读感知·整理人物档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初读课文,梳理本课重点词语。 【提问1】根据文章内容,制作一份人物档案表。 【提问2】基于自己填写的人物档案表,分别用四字或七字短语梳理文章围绕南仁东所写的主要事件。 【回答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文中写年份或传主年龄、经历的词句,完善人物档案表。(参见课件PPT) 【回答2】四字短语概括主要事件示例:①少年立志;②工厂磨砺;③选址寻址;④力推立项;⑤带病攻坚。 七字短语概括主要事件示例:①立志苦学入名校;②工厂历练促成长;③深山选址不畏难;④力排众议推立项;⑤抱病奋战攻难关。
学习任务二:细读品味·呈现立体人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圈画出自己认为能体现南仁东精神的语句。 【提示】1.聚焦人物的语言 2.聚焦工作的环境 3.聚焦人物的头发 4.聚焦人物的动作 5.聚焦人物的神情 【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与补充,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语句内涵。 【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圈画的语句,交流赏析心得。从语句的用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其如何生动地展现南仁东的精神品质。 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汇报,展示小组赏析成果。 【回答】1.聚焦人物的语言 ①“南半球看到的星星,跟我们看到的一样吗?” 品析:南仁东对天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②“怎么不可能!半导体收音机,我们不是也干下来了吗?” 品析:“!”“?”表现南仁东对成功研制十千瓦电视发射机的自信。 ③“这是个必须抓住的机会。”“要争取把这个大望远镜建到中国来。” 品析:“必须抓住”,表现南仁东对建成中国自己的“大射电望远镜”的坚定决心和强烈愿望。 ④“正因为落后,才要奋起。” 品析:可以看出南仁东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他的爱国情怀。 ⑤“我们只是刚刚出发,但是,我们正向宇宙的深处进军。” 品析:表现南仁东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对科学事业极大的责任感。 ⑥“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一定要冲出去!” 品析:表现了南仁东对科学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勇往直前、坚定执着的精神。 ⑦“让我自己过去看。” 品析:表现出“中国天眼”在南仁东心里的分量,体现了南仁东对祖国天文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担当。 2.聚焦工作的环境 贵州的清晨和黄昏,寒冬和酷暑,烈日和细雨,见证了南仁东不肯放弃的脚步。到处都是高差巨大的山体,典型的熔岩地貌,弯弯曲曲的石阶。河谷幽深,湍急的河水在两山之间的绳索桥下咆哮。解放鞋、雨衣、柴刀、拐杖,是永远的装备。万山深处,只能靠走。无路的地方,要用柴刀在丛林中劈出一条路来,没有山民的帮助是进不去的。夜宿山乡,点起篝火…… 品析:这段环境描写,生动地勾勒出南仁东工作时的艰难处境。恶劣的自然条件、崎岖的山路与多变的天气,烘托出工作环境的艰苦。在此情形下,他仍执着前行,借此烘托出南仁东坚毅无畏、献身科研的形象,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感,凸显其为科研事业拼搏到底的决心。 3.聚焦人物的头发 那些日子,南老师的头发,每一根都是竖着的。 品析:这既是特写镜头,又是肖像描写。通过学生的语言,侧面表现南仁东顾不上个人形象,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敬业精神。 4.聚焦人物的动作 当他举起右手遮在安全帽前,仿佛是在向银光闪闪的馈源舱敬礼。阳光照在他仰起的脸上,他那从青年时就蓄起的胡子已经花白了,而耗费了他无数心血的观天巨眼也终于快要“开眼”了。 品析:“举起右手遮在安全帽前”这一动作,形似敬礼,表现出他对自己倾注无数心血的馈源舱的珍视与敬意,以及对其快要“开眼”的无限喜悦与激动。 5.聚焦人物的神情 他的同事和学生看到他双手扶在“天眼”圈梁的栏杆上,俯身朝下……他的串串泪珠滴下来,从高高的圈梁上落向那金光闪闪的望远镜…… 品析:“串串泪珠”表现出南仁东对“天眼”工程的毕生心血终成现实的感慨、23年攻坚的辛酸释放与将生命价值融于星辰探索的悲喜交织。泪珠坠向望远镜的瞬间,血泪与辉煌共生,人性与科学共鸣。
学习任务三:拓读延伸·致敬感动中国人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南仁东以超越常人的勇气与执着,在当代续写着探索宇宙的壮丽篇章。在那漫长的23载,8000多个日夜,他心无旁骛,只为在崇山峻岭间,为祖国打造出“中国天眼”。他的故事,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学校阅读写作兴趣组的同学们正在进行“向课本人物致敬”的活动,请你为南仁东拟写一段颁奖词。 【示例】南仁东获得201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荣誉,当时的颁奖词——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23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回答】学生阅读全文,根据前面的学习内容,认真拟写颁奖词。 【展示】小组内进行分享,推选代表展示优秀的颁奖词。 示例一: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投身天文事业。二十余载,他在崇山峻岭间奔波,为“中国天眼”的诞生耗尽心血。他是南仁东,用执着和坚守,让中国天文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为探索宇宙奥秘打开了新的窗口。 示例二:他是“中国天眼”的发起者和奠基人,长期默默奉献在科研一线。南仁东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敢为人先、坚毅执着、淡泊名利、忘我奉献。他用生命诠释了科学家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示例三:南仁东,一位把一生献给天文事业的科学家。从选址到建设,他亲力亲为,攻克无数难关。“中国天眼”是他的心血结晶,更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奉献。他以科学家的担当和情怀,为我国天文事业立下不朽功勋。 示例四:他放弃国外优待,一心回国筑梦。十余载,踏遍山川,只为给“中国天眼”寻最佳地址。面对技术难题,他毫不退缩,带领团队日夜攻坚。他用生命为中国天文事业奠基,让“中国天眼”惊艳世界。南仁东,以坚定信念与卓越智慧,在宇宙探索之路上镌刻下不朽功勋,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落幕的精神灯塔。
课堂小结
遥望星空,繁星闪烁,思绪飘向远方。此时,南仁东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愈发清晰。他是无畏探索未知的先驱,为了建造“中国天眼”,付出了二十余载的心血。从选址的翻山越岭,到技术难题的逐个攻克,他始终坚守。
他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像他一样,勇于追求真理,不断创新。面对困难不退缩,为实现梦想全力拼搏,向着科学的高峰奋勇攀登,在逐梦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系列学习任务,锻炼了学生多种能力,推动学生深入理解南仁东的事迹与精神;读文赏析为写作积累,颁奖词的拟写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   细读品味和拓读延伸环节时间过长,部分内容讲解仓促,挖掘不深、点评不全;写颁奖词时,对南仁东精神的时代价值探讨不足,联系科研实际不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