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阅读综合实践素养目标1.通过阅读四篇文章,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提升语言感受力和运用能力。(语言运用)2.梳理文章的情节脉络,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思维能力)3.体会文中所展现的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感受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审美创造)4.了解藤野先生、鲁迅先生、南仁东、居里夫人等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感受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文化自信)教学重难点1.深入分析四篇文章中人物的形象特点,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2.理解、感悟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文章背后所反映的时代意义,以及表现人物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言】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独特的姿态闪耀着光芒。藤野先生,以爱为桥,跨越国界的藩篱,给予异国学子无私的关怀;鲁迅,以笔为剑,于混沌中呐喊,试图唤醒沉睡的灵魂;南仁东,以梦为马,在荒山中坚守,立志铸就“中国天眼”的传奇;居里夫人,以志为灯,在简陋的实验室中探索,让镭的光芒照亮科学的征途。他们来自不同领域,身处不同时代,却都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书写着非凡。 那么,在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中,作者又是如何展现他们的独特魅力呢?让我们带着好奇,走进今天的阅读综合实践课,去探寻这些人物背后的动人故事,领略他们身上闪耀的精神之光,去探究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精神密码。 【展示】多媒体分别展示四个主要人物。(参见课件PPT) 【回答】学生依照展示的人物分别说出他们的名字。新知探究学习任务一:以事写人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提问】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深入分析一篇课文,探究文章是怎样选取和组合具体事件以表现人物特征的,并以图表的形式归纳“以事写人”的方法。 【指导】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事件与人物特征的紧密关联。 【表格】出示归纳表格。 【讨论】小组围绕表格制作展开讨论。 【回答】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表格成果,分享探究心得。(参见课件PPT)学习任务二:细节刻画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提问】重读本单元课文,品味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细节,简要点评其表达效果。 【指导】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细节与人物特征的关联。 【展示】出示归纳表格。(参见课件PPT) 【引导】答题格式: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心理(特点、性格、品质等),表达了……的感情。 其中,特别要注意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答题格式。 1.外貌描写: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品质等),表达了……的感情。 2.动作描写:运用……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心理(特点、性格、品质等),表达了……的感情。 【总结】教师对各小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如通过典型细节反映人物性格、品质、情感等,强调细节描写对塑造鲜明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讨论】小组合作,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角度,分类、汇总、增补本组同学关注的细节,共同探究细节是怎样表现人物的。 【回答】各小组围绕任务展开讨论,以制作表格的形式呈现分析结果。 见成果表格 示例一:《藤野先生》 细节角度:外貌 具体细节: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分析:运用外貌描写,“黑瘦”描绘出藤野先生清瘦的形象;“八字须”“戴着眼镜”展现出他学者的模样,给人一种严谨、儒雅之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突出了他对教学的认真负责,是一位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示例二:《藤野先生》 细节角度:动作 具体细节: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分析:通过“添改”“增加”“订正”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藤野先生对教学工作的高度负责,以及对学生学习的殷切关心,凸显出他是一位敬业且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学习任务三:品味语句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提问】要读懂语句的深刻含义,就要细细品味语言。尤其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语句,或看似寻常而寓有深意,或言在此而意在彼,都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探究。品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思考并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加点词语暗示出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反复交代鲁迅先生陪客人的时间,看起来有些重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句中四个“转向”所领起的内容之间有什么样的顺序?表现了居里夫妇怎样的情感变化?) (本单元其他语句的品读,参见课件PPT) 【回答】1.暗示日本学生以“检查”为名对“我”进行歧视性监视,他们借检查之名行侮辱之实,匿名信是早有预谋的诬蔑,表现出“我”对遭受歧视的愤慨及对民族尊严被伤害的痛心。 2.不能删去。反复交代时间,通过重复强化,突出鲁迅先生全天持续陪客人、耗费大量时间的辛劳,体现其待人热忱、毫无保留付出的性格,同时暗示当时社会环境下他作为精神领袖的独特处境,删去则失去对这一形象细节的真实刻画与情感传递。 3.四个“转向”由外部环境(黑暗、寂静)到具体观察对象(微光),再到科学探索核心(射线来源),最后指向成果(镭),并强调归属(他们的镭),呈现由模糊到清晰的认知推进顺序。这表现居里夫妇从专注观察逐渐过渡到发现奇迹的震撼,最终升华为对科研成果的珍爱,形成层层递进的情感高潮。课堂小结在这节阅读综合实践课上,我们深入探究了“以事写人”的写作方法,学习到如何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增强文本的表现力;此外,我们还细细品味了课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感受了不同作家独特的语言风格与情感表达。本次阅读实践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文本分析能力,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领略了人物的精神魅力,收获颇丰。教学反思可取之处 在本次阅读综合实践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四篇文章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人物形象和文章内涵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藤野先生》一课的学习中,对于作者复杂情感的理解,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