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3.6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3.6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6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第1课时)
新粤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一、知识回顾:
1、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都遵循 定则.
平行四边形
2、合力的取值范围是: 。合力可能 、 、 分力.
大于
小于
等于
3、两个结论:①分力一定时,合力随两分力夹角增大而 ;
②合力不变时,分力随分力间的夹角增大而 。
减小
增大
4、求合力的方法:① ② 。
合成法
正交分解法
5、如果没有条件限制,一个力可分解为 对大小和方向都不同的力。
无数对
6、有条件限制的力的分解
(1)已知合力F和两个分力的方向,可以分解成 对不同的分力。
(2)已知合力F和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能分解成 对不同的分力。
(3)已知合力F和一个分力F1的方向(已知此分力与合力的夹角为θ)及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又应该如何分解呢?
一组
一组
平 衡 的 艺 术
平衡
之美
二、交流探究:
引入
都利用了物体平衡的原理
平衡的艺术
你觉得它的受力有什么特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探究:
引入
都利用了物体平衡的原理
1、共点力:
二、交流探究:
一、共点力的平衡
如果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
为了明确表示物体所受的共点力,在作力的示意图时,可以把这些力的作用点画到它们作用线的公共交点上。如图所示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 或 。
2、平衡状态(课本P88)
匀速转动
(2)共点力的平衡: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 状态,就叫共点力的平衡。
(3)平衡条件:为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二、交流探究: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平衡
思考:根据我们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的条件,想一想下图中的苹果和电灯分别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作出它们的受力示意图,这些力有什么特点?
G
F
结论:物体受两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的条件:F合=0
3、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交流探究:
G
FN
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需作出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来代替这两个力,就可以把三力平衡转化为二力平衡。
三力平衡条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共线,即:三力平衡条件是 。
推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很多情况下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平衡,如图所示,节点A受到3个力的作用而平衡,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推导物体受三个力作用时的平衡条件。
F12
二、交流探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F合=0
推广
F合=0
探究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分别用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三根细绳的末端,使汇力圆环与定位圆重合。
2、记录三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3、用力的图示画出三个拉力。
4、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 的合力 。
5、比较 与 的大小和方向。
二、交流探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F合=0
[例题1](多选)关于平衡状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平衡状态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静止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平衡状态
D.跳水运动员在跳台与水面之间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
AC
三、课堂练习:
[例题2]下面关于共点力的平衡与平衡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为零,则必处于平衡状态
B.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则必处于平衡状态
C.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沿任意方向的合力都必为零
D.若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
三、课堂练习:
[例题4]如图所示,一箱苹果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在箱子的中央有一个质量为m的苹果,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   )
A.沿斜面向上  B.沿斜面向下
C.竖直向上 D.垂直斜面向上
C
C
三、课堂练习:
[例题5]长方体木块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那么斜面对木块的作用力方向(  )
A.竖直向上 B.垂直于斜面向下
C.沿斜面向上 D.沿斜面向下
A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6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第2课时)
新粤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1.如图所示,小球重3N,光滑斜面的倾角 为 。求斜面及竖直放置的挡板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
方法一:合成法 方法二:正交分解法
Δ合成法解题步骤(一般物体只受3个力)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要画出力的示意图。
(3)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合成图,再利用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Δ正交分解法(一般物体受3个或3个以上的力)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力的示意图;
(2)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以使问题简单为准则)。
(3)对不在坐标轴上的各个力沿x、y坐标轴进行正交分解。
(4)建立平衡方程,利用Fx合=0与Fy合=0,联立列出方程组从而求得。
2.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木箱重G=680N,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向下的力F推木箱,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求推力F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FN的大小。(已知sin37°=0.6,cos37°=0.8)
解:木箱受力分析如图,对木箱由共点力平衡条件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且:
由上面三式解得:
37°
F
x
y
三、课堂练习:
思考:水平面对木箱的作用力F’多大?方向怎样?
F’≈815.9N
与摩擦力间夹角为θ,则
三、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质量为m1=5 kg的滑块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N的力F推滑块,滑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2=10 kg,且始终静止,取g=10 m/s2,求:
(1)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
(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6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第3课时)
新粤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上节课的第3题)3.如图所示,质量为m1=5 kg的滑块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N的力F推滑块,滑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2=10 kg,且始终静止,取g=10 m/s2,求:
(1)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
(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

第(2)问:整体法与隔离法受力分析问题
一、交流探究:
一、交流探究:
3.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整体法:当分析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或有共同的运动状态时,宜用整体法;
隔离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常用隔离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不是独立的,有时候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1)首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2)其次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
(3)最后分析其他力。
口决: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力
一、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的过程
2.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一、交流探究:
[例题2](针对训练P6 14)(多选))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拉B,使三者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则(  )A.物体B对物体C有向右的摩擦力作用B.物体A对物体B有向左的摩擦力作用C.桌面和物体A之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D.桌面对物体A有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BD
[例题1](针对训练P6 13)如图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 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同时有F=1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地面对B和B对A的摩擦力分别为(  )A.6 N,3 N B.1 N,1 N C.0 N,1 N D.0 N,2 N
C
[例题3]在恒力F作用下,a、b两物体一起沿粗糙竖直墙面匀速向上运动,关于它们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一定受到4个力 B.b可能受到4个力
C.a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
D.a与b之间不一定有摩擦力
【解析】将a、b看成整体,其受力图如左图所示,说明a与墙壁之间没有弹力和摩擦力作用;对物体b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b受到3个力作用,所以a受到4个力作用.
A
一、交流探究:
[例题4]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
受的压力大小为(  )
A、 B、 C、 D、
D
一、交流探究:
课本P94
二、总结归纳:
我的收获
知识方面
互助心得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6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第4课时)
新粤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一、知识回顾:
1、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都遵循 定则.
平行四边形
3、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方法:① ② 。
合成法
正交分解法
2、物体处于 状态或 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4、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是 。
F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上。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 与第三个力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上。
合力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上
温馨提示:师友对照互助提纲,师傅问学友答
[例题1]如图所示,一个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小球的重力为G,墙与板之间的夹角为θ,不计一切摩擦,求:墙面和木板对小球的弹力大小。
二、交流探究:
O
温馨提示:师友先自主完成,再互助交流
方法一:合成法 方法二:正交分解法
[例题1]如图所示,一个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小球的重力为G,墙与板之间的夹角为θ,不计一切摩擦,求:墙面和木板对小球的弹力大小。
二、交流探究:
G
FN2
FN1
G
FN2
FN1
θ
受力分析
力的合成
静态平衡问题
解: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
墙面对小球的弹力大小:
木板对小球的弹力大小:
思考:如果木板可以绕O点顺时针转动,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问:在此过程中,FN1和FN2是怎样变化的?
O
O
动态平衡问题
合成法、正交分解法
温馨提示:师友互助交流
二、交流探究:
Δ动态平衡问题
1.什么是动态平衡?
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地变化,物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中,合力始终为零,这种平衡称为动态平衡.
3.解决方法
G
FN2
FN1
O
墙面对小球的弹力大小:
木板对小球的弹力大小:
θ
θ
2.题眼
题目中“缓慢”两字一般为动态平衡的标志
(1)解析法
通过力的合成法或者正交分解法,求出要讨论的力的表达式,再根据自变量的变化来确定因变量的变化.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一个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小球的重力为G,墙与板之间的夹角为θ,不计一切摩擦,现将木板绕O点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在此过程中,木板对球对的弹力大小FN1和墙面对球的弹力大小FN2的变化情况如何?
二、交流探究:
G
FN2
FN1
G
FN2
FN1
θ
受力分析
力的合成
O
O
作图分析法(图解法)
题型特点:
(1)物体受三个力作用;
(2)有一个力是恒力(往往是重力);
(3)第二个力的方向不变,第三个力的方向变化
解题方法:
温馨提示:师友互助交流
二、交流探究:
(2)图解法
在同一图中做出物体在不同平衡状态下的力的矢量图,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或平移成矢量三角形,由动态力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各边长度的变化确定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
题型特点:
解题方法:
(1)物体受三个力作用;
图解法——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或者力的矢量三角形,在三角形中找到变化的边,根据有向线段的长度变化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
(2)有一个力是恒力(往往是重力);
(3)第二个力的方向不变,第三个力的方向变化
[练习1]质量为m的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如图所示,已知OB水平,现使接点B缓慢上移,但保持O点位置不变,则B点上移过程中,绳OB的拉力(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三、课堂练习:
D
题目特点:
解题方法:
图解法
G
F1
F2
温馨提示:师友先自主完成,再互助交流
(1)物体受三个力作用;
(2)有一个力是恒力(往往是重力);
(3)第二个力的方向不变,第三个力的方向变化
[变式训练]上题中,若移动过程中,保持OA与OB的夹角不变(O点缓慢移动),直到OA绳转到水平方向,则绳OB的拉力(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四、课堂练习:
题目特点:
解题方法:
(1)物体受三个力作用;
图解法——作圆处理

A
G
F1
F2
(2)有一个力是恒力(往往是重力);
(3)另两个力的方向在变化,但两者夹角不变
绳子OA拉力F1:逐渐减小
绳子OB拉力F2:逐渐增大
温馨提示:师友先自主完成,再互助交流
四、总结归纳:
我的收获
知识方面
互助心得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6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第5课时)
新粤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例题1]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置在光滑半球面上,被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挡住,现水平向右缓慢地移动挡板,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且球面始终静止),挡板对小球的推力F、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的变化情况是 (  )
A.F增大,FN减小 B.F增大,FN增大
C.F减小,FN减小 D.F减小,FN增大
B
α增大,F增大,FN增大
方法一:解析法
方法二:图解法
温馨提示:师友先自主完成,再互助交流
一、交流探究:
[例题2]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起吊设施的示意图,AC是质量不计的撑竿,A端与竖直墙用铰链连接,一滑轮固定在A点正上方,C端吊一重物.现施加一拉力F缓慢将重物P向上拉,在AC杆达到竖直前,则(  )
A.BC绳中的拉力FT 越来越大
B.BC绳中的拉力FT 越来越小
C.AC杆中的支撑力FN 越来越大
D.AC杆中的支撑力FN 越来越小
一、交流探究:
B
解:对结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力的矢量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ABC相似,则有
G
FN
F
温馨提示:师友先自主完成,再互助交流
题型特点:
(1)物体受三个力作用;
(2)一个力恒定不变(往往是重力);
(3)另两个力方向都变化,但题中给出了空间几何关系
解题方法:
相似三角形法
——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
画出力的矢量三角形,找力学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利用各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确定力的大小变化情况。
一、交流探究:
(3)相似三角形法
题型特点:
解题方法:
(1)物体受三个力作用;
(2)一个力恒定不变(往往是重力);
(3)另两个力方向都变化,但题中给出了空间几何关系
相似三角形法——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
1. 动态平衡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化 “动” 为“静”,“静”中求“动”。
二、总结归纳:
2.分析三力动态平衡问题的思维框架图:
[练习1]半径为R的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滑轮到球面B的距离为h,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如图所示,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由A到B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FN和绳对小球的拉力F的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FN变大,F变小 B、FN变小,F变大
C、FN变小,F先变小后变大    D、FN不变,F变小
三、课堂练习:
D
题型特点:
解题方法:
(1)物体受三个力作用;
(2)一个力恒定不变(往往是重力);
(3)另两个力方向都变化,但题中给出了空间几何关系
相似三角形法——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
G
FN
F
O
O1
[练习2]如图所示,重物G用轻绳悬于O点,被轻绳OA、OB拉住,现保持O点及OA绳位置不变,缓缓将OB绳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在转动过程中OA、OB绳中的张力变化情况是
A.OA绳张力一直变大,OB绳张力一直变小
B.OA绳张力一直变大,OB绳张力先变小后变大
C.OA绳张力一直变小,OB绳张力一直变大
D.OA绳张力一直变小,OB绳张力先变小后变大
D
三、课堂练习:
[练习3](多选)(2017·全国卷Ⅰ)如图,柔软轻绳ON的一端O固定,其中间某点M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初始时,OM竖直且MN被拉直,OM与MN之间的夹角为α.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
A.MN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MN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C.O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OM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