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③④⑤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C.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2.下列所述生产与生活中的做法,合理的是( )
A.做面包时加入酵母菌并维持密闭状态
B.水稻田适时排水晒田以保证根系通气
C.白天定时给栽培大棚通风以保证氧气供应
D.用不透气的消毒材料包扎伤口以避免感染
3.某同学将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M的幼根各随机均分为五组,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马铃薯幼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接近的溶液是甲溶液
B.马铃薯比物种M更耐旱
C.在这五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乙溶液
D.物种M幼根的细胞在甲浓度溶液中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
4.两名身体健康的受试者在进行60s剧烈运动时,血乳酸峰值出现在运动后7~10min;而在进行12min轻微运动时,血乳酸浓度均在运动后1min即达到最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人体产生的CO2来源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剧烈运动后7min内,人体还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人体在运动强度不大、氧气供应充足时不会有乳酸的生成
D.12min轻微运动后血乳酸浓度峰值高于60s剧烈运动
5.下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功能②可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功能③可以表示雄性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
D.功能④可以表示高等植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
6.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错误的是(  )
农谚 解释
A 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
B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
C 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提高农作物种植密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产量
D 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 施用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CO2和无机盐,增加产量
A.A B.B C.C D.D
7.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
B.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
C.用32P标记dATP的α位磷酸基团,利用其合成DNA,可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
D.用32P标记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有放射性
8.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米切尔(Mitchell)的化学渗透假说提出: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是由叶绿体类囊体内外H+浓度差引起的(如图甲所示)。1963年,贾格道夫通过巧妙实验为ATP合成的化学渗透机制提供了早期证据(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类囊体内侧的H+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运至类囊体外侧
B.图乙中第三步的缓冲液pH=8是为了类囊体膜内外形成H+浓度差
C.图乙中第四步加入锥形瓶中的物质X应该是ADP和Pi
D.图乙中第四步在黑暗中进行操作的目的是避免光照产生O2
9.钙泵又称Ca2+-ATP水解酶,钙泵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内质网膜上,它将Ca2+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以维持细胞质基质中低浓度的Ca2+,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内质网腔中的Ca2+又会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以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钙泵参与运输 Ca2+的过程属于放能反应
B.骨骼肌细胞中运输 Ca2+的钙泵只存在于细胞膜上
C.细胞膜上的钙泵失调可能会导致肌肉抽搐
D.内质网腔中的Ca2+通过钙泵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10.在寒冷状态下,人体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会增多、活性会增强,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也会发生变化,比如线粒体中有一种 UCP1 蛋白,其作用是使相同量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时产生的 ATP显著减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推测UCP1 蛋白作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B.寒冷状态下,线粒体中UCP1 蛋白含量会增多
C.线粒体数目、活性的改变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D.炎热状态下,线粒体中的嵴结构会更加明显
11.信号肽假说认为,分泌蛋白首先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当多肽链延伸至80个左右氨基酸残基时,一端的信号肽与信号识别颗粒(SRP)结合,SRP通过与内质网上的SRP受体(DP)结合,将核糖体—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之后SRP脱离,信号肽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腔中,肽链继续合成直至结束后,核糖体脱落。在无细胞的培养液中(含核糖体),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组别 编码信号肽的mRNA SRP DP 内质网 结果
1 + - - - 产生含信号肽的完整多肽
2 + + - - 合成70~100氨基酸残基后,肽链停止延伸
3 + + + - 产生含信号肽的完整多肽
4 + + + + 信号肽切除,多肽链进入内质网
注:“+”“-”分别代表培养液中存在或不存在该物质或结构
A.游离核糖体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可相互转化
B.SRP与信号肽结合后会导致翻译过程停止
C.信号肽通过与DP的特异性结合将核糖体固定在内质网上
D.内质网中具有切除信号肽相关的酶
12.某小组为研究温度对酶的影响,在t1、t2、t3温度下,分别用淀粉酶水解淀粉,保温相同时间后测定生成物的量分别为a、b、c,且b>a>c,温度各升高相同幅度,重复上述实验,测定生成物的量分别为a'、b'、c',且a'>a,b'>b、c>c'。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 t1~t2之间
B.当温度为t1 时,可通过提高淀粉浓度来提高酶的活性
C.当温度在 t2~t3之间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D.b>c 是因为温度为t3 时部分酶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13.将某植物叶片分离得到的叶绿体,分别置于含不同蔗糖浓度的反应介质溶液中,测量其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如果叶绿素含量消耗的二氧化碳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得的该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该叶片分离得到的叶绿体的光合速率
B.若分离的叶绿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破碎叶绿体,测得的光合速率与无破碎叶绿体的相比,光合速率偏大
C.若该植物较长时间处于遮阴环境,叶片内蔗糖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与图中BC段对应的关系相似
D.若该植物处于开花期,人为摘除花朵,叶片内蔗糖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与图中BC段对应的关系相似
14.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下方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类型细菌,并获得了该未知细菌的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菌没有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B.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只能进行无丝分裂
C.该细菌细胞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
D.该细菌的生命活动主要由其DNA分子执行
15.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①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②。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可知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B.曲线②的各数据点是在对应温度下测得的
C.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D.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
16.内质网合成的分泌蛋白,经高尔基体加工后,与高尔基体膜内表面受体结合,启动囊泡形成。细胞内某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高尔基体中分泌蛋白堆积,不能发送到胞外。据此推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不可能是(  )
A.推动囊泡运输 B.启动高尔基体出芽
C.参与分泌蛋白共价修饰 D.参与分泌蛋白构象最终形成
17.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依赖光合色素。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叶绿素循环”。研究发现,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图中②③是两种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②和③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③应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
C.植物叶片呈现绿色是由于②③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D.弱光下②的相对含量增高可能有利于植物对弱光的利用
18.红松(阳生)和人参(阴生)均为我国北方地区的植物。如图为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每天光照12小时,一昼夜后人参和红松干重均减少
B.光照强度在b点之后,限制红松和人参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都是CO2浓度
C.光照强度为c时,红松和人参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若适当增加土壤中Mg2+的含量,一段时间后人参的a点右移
19.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
B.唾液淀粉酶的保存温度是37℃
C.在任何温度条件下酶的催化速率总是远高于无机催化剂
D.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
20.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气体A和B分别是CO2和O2
B.①和②是自由扩散,④和⑤是协助扩散
C.成熟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
D.成熟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和更新中
21.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22.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能以新鲜成熟菠菜叶为材料,且检测指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检测指标
A 观察细胞质流动 液泡中细胞液流动的情况
B 观察有丝分裂 染色体的位置及存在状态
C 绿叶中光合色素的分离 色素随无水乙醇在滤纸条上扩散的快慢
D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同一时间段内圆形小叶片浮起的数量
A.A B.B C.C D.D
23.小麦黄化(失绿)是高等植物基因突变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的现象。科研人员发现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如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为两种类型水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和B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相同代表呼吸速率相同
B.曲线B表示突变型,其光饱和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较低
C.在P点处突变型和野生型水稻的真(总)光合速率一定相同
D.低于P点时,限制突变型小麦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24.有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含Cu2+的废水。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含Cu2+的废水对农作物的影响,用白蜡幼苗为实验材料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Cu2+质量分数 叶绿素总量(mg·kg-1) 叶绿素a/b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μ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0 2.27 3.83 5.92 0.073 237.20
2.33 3.84 6.148 0.079 243.21
2.06 4.00 5.27 0.064 219.78
1.87 4.18 4.26 0.059 225.56
1.79 4.26 2.58 0.050 227.12
A.Cu2+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适当增加Cu2+可促进叶绿素合成
B.Cu2+含量过高,主要抑制叶绿素a的合成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
C.Cu2+含量过高,胞间CO2浓度升高,说明Cu2+对暗反应没有影响
D.Cu2+含量过高,幼苗吸收红光和蓝紫光都减少,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二、多选题
25.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图表示金鱼缺氧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过程不需要O2的参与,产生的“物质X”是丙酮酸,由3种元素组成
B.过程①②均有能量释放,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C.过程③⑤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细胞内反应的场所不同
D.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会在CO2中检测到18O
三、解答题
26.为研究高温条件下不同干旱水平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发育进程与长势基本一致的转基因大豆幼苗,在38℃高温条件下设置正常(CK)、中度干旱(L)和重度干旱(M)三组来进行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发现,随着高温干旱时间的延长,大豆叶片逐渐变黄,这主要是由大豆叶肉细胞叶绿体中 上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引起的。
(2)经测定,高温干旱条件下大豆细胞中脯氨酸等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增加,其意义是 。
(3)分析图中数据可知,第2~4d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由结果可以推断,第4~6d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导致的,依据是 。
(4)请设计实验,探究导致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高温还是干旱(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
27.乳酸菌无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会在乳酸脱氢酶(LDH)的催化下产生乳酸,科学家通过改造LDH能够高效地生产高纯度的苯乳酸。
(1)科学家拟改造LDH基因成为mLDH基因,需将LDH第52位的酪氨酸替换为亮氨酸,使得活性中心增大,可用于生产苯乳酸。
①先将LDH基因片段连入载体中形成环状质粒,如图。
将突变后的序列设计在引物1中,以环状质粒为PCR的 ,再向体系中加入四种脱氧核苷酸(dNTP)、 酶、 以及碱基替换后的引物进行扩增LDH基因,PCR产物的序列便引入了预期的突变。下列引物序列中符合引物1要求的有 。
A.5'—TGACTGACTAACACTCGGAC—3'
B.5'—TGACTGACAACCACTCGGAC—3'
C.5'—TGACTGACGATCACTCGGAC—3'
D.5'—TGACTGACGAGCACTCGGAC—3'
②上述PCR产物为 状DNA分子,改造后的LDH基因序列位于PCR产物的两侧,需要用 酶将产物两端连接起来,获得含有mLDH基因的质粒。
(2)产生苯乳酸的过程还需FDH酶参与,现需要构建同时含有mLDH、FDH的基因表达载体。根据如图信息,先用限制酶 切割质粒2和空载体,将两种酶切产物连接获得连接产物,再用限制酶 切割质粒1和上一步中的连接产物,连接获得基因表达载体。
(3)上述科学实践属于生物工程中的 工程。
四、实验题
28.189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还有研究发现,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某研究小组为验证上述结论,利用下列材料和试剂进行了实验。
实验共分6组,其中4组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① 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
② 葡萄糖溶液+酵母菌 +
③ 葡萄糖溶液+A溶液 -
④ 葡萄糖溶液+B溶液 -
注:“+”表示有乙醇生成,“-”表示无乙醇生成
材料和试剂:酵母菌、酵母汁、A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生物大分子)、B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回答下列问题:
(1)除表中4组外,其它2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 。本实验中,这些起辅助作用的小分子和离子存在于酵母菌、 。
(2)若为了确定B溶液中是否含有多肽,可用 试剂来检测。若为了研究B溶液中离子M对乙醇发酵是否是必需的,可增加一组实验,该组的处理是 。
(3)制备无细胞的酵母汁,酵母菌细胞破碎处理时需加入缓冲液,缓冲液的作用是 ,以确保酶的活性。
(4)如何检测酵母汁中是否含有活细胞?(写出2项原理不同的方法及相应原理) 。
29.蔗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不同浓度的蔗糖会对植物包括光合作用速率在内的多项指标造成影响。科研人员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对培养4周后某植物试管苗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品种 蔗糖浓度 叶绿素 (μg g-1) 类胡萝卜素 (μg g-1) 总叶面积 (cm2) 总光合速率 (μmol m-2 s-1) 呼吸速率 (μmol m-2 s-1)
试管苗 0% 487.70 48.73 42.80 1.35 0.50
1% 553.68 62.67 58.03 1.29 0.66
3% 655.02 83.31 60.78 1.16 1.10
(1)在该植物进行有氧呼吸过程中,[H]的转移方向是 ,反应物H2O参与的是 阶段。
(2)其他条件均适宜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试管苗叶片干重有所下降。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3)如果向培养该植物的温室内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数分钟)后杀死该植物,同时用有机溶剂提取并分离产物,分离有机产物过程常采用 法,对于植物体内分离得到具有 特性的有机物进行鉴定,即可明确光合中间产物的种类。实验发现,短时间内CO2就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如果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实验思路是:逐渐 后杀死该植物,当检测到 时,则该物质即是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C
6.C
7.B
8.D
9.C
10.B
11.C
12.D
13.D
14.C
15.B
16.A
17.B
18.A
19.D
20.D
21.C
22.D
23.B
24.D
25.AD
26. 类囊体薄膜(基粒) 提高细胞的渗透压,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 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含量降低 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含量反而升高 将生长状况良好的大豆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在温度和湿度均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乙组在高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丙组在温度适宜、干旱条件下培养,将乙、丙两组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与甲组进行比较。
27.(1) 模板 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四种脱氧核苷酸 AD 链 DNA连接
(2) NdeI和XhoⅠ NcoⅠ和BamHI
(3)蛋白质
28.(1) 葡萄糖溶液+酵母汁、葡萄糖溶液+A溶液+B溶液 酵母汁和B溶液
(2) 双缩脲 葡萄糖溶液+A溶液+去除了离子M的B溶液
(3)保护酶分子空间结构和提供酶促反应的适宜pH
(4)
染色后镜检,原理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酵母汁接种培养观察,原理是酵母菌可以繁殖
29.(1) 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转运到线粒体内膜上 第二
(2)随着蔗糖浓度上升,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而呼吸速率上升,则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减少,植物干重减少
(3) 萃取 放射性 缩短光照时间 只有一种含14C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