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者的生活背景。
2.熟悉故事情节。
3.学会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他创作了《大卫 ·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优秀作品,其中《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部小说的节选。让我们走进他的小说,了解19世纪中叶的英国的真实面貌。
二、背景介绍
《大卫·科波菲尔》创作于1849至1850年间,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也是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是狄更斯对自己以往人生道路的文学再现。小说以大卫的曲折经历为主线,广阔反映了19 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生活面貌,展现了当时各个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列夫·托尔斯泰把它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认为它”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识文本
1.本文线索是什么
明确:主线一大卫的成长史;副线一处于困境中的米考伯夫妇。
本文以大卫的成长史为主线,以处于困境中的米考伯夫妇为副线,给我们塑造了一批极具个性的人物,体现了”我”的善良以及对造成米考伯夫妇这一切社会根源的深刻批判。
以“我”的所见所闻为主要线索,展开情节。
2.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1)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2)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3)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动人,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
3.用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小说是如何突破这一局限的
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小结:
叙述人称的优缺点
第一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抒发感情;局限于个人所见,造成叙述的主观性,且易局限于叙述的时态,不便于对广阔历史主题的叙述。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感情交流;强制性地把读者拉进了故事中,使读者觉得有点奇怪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客观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预知和任意摆布,读者在阅读中只能被动地等待叙述者将自己还未知悉的一切讲述出来,剥夺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利。
4.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5段)写货行的地理位置特征以及与“我”共事其他人物的特征,体现了“我”去做童工的痛苦与羞辱感。(序幕)
第二部分(第6--45段)写“我”租下米考伯的房间,成为他的房客,并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对方的知己。
开端(6--23):“我”成为米考伯先生的房客。
发展(24--44):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
高潮(45--51):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我”寻觅新住处。
第三部分(第52--54段)这段经历中,“我”收获了丰富的感悟。(结局) 赏析形象
5.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
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出现的人物。
肖像描写:
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作者运用了肖像描写,通过对他体型、头及脸的描写,突出了他长相滑稽的特点;通过对手杖与眼镜的描写,突出了他生活贫困却极力掩饰,体现了他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的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米考伯先生详细给我介绍地址,设身处地地替"我”着想,多次“露出亲密的样子”,写出了米考伯先生的善良;“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写出了他爱慕虚荣、不切实际的性格特点。说话中带着上等人屈尊俯就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味道。
动作描写:
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当陷入困境,债主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甚至声泪俱下,拿着刮胡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走了之,而债主一走,顷刻之间将皮鞋擦得锃亮,显示出米考伯先生窘迫尴尬的生活处境,又突出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米考伯先生是一个对我热情、关心、真诚为我处处考虑的“慈父”形象,但又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债多不愁、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滑稽形象。
6.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1)自强自立。他被人遗弃后,在恶劣的环境中做童工,获取的是微薄的报酬,却能够独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2)积极向上。他渴望读书,想成为有学问、有名望的人,为失学而痛苦,为所处的地位而感到羞耻。
(3)善良宽厚。他为米考伯先生的债务忧心,为米考伯夫妇的困难处境感到痛苦、心碎,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太太,并帮助米考伯太太典当餐具;米考伯先生入狱后,他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
7.自主分析米考伯太太的人物形象
参照上面分析,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手法来塑造这个人物的呢
(1)语言描写
①“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写出了米考伯太太结婚前后生活状况的变化,表现了米考伯家庭的困难,也赞美了米考伯太太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②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让他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眼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写出了米考伯太太对眼下家庭困难的担忧,表现了她的理性和坚强,但她又把娘家以前的辉煌挂在嘴边,体现了她的爱慕虚荣与肤浅的性格特征。
(2)外貌描写
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
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米考伯太太目前生活的不尽人意。
(3)侧面描写
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 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 待什么青年女子做过任何准备。
表象与实际不一致,表现了米考伯太太的能力低下和不务实的思想态度。
总结:作者通过对米考伯太太语言、外貌以及侧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善解人意、爱慕虚荣、能力低下与不务实际的人物形象。
(二)文本探究
1.“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文章开头出现了两个不同时间的“我”,这样的叙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
参考提示:“如今”的“我”,指成年后的大卫,故事在“我”的回顾中缓缓展开。“小小年纪”的“我”,指童年时的大卫,意味着小说将以孩子的视角来感知周围的世界。两者重叠在一起,让读者既了解到成年后大卫的智慧,又真切感受 到童年大卫的形象和内心情感,于发展变化中看到其“心灵成长”。
2.斯蒂芬·茨威格在《三大师传》中评论说:“狄更斯总是强调他的人物的特征,他从物镜里把特征转变成增强的特征、漫画的特征。”在描写米考伯先生时,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方法来强调人物的特征
参考提示:(1)反复。比如初次亮相时,米考伯先生“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
杖”,之后描写又反复出现此类特征,他“把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通过反复,强调了人物爱慕虚荣、喜欢装文雅的特性。(2)对比。比如当债主上门追债时,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 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在一悲一乐的迅速转换中,强调了人物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特性。
3.小说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人物和环境,主要暴露了哪些社会问题
参考提示:(1)贫富悬殊问题。19世纪中叶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繁荣,但底层民众如米考 伯先生、霍普金斯船长等,破产负债,境遇凄惨。(2)童工问题。米克· 沃克、粉白·土豆等这些贫穷人家的孩子,不仅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早早步入社会,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着艰辛的工作。
4.文章第2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再现了当年恶劣的劳作环境:狭窄的街道,房子又破又旧、尘污烟熏、老鼠横行,地板和楼梯都已潮湿至腐烂,到处是污垢和腐臭。(2)突出这段痛苦经历给“我”带来的伤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3)希望通过真实的描绘,广泛引起人们对孤儿、童工问题的关注。
5."我跟这对夫妇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奇特而平等的友谊",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我”和米考伯夫妇处境相似,在互相关心中产生了“奇特而平等的友谊”:“我”从米考伯夫妇那里感受到了善良和温暖,米考伯先生对“我”露出亲密的样子”,米考伯太太对“我”诉说伤心的知心话;“我”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替他们处理那些轻便的财物,也为他们的困难处境感到痛苦、心碎。这种“奇特而平等的友谊”, 使残酷的现实世界充满了人情味。
四、写作特点
(一)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早已被成年人淡忘的童年世界,写得十分真切感人。
(二)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征。
(三)在着力描写人物善良温情和道德威化的力量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作了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概括。
五、小结全文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遗腹子。作者描写了大卫·科波菲尔从 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