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全章习题课件(共4份打包)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三章 内能 全章习题课件(共4份打包)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3节 内能
B
D
A
C
C
6.(2024南宁模拟)“三月三”假期,小龙和家人一起制作艾叶糍粑,用锅蒸糍粑时是利用_________方式增大糍粑的内能,打开锅盖就闻到艾叶的阵阵清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
热传递
无规则
BD
B
D
B
C
B
B
扩散
增加
14.(2024苏州)熨斗古代亦称“火斗”,最早出现于西汉,以青铜质地为主,用高温熨平衣物,是通过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宋元时期,出现了如图所示带木把的熨斗,相比金属把,使用更安全,是由于木头具有__________的物理属性。
热传递
隔热性好
D
灯芯


9
A
B
C
D
20℃
40℃
20℃
40℃
a
b
C
d
加热
昭释

锻打
淬火

↑温度/℃
热水


时间/min
木把
熨斗
支架
电加
泄气孔
热管
液态
CO
2(共23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与提高
C
吸收
比热容
D
大于
增加
5.(2024钦州一模)古代工匠锻造铁剑要经加热、锻打、淬火等步骤。在淬火冷却阶段,若2 kg的铁剑温度从620 ℃降低到20 ℃,可以放出___________J的热量,铁剑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c铁=0.46×103 J/ (kg·℃)]
5.52×105
减小
B
(1)在此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液体升高温度”)来知道水和煤油吸收热量多少。
(2)正确组装好器材后,给水和煤油加热,当温度达到35 ℃时开始计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数据记入表中。
加热时间
①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请在图丙中补画出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②由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吸收的热量多。
③进一步分析图像发现:质量一定的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的比值是相等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上述比值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不相等
D
D
12.(2024南宁月考)夏天池塘里的荷花盛开,荷花花香四溢是_____现象;当荷叶上的两滴水珠相遇时,能汇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扩散
引力
C
14.(2024广西)关于分子动理论,谚语“有麝自来香,不必迎风扬”表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_______;寒冬,我们常搓手取暖,这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
15.(2023广西)我们在端午节有包粽子的习俗,煮粽子是利用_________的方式增大粽子的内能;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_______。
16.(2024玉林二模)艾灸是我国古老中医疗法,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艾灸时闻到浓浓的艾草药香是_______现象,艾灸的部位有温热感,这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做功
热传递
运动
运动
扩散
热传递
变大
外界对汽缸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变大,温度升高(共35张PPT)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
第1课时 认识比热容
B
C
(1)在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和_______均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2)在两烧杯中放入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给水加热的时间________(选填“更长”或“更短”),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由此可以判断出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质量
相同
更长
大于

B
C
B
D
B
BC
(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水的同一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
(2)在组装器材时,你认为合理的安装确序是_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3)实验中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A和B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实验表明,_____(选填“A”或“B”)的吸热能力更强。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________这一物理量来反映物质自身这种性质。
(5)该装置的优点是除了可以使A、B液体受热均匀,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
自下而上
加热时间
B
比热容
确保相同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热量相同
B
B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
第2课时 比热容相关计算
C
2.第十六届南宁马拉松比赛暨第三十九届南宁解放日长跑活动,于2024年12月1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行 。来一场燃烧卡路里的健康之旅。“卡路里”简称“卡”,是热量的另一个单位。1卡等于在标准大气压下,1 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则1卡等于_______J;若一名参赛选手参加完这次比赛,身体消耗的能量约为9.996×106 J,相当于______________卡。
4.2
2.38×106
A
4.“木桶鱼”是在木桶里放入高温的鹅卵石,再加入调制好的鱼和汤,鹅卵石放热使汤沸腾,完成烹饪。若质量为1 kg的鹅卵石从300 ℃放出了1.6×105 J的热量,此时石头的温度是_______℃。[c鹅卵石=0.8×103 J/(kg·℃)]
100
1.2×103
6.(2024安徽)保温杯中装有质量为200 g、温度为25 ℃的水。将一个质量为100 g、温度为100 ℃的金属块放入杯中,一段时间后杯内水和金属块的温度稳定在30 ℃,假设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J/(kg·℃)。
0.6×103
2.52×105
3∶1
0.4
B
D
11.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节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若某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0×107 kg,水温升高2 ℃,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J。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砂石12.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______比水的高。某种油炸食品,每100 g提供的能量约为1.26×106 J,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 kg、温度为25 ℃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到_______℃。[c水=4.2×103 J/(kg·℃)]
8.4×1010
大于
85
沸点
D(共22张PPT)
第2节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C
B
A
4.(2024桂林二模)爆炒辣椒时,周围的人很快就察觉有辣味,这是_______ 现象,起锅冷却后闻到的辣味就变淡了很多,说明这种现象的剧烈程度随温度的降低而_______。
扩散
减弱
B
6.(2024桂林期末)如图所示,将适量水封闭在注射器内,用手推动活塞时手也感觉吃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的;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
相互
斥力
C
B
C
B
C
B
13.(2024南宁月考)中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中药的疗效在当今世界上越来越被重视。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_____现象。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14.“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荷花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就在于荷花的外表有一层蜡质的小突起,具有自洁的功能。若如图所示的荷叶上小水珠晃动后会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文中还有“香远益清”,意思是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芳香。这是 ______现象。
扩散
引力
引力
扩散
引力
(2)如图乙所示,先后将50 mL的水和50 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可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 mL,这说明分子间有______。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选填“细”或“粗”)的玻璃管。
小于
间隙

错误
扩散现象是自发完成的,无须外力作用
(1)用浓盐水消毒杀菌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当细菌落入浓盐水中时,水从__________渗透到_________,使细菌_______从而死亡。
(2)渗透这种现象还经常被应用在工业生产中。例如,工业上广泛应用渗铝法,把铝扩散到钢中去,使钢件具有高度的耐热性;在半导体中常常用这种方法渗入各种不同的微量杂质,以达到控制半导体性质的目的。据了解,工业生产中的这种渗透法多在高温下进行,试分析其原因: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渗透越_____。
细菌中
盐水中
脱水
温度
剧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