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应城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温馨提示: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考试结束后,答题卡和试卷一同上交。一、积累与运用(20分)班级开展“以和为贵”语文专题学习活动,邀请你参与。1.(3分)下面是活动前小聪撰写的一段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题目。“以和为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脉。泉州古港的灯塔下,曾汇聚着波斯、阿拉伯、印度的商船,船员们怀着虔诚之心,将载满瓷器、茶叶的货箱搬上甲板,醉人的晚霞映照着不同肤色的手掌相握。港口的戏台上,南音与梵乐同场轻歌màn( )舞,汉胡服饰在海风中共展风华。各国商队纷至tà( )来,不是为了征服,就是以香料、琥珀交换和平的期许。这些斑驳的历史印记,如同一幅绚丽的织锦,经纬间穿梭着“和而不同”的智慧——是千帆竞发却互不倾轧的从容,是万邦来朝却各美其美的胸襟,让“和为贵”的理念在文明互鉴中愈显璀璨。①(2分)写出相应的拼音和汉字。虔( )诚绚( )丽轻歌màn( )舞纷至tà( )来②(1分)画横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__”。2.(2分)再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参照小聪和小明的说法,写你对“和”字内涵的理解。材料一: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记·中庸》材料三: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六尺巷”的故事》小聪说:“和”是“和谐”,是淡然从容,刚正不阿。小明说:“和”是“平和”,是情绪和稳,态度温和。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分)为了更好地宣传此活动,小聪搜集了下面语句作为宣传语,小明想从中选出一句作为对联贴在教室里,请你帮忙选出最适合的一项( )A.礼乐诗书建家风忠孝仁和承祖训B.知书达理和为贵 见贤思齐仁作贤C.以和为贵四季平 团结协作天下安D.科技创新添锦绣文化传承续辉煌4.(2分)根据语境,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②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③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④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谐和”,等等。⑤“和”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A.②①③⑤④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③⑤④D.①②⑤④③5.(3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们开始了解和重视“碳中和”。“碳中和”,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为倡导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环保理念深入家庭,班级开展“绿色家庭”徽标评选活动,右图是小明从众多参评作品中筛选出来的“绿色家庭”徽标的主体图形(主体颜色为绿色)。请写出“绿色家庭”徽标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6.(8分)班级开展“共赏诗文——我与古诗文有约”子项目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完成“和”主题古诗文整理单。主题 古诗文 探究发现天之和 折射自然生存需求 ①___________,在河之洲。(《关雎》) ②山光悦鸟性,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和,自古就是镌刻在国人心中的文化符号,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吟诵的⑦“______,_______”流露出诗人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人之和 映射人际友好融洽 ③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送友人》) ④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世之和 反射家国协同意义 ⑤一车炭,千余斤,_________。(《卖炭翁》) ⑥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与鉴赏(45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4分)闻官军①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②忽传收蓟北③,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④妻子愁何在⑤,漫卷⑥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⑦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①官军:指唐朝军队。②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③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④却看:回头看。⑤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⑥漫卷:随手卷起。⑦青春:指明丽的春天景色。7.(2分)一语双关在诗歌中很常见。本诗颈联中“白日”“青春”既写季候,也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分)《春望》和本诗都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且两首诗中都有“泪”,“感时花溅泪”是________之泪,“初闻涕泪满衣裳”是________之泪。(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4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①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②,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③,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④也。 (节选自《礼记·礼运》)【注】①肥:强壮,富足。②相正:互相匡正。③考:考察,交往。④常:正常社会。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词语。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选贤与能 通假现象 ①与:货恶其弃于地也 课内累积 ②恶:大臣法,小臣廉 词类活用 ③法:以德为车,以乐为御 语境推测 ④御:10.(2分)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道之行也 人之肥也 B.天子以德为车以其境过清C.谋闭而不兴 执策而临之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呜呼!其真无马耶11.(2分)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12.(2分)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13.(4分)“大同”和“大顺”都是中国古代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这也是古人追求的“和”。请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简要概括“大同”和“大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7分)AI时代,该怎样看待学习?孟祥夫“现在,人工智能这么强大,啥都会,孩子还那么努力学习干吗?绘画、书法都不用学了。”一位朋友在聊天中说道,言语间透着些许困惑和无奈。人工智能来势汹汹,一些年轻人在网上发问,“学什么最有用”“刷题还有意义吗”……面对人工智能这一似乎没有能力边界的新事物,部分年轻人难免有本领恐慌和危机感。有了AI“加持”,努力学习就没有意义了吗?其实不然。现阶段AI大模型主要通过用户提供的“提示词”生成回答,提示词的质量直接决定答案的深度——正如相关领域专家所言:“你是什么水平,AI就是什么水平。”想要AI输出高质量内容,离不开使用者输入精准详细的指令,这必然要求人们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更何况,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不完善,AI输出的信息,仍需人们辨别使用。如果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是难以辨别真伪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AI为我所用,就要不断学习,进一步提高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学习的过程,是刷新认知、重塑自我的过程。随着知识越来越丰富、眼界越来越开阔,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就越来越强,思考更有深度,从而催生创新创造。然而,倘若一味依赖AI获取答案,忽视甚至放弃学习,就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那些看似“无所不知”的AI使用者,实际上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一个人凡事靠AI,时间久了甚至会导致原有能力退化,最终陷入“离开AI就寸步难行”的困境。AI是个人能力和水平的“放大器”,一个人的知识体系越完善,掌握的技能越多,在AI帮助下,越能抵达更远、更辽阔的地方。非学无以广才。AI越强大,我们越需要通过学习武装自己,建立起深厚的能力“护城河”。事实上,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本领,都会成为我们更好应对复杂多变外部世界的有力武器。拥有超强能力,AI更有助于我们更好学习、更高效学习。有中学生在网上展示如何借助AI学习外语,有大学生利用AI提升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实践证明,AI在查找资料、分析数据等方面具有强大能力,用好AI这一好帮手,人们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更高阶的思考和创作中,创造更多、更大价值。未来已来。在技术飞快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想不掉队、占据主动,学习是不二法门。与其在技术的滚滚洪流中困惑、迷茫,不如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在AI的助力下抵达远方。(选自《人民日报》2025.4.13,根据命题需要,选文有删改)14.(2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AI生成内容的质量与使用者输入的提示词详细程度密切相关。B.一味依赖AI会导致知识无法内化,可能使人原有能力退化。C.AI完全能够替代人类完成高阶思考,让人更高效地创造价值。D.学习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应对技术发展、掌握主动的关键。15.(3分)请说说下面三句话中“搬动工”“放大器”“护城河”各自的具体含义。①实际上只是知识的“搬运工”②AI是个人能力和水平的“放大器”③建立起深厚的能力“护城河”16.(2分)AI有助于我们更好学习、更高效学习。如果你也借助AI来学习外语,你将如何使用AI这一好帮手?请说出你的做法。(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2分)黄果树瀑布游记王文锦①初识黄果树瀑布,是在小学课本上。只记得课本中的瀑布插图似白帘倒挂在山涧,从空中倾泻而下,落入山脚下的池潭,溅起丈余高水花,浩浩荡荡流向远方。看到课本上雄奇壮观的黄果树瀑布,总想有朝一日能够亲眼目睹,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时光荏苒,物换星移,去看黄果树瀑布的愿望始终在记忆深处盘旋。②我不假思索地上路,因为出发的感觉太好了。我和妹妹去了贵州,得以有幸游览黄果树瀑布。一下飞机,从小生长在北方的我们被南方潮湿的空气笼罩着,天气虽然炎热,但却不像北方那么干燥。舟车劳顿的我们在听不懂的南方口音中昏昏欲睡,但一想到第二天就可以看到心之向往的瀑布,我和妹妹瞬间睡意全无,一阵窃喜。③第二天天蒙蒙亮,我们便出发前往黄果树瀑布。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以山地为主,只有少部分水地和田地。车子行驶在盘山公路上,一会儿向内倾斜,一会儿向外歪倒,车上的我们不仅心惊肉跳,但更感叹司机师傅高超的驾驶技术,穿梭在坡陡路窄弯急的大山间,如履平地。快到景区时,遥闻激动人心的瀑声,像擂捶千面鼙鼓由远及近。一路闻瀑声而去,路边怪石嶙峋,草木葳蕤蓊郁,一会儿拾级而上,一会儿扶壁缓行,当你还在被山涧不知名的鸟兽吸引时,倏忽,对面山崖有急湍自山腋泻崖而下,其声似万马奔腾,白浪滔天似巨雷怒吼,震耳欲聋。为睹瀑布全貌,急转至瀑布脚下的观瀑亭,顷刻间,斗大的水珠和着山风扑面而来,湿了头发衣衫,潮了脸颊手臂。扶栏驻足观赏,巨幕水帘垂现眼前,阔数十米,水雾缭绕如云海翻滚,细若碎珠,粗如巨柱,连贯络绎从半空坠入深不可测的犀牛潭,飞瀑落脚处,水石相击溅起高达数十米的水珠,飘扬洒落四散开来,真是应了李太白那句“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黄果树瀑布,蔚为壮观。④离开黄果树大瀑布,我们来到了天星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怪石嶙峋、奇花异草、鳞次栉比的天星园。园内树木丛生,茂林修竹,各种蛇蝎虫蚁不时地发出声音,像是在向游人一展歌喉,又像是在表演口技,抑或在向游人发出警告,告知游人不该闯入他们的领地。穿过天星园,眼前突然开阔起来,天高云淡,鱼翔浅底,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条潺潺小溪由脚底流向远处,指引游人走向另一番天地。哇!果不其然,在小溪尽头,一条更高更急的瀑布从半山腰的山洞里喷泄而出,怒吼着,叫嚣着,整个山谷回响着震彻寰宇的声音,像是要将积聚了整个山洞的力量全部释放出来,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雄姿英发。粗壮如柱的水流重重砸向山脚池潭里裸露出水面的石灰岩,水花溅起丈余高,回落在周围的岩石上,四散开来,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轮彩虹,美丽极了!我们不禁感叹,造物主是怎样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喀斯特地貌上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真是应了那句“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⑤世界倾斜,我们在低处穿行,不变的是永远自由的心。行走在黄果树瀑布景区,耳听震耳欲聋的瀑布声,极目远眺,五光十色的喀斯特地貌尽收眼底,山中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日头西斜,离开的时候到了。我不知道,我将何时再来观看黄果树瀑布,但我清楚地知道,我要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17.(3分)阅读全文,梳理作者游览黄果树瀑布的过程。所至 穿梭山间 至观瀑亭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所见 遥闻瀑布 ①__________ 赏天星园 瀑映彩虹18.(3分)本文是记叙作者当时游览黄果树瀑布的游记,为什么要先从小学课本上的黄果树瀑布写起?19.(3分)任选一句,按要求赏析。①对面山崖有急湍自山腋泻崖而下,其声似万马奔腾,白浪滔天似巨雷怒吼,震耳欲聋。(从修辞角度赏析)②一条更高更急的瀑布从半山腰的山洞里喷泄而出,怒吼着,叫嚣着,整个山谷回响着震彻寰宇的声音。(赏析加点词语)20.(3分)文章结尾写道“我要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句中的“水手”“码头”分别喻指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五)整本书阅读。(8分)你和同学想借助八年级阅读的四部名著为“和之美”主题活动搜集资料,请完成下列任务。21.(2分)【“和”的平衡】在《昆虫记》中,法布尔描绘的不同昆虫间存在着微妙的共生或竞争关系,这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请选择恰当的选项归类(填序号)。①蚂蚁和蚜虫②蝉和蚂蚁③红蚁和黑蚁④切叶蚁与真菌A.共生关系:_______ B.竞争关系:________22.(2分)【“和”的理念】同学们提出可以从《经典常谈》中寻找关于“和”的知识。请阅读下面的对话,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小聪:我想阅读 ① ,了解墨、道、法等不同学派对“和”有什么看法。小明:我想知道“和”字的本义以及演变,那我可以读 ② 。小语:“和”不仅是一种内在精神,也逐渐成为一种礼节。我可以阅读 ③ ,尝试寻找儒家礼教中的“和”。A.①《<战国策>第八》 ②《<史记><汉书>第九》 ③《三礼第五》B.①《诸子第十》 ②《<说文解字>第一》 ③《三礼第五》C.①《<尚书>第三》 ②《诸子第十》 ③《文第十三》D.①《<春秋>三传第六》 ②《<说文解字>第一》 ③《诸子第十》23.(4分)【“和”的代言】“和”是个人修身之本,内心平和;也是友善交往之源,融洽和美;更是强国兴邦之基,天下为公。请结合下面名著的具体内容,分别选取一位人物做“和”之代言人,谈一谈你选择的理由。①《红星照耀中国》A.毛泽东 B.周恩来②《钢铁是怎样炼成》A.保尔 B.达雅三、表达与交流(55分)24.(5分)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微写作。任务一:“礼之用,和为贵。”学校将举办“和谐校园,你我共建”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主持人撰写一段开幕词,要求语言亲切自然,能点明活动主题,调动现场气氛,100字左右。任务二:请仿照下面诗歌,写一首小诗,在“和谐校园,你我共建”主题活动中吟诵。要求主题明确,意象新颖,富有诗意,不得照搬,4行即可。黑板上跳跃的粉笔字,是知识的音符在流淌树荫下分享的半袋饼干,甜透了年少的梦乡分歧在讨论声中揉成纸船,飘向理解的海洋这座用包容与爱砌成的城堡,永远铺满温暖的光芒25.(50分)阅读下段文字,请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世间万物,因和而美。家庭中,一次和解的拥抱能化解争吵的阴霾;邻里间,一句友善的问候可消弭隔阂的坚冰;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理念方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是春风化雨般的包容,是携手同行时的默契,更是跨越千年的智慧传承。任务一:生活中,总有那些关于“和”的瞬间令人难忘。请以《“和”的故事》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故事。注意故事叙述的完整性;允许有联想、想象的成分;运用细节描写,展现“和”带来的改变;可以设置悬念,增加波折,使故事更有趣味性。 任务二:“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价值追求。请以“和”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自拟题目;针对性强,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富有感染力,以引发听众共鸣。要求:①将作文题写在作文格指定位置;②若选择任务一写作,不少于600字;若选择任务二写作,600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可用化名代替);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参考答案1.(3分)①qián、xuàn、沓、曼(每空0.5分,共2分)②“就是”改为“而是”(1分)2.(2分)“和”是“谦和”,是谦逊有礼,互谅互让。/“和”是“和睦”,是邻里相让,心胸宽广。(结合材料三“六尺巷”故事,突出谦让内涵,句式与例句一致)3.(2分)B【A项不符合对联尾字“仄起平收”的特点,C项上句“以和为尊”与下句“团结协作”结构不一致;D项是“科技与传承”方面的对联,与主题不符】4.(2分)A【见教材P130】5.(3分)构成要素:徽标由“绿色家庭”字样、房屋及叶片轮廓构成(1分)。寓意:房屋象征家庭,叶片象征绿色理念,寓指希望绿色理念深入千家万户,大家共同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2分)。6.(8分)①关关雎鸠 ②潭影空人心 ③萧萧班马鸣 ④黄发垂髫 ⑤宫使驱将惜不得 ⑥拣尽寒枝不肯栖 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7.(2分)政治上的冬去春来、雨过天晴(或诗人内心的光明希望与蓬勃生命力/或乱平后的光明前景与重获新生的喜悦)8.(2分)伤心(悲愤/忧国伤时) 欣喜(激动/喜极而泣)9.(4分)①与:同“举”,选拔,推举。②恶:厌恶。③法:守法。④御:驾车的人。10.(2分)A【A.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用/因为;C.表顺承/表修饰;D.代词,代指“力”/表示加强诘问语气】11.(2分)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12.(2分)父子感情深厚,兄弟关系和睦,夫妻相处和谐,这是家庭富足的表现(关键词“笃”“睦”“和”“肥”各0.5分)13.(4分)相同点:都追求社会和谐、安定有序(2分)。不同点:“大同”侧重社会公平,人人得到关爱,财物共享(1分);“大顺”(从个人、家庭、国家到天下层层递进,)强调道德、礼法、诚信等维系和谐(1分)。14.(2分)C15.(3分)①指只是机械搬运AI答案,缺乏独立思考的人。②指AI能放大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使其更高效地发挥能力。③指通过学习形成的深厚能力,能抵御AI带来的挑战。(每项1分,意近即可)16.(2分)示例:我会利用AI的对话功能,设定不同场景进行模拟对话练习,纠正我的发音和表达,提升口语能力。(或:用AI进行外语作文批改,指出语法错误、用词不当之处,并给出更准确的表达建议。或:先将自己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遇到的语法难题、难以理解的句子结构输入AI,让它进行详细解析,帮助我理解语法规则。)(答出1个应用,合理即可)17.(3分)飞瀑壮观(或巨幕水帘/飞湍瀑流) 至天星桥 穿过天星园(或至小溪尽头)18.(3分)一是表明黄果树瀑布给作者留下的印象之深;二是从熟悉的情景引出后文的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与后文对所见的黄果树瀑布景观的描写相照应,更能突出黄果树瀑布的雄奇壮观。(或:通过回忆小学课本中的瀑布,引出对现实游览的期待,形成虚实对比,增强文章的层次感和情感张力,激发读者共鸣。)19.(3分)①本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1分),把急湍泻崖而下的声音比作万马奔腾,把白浪滔天的声音比作巨雷怒吼,以“震耳欲聋”夸张地写出瀑布声音极大(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声音之大,气势之宏伟(1分)。②“怒吼”是大声吼叫、咆哮之意,“叫嚣”形容大声喧叫、吵闹(1分)。这两个词运用拟人赋予瀑布人的情态和动作(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条更高更急的瀑布声音之大,气势之壮观(1分)。20.(3分)“水手”喻指热爱自然、充满探索精神的旅行者。“码头”喻指生命中值得追寻的美好目的地。寄托了作者不甘于局限眼前,向往以自由的心灵奔赴更广阔天地的情怀(或体现了作者对未知的憧憬、对探索的热忱,以及对生命中所有美好邂逅的期待)。21.(2分)A.①④ B.②③22.(2分)B23.(4分)①A.周恩来:他践行平等,在十三陵水库纠正“首长”称呼,强调干群平等;邢台地震时让群众背风,自己迎风讲话,凝聚民心,是友善交往、融洽和美的典范。/B.毛泽东:他博览群书,对历史和哲学深入研究,具备深厚知识涵养,此为个人修身沉淀。在革命征程中,他始终心系人民,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凝聚各方力量,力求构建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是强国兴邦的“和”之引领者。②A.保尔:他历经战火、病痛折磨,始终以“为人类解放奋斗”为信念,瘫痪失明后坚持创作,以坚韧修得内心平和,诠释“和”之修身之本。/B.达雅:她是保尔的爱人,心地善良,充满热情,工作努力。在保尔生病中,一直照料、鼓励保尔,并协助他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这体现了“和”精神中的内心平和,融洽和美。24.(5分)评分标准任务一:点明“和谐校园”主题(1分),语言亲切自然(2分),调动气氛(1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示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礼之用,和为贵”,从课堂上的思维共鸣,到操场上的并肩同行,和谐是校园最美的底色。今天,让我们相聚“和谐校园,你我共建”主题活动,用真诚的分享、热情的互动,共绘校园的和睦画卷!现在,我宣布活动正式开始!任务二:主题明确(1分),意象新颖(2分),富有诗意(1分),句式整齐(1分)。示例:实验台上酒精灯的火焰,是探索的星火在闪亮校园里传递的那把雨伞,撑起互助的晴朗争执在笑声里化作彩蝶,飞向和解的花房这片由真诚与善意浇灌的园地,四季绽放温暖的花香25.(50分)评分标准:任务 一类文 (43-50分) 二类文 (35-42分) 三类文 (25-34分) 四类文 (24分及以下)写故事 题目补充恰当,故事完整,细节描写生动,“和”的改变体现清晰,情节有波折,语言流畅。 故事较完整,细节描写较具体,“和”的改变基本体现,情节较平淡,语言通顺。 故事不完整,细节描写薄弱,“和”的体现不明确,语言基本通顺。 偏离主题,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写演讲稿 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针对性强,语言富有感染力,能引发共鸣。 观点较明确,思路较清晰,语言较有感染力。 观点不明确,思路混乱,语言平淡。 偏离话题,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评分建议:(1)以38分为基准分;字迹工整美观,叙述完整,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优美,给46分以上;(2)结构基本完整,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左右,扣3分;少于300字,24分以下;(3)照抄试卷文段,或字迹潦草,无法阅读,10分以下;(4)缺少标题,扣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