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三单元课文通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第三单元课文通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初入情境,了解不同成长故事
——第三单元课文通读
教学目标
1.了解默读基本要求,能够按默读要求及阅读目的展开默读。
2.能概括成长故事,分享初读感悟。
3.明确单元阅读要点,记录阅读体会。
教学重点
1.了解默读基本要求,能够按默读要求及阅读目的展开默读。
2.明确单元阅读要点。
教学难点
了解默读基本要求,能够按默读要求及阅读目的展开默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成长之路”。本单元通过研读一组写少年儿童时代学习生活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他们求知的快乐、成长的欣喜,还有永恒的童真童趣。七年级学生正处在告别童年,来到少年的时期,回望童年成长经历,一切都值得好好体会、领悟。
现在让我们进入本单元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往事依依》《再塑生命的人》和《〈论语〉十二章》。
二、课堂活动
任务一:了解作家及背景概况
本单元作品反映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成长生活,也反映不同社会背景下不同的教育思想。我们在学习正文前,需要对作者和时代信息有初步了解。请你借助注释,梳理作家及背景概况,填写表格:
篇目 出处 作者 时代 国籍 身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往事依依》
《再塑生命的人》
《〈论语〉十二章》
点拨:
篇目 出处 作者 时代 国籍 身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 鲁迅 现代 中国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往事依依》 《于漪全集》 于漪 当代 中国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国家“人民教育家”称号获得者。
《再塑生命的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 凯勒 现代 美国 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论语〉十二章》 《论语译注》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春秋 中国 孔子: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任务二:通读课文,梳理大意
古今中外少年儿童的学习成长状况分别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一些具体情景吧。限时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大意,思考各篇的文体。阅读时勾画生字、生词。仿照已给示例完成表格。
提示:
默读是指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应努力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篇目 限时(500字/分钟) 主要情节 文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分钟 文章讲述了少年时的鲁迅在百草园里游戏,在私塾里随寿镜吾先生学习的故事。 散文
《往事依依》 3分钟
《再塑生命的人》 4分钟
《〈论语〉十二章》 4分钟
1.字词正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窜cuàn 觅mì 跪guì 拗ǎo
确凿què záo 轻捷qīng jié 云霄yún xiāo 倘若 tǎng ruò 鉴赏jiàn shǎng
啄食zhuó shí 和蔼hé ǎi 恭敬gōng jìng 质朴zhì pǔ 博学 bó xué
渊博yuān bó 倜傥tì tǎng 淋漓lín lí 盔甲kuī jiǎ 绅士shēn shì
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往事依依》
徜徉cháng yáng 浩渺hào miǎo 非凡fēi fán 雕镂diāo lòu
寂寞jì mò 谆谆zhūn 搜索枯肠sōu suǒ kū cháng
《再塑生命的人》
攫jué 衡量héng liáng 吞噬tūn shì 沁凉qìn liáng
《〈论语〉十二章》
不亦说乎bù yì yuè hū 愠yùn 吾wú 三省sān 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逾矩yú jǔ 罔wǎng 殆dài
一箪食dān 一瓢饮piáo 好之者hào 曲肱qū gōng
焉yān 逝者shì 夫fú 笃志dǔ
2.完善表格
篇目 限时(500字/分钟) 主要情节 文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分钟 文章讲述了少年时的鲁迅在百草园里游戏,在私塾里随寿镜吾先生学习的故事。 散文
《往事依依》 3分钟 文章回忆了作者读诗观画的往事。 散文
《再塑生命的人》 4分钟 文章讲述了身体严重残疾的“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重获新生故事。 散文
《〈论语〉十二章》 4分钟 主要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语录体散文
附知识卡片:
语录体散文
语录体,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其行文特点是:简短明白,不重文采,也无须讲究篇章结构,虽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哲理深刻,读来让人感到语言隽永,生动形象。此类文字常常被人们称作格言、箴言等。“格言化”是其外在特点,“说理性”是其旨归所在。《论语》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任务三:交流阅读感受,回望成长之路
1.本单元课文记叙了少年儿童在成长中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说说哪一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文章内容交流阅读感受。
提示:由学生默读所学的课文,并从中找出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并在全班分享。
示例:
《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海伦 凯勒理解“水”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海伦 凯勒暴躁的状态,老师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带她亲身感受“水”,进而帮助她理解“水”。正是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导、循循善诱,让海伦 凯勒逐渐从黑暗走向光明。
2.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类似的、令你印象深刻的成长故事?为什么令你印象深刻?
点拨: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前行。
示例:进入中学后,由于还没能及时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导致成绩由小学的名列前茅逐渐滑落到中游,几次测试都不理想,最擅长的学科也开始逐渐力不从心。老师看出我的状态不佳,帮我分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我:“人生路上总有困难,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而是迎难而上。”在此之后我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逐步适应初中学习,并在期中考试时获得了理想的成绩。
小结:通过这四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感受到鲁迅从自由探索大自然中求知的乐趣,也感受到他在旧式教育中的不适与被约束;从《往事依依》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漪成长的熏陶,从《再塑生命的人》中感受到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爱与智慧中找到求知门径的欣喜;从《〈论语〉十二章》感受到古代思想和教育大家对读书人的谆谆教诲。
三、课堂小结
1.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第三单元课文的基本信息,包括作家和文体。在初步默读课文的前提下,概括了主要情节,初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并从阅读《〈论语〉十二章》中初步了解了学习修身的方法与态度。
2.单元学习概览
五、布置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字词积累本。
2.阅读中遇到的生词通过看注释、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自主理解。
3.课外了解其他文体知识,参照语录体散文知识卡片,制作其他文体的知识卡片。
4.自主阅读作者更多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作者。
5.限时默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朝花夕拾》的任意一节,并归纳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