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升华和凝华课件(34页PPT)2025-2026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升华和凝华课件(34页PPT)2025-2026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四章 物态变化
4.4 升华和凝华
课程讲授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导入
课后作业
固 态
液 态
气 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复习思考


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活动探究:
器材: 1、碘锤
2、吹风机
观察“碘锤”中的
物态变化,思考下
列问题:
1.实验前,在碘锤里你观察到碘是什么状态的 ?是什么颜色?
2.实验过程中,给碘锤里的碘加热,看到了什么现象?此时碘锤的温度怎样?
3.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在碘锤内壁看到了什么现象?此时碘锤的温度怎样?
此时碘是固态的,颜色是黑色的。
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此时碘锤温度高。
碘锤内壁又出现了黑色固态碘,此时碘锤的温度比较低。
科普小常识:
碘的熔点是1140C,沸点
是1840C,因此,碘在
1140C~1840C之间呈液态,
高于1840C则呈气态。碘
在常温下稍加温就可以
升华,固态碘放在沸水中,就可以看到紫色的碘蒸气。
若利用酒精灯做碘锤实验,只可采用
水浴法加热,不能直接利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
(一)“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固态碘颗粒
(黑色)
气态碘蒸气
(紫红色)
直接
加热
气态碘蒸气
(紫红色)
固态碘颗粒
(黑色)
直接
放热
无液态碘出现
升华
凝华
你知道舞台上烟雾是如何形成的吗
干冰是什么东西呢?
科学小知识
它就是固态的二氧碳.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会变成无色液体,再降低温度,会变成雪花般的固体,经过压缩,就会成干冰,它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可以在-78℃时直接变成气体.
干冰的应用:
(1)食品保鲜——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2)干冰灭火
干冰吸热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隔绝空气,同时吸收热量,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具体过程:
升华吸热
周围的空气温度急剧下降
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成
小冰粒
熔化
下落
小水滴
干冰
(3)“干冰”人工降水
把干冰撒入冷云层中
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
人工降水剖析图
小冰粒变大而下降
云层下降
人工降水剖析图
暖流
小冰粒遇到暖流熔化为水点降落
人工降水剖析图
(4)制造舞台“白雾”效果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液态小水珠,呈现出大量的白气,以渲染舞台效果。
想一想
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三)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冰棱
水蒸气
(a)
(b)
b.严寒的冬天,堆好的雪人会越来越小。
固态雪
水蒸气
(c)
(三)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c.放在衣厨中的樟脑丸会越变越小,最后消失。
固态樟脑丸
气态樟脑丸气
(d)
d.秋冬季节(温度低),花草树上的霜会消失不见。
固态小冰晶
气态水蒸气
(四)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a)
a.灯泡用得时间长了,灯丝会变细,灯泡底部发黑。
固态钨丝
钨蒸气
变细:
升华
钨蒸气
固态钨
发黑:
凝华
科普小常识:灯丝的材料是钨,钨的熔点34100C,工作时灯丝的温度约为20000C。
(四)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b)
b.寒冬,在窗玻璃的内表面有冰花(窗花)。
内表面:当夜间室温急剧下降,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在玻璃室内侧形成。
室内水蒸气
小冰晶
冰花:
遇冷凝华
00C以下
(四)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c)
c.深冬,草地上的霜。
低空中的水蒸气
固体小冰晶
霜的形成:
遇冷凝华
00C以下
依附在地面附近物体上

霜前冷
(四)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d)
高空中的水蒸气
白色固体颗粒
雪的形成:
遇冷凝华
00C以下

雪后寒
d.冬天的雪花。
(四)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e)
e.北方冬季独特的冰雪美景——雾凇(树挂)。
寒冬,水蒸气
细小的晶状体
雾凇的形成:
遇冷凝华
00C以下
依附在树木石块表面
雾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f.冰箱冷冻室中的霜。
冷冻室内的水蒸气
小冰晶
冰箱中霜的形成:
遇冷凝华
00C以下
依附在冷冻室四壁

科普知识:无霜冰箱是利用小型风扇强迫冷空气在箱内对流进行冷却的,无霜、耗电较大。
(f)
水蒸气凝华与液化的判断:
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会发生液化;
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会发生凝华。
1.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常沾有白花花的“粉”,你知道“粉”是怎么形成的吗?
2.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与水凝固形成的冰一样吗?
想一想
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较小;而凝固形成的冰比较大
课堂小实验:
观察思考:
1.保温瓶中装的是什么?
2.杯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3.大杯子周围出现了什么现象?
液氮制霜
氮气的液化:在工厂或实验室中,通过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大量的氮气液化为液氮(沸点为-196℃ )。
液氮的汽化:在室温条件下(远高于液态氮的沸点),液氮剧烈沸腾,产生的低温的氮气向四周弥漫。(非白气!)
水蒸气的液化:容器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的“白气”,因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向下流动。
水蒸气的凝华:容器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杯外壁上急剧遇冷放热直接凝华为小冰晶,逐渐形成一层厚厚的白霜。
“液氮制霜”实验中的物态变化
1、下列实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萘制的卫生球越来越小
B、湿衣服被晾干
C、坚硬的冰冒出“白气”
D、铁块在熔炉中变成铁水
A
2、下列现象中哪一种属于凝华现象( )
A、冬天,室内冰冻的衣服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
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升华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
B、冰冻的衣服必须先熔化后才能变干
C、气体要变成固体,必须先液化再凝固
D、升华有致冷作用
D
4、寒冷的天气,在暖和的屋子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关于以上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B、“汗”出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C、“汗”是屋内的水蒸气汽化而成的
D、冰花是水凝固而成的
B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