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词语。2.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内容,概括几件往事。3.领悟“往事”对作者成长的影响和激励作用,认识本文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词语。2.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内容,概括几件往事。教学难点领悟“往事”对作者成长的影响和激励作用,认识本文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童年的回忆里,总有一些优美的歌谣,总有一些动听的故事。请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童年故事吧。(指名同学 发言)是呀,童年令人难忘,童年的事有可能还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这就是文学启蒙,这就是我们最初的精神营养。今天,我们共同跟随于漪老师的脚步,走进她记忆的深处,聆听她那闪闪发光的往事。(板书:往事依依)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徜徉(cháng) 浩淼(miǎo) 素娥(é) 蝉娟(chán) 雕镂(lòu)镌刻(juān) 慷慨(kǎi) 谆谆(zhūn) 红紫芳菲(fēi)2.积累词语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浩渺:水面辽阔无边。绚丽:耀眼而华丽。雕镂:雕刻。3.了解作者。指名学生介绍,师补充。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历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2010年2月,获评为“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完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明确:作者回忆了童年到初中时期读书生活的几件往事。2.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请同学们用笔圈画关键语句,概括出这几件往事。明确:(1)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2)品《千家诗》(3)听两个国文老师讲课小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围绕”读书”分别选取了看图画、读诗歌、听讲课等事件进行叙写,选材精当,线索明晰 。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1.作者在第2段写了看图画,从艺术形象中受到了最初的文学熏陶。我们一起品读”看图画”部分。(1)作者看了哪些景色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朗读,并赏析。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渺,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赏析:“雄伟险峻”烟波浩渺”无边无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梁山的雄伟和水泊的广阔,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2)作者连用几个四字短语,语言典雅凝练,引人遐想。作者又是怎样通过画中之景进行联想的呢 找出相关语句,并体会。明确: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赏析:作者将《水浒传》中的图景与家乡焦山一带进行联想,有身临其境之感。“好像就是”“不知不觉犹如身历其境”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善于联想,能借助眼前的景物解读梁山泊背景的读书趣事。(3)小组合作: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 请仿照作者的用语,写一段文字,在小组内分享交流。示例:我见过黄山——黄山的山峰巍峨耸立,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如诗如画,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宛如一幅幅壮美的山水画卷,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我国最大的瀑布——云贵高原上的黄果树瀑布,瀑布以上,河谷宽阔,稻田纵横;从岩 壁上直泻而下的瀑布,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以下,则河流深切,峡谷险峻。2.赏析”读诗歌”部分。(1)作者回忆学生时代最大的生活乐趣来自读书,她最喜欢读的是哪本书 明确:《千家诗》师补充:《千家诗》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2)作者在写读诗往事的时候,先概述了家乡山山水水的特点,然后再引用《千家诗》中的多句诗句,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先朗读课文,再思考问题。(学生自由朗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问题。)明确:作者先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简洁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变化多端的自然美景,这些美景正是孕育《千家诗》中那些美妙的咏物诗的源头活水,其中也饱含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然后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四季风光的优美诗句,具体表现阅读《千家诗》带给”我”的美好感受和浓郁情趣。(3)文中所选诗歌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这些诗句的内容有何特点 明确:按春夏秋冬顺序。内容都是歌咏祖国自然风光的美丽。(4)小组合作:诗词大比拼。小组成员接力,快速背诵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然后班内展示。参考示例: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冬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师小结:好的诗句要多读,平时要善于积累,熟记于心,对学好语文大有裨益。3.赏析“听讲课”部分。(1)作者回忆了两位国文老师分别诵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田汉的《南归》的情境,感染了大家,也令作者难以忘怀。请标出关键语句,说说这两位老师对作者的启发。第一位国文老师: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代课的国文老师: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2)作者在写两位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学生找出描写两位国文老师的句子,小组合作,赏析人物描写。)国文老师: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赏析: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老师朗诵时摇头晃肩的动作,表现了老师朗诵诗歌时的沉浸、陶醉及对学生的影响。代课国文老师: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 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赏析: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老师朗诵诗歌时的专注神态,富有深情。此外,学生的“鸦雀无声”被深深感动了”从侧面表现出了国文老师的朗诵充满深情,使学生身临其境。小结:两位国文老师,上课都是入情入理,深深吸引着学生。但他们所讲内容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不同,对同学们和“我”的影响更不一样。由此可见作者选材非常用心,同样是讲课的国文老师,但是情节内容不重复4.探寻成长,体会情感。(1)依依往事,缕缕情思。从作者所写的往事中,我们能探寻到作者成长的源头吗 明确:作者少年时代深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深受优秀教师的影响,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2)回忆年少往事,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3)饱含深情朗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金色的回忆”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将在今后不断催“我”奋 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课堂小结于漪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抒写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希望同学们能向于老师学习,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希望多年后的你们回忆起今天的往事时,心头也会充满依依深情。布置作业写作训练: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件事或哪些事给你影响最大,让你受益无穷 试着写一个片段,不少于300字。板书设计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看山水画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