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0* 往事依依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0* 往事依依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读诗观画,绘出心灵美景
——《往事依依》赏读
教学目标
1.默读,梳理作者记叙的往事。
2.品读,体会读书生活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3.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成长的浸润。
4.品读精彩语句,体会表达特色。
教学重点
梳理作者记叙的往事,体会读书生活对作者成长的影响。品读精彩语句,体会表达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成长的浸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鲁迅先生的童年里有许多难忘的回忆,比如在百草园中的探险与嬉戏,在三味书屋中的学习与成长。那么,你的童年里有哪些令人难忘的回忆?于老师在《往事依依》中也回忆了自己童年的乐事,让我们走进课本,和她一起体会这些乐趣,细品成长的滋味。
二、预习回顾
1.作者简介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中国语文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代表作品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2.朗读正音
徜徉cháng yáng 浩渺hào miǎo 非凡fēi fán 雕镂diāo lòu
寂寞jì mò 谆谆zhūn 搜索枯肠sōu suǒ kū cháng
3.重要词语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渺:水面辽阔无边。
雕镂:雕刻。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地在眼前出现。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还非常清晰地记得,好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形容对过去的事或人印象深刻。
烟波浩渺:烟波,雾霭苍茫的水面;浩渺,水面辽阔。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茫茫荡荡:宽广辽阔,无边无际。
气象万千:形容景象千姿百态,十分壮观。
鸦雀无声:乌鸦和麻雀都不发叫声。形容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三、课堂活动
任务一:梳理依依往事,感受成长之乐
默读课文,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并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件“往事”?“依依”具有怎样的含义?这几件事表现了少年时代的哪些乐趣?
往事依依(释义: )
往事 乐趣
点拨:
往事依依(释义: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往事 乐趣
观山水画 神情专注,徜徉画中之乐
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浮想联翩,身临其境之乐
读《千家诗》 吟诵诗句,沉醉诗境之乐
听国文老师上课 朗诵诗词,深受感染之乐
任务二:体会读书益处,感悟成长启迪
读书赏画都有哪些益处呢?作者从中得到了哪些启迪?结合关键词句和自身生活经验展开思考。
活动1:看画,甚得其乐
1.作者看画,自己好似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你将类似经历分享给大家。
2.仔细观赏下面这几副画作,说说你的体会和收获。
《观瀑图》张大千 《秋江独钓》张大千 《醉翁亭记》张大千
点拨:作者在画中游览山水,从艺术形象中获得了最初的文学熏陶。同学们也在画中欣赏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感受到了祖国的壮阔与美丽,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活动2:读《评注图像水浒传》,身历其境
1.作者的这本《水浒传》,图文结合,让她不禁展开了联想和想象,阅读这样的书籍给她带来了哪些收获?
点拨: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2.阅读这段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在脑海中形成的情景,借由这个情景,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哪些事。
提示:可以想象当时的环境,鲁智深的表情、动作,周围人的反应。
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
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
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3.看看这两张图片,和你脑中形成的情景相似吗?这两张图片是否加深了你对鲁智深的理解?
点拨:同学们通过阅读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图文,仿佛亲眼看见鲁智深将树连根拔起的勇猛身姿,其人物形象也就此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动3:读《千家诗》,醉心诗境
1.默读下面这一自然段,重点关注所引诗句,读诗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收获?请你直接在文中圈画出来。
明确: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点拨:作者读诗,将诗境与现实中的风光结合在一起,与生活融为一体,丰富了审美体验。
2.那么,有没有令你醉心不已的诗句?请你分享给大家。
明确:
读“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我沉浸在春雨后满山开遍鲜花的盎然春色里。
读“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我沉浸在菱叶、浮萍、池水、鸣莺、蔷薇交织的夏日盛景中。
读“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沉浸在白鹤冲开云层,直上碧霄的爽朗秋色里。
读“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我沉浸在雪花飘然入户,窗外一片洁白的冬日美景中。
活动4:听国文老师上课,谆谆教导
在对这段经历的回忆中,作者重点写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田汉《南归》中的诗。结合课文内容和资料链接,说说作者的收获与启迪。
资料链接: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南乡子》。
《南归》是田汉以浪漫的想象和浓厚的诗意,虚构的一个带有幻想色彩的传奇悲剧故事。故事中的流浪诗人辛先生,他追求理想,却屡遭不幸。北方军阀混战,害得他家破人亡,封建势力逼死了他心爱的牧羊姑娘,南归后刚想和春姑娘建立个“桃花园”,却又不得不背起行囊继续流浪。剧中那首没有归宿的歌正唱出了诗人漂泊孤行,无尽忧伤的心情,也有力地激起了广大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处于苦闷、彷徨中的青年读者与观众的共鸣。
明确:
1.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2.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3.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文章结尾处,老师的谆谆教导“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由读书到明做人之理。大量的阅读,的确让作者受益匪浅。少年时代应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
小结:
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这些往事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读书、求知、审美在成长中的重要意义。正因为这样,“我”才对这些往事留下深刻印象,产生了依依之情。
任务三:品味赏析语言,感受文学魅力
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处处可见,如描绘评注图像所展现的梁山景象,祖国家乡美好的风光气象,描摹国文老师讲课入神的情态。继续默读课文,你觉得文章哪些词语用得准确,哪些语句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能引起你的联想?找出几处来和大家分享,并说明理由。
1.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渺,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
明确:运用“雄伟险峻”“烟波浩渺”“无边无际”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梁山泊水泊浩荡、芦苇连天的雄伟景象。
2.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明确:作者就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突出了读书的趣味性。运用“茫茫荡荡”“走投无路”“狼狈逃窜”“身历其境”“津津有味”等四字词语,简洁、生动,有文采。
3.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明确:仅用“气象万千”“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美不胜收”几个词语就将祖国家乡的美好景象如置眼前,语言简洁生动、画面感强。
4.“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明确:通过引用诗句,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美景,体现诗境带给人的美好感受。
5.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明确:“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老师朗诵时的样子,体现了老师朗诵的投入、认真。
6.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明确:“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老师朗诵时的神情,体现了老师朗诵时的真挚感情。
请你默读文中这两句话,说说修改后的句子好不好,并说明理由。
1.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修改后:几十年过去了,有几件事情仍印象深刻。
明确:不好。原句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的回忆,设置了悬念。还运用“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些词语,更加生动。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修改后:书,教给我很多知识,而其中丰富我童年生活的,竟是一本石印本《千家诗》。
明确:不好。原句中“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读书丰富我的童年生活。同时,“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和“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千家诗》的魅力。
任务四:表达交流,分享成长故事
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
提示:结合实际生活经历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电影。
四、梳理总结
本文表现了作者少年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学习本文,不仅要积累优美的语句,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文学作品对我们成长的意义,从而养成自觉主动的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培养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引出回忆→追忆往事
五、布置作业
1.本文运用了许多生动、优美的词语,请你摘抄到积累本上。
2.将任务四的内容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
3.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成长受到了文学的深远影响,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解,并分享给你的同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