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件(共37张PPT)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件(共37张PPT)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课标要求: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认识民族危机的加剧。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进步性和局限性(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了解美日侵略台湾的史实;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背景、经过、意义,知道中法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体会先进中国人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付出的不懈努力,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和爱国热情。(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导入新课
1862年8月,安庆内军械所的科学家徐寿和华蘅芳合作,手工制成中国第一台实用蒸汽机。这台蒸汽机与当时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往复式蒸汽机类似,“以火蒸水”,运转自如。后来,他们又制成以螺旋桨推进的汽轮“黄鹄号”。这些情况说明,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发展近代工业的条件。以发展近代工业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是如何开展起来的 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目 录
01
洋务运动
02
美、日侵略台湾
04
中法战争
03
收复新疆




感悟人生
一、洋务运动
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指清朝统治集团内部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开明官员。(地主阶级)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1.背景
思考: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
1840
1842
1851
1856
1860
1864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外患
内忧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外患:列强侵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概况
曾国藩
李鸿章
代表:洋务派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材料1: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奕
材料2: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曾国藩
材料3: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李鸿章
材料4:“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虑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内容: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
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材料5:灭发捻(农民起义军的一支)为先,治(抵御)俄(国)次之,治(抵御)英(国)又次之。---奕 《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6: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目的:
宗旨:
材料7: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曾仿照曾国藩的湘军组建淮军,靠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家,历任江苏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19世纪60年代以后热心洋务,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对外主持签订《越南条款》《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灯条约;对内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军事和民用企业,主持创建了北洋海军。李鸿章在任时大肆贪污,死后留下巨额财产。
材料4: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3. 洋务运动的内容
材料8:至鸦片战争时,......清军使用的是自制的老式的“洋枪洋炮”。就型制样式而言,与英军相比,整整落后了二百余年。——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9:“自咸丰同治以来,粤匪乱起,海疆滋事,中外用项日增月益,一岁所入不足供一岁所出。所谓国家岁入岁出自有常经,军兴以来供亿浩繁,以至京师及各省库储开支支绌,事平之后,帑藏仍未裕如”。
材料10:奕诉上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各国均以重赀请中国人讲解中文,而中国迄今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 《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洋务运动》
材料11:“当时中国的西北地区既有沙俄武装盘旋在伊犁,又有阿古柏盘踞在喀什等地,而且海疆也不安稳,日本接连进攻中国的台湾岛。”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找出清政府的病症,思考如何“师夷长技以制夷”?
军事——弱(武器落后)
财政——穷(国库空虚)
人才——少(人才缺乏)
国防——弱(海防、塞防薄弱)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前期: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代表企业
时间 创办者 企业名称
1861年 曾国藩
1865年 李鸿章
1866年 左宗棠
安庆内军械所(最早)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规模最大)
福州船政局(设备最全)
经营方式:
官办性质
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末洋务运动最早官办的新式兵工厂,1861年9月,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湘军攻陷天平天国的军事重镇安庆,曾国藩成立了安庆军械所,尝试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新式的枪炮弹药。因为军械所所需资金全靠湘军内部供应,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使用,技术力量完全来自中国国内,没有聘请任何西方顾问,因此得名“安庆内军械所”。
1863 年试制成一艘小火轮,成为后来“黄鹄”号的雏形。“黄鹄”号蒸汽轮船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轮船,于 1865 年在金陵内军械所建成(安庆内军械所 1864 年迁江宁后改建为金陵内军械所)。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起,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
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立,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中国第一门后瞠火炮、第一支后瞠步枪、第一艘兵轮、第一磅无烟火药都产自这。江南制造总局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完全采用机器生产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1866年)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近代舰船工业基地、近代海军教育基地、近代舰队编练基地,被誉为是近代海军的摇篮。装备了福建水师全部,北洋水师的五分之二,南洋水师的三分之一。




官办性质的军事工业
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为例,每年的支出中,薪水、工食、修建、办公等非生产费用占全部经费的40%左右,最高时达55%。
这些军事工业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在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中,这类问题也同样存在。
(2)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材料12:洋务派在兴建军事工业的同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信》
材料13:夫欲自强必现裕;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
材料14: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自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李鸿章
资金短缺
后期: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发展近代民用企业
代表企业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1872 李鸿章
1876年 李鸿章
1893年 张之洞
1893年
开平煤矿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轮船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自1872年创立,到1949年终结,是洋务运动中开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其官督商办,承揽了官方运输业务,利用股份制形式吸纳民间资金,打破了晚清洋务企业纯粹官办的格局。
1876年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这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外轮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外国,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在国内各大港口和日本的长崎、横滨等处设立分局,从事客运和漕运等项运输业务,为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企业之一。
开平煤矿是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后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为解决军工生产的原料和燃料供应问题,李鸿章于1876年派唐廷枢赴唐山开平勘测煤矿。1878年,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1881年投产。所产煤炭除了供应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局和北洋海军,还大批在市场上出售。经李鸿章奏准,煤炭每吨纳税减少,于是成本降低,迅速占领天津煤炭市场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1892年唐廷枢病逝,由张翼继任总办,矿务局经营日益腐败,大借外债,致使外国垄断势力渗入。到1900年,英商利用八国联军入侵的机会,通过欺骗论诈手段,攫取了开平矿务局的全部财产。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占领。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国民党政府接收。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营企业。
1890年,张之洞选址汉阳创办铁厂。1891年开始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1894年正式投产,比日本的八幡制铁所还早了七年。汉阳铁厂是中国乃至亚洲首家现代化钢铁企业。
1895 —1908 年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导致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后来开发江西萍乡煤矿,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1908 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正式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后来该公司被日本人所把持,直到 1945年抗战胜利才由国民党政府接收。汉阳铁厂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它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湖北织布局是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官办织布局,后迁至湖北武昌的官办织布局。
1888年,张之洞向英国最著名的柏纳厂订购机器筹备建厂,规模庞大,有织布机1000台,还有扎花、弹花、梳花、绕纱、浆纱、拉棉条、纺棉纱、漂白、染色等各种机器。滨江建有大码头,方便货物运输。厂内设有电灯,可日夜生产,还备有自来水和救火机以防火灾。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很快,获利甚厚,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湖北、湖南、四川等省,还远销海外。湖北织布局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推动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为湖北地区的工业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3)创办近代教育
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附属于总理衙门。
材料14:这一时期的翻译西书,将西学各主要学科的基本知识引入中国,为培养中国第一代工程技术人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翻译西书的大规模展开打下了基础。
——《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
材料15:据不完全统计,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有30人进入工矿、铁路、电报行业,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有5人进入教育界,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有24人进入外交界,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有20人进入海军,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官办的新式学堂。奕沂考虑到中外“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人才,奏请在京师设立同文馆。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选拔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进馆学习,后又扩招满汉学员。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同文馆对于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起了积极作用。
京师同文馆




(4)建立新式海陆军
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列举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史实有哪些?
①陆军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方法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洋枪队,是19世纪60年代清朝地方官员为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清政府雇募外籍官兵及部分中国人组成的、装备洋枪洋炮的雇佣性武装。
洋枪队存在的时间并不太长,但其编制、装备、训练与战术对清军的近代化则有相当影响。其中淮军最早仿效洋枪队,率先走上军事近代化的道路。
②海军
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1888年12月17日)四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舰队名称 规模 布防基地
北洋舰队 总吨位4.1万吨,大小军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大沽、旅顺、威海、营口、烟台
南洋舰队 有主力军舰17艘,总吨位两万余吨,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 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口
福建水师 有大小舰艇26艘,总吨位1.1万吨。 厦门、马尾
广东水师 有舰艇37艘,总吨位1.1万吨 广东沿海及珠江口
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清末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统一协调指挥,亦称海署。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覆灭。1895海军衙门裁撤。
北洋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
4.洋务运动的作用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作用。其地位如何?
材料17: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之初巨大的赢利,促使一些与洋务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的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机器生产,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人教版经济史》
材料18:这个过程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进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材料19: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而入中国。而民用企业,则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类别 洋务运动前 洋务运动后
工业 手工生产 大机器制造
海军 风帆木船土炮 铁甲轮船火炮
教育 儒学主导 引进传播近代科学技术
进步性: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地位: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5.失败原因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洋务运动难以摆脱破产厄运的原因。
破产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材料20:“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材料21:时人曾形容道,对于官员来说,洋务企业“正如肥肉自天而降,虫蚁聚食,不尽不止”这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材料22:“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民间有‘宰相肥(李鸿章)天下瘦’的说法。
材料23: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2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25:不可思议的是,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就应该只学习自然科学,而对政治制度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工业模式而不引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
①外国势力的挤压
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
③洋务派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教训: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感悟人生
二、美、日侵略台湾
1.背景
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美、日是如何侵略台湾的。
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凯觎中国东南海疆。
2.过程
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攻台,遭到台湾人民坚决反抗,大败而归。
美国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1874年5月,日本派军攻台。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入台。
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19世纪70年代,日本借口“琉球事件”入侵台湾,向清政府交涉。
19世纪中后期,中国边疆危机从东南海疆开始的。




材料26:琉球是一个独立王国,自明初起,一直保持与中国的藩属关系。琉球事件后,日本迫使琉球成为藩属国。1879年,日本派兵占领琉球,非法将琉球王国改为日本冲绳县,遭到清政府抗议。清政府拒绝承认日本吞并琉球。
3.结果
1885年,清政府决定撤销台湾府,建立台湾行省。
台湾省孔庙
影响:
台湾建省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感悟人生
三、收复新疆
1.背景
①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领南疆大部分地区和北疆部分地区。英、俄两国无视中国主权,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
材料28:1865年,来自中亚的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国。1871年,沙俄公然出兵新疆,武装侵占了伊犁地区。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通史》
②1871年,俄国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
③当时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的形势紧张,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海防”和“塞防”的激烈争论。
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海防重而塞防轻,主张将塞防经费移办海防。陕甘总督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等人的意见。
材料29: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
——李鸿章
材料30: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左宗棠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等职。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创办福州船政局、兰州机器局等洋务企业。统率清军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后,又整军备战,成为收复伊犁谈判的坚强后盾。收复新疆后,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并主持善后工作,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作出了重大贡献。
左宗棠
2.过程
① 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命刘锦棠入疆,采用“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北疆,然后攻克达坂城等地,挺进南疆。
观看《清军收复新疆形势图》,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谈谈左宗棠是如何收复新疆的?
③1878年,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
④中俄交涉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材料31:以清军兵威为后盾,曾纪泽于1881年(光绪七年)成功与沙俄议定《伊犁条约》,次年清政府收回伊犁。
相关史事:清军大举入疆,新疆各族人民欢欣鼓舞,竭尽所能提供支援。清军到达阜康时,当地群众指引他们走一条水源充足的小路,奇袭敌人。清军包围达坂城后,城里的维吾尔族居民冒着生命危险,出城送情报,帮助清军及时全歼守敌。清军在库尔勒陷入缺粮困境,在当地人民协助下,获得几十万斤粮食,成功渡过难关。
3.新疆建省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国防安全,1884年,清政府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建立新疆行省。
新疆建省的意义:
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
巩固了西北边防,
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
促进了新疆的开发。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清代·杨昌浚
《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其二》
感悟人生
四、中法战争
1.背景
①1883年8月法国控制清朝的藩属国越南,矛头直指中国。
②驻扎在中越边境的刘永福受越南邀请,率领黑旗军助越抗法,多次取得重大胜利。
识读《中法战争形势图》和图文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中法战争的背景、爆发、主要战事和结果。
2. 爆发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
3.经过
(1)海路:
①马尾海战:1884年8月,法舰突袭马尾军港,大部分军舰被击沉,马尾船厂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
②基隆之战:法军占领台湾基隆,进犯淡水,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部反击,取得胜利。法国舰队只得对台湾进行海上封锁。
③法军还袭扰浙江镇海,被中国守军击退,孤拔被击伤毙命。
(2)陆路:
③镇南关大捷:1885年初,法军攻陷越南北部谅山,并进犯中越边境的镇南关。老将冯子材一举击溃敌人,取得镇南关大捷,并收复谅山等地,扭转了战局。
4.结果
①签订中法《越南条款》
正当中越两国抗法斗争即将取得胜利时,清政府派李鸿章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款》,①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②同意中越边界开埠通商,③中国以后修筑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等条件。
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不胜而胜
影响:法国的势力侵入中国云南、广西。
②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影响: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新疆和台湾建省具有怎样的意义?
1840年后,西方列强不断鲸吞蚕食中国领土、领海.......重视西北边疆的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战役开始前,已经筹划新疆治理新方式。他认为新疆应改设行省,以加强西北防御。
与新疆遥遥相对,作为我国东南海上门户的台湾,战略地位突出,成为列强窥伺的重要目标......中法战争期间,法军侵占台湾的基隆和澎湖,封锁台湾海面,再次刺激了清政府官员的神经。在此背景下,左宗棠提议设立台湾省。
——陈跃《晚清新疆与台湾建省之比较研究》
强化了中央与边疆的联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后世留下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历史遗产。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外压)
美、日侵略台湾
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
——封建肌体上的技术嫁接
——改革试金石
→军事工业(自强)→甲午检验失败
→ 民用企业(求富)→官僚资本萌芽
封建制度(未变)
晚清自救
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课堂总结
概况:时间、背景、代表人物、口号
洋务运动和
边疆危机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内容:
结果——失败原因
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发展近代教育
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
美、日侵略台湾
收复新疆 左宗棠
中法战争
马尾海战、刘铭传抗法、镇南关大捷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