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题,明确写作顺序。
2.探究“百草园”之乐,学习写景技巧。
3.结合内容,体味“三味书屋”之趣。
教学重点
1.探究“百草园”之乐,学习写景技巧。
2.结合内容,体味“三味书屋”之趣。
教学难点
1.探究“百草园”之乐,学习写景技巧。
2.结合内容,体味“三味书屋”之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少年时代的乐园。它滋养鲁迅生存、成长。鲁迅,百草园之子,回报百草园的馈赠,从一个拍雪人、抓斑蝥、捕捉“张飞鸟”的玩童成长为中国新文化的巨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看看他曾经在这里的生活。
二、作者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三、感知写作顺序
1.从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你能提取到哪些信息
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点明了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 ……. ……将这两个时间与空间串联在了一起。有将两段时空对比的意味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承上启下的段落,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
(1)第九段。
(2)第九段是文章的过渡段,写出作者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不同情感:“不知道为什么”“而且还是……最严厉”“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将不能”这些词句都流露出作者对即将被送进书塾的不解、畏惧、无奈、沮丧;这一段中的"我的……们”以及末尾的"!"与“.……”,则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眷恋。
四、探究“百草园”之乐
1.朗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说说“百草园”是个怎样的园子,完成填空。
这是 一 个 的百草园。
预设:让人怀念,充满杂草,充满欢乐……
2.我们来看看百草园中有哪些令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呢 请大家在文中圈画出作者写了哪些事物,再试着将作者笔下的百草园里景物和事件分类。
(1)好看的:
(2)好听的:
(3)好吃的:
(4)好玩的:
明确:
(1)好看的: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黄蜂 云雀
(2)好听的:云雀 鸣蝉 油蛉 蟋蟀
(3)好吃的:覆盆子 桑椹
(4)好玩的:找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乌根 摘覆盆子
3.在作者笔下如何将这些日常中的小事物,写得生动传神呢 请合作讨论。
明确: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注意采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作者要强调的是"单是"后面的内容,先撇开一大部分内容不说,只说一小部分的内容就已经乐趣无穷了,
那么整个百草园的乐趣就比比皆是。这一句式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趣味,是乐园。
(2)“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_. ……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肥胖的、轻捷的。
(3)“碧绿的,紫红的”“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充分调动感官——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冬景皆备——春:桑葚、菜花;夏:鸣蝉;秋:蟋蟀;冬:拍雪人、捕鸟。
(4)富有童趣。”窜”“肥胖的”伏”低唱”“弹琴”悦耳的声响和灵动的小生物世界,处处都传达着作者自由自在、纯真快乐的心境。
(5)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覆盆子的形状;“油蛉 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化的描写,富有生机和情趣。
(6)层次井然,条理分明。从整体到局部,“不必说”后面是植物,"也不必说"后面是动物,“单是”后面先是动物后是植物。这样的分类顺序就显得多而不乱。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而细腻的写作技法把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园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这种乐趣的发现主要源自于一颗童心,更源自于他对无拘无束、自由自生活的追求。
五 、体味“三味书屋”之趣
1.默读文章10-24段,思考:你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严还是趣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依据。
明确:
行礼:
两次行礼——拜孔子、拜先生:严格的学习规矩(严)
对着扁和鹿行礼、"算是":对规矩的调侃(趣)
课堂:
“不应该问”、“只要读书”:压抑的学习氛围(严)
偷跑进园子、“人声鼎沸”、指甲上套盔甲、画画儿(趣)
先生:
极为方正、质朴、博学、"人都到那里去了 !":疾言厉色(严)
“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陶醉而可亲(趣)
2.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明确: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这些细节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儿童的快乐,一种成年人再也没有的单纯的快乐。
课堂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时间上的成长,是空间上的转变,更是思想上的成熟。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鲁迅记忆中的童年生活,探访了作者鲁迅人生中最美好、最温暖的精神胜地。当我们走入其中,置身其中,也将收获这美好的记忆。
布置作业
试着用上从小鲁迅那里学来的写作技巧,写一写《我的乐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