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2025-2026学年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沪科版(2024)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快与慢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同学们你可知道提高估测能力对物理学习帮助很大,下面的问题要考考你,请选出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选项( )A.中学生的身高约1700cm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60℃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4m/s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1.5m2.小亮和小聪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的时间内,小聪做变速直线运动C.的时间内,小亮跑的路程更长D.前的时间,小亮跑的较快3.如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m/s4.如图所示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路程s1=2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前半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段的平均速度B.小车在前半段所用的时间等于后半段所用的时间C.小车下滑过程中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较大的坡度5.如图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出发8h内和l2h内走过的路程相同B.在5h到8h内共走了270km的路程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km/hD.汽车在2h至4h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m/s6.火车车厢长20 m,某乘客以2 m/s的速度在车厢内行走,当火车向前匀速行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乘客用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B.乘客用多于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C.乘客用少于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D.乘客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所用时间可能多于10 s也可能少于10 s7.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沿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两枚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B.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D.家用电热壶工作时的功率约为25W9.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书的长度约为25.6dmB.城市公交车的速度约为10m/s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0gD.人拿起1个鸡蛋的力约为1N10.物体A从M点一直运动到Q点,经过M点开始计时,每经过1秒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该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 )A.OP段的平均速度是3m/s B.OQ段做匀速直线运动C.MQ段的运动持续了6秒 D.MN段的平均速度大于OP段的二、填空题1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s,甲、乙两车相距 m。12.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运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若甲、乙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以后在相同的时间内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13.小唐一家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自家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左图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km/h,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右图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14.7km= m;72km/h= m/s ; 8min= s。15.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m/s。若小华步行上学需20 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 (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D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m/s。16.一辆长20m的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40m的大桥。以货车为参照物,大桥是 的(选填“静止”或者“运动”);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 s,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s。17.如图所示为某电力驱动的高速列车,该列车行驶中主要的能量转化是 。列车从A地到B地做匀速直线运动,静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的小东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若A地到B地的距离是60km,列车的行驶速度为150km/h,则小东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是 min。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如图反映了它们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根据图像可以得知甲车在0~4s通过的路程为 m;乙车在4~10s内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 s。19.某工厂每天都派小汽车接总工程师上班。每天早晨小汽车从工厂出发,7∶00按时到达总工程师家,然后马上回程。有一天,汽车在路上因故障原因导致7∶10时车还未到达总工程师家,于是总工程师步行出了家门。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了前来接他的汽车,他上车后,汽车立即掉头继续前进。进入单位大门时,他发现比平时迟到20分钟。已知汽车的速度是工程师步行速度的6倍,则工程师步行时间为 min,汽车在路上因故障耽误的时间为 min。20.物体甲、乙、丙与丁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甲与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物体丙和丁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时间之比为5:6,则丙、丁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三、作图题2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水平力F推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在此过程中,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请在甲图上画出t=2s时,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示意图,并标明力的大小(O点为箱子的重心)。22.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像.四、实验探究题23.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24.在“研究气泡的运动速度”时,在长约120cm的有机玻璃管中注水,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右端抬高,使气泡处在右端;再把右端放到桌面上,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甲所示。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20 40 60 8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0.1 19.9 30.0 40.2(1)实验时,应以气泡的 作为参照点计时;(2)测得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数据如上表,请在图乙中画出它运动的s-t图像 。分析图像可知,从0cm处到80cm处的过程中,它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 ,此过程中它近似做 运动。25.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原理是 (利用物理公式表达);(2)在本实验中,所使用的斜面坡度要尽可能较 (选填“陡”或“小”)一些,其目的是为了 ;(3)AB段距离sAB= cm,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4)如果小明同学不小心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他所测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小明进一步进行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3= 。(请用字母v1和v2表示)五、计算题26.一列长150m的火车匀速行驶,一名观察者站在路基旁测出整列火车通过他用时5s。求:(1)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2)已知A地与B地相距54km,如果这列火车以上述速度匀速行驶,火车从A地到B地需用多少小时?(3)如果火车以这个速度完全通过一条隧道需要1min,则这条隧道长多少?27.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500s才能到达地球(1)试计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2)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28.新能源汽车以其环保和节能逐渐获得人们的青睐。如图所示某新能源汽车质量为1.4t,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车轮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0.1m2。当该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7min,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1000N。求:(g取10N/kg)(1)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在行驶过程中,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3)在行驶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4)安全重于泰山,交通法规定:严禁机动车辆行驶时超速、超载。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超速、超载行驶时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写出其中一条即可)。29.大连快速公交BRT"线路南起兴工街,北到张前路,全长约14km,车辆全程正常运行时间约为30min。求:(1)车辆正常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若车辆在某一路段运行时,先以60kmh速度运行60s,停车12s,再以50km/h速度运行36s求车辆在这一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六、综合题30.小王家购买了一辆小汽车,小王发现汽车的设计与使用都用到了物理知识。(1)汽车发动机是汽油机,图甲所示为 冲程;若其飞轮的转速是3600r/min,则汽油机每秒完成该冲程 次;(2)若小汽车以80kW的恒定功率启动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在1min内,该汽车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J,汽车在此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 N。七、简答题31.为保证行车安全,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同时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还应保持足够的车距.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或是车距过小时,发生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某型号轿车的最短刹车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静止)跟车辆行驶速度的关系为s制动=k·v2,公式中系数k=(1/20)s2/m,轿车行驶速度v的单位为m/s,刹车距离s制动的单位为m.如果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问题到做出反应动作)最短为1s,某人驾驶该型号轿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44 km/h的速度行驶时,发现道路前方100 m处有危险情况发生,他能否在安全距离内把车停住 32.一声呐刚好没入水面,发出超声后4s收到被海底反射的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则海水的深多少米?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1.C【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在1.7m=170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0℃。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在1.4m/s左右,故C符合题意;D.课桌的高度是学生升高的一半,约0.8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温度、速度,结合书解答。2.D【解答】 A、B、由图象可知,在8s时间内,小聪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亮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此两选项均错误。C、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20m。故C选项错误。D、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亮运动的距离比小聪长,所以小亮跑得较快。故D选项正确。【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路程与时间图像的分析,是常考题型,要注意理解掌握。3.A【解答】A、由图可知,两物体在10s时,S都是50m,说明次课两物体相遇,故A正确;B、图中一物体的S随时间t越来越小,另一物体的S随时间t越来越大,说明两者往相反方向行驶,故B错误;C、图中一物体在100m处出发,另一物体在0m处出发,所以两物体不在同一地点出发,故C错误;D、根据速度公式,一物体速度为,另一物体在前2s静止不动速度为0m/s,在2s-10s,速度为,故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s-t图像,可判断个物体的初始位置、方向,也可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大小。4.A5.D【解答】A.图中,汽车在8h~12h速度为0,是静止的,在8h~12h路程相同,A正确,不符合题意;B.5h~8h汽车共行驶3h,速度为90 km/h,计算路程:,B正确,不符合题意;C.计算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汽车在2h~4 h之间速度为120km/h,约为33.3m/s,速度最快,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根据v-t图像,判断不同时间段速度的大小;根据s=vt,计算路程;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利用,计算平均速度。6.A【解答】火车匀速运动,不论由车头走到车尾还是由车尾走到车头,人相对于车厢的路程都是20m,∵v= ,∴人的运动时间t= =10s,人从车尾走到车头与从车头走到车尾的运动时间都是10s;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火车向前匀速行驶,则人在火车上行走类似于在地面上行走,所以可根据v= 进行计算.7.B【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平衡力的辨别,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A、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力,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故A选项错误;B、由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选项正确;C、因为木块沿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选项错误;D、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选项错误。故选B8.A9.B10.A【解答】A.由图示知,OP段的距离为3m,所用时间为1s,平均速度是故A符合题意;B.由图示知,OQ段,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不等,且距离越来越大,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示知,MQ段,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5s,故C不符合题意;D.MN段在2s内通过的距离为3m,OP段在1s内通过的距离为3m,据知,MN段的平均速度小于OP段的平均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 A.根据公式求平均速度;B.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采用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的方法,若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C.每个间隔1s,根据间隔数确定时间长短;D.根据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判断速度大小。11.甲;丙;1012.9:2;9:2【解答】解:它们的速度之比:由v=得,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 故答案为:9:2; 9:2.【分析】根据v=,将比值代入公式中可求出速度之比和路程之比.13.100;0.414.7000;20;48015.1.25;1500;变速直线;0.216.运动;6;8【解答】若选择货车为参照物,大桥相对于货车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以货车为参照物,大桥是运动的。货车的速度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时,通过的路程为由可得,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货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由可得,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分析】相对于参照物,物体间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17.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2418.16;不断减少;4【解答】根据图像,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4m/s,在0~4s通过的路程为乙车在4~10s内,速度不断下降,曲线为弧线,则随时间变化不均匀地减少。根据图像,在第4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为: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4s。【分析】根据s=vt计算路程;加速运动时,取中间速度表示这段时间的速度,从同一点出发时,通过的路程相同时,两车相遇。19.12;2420.3∶4;4∶521.解:如图所示:【解答】解:如图乙所示,木箱在2s时所受的推力为150N;由v-t图象可知,在3~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滑动摩擦力为100N;在1~3s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则滑动摩擦力仍然为100N,即在2s时的摩擦力为100N。过O点分别沿水平向右和水平向左的方向画出推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并标明其符号和大小,如图所示:【分析】从两个图像分析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推力大小,利用你的示意图画出即可.22.解:如图所示:【解答】根据甲图像(时间—速度图像)可得出,玩具车的速度为3m/s;由公式 可以求出在0s、2s、4s后的路程分别为:0m、6m、12m,且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在路程—时间坐标图上画出(0,0)、(2、6)、(4、12)三点的坐标位置,然后连线,就可得出路程—时间坐标图像,如图:【分析】首先判断电动玩具车的运动状态和速度,然后计算路程,最后画出对应点并把对应点连接起来.23.(1)秒表(2)v= s/t(3)0.1;0.12(4)速度越来越快【解答】(1)由于本实验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所以要有刻度尺和秒表;(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s/t;(3)前半段路程为30cm=0.3m,所用时间为3s,所以前半段的路程的平均速度为0.1m/s;全程的路程为0.6m,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为5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6m/5s=0.12m/s;(4)小车沿斜面向下是加速下滑的.故答案为:(1)秒表;(2)v= s/t;(3)0.1;0.12;(4)速度越来越快.【分析】测量物体的速度时,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秒表测量时间,通过速度计算公式求物体的运动速度.24.(1)顶端或末端(2);正比;匀速直线25.(1)(2)小;方便计时(3)45.0;2(4)偏小(5)【解答】(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2)为了使小车在下滑时不至于过快,方便计时,所以实验所使用的斜坡坡度要尽可能的较小;(3)A位置刻度为10.00dm,B位置刻度为5.50dm,所以sAB=10.00dm-5.50dm=4.50dm=45.0cm;由图知,AB段时间为2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4)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t偏大,根据,可知v会偏小;(5)根据,前半程有,后半程有,全程有.【分析】(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2)为了使小车在下滑时不至于过快,方便计时,所以实验所使用的斜坡坡度要尽可能的较小;(3)根据图中刻度尺及时间,可知小车在AB段的距离及时长,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平均速度;(4)晚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测量值偏大,根据,可知v会偏小;(5)已知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可表示出小车在这两段路运动所用时间,再对全程列式,即可用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表示全程的平均速度。26.(1)108km/h;(2)0.5小时;(3)1650m27.(1)1.5×1011m;(2)3×105h28.(1)解:汽车的质量m=1.4t=1.4×103kg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F=G=mg=1.4×103kg×10N/kg=1.4×104N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强答: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1.4×105Pa(2)解:汽车行驶速度v=72km/h=20m/s汽车行驶时间t=7min=420s汽车通过的路程s=vt=20m/s×420s=8400m答:在行驶过程中,汽车通过的路程是8400m;(3)解: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阻力F牵=F阻=1000N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W=F牵s=1000N×8400m=8.4×106J答:在行驶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是8.4×106J;(4)解:压强的角度:机动车超载时,由于质量大、重力大,对地面的压力大,根据产生的压强大,容易把地面压坏;惯性的角度:当机动车超载超速行驶时,由于质量大,惯性大,机动车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动能的角度:机动车超速、超载行驶时,由于质量和速度大,机动车的动能大,做功的本领大,容易造成恶性的交通事故。答:压强的角度:机动车超载时,由于质量大、重力大,对地面的压力大,根据产生的压强大,容易把地面压坏;惯性的角度:当机动车超载超速行驶时,由于质量大,惯性大,机动车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动能的角度:机动车超速、超载行驶时,由于质量和速度大,机动车的动能大,做功的本领大,容易造成恶性的交通事故。【分析】(1)首先根据F=G=mg计算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 计算汽车对地面的压强;(2)根据公式s=vt计算汽车通过的路程。(3)首先根据平衡力的原理F牵=F阻计算出汽车行驶受到的牵引力,再根据 W=F牵s 计算发动机做的功。(4)①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②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而惯性越大,则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③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则动能越大,那么做功本领越大,据此分析解答。29.(1)解: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车辆正常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解:这量汽车行驶的总距离为:s1+s2=60km/h× +50km/h× =1.5km,共用时60s+12s+36s=108s= =所以全程平均速度为【分析】结合题意利用v=计算即可,注意路程与时间的对应.30.压缩;30;4.8×106;4000【解答】(1)由图可知,排气口和进气口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属于压缩冲程。飞轮的转速是3600r/min,所以每秒转动的圈数为60r,飞轮转动一圈完成两个冲程,所以1s可以完成2×60=120冲程;完成四个冲程,对外做功一次,所以1s可以做功(2) 小汽车以80kW的恒定功率启动做直线运动 ,运行1min,根据W=Pt可计算车发动机做的功W=Pt=8×104W×60s=4.8×106J;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0m/s,轿车受到的阻力等于牵引力,根据P=Fv可计算阻力。综上 第1空、压缩; 第2空、30; 第3空、 4.8×106 ; 第4空、 4000 .【分析】1、汽油机四个冲程包括: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根据特点进行识别。吸气冲程特点:进气后打开,排气口关闭,活塞下移;压缩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活塞上移,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缸内空气内能增加;做功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火花塞点燃,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下移,气体内能减小,能量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打开,活塞上移,排除废气。2、热机转速和做功的关系,热机转2次,对应一次做功,对应四个冲程。3、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Fv=Pt,题目中 小汽车以80kW的恒定功率启动做直线运动,所以牵引力等于阻力。31.解:根据题意知道轿车行驶的速度是:v=144km/h=40m/s,由v=s/t知道,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是:s反应=vt=40m/s×1s=40m,最短刹车距离是:s制动=k v2 =1/20/s2 /m×(40m/s)2 =80m,即轿车的最短安全距离是:s=s反应 +s制动=40m+80m=120m>100m,所以,不能在安全距离内把车停住。【分析】根据车辆的速度和制动距离的计算公式,计算实际制动距离的大小,并比较。32.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t= ×4s=2s,由v= 得海水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是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所用时间的一半,利用速度公式的公式s=vt计算海水的深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