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2025-2026学年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沪科版(2024)第二章 声的世界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 南充市各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强化五育并举要求,开展了各种活动。下列活动中有关物理量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图甲中挑货物的扁担长度约2dmB.图乙中扔出的实心球质量约 2kgC.图丙中大合唱的声音响度约10dBD.图丁中画画的纸张面积约 10cm2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D.“闻其声知其人”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3.将一把刻度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刻度尺,则刻度尺发出声音不同.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两次均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则发出声音也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4.2023年10月2日,杭州亚运会跆拳道比赛中国队夺冠,歌手梁浩楠高唱《歌唱祖国》以示祝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歌声是由演唱者声带振动产生的B.歌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歌声的传播速度是m/sD.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音调5.如图所示,7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 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C.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6.如图所示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葫芦丝。人用嘴吹奏时,手按压不同音孔可发出do、re、mi、sol、la五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五音”是人嘴振动产生的声音B.“五音”是管壁振动产生的声音C.“五音”是指声音的响度D.“五音”是指声音的音调7.图所示是跨学科实践中学生自制的乐器“小提琴”,拨动琴弦就可发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将弦绷紧可提高发声音调 B.手指按压琴弦可改变响度C.拨动粗弦时发声频率更高 D.拨动细弦时发声音调更低8.下列各项中,反映的声音特性相同的是( )①引吭高歌 ②女高音 ③声音刺耳 ④歌声甜美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9.关于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高低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B.乙图:该实验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宇航员在真空中也可以做该实验C.丙图: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声音在固体传播速度为340m/sD.丁图: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整个过程中音调逐渐变低10.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实验探究。关于下列四个实验探究中,说法正确的是( )甲:用手拨动尺子探究影响音调的高低的因素 乙:让光束从空气射入玻璃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丙: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不同数目的钩码重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丁:将两只小灯泡串联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A.甲图: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乙图: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丙图:测量钩码的重力时,使弹簧伸长的力是弹簧对钩码的拉力D.丁图:选择两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进行实验是为了使所得的规律具有普遍性二、填空题11.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1)如图所示,用手蘸水后摩擦盛有少量水的高脚杯的杯口,听到杯子发出声音。当注入杯中的水量增多时,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特性变化最明显;(2)如图所示,把气球放在钉板上,在其上方施加较大的压力,气球发生了明显的形变但不会被钉尖轻易刺破,这是因为增大了 而减小了压强;(3)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风扇的叶片,插头间连接的发光二极管会发光,这是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 现象。1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13.按要求填空。(1)如图甲所示,只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使钢尺振动的快慢大致相同,是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 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同学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 。如图乙所示是小明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14.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是小刚在喊他。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音叉发声的波形图,根据波形图可知 的声音响度大。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的次数相同,则音调 。这个实验说明了: 越大,响度越大。16.如图是两个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 图响度大, 图音调高。17.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18.如图甲,弹奏古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可以传递 。19.往7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 (填“相同”或“不同”),最右边瓶发出的是 (填“1”“2”“3”“4”“5”“6”“7”)音。2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音叉发声的波形图,根据波形图可知 (选填“甲”或“乙”)的声音响度大。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的次数相同,则音调 (选填“相同”或“不同”)。这个实验说明了: 越大,响度越大。(选填“振幅”或“频率”)三、作图题21.如图1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2中画出响度相同,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四、实验探究题22.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通过测量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手机铃声响度越大,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 (填“大”或“小”)。在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时手机铃声响度应 (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2)将材料填充到同一隔音容器后,测量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得到如下实验数据: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听不见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由此数据可知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3)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是为了改变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处减弱噪声。23.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 (选填“大”或“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拔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拔与重拔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重拔时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24.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 cm。(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能/不能);理由: 。五、计算题25.我国有些地方修筑了“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如图所示。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路面上凹槽的分布比较密,汽车行进时振动很快,于是就发出了声音。凹槽的疏密可以根据乐曲的音调高低来设计,假设某音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是,设定乐曲为《歌唱祖国》,第21个音符“La”的频率为,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6.行人过比较宽的马路(如图)时不能光凭“勇敢”,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汽车看见有老人过马路时,一定不要突然按喇叭,有些司机为了专治不躲路的人,居然把设置好的狗叫声当作喇叭声。小明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红绿灯,若该马路的宽度为15m,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为20s,求:(1)按喇叭能提醒行人躲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行人听到“狗叫声”以为是真的狗叫,喇叭声模仿的主要是狗发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市区内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 处减少噪声;(2)小明的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安全通过马路?(3)若老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5m/s,则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多少才能使老人安全通过马路?27.我国有些地方修筑了“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如图所示,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路面上凹槽的分布比较密,汽车行进时振动很快,于是就发出了声音。凹槽的疏密可以根据乐曲的音调高低来设计,假设某音乐公路长1080m,规定的行驶速度是54km/h,设定乐曲为《歌唱祖国》。(1)汽车按规定速度行驶完这段公路要多长时间?(2)如图,乐曲《歌唱祖国》的第一个音符“5”(sol)的频率为392Hz,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约是多少?(3)第十个音符是“4”(fa),它对应的凹槽之间的距离比“5”(sol)对应的凹槽之间的距离要 (选填“长”或“短”)。六、综合题28.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七、简答题29.请从图中选择一幅图片,根据图片情景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根据物理知识回答。问题:回答:30.利用身边常见易得的简陋器材,同样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现给你一把钢尺(辅助器材任选)。请你仿照示例按要求将相应内容填入表中。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1.B【解答】 A.图甲中挑货物的扁担长度约和人的身高相近,约为1.6m=16dm,故A不正确;B.中考体育测试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2kg,故B正确;C.人正常说话的声音响度约为40-50dB,图丙中大合唱的声音响度约80-90dB,故C错误;D.图丁中画画的纸张面积约为4个物理课本的面积,一个课本长为25cm、宽为18cm,面积约为450cm2,纸张面积约为1800cm2,故D错误。故选B。【分析】 A.图甲中挑货物的扁担长度约和人的身高相近;B.中考体育测试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2kg;C.人正常说话的声音响度约为40-50dB;D.图丁中画画的纸张面积约为4个物理课本的面积,一个课本长为25cm、宽为18cm,据此分析。2.C3.C【解答】轻拨与重拨刻度尺,则刻度尺发出声音不同;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刻度尺的振动频率与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刻度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两次均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则发出声音也不同.故选C.4.A【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的传播也需要介质,故B错误;C.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D.扩音器能将声音放大,是声音的响度变大,故D错误。故选A。【分析】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速比光速小。5.B【解答】A. 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的,A 不符合题意;B. 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水和瓶子,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B符合题意;C. 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C不符合题意;D. 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6.D【解答】AB.演奏者吹埙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B错误;CD.吹奏葫芦丝时,通过改变振动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声音的频率,即改变音调,故C错误,D正确。故选D。【分析】A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CD.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7.A8.B【解答】“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②“女高音”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③“声音刺耳”指声音的音调高,④“歌声甜美”指声音的音色大,反映的声音特性相同的是②③,故答案为:B【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9.A10.B11.音调;受力面积;电磁感应12.空气;音色【解答】解: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传播,所以我们可以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小提琴和二胡的发声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两种乐器;故答案为:空气;音色.【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1)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分度值;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只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则钢尺振动幅度不同,使钢尺振动的快慢大致相同,即钢尺振动的频率相同,是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让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由图乙可知,小明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的错误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分析】(1)发声体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2)使用温度计,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读取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14.音调;音色【解答】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可调节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二弦琴发出声音的音调,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是发声的物体。故答案为:音调 音色【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质和结构决定的.15.甲;相同;振幅【解答】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甲图振幅比乙图大,即甲的振幅大,甲声音响度大。相同时间内,甲、乙物体在相同时间振动的次数相同,甲乙物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声音的音调也相同。综合可知: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分析】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16.甲;乙【解答】振幅描述物体振动幅度,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甲比乙的振动幅度大,甲的响度大。每秒物体振动的次数是频率,如图,相同时间内,甲振动的次数小于乙振动的次数,甲的频率小、乙的频率大,则甲的音调低、乙的音调高。【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17.甲和乙;甲和丙18.音调;信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改变的是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那么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2)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大小有关;(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19.相同;“1”20.甲;相同;振幅【解答】根据图像,甲图比乙图的振幅大,甲的声音响度大。相同时间内,甲图振动的次数和乙图振动的次数相同,频率相同,声音的音调也相同。则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分析】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21.【解答】响度相同,即波峰到波谷的距离响度。而音调是原来的2倍,频率是原来频率的2倍,那么一个波峰对应的时间是原来的一半,如下图所示:【分析】在波形图上,相同时间内波峰的个数代表频率大小,而波峰到波谷的距离代表振幅大小,据此分析解答。22.大;保持不变;袜子;响度;传播过程中【解答】(1) 手机铃声响度越大,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时应改变隔声物质的材料,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手机铃声响度应保持不变。(2)隔音容器中填充袜子时,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短,说明袜子的隔声性能最好。(3)“隔音”是为了改变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响度,“隔音”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综上 第1空、大; 第2空、保持不变; 第3空、袜子; 第4空、响度; 第5空、 传播过程中。【分析】1、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23.(1)振动(2)空气(3)变小;小;不能(4)响度;音调【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敲击音叉时,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因此如图甲所示,用音叉接触水面,通过溅起的水花来放大振动效果,运用了放大法。(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如图丙所示,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的响度将会逐渐变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4)如图丁所示,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叫放大法;常用的放大法有累计放大法、形变放大法等。(2)(3)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24.(1)20.50(2)3(3)不能;探究长度对频率影响关系时未控制直径相同;探究直径对频率影响关系时未保持控制长度相同【解答】(1)由图示刻度尺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管子左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右端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是20.50cm,所以,管子的长度是20.50cm;(2)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由表格中实验数据知道,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故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3)不能,因为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等有关,所以,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格中实验数据知道,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故不能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分析】(1)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即可,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3)结合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即可.25.26.(1)信息;音色;声源(2)解:速度至少为(3)解:由 得到【解答】(1)按喇叭能提醒行人躲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行人听到“狗叫声”以为是真的狗叫,喇叭声模仿的主要是狗发声的音色。市区内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少噪声。【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市区内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少噪声;(2)根据公式,可求出速度;(3)根据公式,可求出时间。27.(1)1.2min(2)3.8cm(3)长28.(1)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易于观察(3)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解答】解:(1)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用轻质的乒乓球来放大音叉的振动,使现象更易于观察,这是转换法的应用,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3)加大力度敲音叉,会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答案为:(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易于观察;(3)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2)音叉的振动微小,观察起来现象不够明显,借助轻质小球可将振动的效果放大,便于观察,这属于转换法.(3)响度大小和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9.问题:小孩是运动还是静止。回答:以树木为参照物,小孩是运动的。【解答】本题考查转换法,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是通过其他现象来体现的,鼓面的振动是不易看清的,把碎纸放在鼓面上利用碎纸的跳动来体现鼓的振动,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问题1:鼓声是怎样产生的?回答1: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问题2: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回答2: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分析】当被研究的现象不易观察或现象不明显时,可以通过其他现象来体现,这是转换法,本题就是转换法的一种应用.30.解:【解答】(1)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手扳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我们发现钢尺在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2)实验:探究声音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操作方法:把钢尺的一端放在桌边(如题干图所示)并用手固定,用另一只手扳动桌外部分的钢尺,并使其振动;然后改变钢尺露出桌外的长度,再用相同的压力扳动钢尺;发现两次钢尺发声的音调不同,所以可以得到声音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答案如上表格。【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