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2025-2026学年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沪科版(2024)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光用凸透镜成像时,在光屏上承接到了像,他用黑纸把凸透镜的上半部挡住时,请你分析此时光屏上的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A.亮度不变,上半部像消失 B.亮度不变,下半部像消失C.亮度变暗,只有上半部像 D.亮度变暗,像依然完整2.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近视镜3.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完成交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B.“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要使像变大,消费者应远离摄像头D.摄像头与远视眼镜的镜片的成像原理相同4.如图是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镜是目镜,B镜是物镜B.它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C.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D.通过B镜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5.在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将凸透镜放在蜡烛与光屏间某位置后,观察到光屏中央成清晰等大的像。若将蜡烛移至“45厘米”刻度处,再移动光屏,看到的现象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光屏上不成像6.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下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7.如图所示是一种道路上常见的监控摄像头,它的成像镜头可简化为一个凸透镜,图中能正确反映车辆ab成像原理的是( )A.B.C.D.8.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cm B.12.5cm C.4.5cm D.10cm9.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段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C.在半透明纸上观察到远处物体的清晰像应该是倒立的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端向外拉10.蜡烛S、某光学元件K和光屏P按下图示位置放置在光具座上,它们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此时光屏上可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K是小孔并将光屏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上的像将变模糊B.若K是凸透镜,则它的焦距满足f>15cmC.仅需水平移动S、K或P中的一个,即可判断K是否为小孔D.若K是凸透镜并移至35.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将得到清晰的缩小像二、填空题1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由图线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将蜡烛从B移动到C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2.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讲。在参观太空家园环节,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冰箱里的苹果,苹果的质量与在地球上时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忽略水分散失问题)。太空真奇妙,微重力下,表面张力显神威,水膜注水变水球,如图中甲图所示,我们通过水球看到了王亚平老师倒立、缩小的像,此时的水球相当于一个 。在水球中间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气泡位置又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这是因为与气泡同高度的位置,水的形状相当于两个 镜。13.现有如下光学元件:(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在下列光学仪器或用具中用到了哪种器件?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入空格.太阳灶用 .老花镜用 .近视镜用 .14. 如图是张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的情景。 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电子白板, 为了让同学 们既能看到电子白板,又能看到两边黑板上的文字,手机应该 (选填“远离”或“靠 近”) 黑板, 黑板上文字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 像。15.张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6cm 处移动到 7.5cm 处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6.找一个圆柱形玻璃瓶,里面装满水。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只铅笔。当水平放置的铅笔紧贴玻璃杯时,看见铅笔的像比铅笔本身粗细 ,长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会看到的现象是 。17.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王亚平为全国的中小学生送来了“天宫课堂”,她向失重环境下的大水球中间注入一个气泡,通过水球君到她的两个像,如图甲,透镜通过简化为图乙,球内的空气泡 (选填“受”或“不受”")到浮力,当经过34区域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像。18.小明利用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做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此时成 、倒立的实像;若将蜡烛移至25cm刻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的像(选填“能”或“不能”);图示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8cm的凸透镜,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侧移动(选填“左”或“右”)。19.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a)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现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cm处(如图b),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像.此时若固定蜡烛和光屏, (填“向左” 或“向右”)移动凸透镜,将再次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该像的放大率为 20.用电子蜡烛完成几个光学实验。(1)实验一“研究小孔成像”:电子蜡烛火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的 像;(2)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当电子蜡烛面镜时,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电子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5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得到清晰的像,若将近视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此时将蜡烛 (选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三、作图题21.如图所示,F表示凸透镜的焦点,A是烛焰上的一点,完成光路图。22.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MN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标出其焦点的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平行光,调整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节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使成的像在光屏中心;(3)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按上述实验(3)调整好后,小明想模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的情况,他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人眼是不能调节晶状体到视网膜距离的,于是只能辅助改变晶状体的焦距,即配眼镜。他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如图丙所示),只有光屏向凸透镜靠近才能呈现清晰的像。若不调节光屏位置,而想得到清晰的像,需要换镜片焦距更 (选填“大”或“小”)的眼镜再试一试。24.(1)如图甲所示,烧杯中的水已经开始沸腾,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 ℃,说明当时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2)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中,闭合开关S,得出结论:电流大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 (选填“强”或“弱”).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发现电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量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3)如图丁所示,凸透镜与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并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成像规律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的 cm处, 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25.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实验前,应先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水透镜的主光轴上。(1)当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像未画)。则该水透镜此时的焦距为 cm;(2)现保持光屏和透镜的位置不变,从水透镜里抽出一些水,则需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此时的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3)在第(1)次成像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向左或向右移动凸透镜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蜡烛清晰的像。五、计算题26.小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1)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2)当u=15cm时,v为多大?此时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3)小关同学又想测量蜡烛的像移动速度,于是将该凸透镜固定在长度为1m的光具座的中点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乙所示。他把蜡烛起始位置放在9cm刻度线处;接着蜡烛以0.03m/s的速度向右移至30cm刻度线处,求光屏移至哪条刻度线处时27.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满足;(1)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u1=10cm时,另一侧距离凸透镜v1=10cm的光屏上正好得到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2)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u2=30cm时,另一侧距离凸透镜v2=60cm的光屏上正好得到清晰的像,则将物体移至距离凸透镜u=38cm时,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的性质是什么?28.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29.如图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1)请你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实像的条件是u=2f;(2)物理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 ,请你结合公式和投影仪成像时u和v的大小关系,说明投影仪成像时放大率m是大于1还是小于1。六、综合题30.如下图所示,对于左边的大写字母“F”,选择正确的字母代号填空.(1)在照相机底片上成的像为 ;(2)用放大镜看字母,看到的该字母的像的形状为 .七、简答题31.如图所示,小明手拿一个透明玻璃球,将其放置在距眼睛稍远的位置,透过它能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缩小的像,请问这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请解释这个现象。32.如图L表示凸透镜,M N是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请运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的光路图.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体AB的高度为h1,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像到透镜的距离为v,请你证明像的高度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1.D【解答】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将凸透镜的上半部挡住时,下半部仍可以会聚光线,所以仍可以成物体完整的像.但照射到凸透镜上部的光线将被挡住,所以会聚到像点的光线少了,所以像的亮度将变暗.答案:选D.【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因的理解,是一道很好的题目.2.A【解答】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2f,像距2f>v>f,所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答案为:B。【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可以粗测焦距。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A4.D5.D6.A【解答】AB.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照相机在使用时,被拍物体应该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即图中甲区域,成倒立缩小实像,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放大镜在使用时,被观察物体应该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即图中丙区域,成正立放大虚像,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7.A【解答】监控摄像头的原理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识选项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8.A【解答】根据题干条件,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满足:5cm=f<u<2f=10cm,处于这一物距范围内的只有A、7.5cm.故选A.【分析】首先知道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实像,其次因为物体高2cm,像高4cm,所以是放大的像,所以像应该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给出的焦距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物距的大小.9.C【解答】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是外界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半透明纸相当于光屏,像成在半透明纸上,人在A段就可以看像是否清楚,A不符合题意;B.来自外界物体的光进入凸透镜的越多,所成像就越亮,故应把B段朝着明亮的室外,A段朝着较暗的室内,B不符合题意;C.由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可知,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符合题意;D.在清晰的观察近处的物体时,像距较大,再看远处的物体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要缩短A、B间的距离,即把B段向内推,以减小像距,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照相机成像时,是倒立缩小的实像。10.C11.10;减小【解答】解:由图象知,u=v=2f=20cm,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将蜡烛从B移动到C的过程中,即物距变大,所以此时像距应该变小,同时像变小;故答案为:10;减小.【分析】(1)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判断凸透镜的焦距.(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12.不变;凸透镜;凹透13.(c);(d);(e)【解答】太阳灶利用凹面镜对太阳光的会聚作用.老花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像呈在视网膜上.近视镜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呈在视网膜上.故答案为:(c);(d);(e).【分析】根据各种透镜和面镜的作用和用途进行选择.平面镜能改变光路制作潜望镜,能成像制成穿衣镜.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像,制成汽车观后镜.凹面镜能使光线会聚,制成太阳灶和医生检查耳道的额镜;根据光路可逆的,把凹面镜制成汽车头灯、手电筒等.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制成老花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制成近视镜.14.远离;实【解答】手机摄像相当于照相机照相,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把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要想拍摄范围变大,则像变小,像距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则物距应变大,即手机远离被拍摄物体。【分析】根据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分析。15.8;变大【解答】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时,u=v=2f,由图可得2f=16cm,所以f=8cm。当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6cm 处移动到 7.5cm 处的过程中,整个过程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所以成像的变大。【分析】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时u=v=2f,由图求出焦距。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16.变大;变大;笔尖位置反了【解答】圆形的玻璃瓶中装水时,相当于凸透镜,当铅笔靠近水瓶时,水瓶相当于放大镜,看到的铅笔变粗,长度变大,若铅笔远离水瓶时,会成倒立的像,铅笔尖位置变反。故答案为:变大;变大;笔尖位置反了。【分析】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17.不受;实【解答】在失重环境中,物体不受重力,浸入乙图中后,同样不受浮力,所以大水球中间注入一个气泡,气泡不受浮力的作用;根据图乙判断,3和4区域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分析】物体在失重时,不受重力和浮力;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8.放大;不能;左【解答】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为18.0cm,而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说明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将蜡烛移至25cm刻度线处,物距为5cm,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则物距仍为18.0cm,但是物距此时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应小于二倍焦距而大于一倍焦距,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分析】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19.15;缩小;向左;1.3倍【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得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cm处,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光屏与蜡烛的距离不变,向左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距离光屏的距离为35厘米时,此时光屏与蜡烛的位置互换,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此时的物体在光屏成一个清晰的像。由于原来物体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也就是说,现在的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像距v 35cm,焦距还是f 15cm,根据 ,即 ,即得物距u cm,该像的放大率是像距与物距的比值,即 1.3倍。故答案为:15;缩小;向左;1.3倍。【分析】凸透镜会聚光时,最小的亮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像距和凸透镜的焦距计算物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放大率是像距与物距的比值计算像的放大倍率。20.实;不变;远离透镜21.22.23.(1)10.0(2)烛焰(3)左(4)右;小24.(1)99;低于(2)强;变少(3)投影仪;65.0【解答】第1空、 观察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可读出为 99℃,所以水的沸点为 99℃。故该空填“ 99 ”;第2空、 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而此时水的沸点为 99℃,沸点降低了,根据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的规律,可得出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该空填“ 低于 ”;(2) 第1空、 从图丙中可以看到,在电流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匝数多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明显更多,所以得出电流大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故该空填“ 强 ”;第2空、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所以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变少。故该空填“ 变少 ”;(3) 第1空、 图丁中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而投影仪成像就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此成像规律是投影仪的原理。故该空填“ 投影仪 ”;第2空、 原来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二倍焦距之外。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的 65.0cm 处,此时物距变为原来的像距,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该空填“ 65.0 ”。【分析】根据温度计的示数读取水的沸点。然后通过沸点与标准大气压下水沸点的比较,利用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判断气压情况。观察实验现象,对比不同匝数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情况得出磁性强弱与匝数的关系。分析滑片移动对电路电流的影响,进而判断电磁铁磁性变化,以及对吸引大头针数量的影响。由成像的特点判断与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相同。基于光路可逆的原理,根据原来的成像情况和物距、像距关系,推导出移动凸透镜后的位置。25.10.0;左;缩小;能26.(1)解: 由图甲可知,u=v=20cm,成倒立,即2f=20cm;答: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解: 由图甲可知,当u=15cm时;此时2f>u=15cm>f、放大的实像;答:当u=15cm时,v为30cm、放大的实像;(3)解: 蜡烛起始位置放在6cm刻度线处,蜡烛以0.03m/s的速度向右移至30cm刻度线处,则蜡烛移动的时间为:;由题意可知,在7s内以不变的速度将蜡烛移动到30cm刻度线处,像距v=2f,像移动的路程s′=70cm﹣63cm=7cm=0.07m,像移动时的平均速度。答:蜡烛以2.03m/s的速度向右移至30cm刻度线处,光屏移至70cm刻度线处时,这段时间内蜡烛的像移动平均速度为0.01m/s。【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距等于像距时,物体在二倍焦距点,可以计算焦距;(2)根据物距、像距图像,结合物距判断像距大小;(3)利用,计算移动的时间,根据,计算速度。27.(1)5cm;(2)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8.解:由图可知,△ABO∽△A B O,则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BO为u,像距B O为v,则像高【分析】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成比例,根据图片可知,△ABO与△A'B'O相似,据此列式计算即可。29.(1)解:在三角形AOB和COD中,AB=CD,∠AOB=∠COD;则OB=OD,即u=v;因为 ,化简得:(2)解:投影线能成放大的实像,【分析】(1)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关系,结合物距、像距、焦距关系式,证明物距和像距相等;(2)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大于1。30.(1)C(2)D【解答】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所以在照相机底片上成的像为C图像.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虚像,所以用放大镜看字母,看到的该字母的像的形状为D图像.【分析】(1)照相机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放大镜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31.解:小明手拿一个透明玻璃球,相当于凸透镜,将其放置在距眼睛稍远的位置,远处景物在2倍焦距之外,透过它能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缩小的实像。【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2.解: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A的像点,然后做主光轴的垂线即可得出物体AB所成的像,如下图所示:由△AOB∽△A′OB′可得: = ,即 = ,所以h2= .【分析】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确定像的位置,结合几何关系求解像的高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