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课时编号 013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一、光的折射
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的折射 透镜》的第一节,是光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从生活中 “水的深度看起来比实际浅” 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现象;通过 “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和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两个活动,揭示光的折射规律;接着通过例题和 “太阳奇观” 的阅读材料,展现光的折射在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的应用。此内容不仅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应用意识,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光的折射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其科学规律缺乏系统认识。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抽象思维和实验探究方面仍需引导。学生可能对 “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的理解存在困难,对 “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如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 认识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模拟来突破。此外,学生对光的折射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了解较少,需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拓展。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规律,了解光的折射在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培养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对光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光的折射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难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尤其是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以及光的折射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学习策略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包含光的折射、太阳奇观的视频、图片等)、实验器材(激光笔、水槽、水、玻璃砖、硬币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包含 “水的深度看起来比实际浅” 现象的视频,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为什么从岸上看到的水的深度比它的实际深度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光的折射之谜。” 倾听视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通过播放有趣的视频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顺利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折射现象
1. 演示活动 3.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将一束光斜射到容器底面 O 处,向容器中注水,观察底面上光斑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设法使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显示出来,观察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变化;使光束垂直于水面射入,观察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光的入射方向,观察光的传播方向怎样变化。
2. 讲解折射现象:当光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二、折射规律
1. 演示活动 3.2:“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 3-3 所示,向水槽中注水,使水面恰好通过背景屏的圆心 O。将一束光从空气经圆心 O 射入水中,观察背景屏上显示的光路,探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从垂直于水面入射开始,逐次增大入射角,观察折射角如何变化,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使一束光从水经圆心 O 射入空气中,逐次改变入射角,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和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有什么不同。 讲解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折射特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三、折射现象的解释
1. 讲解例题:将硬币放在碗底,然后后退至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停下。请另一名同学向碗中缓缓注水,当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能再次看到硬币了。解释原因:来自硬币的光被碗壁挡住了,加水后,光从水射向空气,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而能再次看到硬币。
2. 组织学生讨论:“回顾本节开头的情景,现在你知道从岸上看到的水的深度比它的实际深度浅的原因了吗?”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
四、光的折射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
1. 展示图 3-7 和图 3-8 的图片(变形的太阳、幻日),讲解光的折射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太阳变形是由于光在疏密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幻日是由于高空中悬浮的小冰晶对太阳光的反射和折射产生的。 观察活动 3.1 的演示实验,记录现象,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倾听老师讲解,理解折射现象的定义。
观察活动 3.2 的演示实验,记录现象,分析光的折射规律。
倾听老师讲解,理解折射规律的内容。
倾听老师讲解例题,理解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方法。
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水的深度看起来比实际浅的原因的理解。
7. 观察图 3-7 和图 3-8 的图片,了解光的折射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 1. 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例题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以及光的折射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巩固所学内容,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光的折射的物理本质,增强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 1.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日食和月食
C. 筷子在水中 “折断”
D. 影子的形成
2.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 )
A. 向法线方向偏折
B. 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C. 不发生偏折
D. 以上都不对
3. 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以上都不对
4. 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是( )
A.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C.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D. 以上都正确
5. 如图所示,将硬币放在碗底,然后后退至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停下。请另一名同学向碗中缓缓注水,当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你就能再次看到硬币了。这是因为( )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D. 以上都不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答案。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1. 完成实践与练习中的第 1 题:“图 3-9 是同学们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猜想的光路图,哪些是错误的?”
2. 完成实践与练习中的第 2 题:“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除了发生折射,还会发生反射。试在图 3-10 中标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3. 完成实践与练习中的第 3 题:“把玻璃杯放在有字的卡片上,往杯内注水近满,如图 3-11 所示,由上向下观察,比较你看到的杯外和杯内的文字。描述你看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4. 完成实践与练习中的第 4 题:“如图 3-12 所示,将筷子插入圆柱形的透明玻璃杯中,改变筷子在水杯中的位置和角度,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并分别拍摄照片与同学分享。”
5.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光的折射的应用实例和自然现象中的折射现象,并与同学交流。 课后完成作业。 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一、光的折射
1. 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 折射规律
三线共面、两线分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空气→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水→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折射现象的解释
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太阳变形等
4. 应用
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的折射应用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