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编号 007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 第一章 声现象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的第四节,是对声现象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教材通过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 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它们在生活、科技、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仅限于人耳可听范围,拓宽学生对声现象的认知。内容涵盖人耳听觉频率范围、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特点及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系统的认识。他们已经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原理” 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验来帮助理解。此外,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引导。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特点及应用。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案例,培养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探究:经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认识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环境保护、医疗、工业等领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难点: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原理,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学方法学习策略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包含超声波和次声波应用的视频、图片等)、实验器材(超声波传感器、次声波模拟器等)。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包含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音频(如蝙蝠的超声波定位声和地震前的次声波),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了两种特殊的声音,一种是蝙蝠发出的声音,另一种是地震前的声音。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这些声音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倾听音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通过播放特殊的声音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顺利导入新课。新课讲授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1. 讲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高于 20000Hz 的为超声波,低于 20Hz 的为次声波。2. 展示图 1-24 “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差异。二、超声波1. 讲解超声波的特点:频率高、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2. 展示超声波的应用实例,如声呐(图 1-25)、B 超(图 1-26)、超声探伤、超声波清洗机(图 1-27)、超声波电机(图 1-28)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应用的原理和实际意义。三、次声波1. 讲解次声波的特点:频率低、传播距离远、能量衰减小等。2. 展示次声波的应用实例,如监测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等)、军事监测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应用的原理和实际意义。 倾听老师讲解,理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观察图 1-24,了解不同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倾听老师讲解,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分析图 1-25、图 1-26、图 1-27、图 1-28 的实例。3. 倾听老师讲解,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分析次声波在监测自然灾害和军事中的应用。 1. 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 结合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原理,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3. 通过讨论和拓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巩固所学内容,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科学技术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作业布置 完成实践与练习中的第 1 题:“分析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2. 完成实践与练习中的第 2 题:“查阅资料,了解你感兴趣的动物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并与同学交流。”3. 完成实践与练习中的第 3 题:“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超声波的主要特性及实际应用,并到电器商场等场所观察应用超声波工作的设备,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总结:1. 答案: 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为 5 - 10Hz,低于人耳听觉下限 20Hz,属于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为 300 - 600Hz,在人耳听觉范围 20 - 20000Hz 内,所以人耳能听到。 2.答案: 以狗为例,狗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 15Hz - 50000Hz,比人耳听觉范围更广,这使得狗能听到一些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和超声波,例如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前,狗可能会因为听到次声波而表现出异常行为。 3.答案: 超声波的主要特性: 方向性好: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保持较集中的声束,指向性强,如声呐利用这一特性探测水下目标。 穿透能力强:能穿透许多物质,在工业上可用于探伤,检测工件内部缺陷;在医疗上,B 超利用其穿透人体组织的特性成像。 能量集中:可以在局部产生较高的能量,用于清洗、焊接等,如超声波清洗机利用其能量使液体产生剧烈振动,从而清洗物体表面的污垢。 实际应用及工作原理: 超声清洗器:当超声波在清洗液中传播时,会产生疏密相间的振动,使液体内部产生无数微小气泡。这些气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不断振动、生长和破灭,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从而将物体表面的污垢剥离,达到清洗的目的。 课后完成作业。 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板书设计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20000Hz2. 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应用:声呐、B 超、超声探伤、清洗等3. 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应用:监测自然灾害、军事等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