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课时编号 005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一章 声现象 二、声音的特性
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的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之后,对声音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教材通过活动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以及它们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内容涵盖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的概念及应用,为后续学习噪声控制和声音的利用等知识奠定基础。教材注重实验探究和生活联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物理观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音的特性有一定的生活感知,但对其物理本质缺乏系统认识。他们已经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如振幅、频率)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的实验推理过程感到困惑,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逻辑推理来帮助理解。此外,学生对音色的应用了解较少,需要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了解它们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培养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经历声音特性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对声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声音特性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以及它们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难点:理解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以及音色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方法学习策略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包含实验视频、动画等)、实验器材(鼓、红豆、硬卡片、梳子、不同乐器、手机、试管、水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包含不同乐器演奏的音频(如小号、小提琴、大提琴等),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了不同乐器的声音,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有的声音浑厚,有的声音清脆。这些不同的特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声音的特性。” 倾听音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通过播放丰富的乐器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顺利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响度
1.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1.3:“探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让学生在鼓面上撒一些红豆,分别轻敲和重敲鼓面,观察红豆的跳动情况,分析鼓面振动的幅度与响度的关系。
2. 总结响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二、音调
1.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1.4:“探究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让学生用硬卡片先后两次从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一次慢,观察卡片发出声音的音调变化,分析卡片振动的快慢与音调的关系。
2. 讲解频率的概念: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时间之比称为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 总结音调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音色
1.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1.5:“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学生听一段交响乐,辨别其中的乐器;使用不同的乐器先后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让学生凭听觉分辨乐器种类。
2. 总结音色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1. 进行活动 1.3,观察鼓面上红豆的跳动情况,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进行活动 1.4,观察卡片划过梳齿时的音调变化,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进行活动 1.5,听交响乐并辨别乐器,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相同音调的声音。
4. 倾听老师讲解,理解响度、音调、音色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1. 通过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特性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 结合实例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3. 通过阅读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声音特性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以及它们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巩固所学内容,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声音特性的物理本质,增强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 1. 完成实践与练习中的第 1 题:“分析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数字符号表示的声音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 完成实践与练习中的第 2 题:“探究试管中水量变化对声音特性的影响。”
3. 完成实践与练习中的第 3 题:“比较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与录音的差异,分析原因。”
4. 完成实践与练习中的第 4 题:“查阅相关资料,找出与声现象有关的诗句,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课后完成作业。 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二、声音的特性
1. 响度
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 音调
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 音色
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