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美国】马克·吐温 著1.阅读作品了解课文大意。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重点)3.通过阅读课文,进一步激发同学们阅读原著的愿望。学习目标1835年,哈雷彗星拜访地球,同年,一个男孩呱呱坠地。1909年,他开玩笑的说:“我是在1835年和哈雷彗星一起来的。明年他还会再来,我希望能和他一起离去。如果不能与哈雷彗星一同离去,将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1910年,当哈雷彗星再次路过地球时,他心脏病发,撒手人寰。这个人是马克·吐温。他还有一句名言:“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名人趣事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美国作家、演说家,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作者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的五次历险经历。小说情节紧凑,含义深刻。小说表面上写的是发生在圣彼得斯堡这个小镇上的故事,但该小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三部书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作品简介请默读课文,圈出本课新词语,再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课文朗读嘘寡褴褛措讯我会认嗒伐祈祷簇滔十全十美:词语解释无聊:荒唐:滔滔不绝:诚心诚意: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绝,完结。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心意很真诚。吹嘘:词语解释欣喜若狂:喧嚷:浩浩荡荡: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欣喜地像发了狂。(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原形容水势浩大汹涌。后多形容事物的宽阔状大,或形容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汤姆·索亚:哈克:印江·乔埃:彼得:贝琪:萨契尔夫妇:波莉姨妈:1、课文中讲了那些人物?是什么身份?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的小伙伴强盗、杀人凶手酒鬼、被冤枉为杀人凶手汤姆·索亚的好朋友贝琪的父母,撒切尔先生是大法官汤姆的姨妈第一部分:(1)写汤姆和贝琪失踪后,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陷入悲痛绝望,整个小镇也为他们担忧。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第二部分:(2~4)随着汤姆和贝琪的回归,小镇又恢复了欢乐,汤姆给大家描述了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第三部分:(5~15)写汤姆去看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得知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3、第1自然段中 “镇上的人们已经......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什么样的情感?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说胡话”“呼喊”“抬起头”“呻吟”等动作突出了撒切尔太太内心的无限悲痛。“侧耳听上好久”表现了她急切盼望孩子归来的心情。4、“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这句话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中“发疯般的钟声”这一夸张描写,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利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的对比,与下文人们的欣喜若狂形成内容上的一致。由悲转喜,充满喜剧气氛。5、在讲述洞中历险时,为什么还要讲述在洞中时贝琪的想法?有什么作用?从贝琪的想法说明贝琪已经对出去失去信心,可见汤姆和贝琪已经极度疲乏,濒临绝境,为下文他们俩出洞后在家养了好多天做铺垫;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汤姆的勇敢与坚强。6、法官和他的朋友提出的问题和汤姆的回答说明了什么?法官和他的朋友认为汤姆经过这次历险之后,一定会有所收敛,不敢再去做探险的事情,所以就提了这样的问题;但汤姆的回答令他们意外,汤姆还想去走一遭,可见汤姆真是一个天生爱冒险、不向困难低头的孩子。7、通过这些历险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孩子失踪 人们悲痛脱险回家 全镇欢呼讲述历险 夸张吹嘘看望伙伴 得知山洞被封结构梳理文章节选于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描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的故事,成功塑造了汤姆·索亚“顽童”形象,让我们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勇于冒险、追求自由的精神。主旨归纳日照市岚山区实验中学 六年级(7)班THANKS FOR YOUR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