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夜晚天上的月亮 B.教室中反光的黑板C.电影院放电影时,荧幕上的画面 D.看电影时,电视机中的画面2.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甲图:水中的筷子“弯折”了B.乙图:树前下的圆形光斑C.丙图:物体在水中的倒影D.丁图:海市蜃楼3.下面关于反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并不在同一平面内D.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没有重合的可能4.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而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一种抬头显示器(如图所示)。拾头显示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显示的像。某时,司机看到了数字9,则水平显示面上显示的图形应是( )A. B. C. D.5.当前在我们进校园时,安保人员经常使用一种叫“额温枪”的测温仪器,只要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枪尾”的显示屏就能显示人体的温度。“额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A.额温枪发出的红外线 B.人体发出的紫外线C.额温枪发出的超声波 D.人体发出的红外线6.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鹤的两个“影”——影子和倒影,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白鹤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C.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彩虹是色散现象B.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C.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要想用照相机拍电视机上的画面必须使用闪光灯D.镜子上蒙上一层小水珠后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中成的像,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8.在雨后的夜晚走路,为了防止脚踩到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积水凹地B.迎着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都应是积水凹地C.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凹地;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凹地D.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凹地;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凹地9.如图是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入射光线是GO,入射角是30°B.法线是BF,界面是AD,右侧是玻璃C.反射光线是OE,折射光线是OC,折射角是30°D.如果减小入射角,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从90°开始增大1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处,以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B.铅笔的像相对于铅笔的速度为C.经过,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5分,共24分)11.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 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选填 “三角形 ”或“蜡烛 ”) (选填“倒立的实像 ”、“倒立的虚像 ”、“正立的实像 ”或“正立的虚像 ”)。12.世界各地有时出现“月全食”现象,这是由于 形成的,如图表示月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则图中的A是 。13.一个不发光 的物体 , 我们 能从 四面八方看到它 , 是 由于物体表面对入射光线发生 ;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 35° ,转动反射面,使反射角增大 5° ,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变为 。14.小美老师笔直站在家门口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0.6m处检查着装,她在镜中的像离她的距离为 m,由于近视看不清继续对着平面镜移动了0.2m,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15.如图所示,学校车库的出口位置是一处交通拐点,设立有一块镜子——街道拐角镜,通过镜子可以扩大视野,加强校园交通安全。这种镜面,物理学上称之为 镜,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 。16.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一跳下去就淹过了脖子,下水后他惊慌失措,幸好有同学相救,才脱离危险、小明在岸上看池水会比实际的 (选填“浅”或“深”)是因为光从池底射进空气中时发生 。17.图甲是小摄影师小明用手机拍摄的瀑布下美丽的彩虹,手机屏幕上呈现出的多彩画面由红、绿、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如图乙所示,小明戴的遮阳帽是为了防护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18.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光束以与液面成射向液面,反射角的度数是 ;当光电屏上的光点由移到时,表示液面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9.如图甲所示,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水中,请画出光路图(不考虑光线在水面的反射)。20.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传递信息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的。一次小黄坐的位置与电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之间刚好有张椅子挡住视线,如图所示。小黄利用光的反射,将遥控器对准房间光滑的墙壁按动遥控器达到了遥控的目的,请你在图中画出遥控器发出红外线传播到电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途径(红外线反射线路)。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2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应该选择 (选填“粗糙”或“光滑”)的硬纸板作为光屏,硬纸板与平面镜保持如图甲所示,实验中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纸板上的光路,是因为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2)实验时,将一束光贴着纸板P沿E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Q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接着将纸板Q绕ON向前或向后翻折,则纸板Q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Q绕ON向后翻折的过程中,反射光线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变”);(3)在图甲中,若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4)若保持平面镜位置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此时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5)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订正错误后,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次数 1 2 3 4 5 620° 30° 40° 50° 60° 70°70° 60° 50° 40° 30° 20°22.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1)实验时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镜面上,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2)将与A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面与像重合,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这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会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实验中若只将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 (选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变”);(5)如图丙所示,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 (填“A”或“B”)是反射面。23.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 ;(2)图8甲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则折射角是 (填“”或“”);(3)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8丙中,其中1和、2和…4和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见,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 度,此时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4)若让光线沿、…和入射,发现折射光线恰好与其对应的入射光线重合,这一现象说明:在折射现象中, 。五、计算题(共12分)24.某天文爱好兴趣小组为了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他们做了如下实验:用一个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一激光信号,经过后接收到返回的激光信号。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问题:(1)光年是 单位;(2)地球和月球相距多少?( )(3)若有一架航天飞机以的速度从地球匀速飞向月球,需要多长时间?(4)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分钟的时间到达地球,估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夜晚天上的月亮 B.教室中反光的黑板C.电影院放电影时,荧幕上的画面 D.看电影时,电视机中的画面【答案】D【解析】A.月亮虽然亮,但月亮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本身不会发光,不属于光源,A不符合题意;B.教室中反光的黑板,本身不会发光,发亮是因为反射了光,因此不是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本身不会发光,它反射的是放映机发出的光,因此不是光源,故C不符合题意;D.放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画面,是内部的显像管发光,因此属于光源,故D符合题意。故选D。2.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甲图:水中的筷子“弯折”了B.乙图:树前下的圆形光斑C.丙图:物体在水中的倒影D.丁图:海市蜃楼【答案】B【解析】A.放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因为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树前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物体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下面关于反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并不在同一平面内D.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没有重合的可能【答案】A【解析】A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正确,C错误;B.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B错误;D.当光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合一,反射光线、入射光线重合,故D错误。故选A。4.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而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一种抬头显示器(如图所示)。拾头显示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显示的像。某时,司机看到了数字9,则水平显示面上显示的图形应是( )A. B. C. D.【答案】B【解析】挡风玻璃与水平显示面上各点的距离不同,根据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对应点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当挡风玻璃上出现9时,水平显示面上显示的图形如B所示,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5.当前在我们进校园时,安保人员经常使用一种叫“额温枪”的测温仪器,只要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枪尾”的显示屏就能显示人体的温度。“额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A.额温枪发出的红外线 B.人体发出的紫外线C.额温枪发出的超声波 D.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答案】D【解析】一切物体都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人体辐射红外线,额温枪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测量人体温度。故选D。6.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鹤的两个“影”——影子和倒影,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白鹤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C.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答案】C【解析】AD.白鹤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D错误;B.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大小不变,故B错误;C.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白鹤背光的一侧形成的暗区域,故C正确。故选C。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彩虹是色散现象B.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C.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要想用照相机拍电视机上的画面必须使用闪光灯D.镜子上蒙上一层小水珠后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中成的像,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答案】C【解析】A.雨后彩虹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正确,不合题意;B.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入射到另一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C.照相机闪光灯的光照射到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会发生反射,使闪光灯发出的光线回到镜头,所以不能清楚的拍出电视机上的画面,故C错误,符合题意;D.镜子上蒙上一层小水珠后,原来光滑的镜面变得凹凸不平了,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因此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中成的像,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8.在雨后的夜晚走路,为了防止脚踩到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积水凹地B.迎着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都应是积水凹地C.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凹地;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凹地D.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凹地;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凹地【答案】C【解析】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迎着月光走,水面反射进入眼睛的光线较多,水面较亮;背着月光走,地面反射进入眼睛的光线较多,地面较亮,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9.如图是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入射光线是GO,入射角是30°B.法线是BF,界面是AD,右侧是玻璃C.反射光线是OE,折射光线是OC,折射角是30°D.如果减小入射角,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从90°开始增大【答案】C【解析】ABC.由图可知,∠AOG=60°,所以∠GOF=90°﹣60°=30°而∠E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得BF为法线,AD为界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C为折射光线,GO为入射光线,OE为反射光线;入射角∠GOF=30°,折射角∠BOC=90°﹣30°=60°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界面AD的右边是玻璃,左边是空气,故C错误,符合题意;AB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图示可知∠EOD=90°﹣30°=60°所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EOC=60°+30°=90°如果减小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之减小,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向法线靠近,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则从90°开始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处,以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B.铅笔的像相对于铅笔的速度为C.经过,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答案】B【解析】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同,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若铅笔以5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5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铅笔的像相对于铅笔的速度为5cm/s+5cm/sl0cm/s故B错误,符合题意;C.因像和物体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当铅笔以5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得,2s内铅笔通过的距离s=vt=5cm/s×2s=10cm2s后铅笔到平面镜距离为40cm-10cm=30cm像到平面镜间距离也为30cm,所以2s后铅笔与镜中的像相距30cm+30cm=60cm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5分,共24分)11.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 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选填 “三角形 ”或“蜡烛 ”) (选填“倒立的实像 ”、“倒立的虚像 ”、“正立的实像 ”或“正立的虚像 ”)。【答案】 蜡烛 倒立的实像【解析】[1][2]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如果易拉罐底部 小孔是三角形,成的是蜡烛倒立的实像。12.世界各地有时出现“月全食”现象,这是由于 形成的,如图表示月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则图中的A是 。【答案】 光沿直线传播 地球【解析】[1][2]日食、月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发生月全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应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挡住太阳光,从而形成月全食,所以地球应在A位置,月球在B处。13.一个不发光 的物体 , 我们 能从 四面八方看到它 , 是 由于物体表面对入射光线发生 ;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 35° ,转动反射面,使反射角增大 5° ,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变为 。【答案】 漫反射 120°【解析】[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中,而能从四面八方都可以看到,说明反射光线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这是漫反射的特征。[2]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5°,所以入射角为90°-35°=5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55°,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110°,转动平面镜,当入射角增大5°时,入射角变为55°+5°=60°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0°,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14.小美老师笔直站在家门口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0.6m处检查着装,她在镜中的像离她的距离为 m,由于近视看不清继续对着平面镜移动了0.2m,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答案】 1.2 不变【解析】[1]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她到镜面的距离为0.6m,所以,她在镜中的像离她的距离为1.2m。[2]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她对着镜面移动后,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15.如图所示,学校车库的出口位置是一处交通拐点,设立有一块镜子——街道拐角镜,通过镜子可以扩大视野,加强校园交通安全。这种镜面,物理学上称之为 镜,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 。【答案】 凸面 反射【解析】[1]图中镜子中间向外凸起,称为凸面镜,可以发散光线,从而扩大视野。[2]凸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16.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一跳下去就淹过了脖子,下水后他惊慌失措,幸好有同学相救,才脱离危险、小明在岸上看池水会比实际的 (选填“浅”或“深”)是因为光从池底射进空气中时发生 。【答案】 浅 折射【解析】[1][2]池底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看到的池底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看到的是池底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池底虚像,像在池底实际位置的上方,因此看起来池水较浅。17.图甲是小摄影师小明用手机拍摄的瀑布下美丽的彩虹,手机屏幕上呈现出的多彩画面由红、绿、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如图乙所示,小明戴的遮阳帽是为了防护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答案】 蓝 紫外线【解析】[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手机屏幕上呈现出的多彩画面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过量的紫外线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戴的遮阳帽是为了防护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18.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光束以与液面成射向液面,反射角的度数是 ;当光电屏上的光点由移到时,表示液面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答案】 60° 下降【解析】[1]此时入射光线与液面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60°。[2]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当反射到光电屏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点由S1移到S2,表明液面是下降的。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9.如图甲所示,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水中,请画出光路图(不考虑光线在水面的反射)。【答案】【解析】过反射点O作垂直于平面镜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再过折射点作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大致画出折射光线的方向20.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传递信息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的。一次小黄坐的位置与电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之间刚好有张椅子挡住视线,如图所示。小黄利用光的反射,将遥控器对准房间光滑的墙壁按动遥控器达到了遥控的目的,请你在图中画出遥控器发出红外线传播到电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途径(红外线反射线路)。 【答案】【解析】以墙壁为对称轴,作红外接收口的对称点A,连接遥控器与点A,交墙壁于点O即为入射点,O点与红外接收口的连线为反射光线,O点与红外遥控器的连线为入射光线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2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应该选择 (选填“粗糙”或“光滑”)的硬纸板作为光屏,硬纸板与平面镜保持如图甲所示,实验中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纸板上的光路,是因为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2)实验时,将一束光贴着纸板P沿E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Q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接着将纸板Q绕ON向前或向后翻折,则纸板Q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Q绕ON向后翻折的过程中,反射光线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变”);(3)在图甲中,若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4)若保持平面镜位置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此时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5)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订正错误后,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次数 1 2 3 4 5 620° 30° 40° 50° 60° 70°70° 60° 50° 40° 30° 20°【答案】 粗糙 漫反射 不能 不变 可逆 不能 在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析】(1)[1][2]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一束平行光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实验中为使能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纸板上的光路,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应该选择粗糙的硬纸板作为光屏,硬纸板与平面镜保持如图甲所示,是因为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2)[3][4]实验时,将一束光贴着纸板P沿E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Q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接着将纸板Q绕ON向前或向后翻折,因此时两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则纸板Q上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Q绕ON向后翻折的过程中,虽然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变。(3)[5]在图甲中,若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6][7]若保持平面镜位置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时,反射光线与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但是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此时不能。(5)[8][9]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40°、50°、60°、70°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40°、50°、60°、70°,而不是70°、60°、50°、70°、40°、30°、20°,根据数学知识,此时的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故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反射角测量错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根据可知反射角分别等于20°、30°、40°、50°、60°、70°,故订正错误后,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2.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1)实验时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镜面上,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2)将与A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面与像重合,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这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会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实验中若只将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 (选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变”);(5)如图丙所示,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 (填“A”或“B”)是反射面。【答案】 薄 位置 等效替代法 相等 垂直 不变 不变 B【解析】(1)[1]玻璃板两面分别会成一个像,为了防止重影,应选用薄一些的玻璃板。[2]由于玻璃板既能代替平面镜成像,又能透光,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到代替蜡烛A的像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3]将与A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面与像重合,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3)[4][5]由图乙可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6][7]平面镜成等大的像,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不变;由于蜡烛A的像的位置与蜡烛A的位置关于玻璃板对称,实验中若只将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蜡烛A的位置不变,则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不变。(5)[8]将笔尖紧贴镜面A,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这是因为笔尖到反射面有一段距离,即笔尖通过B面成像(穿衣镜的里层镀了膜,镀膜后增强了光的反射),从而造成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由此可见,B是反射面。23.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 ;(2)图8甲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则折射角是 (填“”或“”);(3)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8丙中,其中1和、2和…4和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见,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 度,此时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4)若让光线沿、…和入射,发现折射光线恰好与其对应的入射光线重合,这一现象说明:在折射现象中, 。【答案】 在同一平面内 ∠ DOF 增大 小于 0 等于 光路可逆【解析】(1)[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当光屏折转后,光屏上看不到折射光线,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2]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图甲中折射角是∠ DOF 。(3)[3][4]比较折射角和对应的入射角的大小可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5][6]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入射角为0度,此时折射角也为0度,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4)[7]光线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折射光线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这一现象说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五、计算题(共12分)24.某天文爱好兴趣小组为了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他们做了如下实验:用一个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一激光信号,经过后接收到返回的激光信号。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问题:(1)光年是 单位;(2)地球和月球相距多少?( )(3)若有一架航天飞机以的速度从地球匀速飞向月球,需要多长时间?(4)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分钟的时间到达地球,估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答案】 长度 3.9×108m 780h 1.44×1011m【解析】解:(1)光年指的是光在一年内经过的距离,所以是长度单位。(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3)需要的时间(4)光从太阳到达地球的时间,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答:(1)光年是长度单位;(2)地球和月球相距3.9×108m;(3)若有一架航天飞机以的速度从地球匀速飞向月球,需要780h;(4)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分钟的时间到达地球,估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44×1011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