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古代诗歌三首《江南春》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古代诗歌三首《江南春》教案

资源简介

《江南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南春》。
2.能说出《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3.通过想象诗中春景,唤起对生活的美好感受。
【教学重点】
能说出《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说出《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导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这些美好的诗句,总能唤起我们对江南春色的无限遐想。诗人杜牧笔下的江南春色又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江南春》的美好风光。
2.师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诗题。(板书:江南春)
二、夯实基础
1.情境听读
播放《江南春》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点拨: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莺(yīng)”“映(yìng)”“郭(guō)”,特别注意“莺、映”为后鼻音。
3.解读诗题
(1)引导:诗题中的“江南”指的是哪里?学生自由回答。
点拨:“江”特指长江。“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
(2)小结:“江南春”的意思是江南的春天。
4.作者简介
先请学生介绍杜牧,老师再进行明确: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杜紫微”“杜樊川”。杜牧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三、问题探究
过渡:同学们,作者杜牧笔下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江南春色呢?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寻找答案吧!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2.探究活动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点拨:利用注释,理解“山郭”“酒旗”“南朝”“四百八十寺”;结合插图,相机理解“楼台”一词指楼阁亭台。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3.成果展示
(1)字词梳理:
①山郭:山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⑤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2)诗意梳理: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4.情境诵读
播放《江南春》情境视频(诵读版),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古诗大意。
(二)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古诗大意,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呢?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1.探究任务
抓住景物,感受江南春天的特点。
2.探究方法
(1)默读《江南春》,圈画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
(2)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你感受到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默读《江南春》,圈画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
①引导:默读《江南春》,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江南的春天?请同学们把这些景物圈出来。
预设: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寺、楼台、烟雨。
②引导:“绿”和“红”,指的是什么?
预设:绿树和红花。
(2)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你感受到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①理解“千里莺啼绿映红”。
引导1:“千里”是什么意思?
预设:“千里”是虚指,指广阔的江南地区。
引导2:“千里莺啼”,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预设: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
引导3:“绿映红”是怎样的景象呢?
预设:绿树掩映着红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引导4:这句诗让你感受到怎样的江南春天?
预设:这句诗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让我感受到有声有色的江南春天。(板书:有声有色)
②理解“水村山郭酒旗风”。
引导1:“水村山郭”是怎样的景象呢?
预设:“水村山郭”是指依山傍水的村庄,描绘了江南独有的建筑特点,这是静态描写。
引导2:“酒旗风”一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迎风招展的酒旗。风动了,酒旗动了,整个画面都动了,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独特的生活气息,这是动态描写。
引导3:这句诗让你感受到怎样的江南春天?
预设: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动静结合的江南春天。(板书:动静结合)
过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出了江南春景中明朗绚丽的一面,但还不足以说明“江南春”到底有多美,所以诗人在后两句写到了另外一面。
③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引导1:你在烟雨中,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寺、楼台。
引导2:“四百八十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寺庙数量众多。
出示背景介绍:南朝时期,江南地区佛教盛行,各地纷纷兴建寺庙,烟火旺盛。
引导3:通过“多少楼台烟雨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预设:众多的亭台楼阁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引导4:这两句诗让你感受到怎样的江南春天?
预设:感受到“烟雨中”江南春天的迷蒙、若隐若现。这是远景。
引导5:相比之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的是近景还是远景?
预设:近景。
小结: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诗中描绘的景物不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而且有远有近。(板书:又远又近)
设计意图:《江南春》借助各种景物,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学生在圈景物、圈词语、想象画面中慢慢地、有层次地感受江南春天的美。
4.诵读指导
过渡: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吧。
教师从整体上指导诵读:前两句诗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后两句语调可稍稍低沉,读出蒙蒙细雨的缥缈之感。
5.情境跟读
播放《江南春》情境课文(跟读版),全班配乐朗读,感受江南春天的晴朗之景和烟雨之色。(板书:晴朗之景 烟雨之色)
6.情境背诵
(1)自由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2)播放《江南春》情境课文(背诵版)或借助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背诵古诗。
四、课堂小结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诗人杜牧感受了江南春天的晴朗之景和烟雨之色,诗中景物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有远有近,让我们无限神往。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和向往之情。(板书: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向往之情)
五、拓展延伸
过渡: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让我们跟随着诗人韩愈、叶绍翁的脚步,一步一景,去感受他们笔下别样的春色。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皇城中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远望去有一片青草之色,可近看却又看不出什么。一年中最美好的春色就在这早春了,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暮春之景。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大概是园子的主人不想让青苔上落下木屐的痕迹吧,诗人敲了半天门也不见有人来开门。可是满园子的春色却不是一道门能够关住的,正有一枝红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设计意图:从课内到课外,从内容和情感上加深对美好春光的认知和感受,积累更多古诗词。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江南春》。
2.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画一画你心中的江南春景。
【教学设计】
江南春
1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