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积累与运用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 ) 不逾矩( ) 博学而笃志(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言文中的“而”主要作连词用。有时表示顺承,有时表示转折,有时表示并列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字各属于哪种用法。(1)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默写填空(1).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论语》中的“ ”来表达你的心情。(2).《论语》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3).《论语》中,曾子每天反省自己的句子是“ ”。(4).《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5).《论语》中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6.翻译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8.翻译下列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9.“吾日三省吾身”从 、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10.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司马耕字子牛。牛多言而躁。问仁于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曰:“其言也讱,斯可谓之仁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②讱乎!”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选自司马迁《仲尼子弟列传》)(乙)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十二章》)(注释)①讱(rèn):谨慎。②得无:莫非,能不。1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①仁者其言也讱(_________)②斯可谓之仁乎(_________)③博学而笃志(_________)④切问而近思(_________)12.下列各句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牛多言而躁A.为人谋而不忠乎 B.曲肱而枕之C.学而时习之 D.博学而笃志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君 子 不 忧 不 惧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15.两段文字都提到了“仁”,请分别说说如何做才能求得“仁”。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文本一:桓公曰:“愿闻五害之说。”管仲对曰:“水一害也,早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厉一害也,虫一害也。”桓公曰:“请问备五害之道?”管子对曰:“请除五害之说,以水为始。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史常以朔日始出阅具之取完坚补弊久去苦恶常以冬少事之时令甲士以更次益薪积之水旁。州大夫将之,唯毋后时。故常以毋事具器,毋事用之,水常可制,而使毋败。此谓素有备而豫具者也。”桓公曰:“当何时作之?”管子曰:“春三月,天地干燥,水纠列之时也。夏三月,不利作土功之事,放农焉。当秋三月,利以疾作收敛毋留。当冬三月,利以虚牢狱,实 仓。四时以得,四害皆服。”桓公曰:“寡人悖,不知四害之服,奈何?”管仲对曰:“冬作土功,发地藏,则夏多暴雨,秋霖不止。春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夏有大露,下百草,人采食之,伤人。君令五官之吏,与里有司、伍长行里顺之,令之家起火为温,其田及宫中皆盖井,毋令毒下及食器,将饮伤人。有下虫伤禾稼。凡天灾害之下也,君子谨避之,故不八九死也。”桓公曰:“作土功,有时则为之,非其时而败,将何以待之?”管仲对曰:“终岁以毋败为故,此谓备之常时,祸何从来?”桓公曰:“善。”(节选自《管子·度地》)文本二:古先圣王之所以理人者,先务农。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料师旅,以妨农也。凡稼,蚤者先时,暮者不及时,寒暑不节,稼乃多灾。迨时而作,过时而止,老弱之力可使尽起。庶谷尽宜,从而食之,使人四卫变强,身无苛殃。是以兴王务农。王不务农,是弃人也。王而弃人,将何国哉!(节选自《亢仓子·农道第八》)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常以朔日始出阅具之/取完坚/补弊久/去苦恶/常以冬少事之时/令甲士以更次益薪/积之水旁。B.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常以朔日始/出阅具之/取完坚/补弊久/去苦恶/常以冬少事之时/令甲士以更次益薪/积之水旁。C.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常以朔日始出阅具之/取完坚/补弊久/去苦恶/常以冬少事之时/令甲士以更次/益薪积之水旁。D.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常以朔日始/出阅具之/取完坚/补弊久/去苦恶/常以冬少事之时/令甲士以更次/益薪积之水旁。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指积蓄、充满,与《种树郭橐驼传》“且硕茂,早实以蕃”中的“实”含义不同。B.“将何以待之”,与《苏武传》“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中的“何以”用法相同。C.蚤,同“早”,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含义相同。D.“是以兴王务农”,与《齐桓晋文之事》“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中的“是以”用法不同。18.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项是( )A.管子认为防汛救灾要有未雨绸缪、常备不懈的忧患意识,要始终保有对自然的敬畏,把防备作为日常事务,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灾害发生。B.管子认为不合时宜的土木兴建会影响农事活动,也容易扰乱自然环境:亢仓子指出不要在农忙时节役使百姓,要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C.管子和亢仓子都关注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都指出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庄稼稳定生长的前提,气候失调会增加庄稼病虫害发生几率。D.管子和亢仓子都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管子提出人要谨慎应对灾害,主动避险;亢仓子指出耕作顺应自然规律有助于人力的充分利用。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常以毋事具器,毋事用之,水常可制,而使毋败。 (2)王不务农,是弃人也。王而弃人,将何国哉! 20.关于如何预防疾病,我们从两个文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请简要说明。答案1、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yú jǔ dǔ 2.(1)了解。 (2)自我检查、反省。(3)竭尽自己的心力。 (4)越过法度。 (5)思考。(6)疑惑。 (7)喜爱,爱好。 (8)好的方面,优点。 (9)改变。 (10)坚定。3.(1)“说”同“悦”,愉快。(2)“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1)表并列。 (2)表顺承。 (3)表转折,可译为“却”。5.(1)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2)人不知而不愠(3)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4)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5)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6.(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是很快乐吗?(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3)我要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不好的方面就要改正。(4)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7.(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自我检查,反省 (4)越过,超过8.(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9.忠 信 习 品德10.略11. 仁德 这 坚定 恳切12.D13.君 子 / 不 忧 不 惧14.(1)自我反省,内心无愧,有什么忧愁,有什么畏惧的呢!(2)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15.甲文要求得“仁”,就要做到说话小心谨慎,不急不躁,言行一致;乙文要求得“仁”,就要做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提高修养。16.A17.D18.C19.(1)因而要常在未出事之时准备器具并利用好,这样水害就通常能制住,而不会产生破坏。(2)君主不致力于农业,是抛弃了百姓。君主抛弃了百姓,那么将如何治理国家呢!20、①加强防疫宣教;②保障环境卫生;③注重健康饮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