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模拟练习试卷(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如图所示是古代的“米斗”,它是一种称量工具。1斗等于10升。陶渊明曾说过“不为五斗米折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斗”是古代的质量单位B. 1斗米的质量大约是100kgC. 1斗米的质量大约是1kgD. 5斗米的质量大约是75kg2.小明发现家中腌制咸鸭蛋需要数周时间,而将鸭蛋煮熟后浸泡在热盐水中,仅需几十分钟即可入味。结合分子动理论,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速度显著加快B. 高温破坏了蛋壳的分子结构,盐分子直接进入蛋清内部C. 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斥力消失,盐分子更容易渗透D. 固态蛋清分子排列紧密,常温下盐分子无法进入3.钛合金因其高强度、低密度、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飞机结构件、航空发动机部件等。钛合金材料轻便的特点主要是指( )A. 质量小 B. 密度小 C. 体积小 D. 熔点低4.北京时间2024年4月26日0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航天员要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舱内进行体育锻炼,下列哪项活动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A. 人做俯卧撑B. 举哑铃C. 用弹簧拉力器健身D. 引体向上5.干燥的秋冬季节,人触碰金属门把手常有“触电”的感觉。小明自制了如图所示的“静电消除器”,手持回形针B,用回形针A去触碰门把手释放静电,观察到轻质锡纸小球在回形针A和B之间快速往复滚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释放静电就是把人体的电子转移出去B. “触电”是因为摩擦创造了电荷C. 小球快速离开B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 小球触碰A后迅速远离是因为触碰后小球和A带异种电荷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中,所有的电子都在同一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B. 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远离我们C. 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D. 宇宙、太阳系、地球、分子、质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7.小华用细棉线把装满水的正方体盒子竖直悬挂起来(如图),在不同侧面的同一高度处打上直径相同的两个小孔,发现水快速流出时,盒子转动。他认为转动的方向可能与孔的位置有关,从上面观察,喷水时可使盒子逆时针转动的开孔方案是( )A. B. C. D.8.蹦床是游乐园里最为常见的娱乐设施,如图是小朋友们在蹦床上欢欣跳跃的场景,关于蹦床所生的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朋友与蹦床刚接触时,受到蹦床的弹力最大B. 小朋友降到最低点时,受到蹦床的弹力最大C. 小朋友被弹起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竖直向下D. 小朋友被蹦床弹起离开后,仍然受到蹦床弹力9.小红打扫卫生过程中,下列情境不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 地面有水,走路时小心滑倒B. 把桶中的脏水泼到空地上C. 洗完手后,甩掉手上的水滴D. 鞋子上粘有泥巴,在地面上将鞋跟朝下磕两下10.取一支一端较平整一端削尖的铅笔(如图),两个手指的感觉有所不同,左手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笔始终静止,F1、F2和p1、p2的大小关系为( )A. F1=F2;p1=p2 B. F1=F2;p1<p2 C. F1<F2;p1>p2 D. F1>F2;p1<p211.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两端开口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如图所示。工人师傅这样做的目的是( )A. 检查墙面是否竖直B. 把水管当气压计用C. 为了找到两个相同高度的点D. 为了测量两个点的水平距离12.在五一文艺晚会上,同学们利用自己所学,各显身手为大家表演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如图是陈思同学的演示。排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碗,中间碗内放一个乒乓球,当用小管向球的斜上方吹气时,乒乓球将( )A. 仍静止 B. 运动到左碗 C. 运动到右碗 D. 无法确定13.如图所示,液体在a、b、c三处产生的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点的压强相等 B. c点压强比b点压强大C. b、c两点的压强相等 D. a点向下的压强比向上的压强大14.为拯救濒危物种中华鲟,生物学家在放养的中华鲟身上拴上定位硬壳胶囊。数天后,胶囊与潜入水中的中华鲟脱离,最终漂浮于江面发射定位信号。脱离后,胶囊受到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下列图中的( )A. B.C. D.15.小敏将橙子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甲,将该橙子剥去部分表皮后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乙,剥去全部表皮后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丙(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橙子吸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状态下橙子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B. 甲图中,橙子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C. 乙图中橙子的V排小于甲图中橙子的V排D. 丙图中,橙子对容器底部压力为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6分。16.根雕艺术是一种非遗传承,根据树根的原始形态,经过打坯、修光、磨光等工序,用雕刻工具慢慢雕琢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雕刻前后树根的质量______,密度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真空玻璃杯。它是双层的,且双层玻璃中间为真空,由于热传导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且杯盖一般用导热性较______的材料(如木块、空心塑料等)制成,因此这种玻璃杯倒入开水后外壁不烫手,且有较好的保温性能。18.小明在学习完静电现象相关知识后,认识到两种简单的验电器,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将B物体接触甲图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的张角变大,表明B物体______(选填“带电”或“不带电”);若将带电体靠近乙图中铝箔条的一端时,会观察到铝箔条发生偏转,该现象说明______,这两种简单验电器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所带电荷的种类。19.“孔雀卤鸡”是鹿邑县特有的地方美食,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当刚卤制好的烧鸡端上餐桌时,肉香、卤汤中的中草药香扑鼻而来,这说明______;这道菜肴中包含着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所示,其中图乙表示的是物质的______态。20.如图所示,用20N的力握着一重为3N的装有水的玻璃杯静止悬在空中时,杯子所受摩擦力方向______,大小为______N;如果增大握力,则杯子受到的摩擦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在杯中再加入少量的水,仍使杯子静止悬在空中时,则杯子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跳跳球是将绳一端连接塑料环套在脚踝上,另一端连接球,运动时脚踝用力甩起来使球绕脚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球的运动状态 (填“改变”或“不改变”)。有的小朋友换了种玩法,使其在竖直面内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不计摩擦,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球摆到B点时,假如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球将 (“静止”、“沿BE运动”、“沿BC运动”、“沿BD运动”)。22.如图所示,重力为500N的智能送餐机器人在餐厅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恒定且F牵=60N,此时机器人所受力的合力为______;若某时刻机器人识别到前方有障碍物,急忙撤去牵引力并用20N的力进行制动,此过程中机器人所受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N,合力方向与机器人运动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23.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两个容器,倒入高度相同的同种液体,如图所示,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F甲 F乙;两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p甲 p乙(以上两空均填“<”、“>”或“=”)。若将乙容器密封后倒置放在桌面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4.我国古代先贤留下很多智慧的设计,如图a所示的“阴阳壶”就是众多智慧杰作中的一个。通过控制壶柄上的孔,可以控制倒出的液体类型,从而实现“一壶三出”,其原理图如图b所示:若捂住甲孔,倒出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这是由于______的作用,现代生活中与“阴阳壶”原理相同的是______(填序号)。①用吸管“吸”饮料②火车站设计的安全线25.如图,在常温下分别有两个烧杯,一个装有半杯水,另一个装有半杯盐水。将两块密度、体积都相等的冰块分别投入其中(不接触杯底),标记此时的水面与盐水液面高度。一段时间后冰块完全熔化,则水面高度与其标记处______(选填上升/下降/不变,同下),盐水液面高度与其标记处______。(ρ盐水>ρ水>ρ冰)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26.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放在斜面上,一只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如图所示,画出该鸡蛋所受力的示意图。27.如图所示,物体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受外力突然减速时。请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28.在“观察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用干燥的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依次两两靠近,如图1所示。图(a)、(b)两图呈现相互排斥的现象,图(c)呈现相互吸引的现象。(1)由实验现象可知,图中有机玻璃棒所带电荷与橡胶棒所带电荷是______(相同/不同)的。(2)用带电的物体分别靠近悬挂的有机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凡是跟有机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凡是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有机玻璃棒排斥。显然,带电的物体与有机玻璃棒相斥的,所带电荷跟有机玻璃棒所带电荷必定相同;带电的物体与橡胶棒相斥的,所带电荷跟橡胶棒所带电荷必定______(相同/不同)。人们由此推断,自然界中只存在______种电荷,一种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______电荷;一种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______电荷。(3)假如一个带电物体与上述玻璃棒与橡胶棒出现怎样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存在第三种电荷?该带电体______。(4)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如图2甲所示),用手向下捋几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______(选填“蓬松”或“紧密”),原因是______,摩擦起电的本质是______。(5)三个悬挂的轻质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2乙所示,若C带正电,则A带______(选填“正电”“负电”“可能不带电”)。29.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取四只瓶嘴大小相同的塑料瓶去底(其中B、C、D三个粗细相同),在瓶嘴上扎橡皮膜,将其倒置,如图所示向A、B、C瓶中装入水,D瓶中装入盐水。(1)瓶嘴下方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可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此研究方法是______;(2)根据A、B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3)根据B、C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不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有关;(4)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通过比较______两个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深度,______,液体压强越大;(5)实验后,该同学自制如图E装置继续探究,已知隔板在容器的中央。他向隔板左侧倒水,发现橡皮膜向右侧凸起,这说明液体对容器______有压强(选填“底部”或“侧壁”)。他再向隔板右侧倒入另一种液体,当加到一定程度时,橡皮膜恢复原状,如图F所示,则此液体密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6)图F所示情境中,隔板左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右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30.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明将一个物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逐渐使其浸入水中,实验过程和对应的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1)通过对图______两个实验步骤的比较,可以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与深度______(有/无)关。(2)通过对图______两个实验步骤的比较,可以知道物体在同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3)通过对图丁和戊两个实验步骤的比较,可以知道物体在同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与______有关。(4)某兴趣小组又找来弹簧测力计、酒精、小桶、铁架台、吸管、刻度尺等器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细线的质量和体积均忽略不计)①同学们发现溢水杯中未装满水,如图(1)所示,这样实验会使测得的溢出水的重力______(偏大/偏小)。②正确操作后,根据图(1)、(2)和(3)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如果F1-F5= ______等式成立(用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字母表示),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是正确的。③细心的同学还根据图中部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求得某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并用一根长为20cm的吸管自制密度计进行验证,如图(4)所示,其中H=14cm、h=12cm,该密度计测得某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若要提高密度计的精确度,可采用下列哪项措施______。A.选择横截面积更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B.减小吸管中配重的质量C.以上两项措施都可以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31.我国云南省有一种野牛,被当地人称为“白袜子”(如图),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某动物保护组织在我国西南边陲云南寻找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野牛时,采集到了野牛在水平沙地上站立时留下的脚印石蜡模型。经测量该石蜡模型的平均厚度为2cm,质量为360g,对该沙地进行抗压实验,发现使沙地达到相同深度的压强为2×105Pa。已知石蜡的密度ρ蜡=0.9g/cm3,取g=10N/kg,通过计算回答:(1)石蜡模型的体积是多少?(2)这头野牛在水平沙地上站立时对沙地的压力是多少?(3)这头野牛的质量是多少?32.学了浮力知识后,科技小组的同学用筷子自制了一个木筏模型,如图所示。木筏的质量为100g,体积为180cm3。(g=10N/kg)求:(1)木筏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2)木筏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3)将10支签字笔放在木筏上面,木筏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平均每支签字笔的质量是多少?1.【答案】 【解析】解:A、1斗等于10升,“斗”是古代的体积单位,故A错误;BC、米的密度约是1.7×103kg/m3,1斗米的质量m=ρV=1.7×103kg/m3×10×10-3m3=17kg,故BC错误;D、5斗米的质量m=ρV=1.7×103kg/m3×50×10-3m3=85kg,与75kg接近,故D正确。故选:D。根据材料分析,结合质量密度体积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对于答案。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2.【答案】 【解析】解:在腌制咸鸭蛋时,盐分子要通过蛋壳、壳膜等慢慢扩散进入蛋内,由于常温下分子热运动相对缓慢,所以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入味。而将鸭蛋煮熟后浸泡在热盐水中,一方面,高温使盐分子的热运动变得更加剧烈,扩散速度显著加快;另一方面,煮熟的鸭蛋内部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比如蛋白质发生变性,分子间的空隙可能增大,也有利于盐分子的扩散,所以仅需几十分钟即可入味。故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子动理论认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处于不停顿的无规律热运动之中,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3.【答案】 【解析】解:钛合金材料轻便只要是指相同体积的钛合金材料与其它材料相比质量较小,所以钛合金材料轻便的特点主要是指其密度小。故选:B。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叫这种物质的密度。此题考查密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4.【答案】 【解析】解:ABD、人做俯卧撑、举哑铃、引体向上都是与重力相关的体育锻炼项目,在失重状态下无法正常开展活动,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故ABD不符合题意;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是利用弹簧的弹力,可以在失重环境下进行锻炼身体,故C符合题意。故选:C。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在太空舱内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与重力相关的体育锻炼无法进行。本题考查的是弹力和重力;知道失重状态下不能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5.【答案】 【解析】解:A、在干燥的秋冬季节,人体与衣物等摩擦会使人体带上静电,带电种类由摩擦衣服种类及其他因素决定,当人触碰金属门把手时,人体有可能失去电子带上正电,释放静电不一定就是把人体多余的电子转移出去,故A错误。B、“触电”是因为在干燥环境中,人体与衣物等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导致人体带上静电,而不是创造了电荷,电荷不能被创造,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B错误。C、当回形针B接触到带某种电荷的锡纸小球后,会带上与小球相同的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小球会快速离开B,故C正确。D、小球触碰A后迅速远离是因为触碰后小球和A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是异种电荷,故D错误。故选:C。不同的物质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有强有弱,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的转移。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本题考查摩擦起电的实质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6.【答案】 【解析】解:A、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中,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且不同能量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故A错误,符合题意。B、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远离我们,宇宙正在膨胀,这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证据之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1897 年,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内部还有更小的粒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系是宇宙中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宇宙、太阳系、地球、分子、质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中,所有的电子都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2)谱线“红移”现象是由于频率降低的现象,早可见光波段,表现为光谱的谱线向红端移动了一段距离,可以说明星系在逐渐远离我们。(3)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4)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所以宇宙、太阳系、地球、分子、质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宇宙的组成结构及学生对宏观世界物质尺度的了解,属于基础性考查,比较简单。为考查的热点,应熟练掌握。7.【答案】 【解析】解: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盒子中的水由于内部的压力会从四面的小孔中流出,水在流出的同时会给盒子一个相反的力。A.两小孔在相对面上,盒子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都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盒子静止,故A不正确;B.一个孔在正面的右下角,另一孔在右侧面的左下角,盒子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会向左上方移动,故B不正确;C.一个孔在正面的右下角,另一孔在右侧面的右下角,盒子在两个力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故C正确;D.一个孔在正面的左下角,另一孔在背面的左下角,盒子在两个力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故D不正确。故选: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题考查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属于基础知识。8.【答案】 【解析】解:A、小朋友与蹦床刚接触时,蹦床还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几乎不受弹力,故A错误;B、小朋友降到最低点时,蹦床的弹性形变程度最大,受到蹦床的弹力最大,故B正确;C、小朋友被弹起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竖直向上,故C错误;D、小朋友被蹦床弹起离开后,早已经不与蹦床接触,而且蹦床的弹性形变已经恢复,小朋友不会受到蹦床的弹力,故D错误。故选:B。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据此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属于基础题。9.【答案】 【解析】解:A、地面有水,走路时,由于惯性,人容易滑倒,“小心滑倒”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A符合题意;B、水泼出去后由于惯性继续运动,由于人的手抓住了桶,改变桶的运动状态,属于利用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C、用力甩掉手上的水,利用了手停止运动后水的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D、鞋子上粘有泥巴,在地面上鞋跟朝下磕两下,泥巴就掉了,这主要是利用了泥巴的惯性,鞋子与地面撞击时,泥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与鞋子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也能更好的防止它带来的危害。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0.【答案】 【解析】解:(1)铅笔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这两个力也相等,则两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大小相等,即F1=F2;(2)两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大小相等,由图可知右手指的受力面积比较小,根据压强公式p=可知右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即p1<p2。故选:B。先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铅笔受到两个压力的大小关系,再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判断铅笔对两手指压力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压强公式p=判断两手指受到压强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两手指受到的压力大小是相等的,然后再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来判断。11.【答案】 【解析】解:透明软管的两端开口,底部连通正符合连通器的特点,所以工人师傅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点在同一等高线上。故选:C。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题目,体现了物理新课改的理念,是中考命题的方向。12.【答案】 【解析】解:当用小管向乒乓球斜上方吹气时,上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气体流速小,压强大,乒乓球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差,所以会上升。当乒乓球上升后,其右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左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乒乓球会运动到右侧。故选:C。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出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从而利用“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的原理进行分析。13.【答案】 【解析】解:A、由图知,在纯水中,ha<hb,p=ρgh,所以pa<pb,故A错误.BC、由图知,hb=hc,p=ρgh,ρ纯水<ρ盐水,所以pb<pc,故B正确,C错误;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a点向下压强和向上压强相等,故D错.故选B.A、a、b两点在同一种液体中,但所处深度不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压强关系;BC、b、c两点所处深度相同,但液体密度不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压强关系;D、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分析a点向下压强和向上压强的大小关系.此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的关键是找出深度(从液体某点到水面的垂直距离)关系.14.【答案】 【解析】解:当胶囊未露出液面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该过程胶囊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当胶囊露出水面且静止前,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小,由阿基米德原理知该过程中胶囊所受浮力不断变小;胶囊露出水面且静止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该过程胶囊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即ABC错误,D正确,故选:D。分析题意知:当胶囊未露出液面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当胶囊露出水面且静止前,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小;静止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浮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本题考察学生对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理解,掌握阿基米德原理是解题的关键。15.【答案】 【解析】解:A、甲图中橙子漂浮,ρ甲<ρ水,乙中橙子悬浮,ρ乙=ρ水,丙中橙子下沉,ρ丙>ρ水,故三种状态下橙子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故A错误;B、甲图中,橙子漂浮,橙子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B错误;C、甲、乙两图中,橙子分别漂浮和悬浮,所受的浮力均等于自身的重力,而甲图中橙子的重力较大,故甲图中橙子所受的浮力较大,根据V排=可知乙图中橙子的V排小于甲图中橙子的 V排,故C正确;D、丙图中,橙子沉底,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橙子收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支持力及竖直向下的重力,且对容器底部压力大小等于所受的支持力大小,橙子对容器底部压力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C。A、甲图中橙子漂浮,ρ甲<ρ水,乙中橙子悬浮,ρ乙=ρ水,丙中橙子下沉,ρ丙>ρ水,据此得出三种状态下橙子的密度关系;B、甲图中,橙子漂浮,橙子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C、甲、乙两图中,橙子分别漂浮和悬浮,所受的浮力均等于自身的重力,而甲图中橙子的重力较大,故甲图中橙子所受的浮力较大,根据V排=可知两图中橙子的V排小大小关系;D、丙图中,橙子沉底,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橙子收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支持力及竖直向下的重力,且对容器底部压力大小等于所受的支持力大小,据此分析。本题考查浮力的有关知识,是一道综合题。16.【答案】 【解析】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雕刻后树根的质量变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雕刻前后树根的密度不变。故答案为:变小;不变。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无关;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此题考查了质量和密度的特点及其应用,属于基本概念的考查。17.【答案】 【解析】解:真空可以防止热传导的产生,减少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要想玻璃杯倒入开水后外壁不烫手,且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则杯盖要用导热性较差的材料。故答案为:不能;差。(1)热传导不能在真空中进行;(2)根据物质的属性,结合玻璃杯倒入开水后外壁不烫手,且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分析解答。此题考查物质的物理属性、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18.【答案】 【解析】解:将B物体接触甲图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的张角变大,这说明验电器带上了电荷,由此可知,B物体是带电的;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用带电物体靠近不带电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由于受到吸引力而偏转;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甲、乙两个验电器都不能检验物体带的是哪种电荷。故答案为: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不能。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本题考查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属于基础题。19.【答案】 【解析】解:当刚卤制好的烧鸡端上餐桌时,肉香、卤汤中的中草药香扑鼻而来,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图乙为液态模型,液态物质的特点: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分子间间隔稍小,无固定的形状,有流动性。故答案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液。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时分子间间隙小,排列整齐和紧密;液体时分子间间隙变大,排列不规则;气态时分子间间隙最大,排列杂乱无章。此题考查了分子扩散现象和不同物态的微观模型的认识,是一道基础题。20.【答案】 【解析】解:杯子被握在手中,处于静止状态,杯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杯子和水重是3N,摩擦力大小也是3N;增大握力,重力不变,所以杯子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当在杯中再加入少量的水,仍使杯子静止悬在空中时,杯子和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杯子和水的重力增加,摩擦力增大。故答案为:竖直向上;3;不变;变大。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摩擦力的大小。通过分析杯子前后两次所处的状态,确定其受力情况,从而可以求出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1.【答案】 【解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速度大小尽管不变,但是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小球摆到点B时,速度为零,因此当外力消失的一瞬间,小球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状态。故答案为:改变;静止。(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22.【答案】 【解析】解:重力为500N的智能送餐机器人在餐厅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机器人所受所有力的合力为0N;送餐机器人在餐厅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恒定且F牵=60N,此时机器人所受摩擦力与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为f=60N,机器人受到动力F1=20N,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阻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因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F2=f=60N,方向与机器人运动方向相反,若某时刻机器人识别到前方有障碍物,此过程中机器人所受力的合力大小为:F=F1+F2=20N+60N=80N,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答案为:0N;80;相反。根据机器人的运动状态求机器人受到的合力;根据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法与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及其方向。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大小,从而确定机器人的运动方向。本题是一道有关平衡力及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方法的习题,在解题时应看准所应用的知识点,再进行分析。23.【答案】 【解析】解:(1)甲、乙两容器内倒入同种液体,则密度相同,由图可知,两容器内液体深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因为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所以根据p=可知,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F甲=F乙;(2)甲容器上宽下窄,乙容器上窄下宽,两容器内液体深度相同,且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则甲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容器内液体的体积,根据ρ=、G=mg可得,甲容器内液体的重力大于乙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两容器质量相同,则重力相等。所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所以根据p=可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p乙;(3)由于乙容器上窄下宽,若将乙容器密封后倒置放在桌面上,液体深度变大,根据p=ρ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变大。故答案为:<;>;变大。(1)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分析,得出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然后利用p=分析,得出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的大小关系;(2)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p=比较两者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的关系;(3)由于乙容器上窄下宽,若将乙容器密封后倒置放在桌面上,液体深度变大,根据p=ρgh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公式的灵活应用,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压强时,先计算压强p=ρgh,再计算压力F=pS;比较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压强时,先求压力F=G,再求压强p=。24.【答案】 【解析】解:“阴阳壶”使用时,阴阳壶倾斜,两种液体都向下运动,若捂住甲孔,则左侧壶内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左侧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甲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不能倒出;而乙孔使得右侧壶内与外界空气相通,则右侧壶内外的气体压强相同,乙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就可流出来;①用吸管“吸”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原理相同;②火车站设计的安全线,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原理不同。故答案为:乙;大气压;①。气体的质量一定时,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阴阳壶倾斜时,液体向下运动,若捂住小孔,气体体积增大时,气体压强会减小,当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的时候,壶中的液体将倒不出来;逐项分析各情景运用的原理进行解答。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25.【答案】 【解析】解:冰块漂浮于水面上,则F浮=ρ水gV排=G冰----①冰块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则:G水=G冰,即:G水=ρ水gV水=G冰----②由①②可得:ρ水gV排=ρ水gV水,则:V排=V水,即冰块熔化为水的体积等于冰块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冰块熔化后水面的高度不变。盐水中冰块漂浮,冰块熔化成水,ρ盐水gV排=ρ水gV水,盐水的密度比水大,故:V排<V水,所以液面上升。故答案为::不变;上升。要想判断冰熔化之后,水面是否变化,则需要比较冰块排开液体的体积跟冰熔化成水后的体积大小。若二者体积相等,则水面不变;若增大,则水面上升;若减小,则水面下降。本题考查物体浮条件的应用及阿基米德原理,正确解答需抓住两方面:一是冰化水质量不变;二是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26.【答案】 【解析】解:因为鸡蛋悬浮在盐水中,所以F浮=G,过鸡蛋的重心分别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注意两条线段要一样长,如图所示:鸡蛋在水中受重力与浮力的作用,根据浮沉条件可知,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据此画出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本题考查力的作图,作图时应注意作图的要求,标明力的名称,注意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重力和浮力一般能作出,易错点在于画不出浮力的长度等于重力。27.【答案】 【解析】(1)小车突然减速,速度减小,由于惯性木块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木块相对于平板向左滑动或有左向左滑动的趋势;(2)木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平板的支持力F、水平向后的摩擦力f作用,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作用线作出力的示意图。根据惯性判断出木块向左滑动或有左向左滑动的趋势、对木块正确受力分析、掌握力的示意图的作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8.【答案】 【解析】(1)a、b两图呈现相互排斥现象,丙图呈现相互吸引现象,得出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所带电荷与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不同的,若相同不可能出现相互吸引现象。(2)在已经知道橡胶棒和有机玻璃棒带相反电荷情况下,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和他们接触,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可以得出带电的物体与橡胶棒相斥的,所带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必定不同。据此分析,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3)若有第三种电荷,必定能对已知的两种电荷(合在一起为一个整体)起到相同的作用,不是同时吸引就是同时排斥。(4)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向下捋几下后,由于摩擦起电,细丝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带上同种电荷的塑料细丝之间会相互排斥,因此它们越来越蓬松。(5)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A和B两轻质小球相互排斥,说明A和B两轻质小球带同种电荷。B和C两轻质小球相互吸引,若C带正电,则B带负电,故A也带负电。故答案为:(1)不同; (2)相同;两;正;负;(3)与玻璃棒和橡胶棒都排斥或都吸引;(4)蓬松;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子的转移;(5)负电。(1)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分析解答;(2)橡胶棒和有机玻璃棒带相反电荷情况下,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和他们接触,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据此分析,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3)若有第三种电荷,必定能对已知的两种电荷(合在一起为一个整体)起到相同的作用,不是同时吸引就是同时排斥;(4)由于摩擦起电,细丝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带上同种电荷的塑料细丝之间会相互排斥,因此它们越来越蓬松;(5)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分析。在根据物体间的作用规律判定物体带电情况时,要注意两者相互吸引有两种可能: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考虑问题要全面。29.【答案】 【解析】(1)通过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利用的方法是转换法;(2)通过A、B比较可见,A号瓶子中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一定大于B号瓶子,但二者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质量、重力、体积无关;(3)根据瓶子装的液体种类相同,管内液体的深度越深,则橡皮膜鼓起的程度逐渐增大,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4)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装的液体深度相同,液体种类不同,由于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D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大,要通过比较C、D两个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5)由图E可知,向隔板左侧倒水,发现橡皮膜向右侧凸起,这说明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在图F中,水对橡皮膜有向右的压强,右侧液体对橡皮膜有向左的压强,橡皮膜恢复原状,不再凸起,说明橡皮膜左右两侧压强相等,则有ρ水gh水=ρ液gh液因为h液>h水,所以ρ液<ρ水;(6)因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p=ρgh可知,橡皮膜下方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而橡皮膜上方液体压强相等,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故答案为:(1)转换法;(2)无关;(3)深度;(4)C、D;液体密度越大;(5)侧壁;小于;(6)大于。(1)橡皮膜所受压力越大,则鼓起的程度越大,利用了转换法;(2)两只不同瓶子中装水的深度相同,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表明压强相同;(3)由图可知,两只瓶子的液体深度不同,鼓起的程度不同,表明压强不同;(4)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装的液体深度相同,液体种类不同,橡皮膜鼓起的程度不同,表明压强不同;(5)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注入密度不同的液体,根据p=ρgh,分析薄膜突起的方向以及影响液体的压强的因素;分别计算出水和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比较大小得出结论,根据p=ρgh分析;(6)根据左右两侧液体的压强关系,判断液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大小关系再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掌握p=ρ液gh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0.【答案】 【解析】解:(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丙和丁,物块浸没在水中,深度不同,但所受浮力相同,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2)分析实验步骤乙、丙,随着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由称重法可知,物块所受浮力也增大,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在同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3)通过对图丁和戊两个实验步骤的比较,由称重法可知,物块所受浮力不同,可以知道物体在同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4)①溢水杯中未装满水,这样实验会使测得的溢出水的重力小于物块实际排开水的重力,得到溢出水的重力偏小;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故当F1-F5=F6-F2时,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③物块完全浸没水中时的浮力F浮=ρ液gV排=F3-F1=4N-3N=1N,完全浸没时V物=V排===1×10-4m3,物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4N-3.2N=0.8N;液体的密度:ρ液===0.8×103kg/m3=0.8g/cm3;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密度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在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液gs(1-)V=1.0×103kg/m3gs(1-)V,解方程可得ρ液=0.75×103kg/m3=0.75g/cm3;密度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ρ液gSh可知选择横截面积更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可以提高密度计的精确度,故选A。故答案为:(1)丙、丁;无;(2)乙、丙;(3)液体密度;(4)①偏小;②F6-F2;③0.8;0.75;A。(1)(2)(3)根据控制变量法,找出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确定浮力大小与变化量之间的关系;(4))①溢水杯中未装满水,这样实验会使测得的溢出水的重力小于物块实际排开水的重力;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结合称重法F浮=G-F示列方程可得物块的体积;根据称重法计算物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列方程可得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ρ液gSh可知选择横截面积更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可以提高密度计的精确度。本题考查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和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以及密度的计算,关键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和称重法求浮力的计算,难度较大。31.【答案】 【解析】(1)石蜡质量为360g,模型的体积V===400cm3;(2)牛一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200cm2,因野牛在水平沙地上站立时四脚着地,所以野牛在水平沙地上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总=4×200cm2=800cm2=0.08m2;野牛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F=pS总=2×105Pa×0.08m2=1.6×104N;(3)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重力,故G=F=1.6×104N;这头野牛的质量m===1600kg。答:(1)石蜡模型的体积是400cm3;(2)这头野牛在水平沙地上站立时对沙地的压力为1.6×104N;(3)这头野牛的质量为1600kg。(1)(2)根据石蜡模型的质量和石蜡的密度可求出石蜡模型的体积,再除以平均厚度即为石蜡模型的面积,石蜡模型的面积即为这头野牛在水平沙地上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根据沙地达到相同深度的压强为2×105Pa和这头野牛在水平沙地上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利用压强公式变形即可求出野牛在水平沙地上站立时对沙地的压力;(3)此时这头野牛在水平沙地上站立时对沙地的压力即为其重力。利用G=mg变形即可求出这头野牛的质量。此题难易程度适中,解答时注意两点:一是野牛在水平沙地上站立时四脚着地,二是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32.【答案】 【解析】(1)木筏漂浮在水面上时,根据漂浮条件即可求出受到的浮力;(2)木筏漂浮在水面上时,利用浮力的公式变形可得出V排的大小,由V露=V-V排得出露出水面的体积;(3)将10支签字笔放在木筏上面,木筏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利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然后利用平衡状态,求出10支签字笔重力,然后求出每支签字笔的质量。本题目考查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本题注意单位换算。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