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生病了怎么办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 生病了怎么办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生病了怎么办 授课人 备课老师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一年级学生在面对生病情况时应如何正确处理展开。在这个年龄段,学生开始逐渐脱离对家长的完全依赖,开始有更多的独立活动,了解生病相关的知识和应对方法尤为重要。 (2)本节课着重介绍了认识常见疾病症状、了解生病原因、掌握基本的应对措施以及明白预防生病的重要性等知识点。例如,让学生知道感冒可能会有流鼻涕、咳嗽、发烧等症状;明白不按时吃饭、不注意保暖等可能会导致生病;学会在生病时告诉家长、配合治疗等应对方法;了解勤洗手、多运动等预防措施。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学会在生病时保持正确的态度,掌握初步的自我照顾技能,理解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疾病的意义。这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成长以及未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学生还能增强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1)健康行为素养: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当生病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采取正确的行为促进康复。 (2)安全意识素养:培养学生在生病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让他们知道如何避免因生病而引发的其他安全问题,例如在发烧时避免剧烈运动、不随意服用药物等。同时,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向他人求助。 (3)社会适应素养: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在生病时与家人、老师和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理解他人在自己生病时给予的关心和帮助,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自我认知素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当身体出现不适时能够初步判断是否生病,并认识到生病是身体的一种正常反应。同时,培养学生在生病时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认识常见疾病的症状和原因,掌握在生病时的基本应对方法,如及时告知家长、配合治疗等。理解预防生病的重要性,并能记住一些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勤洗手、多喝水等。 (2)难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培养学生在生病时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教学资源 (1)与常见疾病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症状的图片和讲解视频,用于直观展示疾病的表现。 (2)自制的绘本,内容包含小朋友生病时的正确处理方法和预防疾病的小贴士,供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和讨论。 (3)模拟医疗用品,如小药箱、体温计、听诊器等,用于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病时的就医过程。 (4)相关的教学课件,包含文字、图片和动画,用于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教师满脸带着担忧,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明同学没来上学,因为他生病了。那你们有没有生过病呀?生病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头疼,有的说咳嗽难受等。) 板书:生病了怎么办 二、学习新课 1. 认识常见疾病症状 讲解: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疾病症状图片,一张一张地展示给学生看。“小朋友们,看这张图片上的小朋友,他一直在流鼻涕、打喷嚏,还咳嗽,这就是感冒啦。再看这张,这个小朋友脸蛋红红的,摸起来很烫,他是发烧了。还有这张,小朋友捂着肚子,表情很痛苦,这可能是肚子疼。” (学生们仔细观察图片,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板书: 感冒:流鼻涕、打喷嚏、咳嗽 发烧:脸蛋红、身体烫 肚子疼:捂着肚子、表情痛苦 2. 了解生病原因 提问:“那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感冒、发烧或者肚子疼呢?” (学生们开始思考并回答,有的说没穿暖和会感冒,有的说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会肚子疼。) 老师总结:“大家说得都很对。不注意保暖,天气冷的时候少穿了衣服,就容易感冒。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像路边的小零食,或者没洗干净的水果,就可能会肚子疼。还有,如果经常熬夜、不按时吃饭,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变差,也容易生病。” 板书: 感冒原因:不注意保暖 肚子疼原因:吃不干净食物 其他生病原因:熬夜、不按时吃饭等 3. 掌握基本应对措施 讲解:“当我们生病了,首先要做什么呢?对,要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因为他们有经验,能帮助我们。然后,要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打针。比如说感冒了,医生开了感冒药,我们就要按时吃,这样病才能好得快。” (学生们认真倾听,有的还点了点头。) 角色扮演活动:老师拿出模拟医疗用品,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角色扮演。一位同学扮演生病的小朋友,一位同学扮演家长,一位同学扮演医生。“生病”的小朋友向“家长”诉说自己的不舒服,“家长”带着“小朋友”去看“医生”,“医生”进行检查并开药方。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病时的就医过程。 板书: 应对措施:告知家长或老师、听医生话、按时治疗 4. 明白预防生病的重要性 提问:“小朋友们,生病是不是很难受呀?那我们怎样才能不生病呢?”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有的说要多洗手,有的说要多运动。) 老师总结:“大家说得都特别棒。预防生病,我们要做到勤洗手,把手上的细菌都洗掉。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它们能给我们提供很多营养,让我们的身体更强壮。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身体才能休息好。另外,多参加户外运动,像跑步、跳绳,也能让我们更健康。” 板书: 预防措施:勤洗手、多吃蔬菜水果、充足睡眠、多运动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内容呀?” (学生们积极回答,有的说认识了生病的症状,有的说知道了预防生病的方法。)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常见疾病的症状和原因,学会了在生病时的基本应对方法,也明白了预防生病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照顾好自己,健健康康地长大。” 四、课堂互动 1. 小组讨论 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你的好朋友生病了,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的同学围坐在一起,热烈地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们的讨论非常积极,有的说会去看望好朋友,有的说会给好朋友送小礼物。) 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们的善良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2. 知识竞赛 老师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小问题,如“感冒有哪些症状?”“预防生病要怎么做?”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抢答比赛。答对一题得一分,答错不扣分。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都积极举手抢答。) 比赛结束后,对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五、课堂延伸 教师活动: 提出扩展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健康小贴士卡片,把我们今天学到的预防生病的方法写在上面,然后贴在自己的房间里,时刻提醒自己要健康生活。下节课,我们来看看谁的卡片做得最棒。” (学生们表示非常感兴趣,纷纷期待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卡片。)
作业设计 (1)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讲述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生病相关知识,和他们一起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更好地预防生病,并记录下讨论的要点。 (2)制作一份手抄报,主题是“健康生活,远离疾病”。手抄报上要包含常见疾病的症状、生病的原因、预防措施等内容,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 (3)在一周内,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习惯,如是否按时吃饭、是否勤洗手、是否有充足的睡眠等。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