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内 能 同步练 (学生版+答案版)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 内 能 同步练 (学生版+答案版)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2.1 内 能 
知识点1 内能
1.物体的内能是指( D )
                  
A.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
B.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
C.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
D.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一块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B.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C.物体温度一旦降到0 ℃,那么物体的内能就变成零
D.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3.仔细观察图中的甲、乙、丙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三杯水的内能一样大
知识点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4.小明同学用电饭煲做饭,片刻后听到“噗——噗——噗”的响声,走近一看,发现水蒸气推动了锅盖。他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了这一现象:水蒸气对锅盖 做功 ,水蒸气的内能 减小 ,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锅盖的 机械能 。
5.[新素材·现代科技]如图为我国神舟十六号飞船返回地球时的某个状态。返回舱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其表面与大气层摩擦,温度急剧升高,这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改变内能。
6.下列各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C )
甲 乙 丙 丁
A.如图甲所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B.如图乙所示,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C.如图丙所示,对试管加热,试管内水温升高
D.如图丁所示,冬天搓手,手变暖
7.下列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
A.放在热水里的汤勺,一会儿变热了
B.云中的小冰粒下落过程中温度越来越高,变成了雨滴
C.火箭发射过程中外壳与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D.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的温度越来越高
8.[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襄阳市的“牛肉面”是襄阳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牛肉面飘香四溢是由于其分子的 无规则运动 造成的,煮熟面条的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来改变的。
9.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机舱外的温度低至-50 ℃,舱外气压比舱内气压低得多。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用压缩机把新鲜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主要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使空气的内能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空气的温度可升高到50 ℃。
10.车辆紧急刹车时,刹车片迅速夹紧轮胎(不考虑刹车片磨损),导致其温度升高,最终使车辆停止运动,此过程中( B )
A.由于车辆停止,无速度,则刹车片内能为零
B.由于温度升高,刹车片内能将增大
C.由于质量没改变,则刹车片内能不发生变化
D.车辆在减速过程中,内能减少
11.物体的内能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的是( D )
A.金属汤勺放到热汤中,温度升高
B.食品放进冰箱,温度降低
C.取暖器旁的物体温度升高
D.反复弯折铁丝,温度升高
12.如图所示,在空可乐瓶内滴一滴酒精,用装有气门芯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通过气门芯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将从瓶口冲出,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C )
A.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B.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增加
13.[新考法·分析论证]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t1时刻物体内能大于t2时刻物体内能
B.t2时刻物体内能等于t3时刻物体内能
C.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该物质是非晶体
14.小明利用活塞设计了几个趣味实验,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硝化棉被点燃(厚玻璃筒与筒内空气存在热传递)。如图乙所示,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瓶塞通过导管与打气筒相连,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
甲 乙 丙
(1)若缓慢地下压活塞直到活塞推至底部,结果并没有看到硝化棉燃烧的现象。请分析硝化棉不燃烧的原因: 缓慢下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此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且厚玻璃筒与筒内空气存在热传递,导致热量损失较多,使温度达不到硝化棉的着火点 。
(2)实验乙中,你应该注意观察的是 C 。
A.打气的过程
B.打气过程中,瓶内的情况
C.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发生的变化
D.瓶塞跳起的高度
(3)甲、乙两实验共同说明 做功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如图丙所示,B是一个被销钉锁住的活塞,气缸A密封有压缩空气,C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没有摩擦,试根据甲、乙实验的结论分析,当把销钉K拔出后,活塞B将 向右运动 (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温度计的示数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你是根据实验 乙 (选填“甲”或“乙”)的结论作出判断的。  12.1 内 能 
知识点1 内能
1.物体的内能是指( )
                  
A.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
B.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
C.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
D.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B.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C.物体温度一旦降到0 ℃,那么物体的内能就变成零
D.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3.仔细观察图中的甲、乙、丙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三杯水的内能一样大
知识点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4.小明同学用电饭煲做饭,片刻后听到“噗——噗——噗”的响声,走近一看,发现水蒸气推动了锅盖。他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了这一现象:水蒸气对锅盖   ,水蒸气的内能   ,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锅盖的   。
5.[新素材·现代科技]如图为我国神舟十六号飞船返回地球时的某个状态。返回舱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其表面与大气层摩擦,温度急剧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6.下列各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如图甲所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B.如图乙所示,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C.如图丙所示,对试管加热,试管内水温升高
D.如图丁所示,冬天搓手,手变暖
7.下列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放在热水里的汤勺,一会儿变热了
B.云中的小冰粒下落过程中温度越来越高,变成了雨滴
C.火箭发射过程中外壳与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D.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的温度越来越高
8.[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襄阳市的“牛肉面”是襄阳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牛肉面飘香四溢是由于其分子的   造成的,煮熟面条的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的。
9.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机舱外的温度低至-50 ℃,舱外气压比舱内气压低得多。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用压缩机把新鲜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使空气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空气的温度可升高到50 ℃。
10.车辆紧急刹车时,刹车片迅速夹紧轮胎(不考虑刹车片磨损),导致其温度升高,最终使车辆停止运动,此过程中( )
A.由于车辆停止,无速度,则刹车片内能为零
B.由于温度升高,刹车片内能将增大
C.由于质量没改变,则刹车片内能不发生变化
D.车辆在减速过程中,内能减少
11.物体的内能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的是( )
A.金属汤勺放到热汤中,温度升高
B.食品放进冰箱,温度降低
C.取暖器旁的物体温度升高
D.反复弯折铁丝,温度升高
12.如图所示,在空可乐瓶内滴一滴酒精,用装有气门芯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通过气门芯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将从瓶口冲出,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A.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B.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增加
13.[新考法·分析论证]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物体内能大于t2时刻物体内能
B.t2时刻物体内能等于t3时刻物体内能
C.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该物质是非晶体
14.小明利用活塞设计了几个趣味实验,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硝化棉被点燃(厚玻璃筒与筒内空气存在热传递)。如图乙所示,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瓶塞通过导管与打气筒相连,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
甲 乙 丙
(1)若缓慢地下压活塞直到活塞推至底部,结果并没有看到硝化棉燃烧的现象。请分析硝化棉不燃烧的原因:   。
(2)实验乙中,你应该注意观察的是   。
A.打气的过程
B.打气过程中,瓶内的情况
C.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发生的变化
D.瓶塞跳起的高度
(3)甲、乙两实验共同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如图丙所示,B是一个被销钉锁住的活塞,气缸A密封有压缩空气,C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没有摩擦,试根据甲、乙实验的结论分析,当把销钉K拔出后,活塞B将   (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你是根据实验   (选填“甲”或“乙”)的结论作出判断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