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测试卷(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测试卷(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本章总结提升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6 V恒定不变,R1=5 Ω,R2=10 Ω,开关闭合后,通过R1的电流为   A,R2两端的电压为   V;若将R1、R2并联后仍接在该电源两端,则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I1∶I2=   。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的电路,电阻R1=3 Ω,R2=2 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的示数   ,电流表A1的示数   ,电压表V的示数变化与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之比等于   Ω。(前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c分别是三只电表(电压表或电流表),R1=10 Ω,R2=20 Ω,电源电压恒为6 V,闭合开关S。当电表a、b为电流表,c为电压表时,电表a的示数为   A;当电表a、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时,电表b的示数为   V。
第3题图  第5题图
4.把50 Ω和70 Ω的两个电阻串联,总电阻是   Ω,如果将40 Ω、60 Ω和8 Ω的三个电阻并联,则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Ω。
5.如图为灯泡L和定值电阻R的I-U图像,若将L和R并联在电源电压为3 V的电路中,干路电流为   A;若将其串联在电源电压为4 V的电路中,L和R的阻值之比为   。
6.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 V1和 V2的示数之比为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R2两个电阻值之比为R1∶R2=1∶4
B.R1、R2两端电压之比为U1∶U2=4∶1
C.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I1∶I2=4∶1
D.R1、R2组成并联电路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所示是电阻R1、R2的电压-电流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1的阻值是5 Ω
B.R1的阻值小于R2的阻值
C.电阻R1、R2串联,当电流为0.2 A时,R1、R2两端总电压为3 V
D.电阻R1、R2并联,当电源电压为2 V时,干路中的电流是0.3 A
8.如图,R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R1是定值电阻,闭合开关,逐渐增大光敏电阻上的光照强度,电表示数变化情况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变小
D.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均变大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为9 V,电流表使用0~0.6 A量程,电压表使用0~3 V量程,阻值为10 Ω的定值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 A。为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大于( )
A.20 Ω B.10 Ω C.8 Ω D.5 Ω
10.[新考向·创新实验]有三个阻值不同的完好电阻R1、R2和R3,小华想利用图甲电路测量R1的阻值。
甲 乙
(1)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
(2)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正确连接实物电路后,开关S闭合前应将滑片P置于   ;闭合开关S后,小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且不变,经过检查,各元件连接正确,故障应是滑动变阻器   (选填“开路”或“短路”)。
(4)为使R1的测量结果准确,需要获得多组R1两端电压值及通过R1的电流值。在不改变电源的情况下,小华利用R2、R3替代滑动变阻器获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她的具体做法是   。
实验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1/Ω
1 0.75 0.12 6.25
2 1.10 0.18 6.11
3 0.55 0.09 6.11
4 1.30 0.21 6.19
(5)被测电阻R1的阻值为   Ω。
1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R1=20 Ω,R2为滑动变阻器,图乙为R3的I-U图像。当S1闭合,S2断开时,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a端,电流表示数为0.6 A;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b端,电压表示数为8 V。求:
(1)R3的阻值。
(2)电源电压U。
(3)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4)当S1、S2均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动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
12.[新考向·模型建构]实际测量中使用的电压表是由小量程电流计改装而成的。图甲中是满偏电流(小量程电流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g=3 mA的电流计,其电阻Rg=10 Ω,要把它改装为一个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如图乙)。
(1)求电阻R0的阻值。
(2)改装后的电压表电阻是1 000 Ω,不是理想电压表,用该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设计的电路图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4 V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求电阻Rx的阻值。(最后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甲 乙 丙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本章总结提升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6 V恒定不变,R1=5 Ω,R2=10 Ω,开关闭合后,通过R1的电流为 0.4 A,R2两端的电压为 4 V;若将R1、R2并联后仍接在该电源两端,则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I1∶I2= 2∶1 。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的电路,电阻R1=3 Ω,R2=2 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的示数 变大 ,电流表A1的示数 不变 ,电压表V的示数变化与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之比等于 2 Ω。(前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c分别是三只电表(电压表或电流表),R1=10 Ω,R2=20 Ω,电源电压恒为6 V,闭合开关S。当电表a、b为电流表,c为电压表时,电表a的示数为 0.3 A;当电表a、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时,电表b的示数为 4 V。
第3题图  第5题图
4.把50 Ω和70 Ω的两个电阻串联,总电阻是 120 Ω,如果将40 Ω、60 Ω和8 Ω的三个电阻并联,则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6 Ω。
5.如图为灯泡L和定值电阻R的I-U图像,若将L和R并联在电源电压为3 V的电路中,干路电流为 0.6 A;若将其串联在电源电压为4 V的电路中,L和R的阻值之比为 1∶3 。
6.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 V1和 V2的示数之比为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R1、R2两个电阻值之比为R1∶R2=1∶4
B.R1、R2两端电压之比为U1∶U2=4∶1
C.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I1∶I2=4∶1
D.R1、R2组成并联电路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所示是电阻R1、R2的电压-电流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电阻R1的阻值是5 Ω
B.R1的阻值小于R2的阻值
C.电阻R1、R2串联,当电流为0.2 A时,R1、R2两端总电压为3 V
D.电阻R1、R2并联,当电源电压为2 V时,干路中的电流是0.3 A
8.如图,R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R1是定值电阻,闭合开关,逐渐增大光敏电阻上的光照强度,电表示数变化情况是( D )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变小
D.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均变大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为9 V,电流表使用0~0.6 A量程,电压表使用0~3 V量程,阻值为10 Ω的定值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 A。为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大于( A )
A.20 Ω B.10 Ω C.8 Ω D.5 Ω
10.[新考向·创新实验]有三个阻值不同的完好电阻R1、R2和R3,小华想利用图甲电路测量R1的阻值。
甲 乙
(1)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欧姆定律或I= 。
(2)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如图所示
(3)正确连接实物电路后,开关S闭合前应将滑片P置于 右端(或B端或阻值最大处) ;闭合开关S后,小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且不变,经过检查,各元件连接正确,故障应是滑动变阻器 短路 (选填“开路”或“短路”)。
(4)为使R1的测量结果准确,需要获得多组R1两端电压值及通过R1的电流值。在不改变电源的情况下,小华利用R2、R3替代滑动变阻器获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她的具体做法是 测出分别将R2、R3、R2与R3串联或R2与R3并联后接入电路时,R1的相应电压值和电流值(或分别将R2、R3、R2与R3串联或R2与R3并联后接入电路) 。
实验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1/Ω
1 0.75 0.12 6.25
2 1.10 0.18 6.11
3 0.55 0.09 6.11
4 1.30 0.21 6.19
(5)被测电阻R1的阻值为 6.17 Ω。
1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R1=20 Ω,R2为滑动变阻器,图乙为R3的I-U图像。当S1闭合,S2断开时,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a端,电流表示数为0.6 A;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b端,电压表示数为8 V。求:
(1)R3的阻值。
(2)电源电压U。
(3)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4)当S1、S2均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动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
解:(1)由题图乙可知,当R3两端的电压U0=6 V,通过R3的电流I0=0.3 A,则根据I=可得,R3的阻值R3==20 Ω。
(2)当S1闭合,S2断开,滑片P在a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I=可得,电源电压为U=IaR1=0.6 A×20 Ω=12 V。
(3)当S1闭合,S2断开,滑片P在b端时,R1与R2串联,此时R2连入电路中阻值最大,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R1两端的电压U1=U-U2=12 V-8 V=4 V,电路中的电流Ib==0.2 A,则R2==40 Ω。
(4)当S1、S2均闭合时,R1、R2串联后与R3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当滑片P在a端时,R2连入电路的电阻为0,R1与R3并联,此时电流表示数最大,I最大=I1+I3==1.2 A;当滑片P在b端时,R2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此时电流表示数最小,I最小=I1、 2+I3==0.8 A。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1.2~0.8 A。
12.[新考向·模型建构]实际测量中使用的电压表是由小量程电流计改装而成的。图甲中是满偏电流(小量程电流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g=3 mA的电流计,其电阻Rg=10 Ω,要把它改装为一个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如图乙)。
(1)求电阻R0的阻值。
(2)改装后的电压表电阻是1 000 Ω,不是理想电压表,用该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设计的电路图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4 V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求电阻Rx的阻值。(最后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甲 乙 丙
解:(1)电流计改装为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即当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电流计的电流为最大,即Ig=3 mA=3×10-3A。由I=可得电压表的总电阻Rv==1 000 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阻R0的阻值R0=Rv-Rg=1 000 Ω-10 Ω=990 Ω。
(2)测电阻的实验中,已知电压表示数为2.4 V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由题图丙可知:电压表与Rx并联后与电流表串联。通过电压表的电流Iv==0.002 4 A。根据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实际上通过Rx的电流Ix=I-Iv=0.2 A-0.002 4 A=0.197 6 A。根据I=可得Rx的实际值Rx=≈12.1 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